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圖中鐵路線A為__________________,B為_____________。
(2)游客由濟南到大連旅游,最佳路線是:先乘列車到港口城市_______,再乘船經(jīng)________海到達大連。
(3)目前,山東半島東部地區(qū)(青島、煙臺、威海)經(jīng)濟增長迅速,“外向型”漸顯,請你從地理位置、交通、勞動力等方面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年來,黃渤海漁業(yè)資源日益枯竭,你認為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每年的夏季,黃渤海海域都進入休漁期,期間,大小船只一律禁止捕漁作業(yè)。
你認為采取休漁制度的根本目的是為了( )
A增加漁業(yè)收入 B保證捕撈安全
C保護漁業(yè)資源 D降低海水污染
21、(1)A京哈; 8京滬(2)煙臺;黃海(3)位置:地處山東半島東部,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有利于吸引外資、技術(shù):海陸交通便利;勞力充足。(4)過度捕撈;近海污染嚴重;管理水平差(5)C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0年全國普通高等學(xué)校招生統(tǒng)一考試上海卷語文試題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文,完成第7一12題。(20分)
天目山
①去天目山,是心里積存已久的一個念想,不是為觀光,是為了那些大樹。幾十年里,只要說到樹,天目山就從父親的眼神里巍然升起,他一遍遍說,假如你沒去過天目山,根本不明白什么叫樹。其實不全是為了樹,我知道,是為了一個人。幾十年來,若是提起他的名字,母親的眼神就會倏然暗淡下去,她的雙眼仿佛是海潮淹沒的沙灘。她喃喃說,我要和你一起去。
②去天目山,于是變成一種夙愿和儀式,無論是為了樹,還是為了人。
③只是,我沒有想到,登天目山那一日,會遇上那樣一場彌天大霧。像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fēng)雪呼嘯而過,遠山近樹忽而不見了。山中古老的禪源寺,隱匿在蒼白的霧氣里。下車尋路,林間的青石板小徑如雨潑過似的,濕漉漉地膩滑,只幾步便消失在濃煙樣的水霧中。
④母親默默地走在前面。白色的紗幕被她的腳步豁開一個缺口,影子穿過去,紗簾瞬間又閉合了。山路通往林深處,在那深不可測的綠巷中,我隱約看見了一排排樹,昂然立于路旁。它們竟是那樣的高大,濃密的云霧遮去了樹梢,樹尖伸到望不見盡頭的天上去了;最令人驚嘆的是樹干之直,刀削般筆挺,像一根根氣度軒昂的羅馬石柱,支撐著綠屋的穹頂。褐色的樹皮一片片如鱷魚的鱗甲,已被千年的風(fēng)霜錘磨成堅韌的巖石。
⑤他究竟倒在哪一棵樹下了呢? 鮮血從他年輕的胸膛里流淌下來的時候,他或許就靠在了那棵大樹的樹干上。他依托了大樹,所以犧牲的那一刻仍像樹一樣站立。龍爪般的樹根至今還留著他的血跡,只是被蒙蒙的霧氣暫時稀釋了。
⑥那個無風(fēng)無雨的春日,那些被父親無數(shù)次贊頌和崇仰的天目山大樹,就這樣從漫山飄忽的濃霧中,和那個叫蕭洪明的故人一起,若隱若現(xiàn)地走來。我看不清他的面孔,只聽見他腳上沉重的鐵鏈,一聲聲從森林盡頭傳來。我不知道他在匆匆離去前,是否還有心情觀賞這些天目山的稀世大樹。57年前的樹葉早已零落成泥,但我清晰地看見他灼熱的目光仍在枝條上纏繞。
