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讀“長江流域略圖”,回答下列問題。

 

(1)長江發(fā)源于________山脈,注入________海。

(2)長江素有“水能寶庫”之稱,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________河段,圖中①是水利樞紐,具有巨大的________等效益。

(3)圖中A河段的突出特點是                   。為了提高其防洪和航運價值,采取的治理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等。

32、(1)唐古拉東

(2)上游三峽工程防洪、發(fā)電、航運等

(3)特別彎曲  地上河;裁彎取直修建分洪蓄洪工程或加高加固大堤

請在這里輸入關鍵詞: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期中題 題型:綜合讀圖題

讀“長江流域略圖”,回答下列問題。
(1)長江發(fā)源于______山脈,注入______海。
(2)長江素有“水能寶庫”之稱,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______河段,圖中①是______水利樞紐,具有巨大的______、______、______等效益。
(3)圖中A河段的突出特點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為了提高其防洪和航運價值,采取的治理措施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長江流域略圖”,回答下列問題。

 

(1)長江發(fā)源于________山脈,注入________海。

(2)長江素有“水能寶庫”之稱,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________河段,圖中①是水利樞紐,具有巨大的________等效益。

(3)圖中A河段的突出特點是                   。為了提高其防洪和航運價值,采取的治理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讀“長江流域略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城市名稱。

A_________    B_________    C_________    D_________

(2)圖中E、F為我國商品糧基地,其名稱分別是:E_________    F_________,E與F兩基地比較,冬季較為溫暖的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長江沿江地帶,不但工農業(yè)_____________、人口______________、資源______________,而且有京滬線、京九線和京廣線等縱貫我國北南鐵路運輸大動脈與號稱為黃金水道的______交織,便于______________聯(lián)運,使之成為我國經(jīng)濟發(fā)達的地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2012-2013學年江蘇省宿遷青華中學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帶解析) 題型:綜合題

讀“長江流域略圖”及有關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你從雪山走來,
春潮是你的風采;
你向東海奔去,
驚濤是你的氣概。
……
(摘自《長江之歌》)
長江流域略圖
材料二: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已于2009年整體完工,完工后可控制荊江地區(qū)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總裝機容量1820萬千瓦,年發(fā)電量847億千瓦/時,相當于10座大亞灣核電站;能改善宜昌至重慶的航道條件;能為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城鎮(zhèn)供水和農田灌溉用水提供保證。
(1)長江發(fā)源于                山脈,自西向東注入海,是我國第        大河。
(2)長江素有“水能寶庫”之稱,水能主要集中在    (上/中)游河段,圖中①是               水利樞紐,它是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具有巨大的綜合效益,它發(fā)揮的綜合效益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任意寫出兩方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2012-2013學年江蘇省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讀“長江流域略圖”及有關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你從雪山走來,

春潮是你的風采;

你向東海奔去,

驚濤是你的氣概。

……

(摘自《長江之歌》)

長江流域略圖

材料二: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已于2009年整體完工,完工后可控制荊江地區(qū)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總裝機容量1820萬千瓦,年發(fā)電量847億千瓦/時,相當于10座大亞灣核電站;能改善宜昌至重慶的航道條件;能為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城鎮(zhèn)供水和農田灌溉用水提供保證。

(1)長江發(fā)源于                 山脈,自西向東注入海,是我國第         大河。

(2)長江素有“水能寶庫”之稱,水能主要集中在     (上/中)游河段,圖中①是                水利樞紐,它是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具有巨大的綜合效益,它發(fā)揮的綜合效益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                       (任意寫出兩方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下圖是長江流域略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

(1)長江發(fā)源于         山脈,自西向東注入        海,是我國

     大河。

(2)長江素有“水能寶庫”之稱,水能主要集中在     游河段,圖中M是      水利樞紐,它建成后將是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具有巨大的綜合效益,它發(fā)揮的綜合效益體現(xiàn)在:        ,        , (任意寫出兩方面)。

(3)南水北調工程,是指把        水系的豐富水資源,通過引水工程,調到我國缺水嚴重的        、        地區(qū)。該工程分為      線、中線和西線三條調水線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不詳 題型:綜合讀圖題

下圖是長江流域略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

(1) 長江發(fā)源于______山脈,自西向東注入___海,是我國第___大河。
(2) 長江素有“水能寶庫”之稱,水能主要集中在__游河段,圖中M是_____水利樞紐,它是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具有巨大的綜合效益,它發(fā)揮的綜合效益體現(xiàn)在:____________________(任意寫出兩方面)。
(3) 我國最大的淡水湖是___湖,位于圖中的___處,C處是我國最大的城市___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期末題 題型:綜合讀圖題

讀“長江流域略圖”,回答下列問題
(1)長江發(fā)源于                      山脈,自西向東注入          海,是我國第         大河。
(2)歷史上,長江流域多次發(fā)生大洪水,其洪水的主要來源有:宜昌以上的干支流,南面淡水湖A        
                     湖和B                     湖兩大水系,北面的支流C                     水系。
(3)長江素有“水能寶庫”之稱,水能主要集中在         游河段,圖中M是                   水利樞紐,它建
    成后將是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具有巨大的綜合效益。
(4)南水北調工程,是指把                水系的豐富水資源,通過引水工程,調到我國缺水嚴重的             
           、                    地區(qū)。該工程分為東線、中線和西線三條調水線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針對我國中部地區(qū)現(xiàn)狀,國家在“十一五”規(guī)劃綱要(2006—2010)中提出“促進中部地區(qū)崛起”的區(qū)域發(fā)展戰(zhàn)略。讀下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六省區(qū)中屬于長江流域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省。

(2)六省區(qū)的面積約占全國的_________%,糧食產量占全國的30%以上,主要糧食作物有_________、_________等;油料占全國的_________%以上,主要油料作物是_________。

(3)下列關于各省工業(yè)方面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山西是我國的煤炭能源基地

B.位于湖北的三峽水電站是我國最大的水電站

C.河南、安徽是我國重要的航空航天基地

D.湖南、江西是我國有色金屬工業(yè)基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新教材新學案 地理 八年級 上冊 題型:022

讀“長江水系略圖”,回答下列問題:

(1)

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名:

A________市,B________江,C________湖,D________江,E________市,F(xiàn)________湖,G________(已建成的水利樞紐),H________江。

(2)

長江發(fā)源于青藏高原上的________,注入________海。它是我國________最長、________最大、________最廣的河流,有“________寶庫”和“________水道”之稱。

(3)

長江流域水能資源豐富的原因是________。其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________河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
鍏� 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