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圖9所示是用杠桿提升重物的裝置.分別畫出重物A的重力示意圖和F的力臂.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如圖所示是一套提升裝置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杠桿OC可繞固定點O在豎直平面內(nèi)轉(zhuǎn)動,OD:DC=1:9,系在杠桿D端的細繩通過定滑輪E與物體B的一端相連,滑輪組Y由定滑輪Z和動滑輪H組成,滑輪組Y的自由端細繩通過定滑輪M與物體B的另一端相連,整個裝置在同一豎直平面內(nèi).小明通過定滑輪拉動C端的細繩提升水中實心均勻物體A,當物體A始終浸沒在水中且勻速上升時,小明對地面的壓力為N1,對地面的壓強為1.6×104Pa,滑輪組Y的自由端細繩對物體B向右的拉力為T1;當小明利用裝置把物體A完全拉出水面,物體A在空中勻速上升時,小明對地面的壓力為N2,滑輪組Y的自由端細繩對物體B向右的拉力為T2.已知:小明所受重力為660N,在所有拉動過程中,小明始終雙腳著地,每只腳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為125cm2,物體A的密度為2×103 kg/m3,N1:N2=8:3,T1:T2=101:201,(不計繩重和細繩與滑輪間的摩擦及水對物體A的阻力,g取10N/kg)求:
(1)物體A在空中勻速上升時,小明對地面的壓力N2為多少;
(2)水平地面對物體B的摩擦力大小和動滑輪組H所受的重力大小分別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圖所示是一套提升裝置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杠桿OC可繞固定點O在豎直平面內(nèi)轉(zhuǎn)動,OD:DC=1:9,系在杠桿D端的細繩通過定滑輪E與物體B的一端相連,滑輪組Y由定滑輪Z和動滑輪H組成,滑輪組Y的自由端細繩通過定滑輪M與物體B的另一端相連,整個裝置在同一豎直平面內(nèi).小明通過定滑輪拉動C端的細繩提升水中實心均勻物體A,當物體A始終浸沒在水中且勻速上升時,小明對地面的壓力為N1,對地面的壓強為1.6×104Pa,滑輪組Y的自由端細繩對物體B向右的拉力為T1;當小明利用裝置把物體A完全拉出水面,物體A在空中勻速上升時,小明對地面的壓力為N2,滑輪組Y的自由端細繩對物體B向右的拉力為T2.已知:小明所受重力為660N,在所有拉動過程中,小明始終雙腳著地,每只腳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為125cm2,物體A的密度為2×103 kg/m3,N1:N2=8:3,T1:T2=101:201,(不計繩重和細繩與滑輪間的摩擦及水對物體A的阻力,g取10N/kg)求:
(1)物體A在空中勻速上升時,小明對地面的壓力N2為多少;
(2)水平地面對物體B的摩擦力大小和動滑輪組H所受的重力大小分別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1?昌平區(qū)二模)如圖所示是一套提升裝置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杠桿OC可繞固定點O在豎直平面內(nèi)轉(zhuǎn)動,OD:DC=1:9,系在杠桿D端的細繩通過定滑輪E與物體B的一端相連,滑輪組Y由定滑輪Z和動滑輪H組成,滑輪組Y的自由端細繩通過定滑輪M與物體B的另一端相連,整個裝置在同一豎直平面內(nèi).小明通過定滑輪拉動C端的細繩提升水中實心均勻物體A,當物體A始終浸沒在水中且勻速上升時,小明對地面的壓力為N1,對地面的壓強為1.6×104Pa,滑輪組Y的自由端細繩對物體B向右的拉力為T1;當小明利用裝置把物體A完全拉出水面,物體A在空中勻速上升時,小明對地面的壓力為N2,滑輪組Y的自由端細繩對物體B向右的拉力為T2.已知:小明所受重力為660N,在所有拉動過程中,小明始終雙腳著地,每只腳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為125cm2,物體A的密度為2×103 kg/m3,N1:N2=8:3,T1:T2=101:201,(不計繩重和細繩與滑輪間的摩擦及水對物體A的阻力,g取10N/kg)求:
(1)物體A在空中勻速上升時,小明對地面的壓力N2為多少;
(2)水平地面對物體B的摩擦力大小和動滑輪組H所受的重力大小分別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1)在研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首先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使
______;小明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驗證杠桿的平衡條件,調(diào)節(jié)右邊鉤碼的個數(shù)和懸掛位置,使杠桿水平平衡時,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1=1.1N,鉤碼對杠桿的拉力F2=1.47N,測得支點O到這兩個作用點的距離L1=20cm,L2=10cm,他將所得數(shù)據(jù)直接代入杠桿平衡條件的公式中,發(fā)現(xiàn)F1?L1和F2?L2并不相等,從而認為杠桿的平衡條件不一定是F1?L1=F2?L2,小明的失誤地方是______.
(2)交流與評估是科學探究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探究滑輪組機械效率與物重關(guān)系的實驗中,小明和小峰用同一滑輪組裝置做了三次實驗,測得的有關(guān)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實驗次數(shù)重物質(zhì)量
/kg
重物上升距離
/m
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N拉力作用點移動距離/m滑輪組機械
效率
10.10.10.60.3
20.20.10.90.374.1%
30.30.11.10.390.9%
他倆與其它小組的同學進行了交流.請你對表中的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比較,回答下列問題:
①根據(jù)表中的數(shù)據(jù),計算出第一次實驗中的機械效率:______.(取g=10N/kg)
②從上述實驗數(shù)據(jù)可得出,機械效率與物重的定性關(guān)系為:______.
③請你就如何提高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提出自己的建議.(只需提1條)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1)在研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首先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使
______;小明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驗證杠桿的平衡條件,調(diào)節(jié)右邊鉤碼的個數(shù)和懸掛位置,使杠桿水平平衡時,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1=1.1N,鉤碼對杠桿的拉力F2=1.47N,測得支點O到這兩個作用點的距離L1=20cm,L2=10cm,他將所得數(shù)據(jù)直接代入杠桿平衡條件的公式中,發(fā)現(xiàn)F1?L1和F2?L2并不相等,從而認為杠桿的平衡條件不一定是F1?L1=F2?L2,小明的失誤地方是______.
(2)交流與評估是科學探究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探究滑輪組機械效率與物重關(guān)系的實驗中,小明和小峰用同一滑輪組裝置做了三次實驗,測得的有關(guān)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實驗次數(shù)重物質(zhì)量
/kg
重物上升距離
/m
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N拉力作用點移動距離/m滑輪組機械
效率
10.10.10.60.3
20.20.10.90.374.1%
30.30.11.10.390.9%
他倆與其它小組的同學進行了交流.請你對表中的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比較,回答下列問題:
①根據(jù)表中的數(shù)據(jù),計算出第一次實驗中的機械效率:______.(取g=10N/kg)
②從上述實驗數(shù)據(jù)可得出,機械效率與物重的定性關(guān)系為:______.
③請你就如何提高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提出自己的建議.(只需提1條)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