⑦半個世紀過去了,如今我所見的,是被他熟讀過的那些樹。陡峭的石階兩旁,柳杉武士樣雄偉,順坡排列,陣勢逼人。再抬眼,金錢松破霧而出,穿云摩天,傲氣十足。若不是彌天大霧遮擋了視線,就可望見懸崖峭壁的林莽中那幾百棵千年銀杏。等到秋天,山谷里定是黃葉燦爛,一片金光四射。
⑧幾十里山路,不是在走,是在仰望,瞻仰那些永遠的樹。當那一排槍聲在冰冷的山谷里響起來的時候,惟有這些樹,是沉默的目擊者。后來那些離亂夢魘的歲月,仍是這些樹,在荒野莽叢中陪伴他。他年輕的生命終止在27歲那個年紀,大樹卻已千年。
⑨母親依然走在前面。從上山那一刻起,她的雙目就被山巒霧氣染得濕潤。樹林深處鳥鳴啁啾,聲聲如歌,讓人想起遙遠的青春季節(jié):一群女生歡笑著從禪源寺的臨時課堂上跑出來,手拉手圍著寺前的老銀杏樹,雄壯的抗日軍歌驚飛了樹上的小鳥……待她幾年后重回天目山,卻是被押解著,一步步踩著前頭他沉穩(wěn)的腳印。直到今日,她一抬眼仍能看見他坦然的目光,如陽光下流淌的山澗小溪,從石縫里透出烏亮的光澤。
⑩母親站住了,站在一棵柳杉樹下。樹身奇粗,三人合抱僅圍大半圈,瘢痕累累,深藏的皺褶中寫滿滄桑。枝條上沒有一片綠葉,惟有軀干依然屹立,像一尊古老的石像。在我的驚嘆中,母親說,這就是真正的大樹王,現(xiàn)在它死了。五十多年前,我曾見過它活著的樣子,樹冠就像一把巨大的傘,整個開山老殿都被它遮住了。一陣山風(fēng)襲來,霧氣旋轉(zhuǎn)著,雪花般從它粗糙的枯枝中穿過。剎那間,油綠的樹葉似一樹繁花,綴滿了它堅韌的枝干,青枝搖曳,生機盎然,滿山坡都是杉葉林濤的嘩響。大樹王在我的想象中復(fù)活,抑或說它從未死去。[來源:學(xué)科網(wǎng)ZXXK]
⑾霧越發(fā)濃了,洇濕了母親的頭發(fā)。父親說,他們已是第三次到天目山了,但沒有人知道那個57年前被槍殺的革命者,究竟葬在哪里。我說,你找不到他,因為他已經(jīng)變成了一棵樹。
⑿世事變遷,惟有天目山的樹,是永遠的。為著他們那一代人的理想,半個世紀之后我們依舊對他們深懷敬意。然而,在縹緲的霧中我們似乎模糊了他們理想的內(nèi)容。山民說,天目山東西兩峰之巔,各有一池,池水清冽,冬夏不涸,頗似雙目仰望蒼穹,故得名“天目山”。我想象那清澈的池水,像是他在詰問蒼穹。
⒀山林寂靜,水氣迷茫。霧中影影綽綽的大樹無言,沒有回聲。
7.第①段中畫線句運用比喻的表達效果是 。(2分)
8.第②段這句話的含義是 。 (2分)
9.從表現(xiàn)手法上,選擇一個角度對第⑨段作賞析。 (3分)
10.根據(jù)文中的內(nèi)容,介紹蕭洪明其人。(不超過60字)(3分)
11.對文中寫“樹”分析正確的兩項是(6分)
A.描寫霧氣越來越濃厚,烘托了天目山大樹悠久的歷史滄桑感。
B.第④⑦段寫樹形神兼?zhèn),賦予了樹軒昂、雄健、不屈的氣質(zhì)。
c.描寫“大樹王”死而復(fù)生的情景,突出了它頑強的生命活力。
D.濃墨描寫大樹,層層鋪敘,為篇末揭示贊美先烈的主旨服務(wù)。
E.本文以登山行蹤為順序,始終貫穿對大樹的描述,脈絡(luò)清晰。
F.天目山的樹在父母眼里是一種植物,在作者眼里是人的象征。
12.第⑿段中寫天目山得名的原因,其意圖是 。 (4分)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0年全國普通高等學(xué)校招生統(tǒng)一考試上海卷語文試題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文,完成第7一12題。(20分)
天目山
①去天目山,是心里積存已久的一個念想,不是為觀光,是為了那些大樹。幾十年里,只要說到樹,天目山就從父親的眼神里巍然升起,他一遍遍說,假如你沒去過天目山,根本不明白什么叫樹。其實不全是為了樹,我知道,是為了一個人。幾十年來,若是提起他的名字,母親的眼神就會倏然暗淡下去,她的雙眼仿佛是海潮淹沒的沙灘。她喃喃說,我要和你一起去。
