考點1: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含義及應用: 例1: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1L1mol/L的鹽酸溶液中.所含HCl分子數(shù)為NA. B.標準狀況下.11.2L辛烷完全燃燒產生CO2的分子數(shù)為4NA. C.46gNO2和46gN2O4含有的原子數(shù)均為3NA. D.2.4gMg在空氣中點燃.Mg失去的電子數(shù)為0.2NA 變式題1: 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約為6.02×1023mol-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2.24LCO2中含有的原子數(shù)為0.3 ×6.02×1023 B.0.1L3 mol·L-1的NH4NO3溶液中含有的NH4+數(shù)目為0.3 ×6.02×1023 C.5.6g鐵粉與硝酸反應失去的電子數(shù)一定為0.3 ×6.02×1023 D.4.5 SiO2晶體中含有的硅氧鍵數(shù)目為0.3 ×6.02×1023 變式題2: 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常溫下11.2 L的甲烷氣體含有甲烷分子數(shù)為0.5NA個 (B)14 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中總原子數(shù)為3NA個 (C)0.1 mol/L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含鈉離子數(shù)為0.1NA個 (D)5.6 g鐵與足量的稀硫酸反應失去電子數(shù)為0.3NA個 變式題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 A.在常溫常壓下.11.2LN2含有的分子數(shù)為0.5NA B.在常溫常壓下.1molNe含有的原子數(shù)為NA C.71gCl2所含原子數(shù)為2NA D.在同溫同壓下.相同體積的任何氣體單質所含的原子數(shù)相同 考點2:能運用物質的量進行有關計算: 例2:把6mol銅粉投入含8mol硝酸和2mol硫酸的稀溶液中.則標準狀況下放出的氣體的物質的量為 A.2mol B.3mol C.4mol D.5mol 變式題4:一定體積的KMnO4溶液恰好能氧化一定質量的KHC2O4·H2C2O4·2H2O.若用0.1000mol/L的NaOH溶液中和相同質量的KHC2O4·H2C2O4·2H2O所需NaOH溶液的體積恰好為KMnO4溶液的3倍.則KMnO4溶液的濃度 A.0.008889 B.0.08000 C.0.1200 D.0.2400 例3:在某100mL的混合液中,硝酸和硫酸的物質的量量濃度分別是0.4mol/L和0.1mol/L.向混合液中加入1.92gCu粉.加熱.待充分反應后.所得溶液中銅離子的物質的量濃度 A.0.15 B.0.225 C.0.35 D.0.45 變式題4:ag鐵粉與含有硫酸的硫酸銅溶液完全反應后.得到ag銅.則參與反應的硫酸銅與硫酸的 物質的量之比為( )A.1︰7 B.7︰1 C.7︰8 D.8︰7 鞏固練習: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NA代表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學生用電解法根據(jù)電極上析出物質的質量來驗證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值,裝置如圖所示.
(1)A和B為兩石墨電極,則B應與直流電源的
極相連.
(2)寫出B電極上電極反應式
2Cl--2e-═Cl2
2Cl--2e-═Cl2
,試管中淀粉KI溶液變化的現(xiàn)象為
變藍色
變藍色
,相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Cl2+2I-═I2+2Cl-
Cl2+2I-═I2+2Cl-

(3)為精確測定電極上析出銅的質量,有下列實驗步驟:
①稱量電解前電極質量;
②刮下電解后電極上的銅并清洗;
③用蒸餾水清洗電解后電極;
④低溫烘干電極稱量;
⑤低溫烘干刮下的銅稱量;
⑥再次低溫烘干后稱量到恒重.
實驗步驟的先后順序應是
①③④⑥
①③④⑥

(4)通電電流為I A,通電t s后精確測得銅的質量為m g,已知電子的電量為1.6×10-19C,試寫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計算表達式:NA=
64It
2m×1.6×10-19
64It
2m×1.6×10-19

查看答案和解析>>

若某原子的摩爾質量是M g?mol-1,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為6.02×1023,則一個該原子的真實質量是( 。
A、M  g
B、
1
M
  g
C、
M
6.02×1023
 g
D、
6.02×1023
M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標準狀況時,m克某氣體X的體積為V升,其摩爾質量為M g?mol-1,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為NA,則下列有關該氣體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M/NA表示該氣體單個分子的質量B、VM/m表示該氣體的物質的量濃度C、M/22.4表示標準狀況下該氣體的密度D、mNA/M表示該氣體的分子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