②去天目山,于是變成一種夙愿和儀式,無論是為了樹,還是為了人。
③只是,我沒有想到,登天目山那一日,會遇上那樣一場彌天大霧。像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fēng)雪呼嘯而過,遠山近樹忽而不見了。山中古老的禪源寺,隱匿在蒼白的霧氣里。下車尋路,林間的青石板小徑如雨潑過似的,濕漉漉地膩滑,只幾步便消失在濃煙樣的水霧中。
④母親默默地走在前面。白色的紗幕被她的腳步豁開一個缺口,影子穿過去,紗簾瞬間又閉合了。山路通往林深處,在那深不可測的綠巷中,我隱約看見了一排排樹,昂然立于路旁。它們竟是那樣的高大,濃密的云霧遮去了樹梢,樹尖伸到望不見盡頭的天上去了;最令人驚嘆的是樹干之直,刀削般筆挺,像一根根氣度軒昂的羅馬石柱,支撐著綠屋的穹頂。褐色的樹皮一片片如鱷魚的鱗甲,已被千年的風(fēng)霜錘磨成堅韌的巖石。
⑤他究竟倒在哪一棵樹下了呢? 鮮血從他年輕的胸膛里流淌下來的時候,他或許就靠在了那棵大樹的樹干上。他依托了大樹,所以犧牲的那一刻仍像樹一樣站立。龍爪般的樹根至今還留著他的血跡,只是被蒙蒙的霧氣暫時稀釋了。
⑥那個無風(fēng)無雨的春日,那些被父親無數(shù)次贊頌和崇仰的天目山大樹,就這樣從漫山飄忽的濃霧中,和那個叫蕭洪明的故人一起,若隱若現(xiàn)地走來。我看不清他的面孔,只聽見他腳上沉重的鐵鏈,一聲聲從森林盡頭傳來。我不知道他在匆匆離去前,是否還有心情觀賞這些天目山的稀世大樹。57年前的樹葉早已零落成泥,但我清晰地看見他灼熱的目光仍在枝條上纏繞。
⑦半個世紀過去了,如今我所見的,是被他熟讀過的那些樹。陡峭的石階兩旁,柳杉武士樣雄偉,順坡排列,陣勢逼人。再抬眼,金錢松破霧而出,穿云摩天,傲氣十足。若不是彌天大霧遮擋了視線,就可望見懸崖峭壁的林莽中那幾百棵千年銀杏。等到秋天,山谷里定是黃葉燦爛,一片金光四射。
⑧幾十里山路,不是在走,是在仰望,瞻仰那些永遠的樹。當那一排槍聲在冰冷的山谷里響起來的時候,惟有這些樹,是沉默的目擊者。后來那些離亂夢魘的歲月,仍是這些樹,在荒野莽叢中陪伴他。他年輕的生命終止在27歲那個年紀,大樹卻已千年。
⑨母親依然走在前面。從上山那一刻起,她的雙目就被山巒霧氣染得濕潤。樹林深處鳥鳴啁啾,聲聲如歌,讓人想起遙遠的青春季節(jié):一群女生歡笑著從禪源寺的臨時課堂上跑出來,手拉手圍著寺前的老銀杏樹,雄壯的抗日軍歌驚飛了樹上的小鳥……待她幾年后重回天目山,卻是被押解著,一步步踩著前頭他沉穩(wěn)的腳印。直到今日,她一抬眼仍能看見他坦然的目光,如陽光下流淌的山澗小溪,從石縫里透出烏亮的光澤。
⑩母親站住了,站在一棵柳杉樹下。樹身奇粗,三人合抱僅圍大半圈,瘢痕累累,深藏的皺褶中寫滿滄桑。枝條上沒有一片綠葉,惟有軀干依然屹立,像一尊古老的石像。在我的驚嘆中,母親說,這就是真正的大樹王,現(xiàn)在它死了。五十多年前,我曾見過它活著的樣子,樹冠就像一把巨大的傘,整個開山老殿都被它遮住了。一陣山風(fēng)襲來,霧氣旋轉(zhuǎn)著,雪花般從它粗糙的枯枝中穿過。剎那間,油綠的樹葉似一樹繁花,綴滿了它堅韌的枝干,青枝搖曳,生機盎然,滿山坡都是杉葉林濤的嘩響。大樹王在我的想象中復(fù)活,抑或說它從未死去。[來源:ZXXK]
⑾霧越發(fā)濃了,洇濕了母親的頭發(fā)。父親說,他們已是第三次到天目山了,但沒有人知道那個57年前被槍殺的革命者,究竟葬在哪里。我說,你找不到他,因為他已經(jīng)變成了一棵樹。
⑿世事變遷,惟有天目山的樹,是永遠的。為著他們那一代人的理想,半個世紀之后我們依舊對他們深懷敬意。然而,在縹緲的霧中我們似乎模糊了他們理想的內(nèi)容。山民說,天目山東西兩峰之巔,各有一池,池水清冽,冬夏不涸,頗似雙目仰望蒼穹,故得名“天目山”。我想象那清澈的池水,像是他在詰問蒼穹。
⒀山林寂靜,水氣迷茫。霧中影影綽綽的大樹無言,沒有回聲。
7.第①段中畫線句運用比喻的表達效果是 。(2分)
8.第②段這句話的含義是 。 (2分)
9.從表現(xiàn)手法上,選擇一個角度對第⑨段作賞析。 (3分)
10.根據(jù)文中的內(nèi)容,介紹蕭洪明其人。(不超過60字)(3分)
11.對文中寫“樹”分析正確的兩項是(6分)
A.描寫霧氣越來越濃厚,烘托了天目山大樹悠久的歷史滄桑感。
B.第④⑦段寫樹形神兼?zhèn),賦予了樹軒昂、雄健、不屈的氣質(zhì)。
c.描寫“大樹王”死而復(fù)生的情景,突出了它頑強的生命活力。
D.濃墨描寫大樹,層層鋪敘,為篇末揭示贊美先烈的主旨服務(wù)。
E.本文以登山行蹤為順序,始終貫穿對大樹的描述,脈絡(luò)清晰。
F.天目山的樹在父母眼里是一種植物,在作者眼里是人的象征。
12.第⑿段中寫天目山得名的原因,其意圖是 。 (4分)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⑴劉銘傳,字省三,安徽合肥人。同治元年,李鴻章募淮軍援江蘇,銘傳率練勇從至上海,號銘字營。招撫南匯降賊,簡精銳隸其軍。賊由川沙來犯,擊敗之,連克奉賢、金山衛(wèi),累功擢參將,賜號驃勇巴圖魯。
⑵光緒六年,俄羅斯議還伊犁,有違言,急備邊。召銘傳至京,疏陳兵事,略謂:“練兵造器,固宜次第舉行,其機括則在鐵路。鐵路之利,不可殫述,于用兵尤為急不可緩。中國幅員遼闊,防不勝防,鐵路一開,南北東西呼吸相通,無征調(diào)倉皇之慮,無轉(zhuǎn)輸艱阻之虞,從此裁兵節(jié)餉,并成勁旅,一兵可得十兵之用。權(quán)操自上,不為疆臣所牽制,立自強之基礎(chǔ),杜外人之覬覦,胥在于此!笔枭希m格未行,中國鐵路之興,實自銘傳發(fā)之。
⑶十一年,法蘭西兵擾粵、閩,詔起銘傳,督臺灣軍務(wù)。敵三犯滬尾,又犯月眉山,皆擊退,殲敵千余,相持八余月。十一年,和議成,法兵始退。初授福建巡撫,尋改臺灣為行省,改臺灣巡撫。檄將吏入山剿撫南、中、北三路,前后山生番①,薙發(fā)歸化②。丈田清賦,溢舊額三十六萬兩有奇,增茶、鹽、金、煤、林木諸稅。始至,歲入九十余萬,后增至三百萬。興造鐵路、電線,防務(wù)差具。屢因病陳請乞罷,久始允之。
⑷二十一年,朝鮮兵事起,屢召,以病未出。尋卒,詔念前功,贈太子太保,賜恤,建專祠,謚壯肅。
(《清史稿·列傳二百三》有刪減)
乙
(公)常以古兵家皆以治兵列奇零之數(shù),其正者則在治國,故雅不以武功自震襮③,尤殫精經(jīng)世之務(wù)。
(節(jié)選自《劉壯肅公家傳》江寧程先甲撰)
注:①生番:舊時侮稱文明發(fā)展程度較低的人,多指少數(shù)民族或外族
②薙發(fā):剃發(fā)
③震襮:顯揚,表露
寫出下列加點字在句中的意思
⑴簡精銳隸其軍⑵防不勝防
⑶檄將吏入山⑷奇零之數(shù)
下列句中加點詞不存在古今異義現(xiàn)象的一項是()
A、不為疆臣所牽制B、故雅不以武功自震襮
C、列坐其次D、暮去朝來顏色故
下列各組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⑴其機括則在鐵路⑵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B、⑴于用兵尤為急不可緩⑵眾謂予一行為可以紓禍
C、⑴立自強之基礎(chǔ),杜外人之覬覦⑵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
D、⑴(公)常以古兵家皆以治兵列奇零之數(shù)⑵引以為流觴曲水
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下列句子
⑴俄羅斯議還伊犁,有違言,急備邊。
⑵丈田清賦,溢舊額三十六萬兩有奇。
乙文中程先甲贊劉銘傳“尤殫精經(jīng)世之務(wù)”,甲文中哪些方面體現(xiàn)了這點?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1屆上海市十三校高三第二次聯(lián)考語文試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17分)
⑴劉銘傳,字省三,安徽合肥人。同治元年,李鴻章募淮軍援江蘇,銘傳率練勇從至上海,號銘字營。招撫南匯降賊,簡精銳隸其軍。賊由川沙來犯,擊敗之,連克奉賢、金山衛(wèi),累功擢參將,賜號驃勇巴圖魯。
⑵光緒六年,俄羅斯議還伊犁,有違言,急備邊。召銘傳至京,疏陳兵事,略謂:“練兵造器,固宜次第舉行,其機括則在鐵路。鐵路之利,不可殫述,于用兵尤為急不可緩。中國幅員遼闊,防不勝防,鐵路一開,南北東西呼吸相通,無征調(diào)倉皇之慮,無轉(zhuǎn)輸艱阻之虞,從此裁兵節(jié)餉,并成勁旅,一兵可得十兵之用。權(quán)操自上,不為疆臣所牽制,立自強之基礎(chǔ),杜外人之覬覦,胥在于此!笔枭希m格未行,中國鐵路之興,實自銘傳發(fā)之。
⑶十一年,法蘭西兵擾粵、閩,詔起銘傳,督臺灣軍務(wù)。敵三犯滬尾,又犯月眉山,皆擊退,殲敵千余,相持八余月。十一年,和議成,法兵始退。初授福建巡撫,尋改臺灣為行省,改臺灣巡撫。檄將吏入山剿撫南、中、北三路,前后山生番①,薙發(fā)歸化②。丈田清賦,溢舊額三十六萬兩有奇,增茶、鹽、金、煤、林木諸稅。始至,歲入九十余萬,后增至三百萬。興造鐵路、電線,防務(wù)差具。屢因病陳請乞罷,久始允之。
⑷二十一年,朝鮮兵事起,屢召,以病未出。尋卒,詔念前功,贈太子太保,賜恤,建專祠,謚壯肅。
(《清史稿·列傳二百三》有刪減)
乙
(公)常以古兵家皆以治兵列奇零之數(shù),其正者則在治國,故雅不以武功自震襮③,尤殫精經(jīng)世之務(wù)。
(節(jié)選自《劉壯肅公家傳》江寧程先甲撰)
注:①生番:舊時侮稱文明發(fā)展程度較低的人,多指少數(shù)民族或外族
②薙發(fā):剃發(fā)
③震襮:顯揚,表露
【小題1】寫出下列加點字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⑴簡精銳隸其軍⑵防不勝防
⑶檄將吏入山⑷奇零之數(shù)
【小題2】下列句中加點詞不存在古今異義現(xiàn)象的一項是(2分)()
A.不為疆臣所牽制 | B.故雅不以武功自震襮 |
C.列坐其次 | D.暮去朝來顏色故 |
A.⑴其機括則在鐵路⑵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
B.⑴于用兵尤為急不可緩⑵眾謂予一行為可以紓禍 |
C.⑴立自強之基礎(chǔ),杜外人之覬覦⑵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 |
D.⑴(公)常以古兵家皆以治兵列奇零之數(shù)⑵引以為流觴曲水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A.不為疆臣所牽制 | B.故雅不以武功自震襮 |
C.列坐其次 | D.暮去朝來顏色故 |
A.⑴其機括則在鐵路⑵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
B.⑴于用兵尤為急不可緩⑵眾謂予一行為可以紓禍 |
C.⑴立自強之基礎(chǔ),杜外人之覬覦⑵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 |
D.⑴(公)常以古兵家皆以治兵列奇零之數(shù)⑵引以為流觴曲水 |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