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按照“沒有《詩經》《楚辭》的時代叫什么先秦,沒有唐詩宋詞的時代算什么唐宋,……”的句式,填寫下面的句子。(寫文體名稱)(1分)
沒有______的時代叫(算)什么大漢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文字,回答文后問題。
把欄桿拍遍
梁衡
①中國歷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終以文為業(yè),成為大詩詞作家的只有一人,這就是辛棄疾。這也注定了他的詞及他這個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歷史上的獨特地位。
②在我看到的資料里,辛棄疾至少是快刀利劍地殺過幾次人的。他天生身材高大,從小苦修劍法。他又生于金宋亂世,不滿金人的侵略蹂躪,22歲時他就拉起了一支數千人的義軍,后又與耿京為首的義軍合并,并兼任書記長,掌管印信。一次義軍中出了叛徒,將印信偷走,準備投金。辛棄疾手提利劍單人獨馬追賊兩日,第三天提回一顆人頭。為了光復大業(yè),他又說服耿京南歸,南下臨安親自聯絡。不想就這幾天之內又變生肘腋,當他完成任務返回時,部將叛變,耿京被殺。辛大怒,躍馬橫刀,只率數騎突入敵營生擒叛將,又奔突千里,將其押解至臨安正法,并率萬人南下歸宋。說來,他干這場壯舉時還只是一個英雄少年,正血氣方剛,欲為朝廷痛殺賊寇,收復失地。
③但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南歸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鋼刀利劍,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軟筆。他也再沒有機會奔走沙場,血濺戰(zhàn)袍,而只能筆走龍蛇,淚灑宣紙,為歷史留下一聲聲悲壯的呼喊,遺憾的嘆息和無奈的自嘲。
④應該說,辛棄疾的詞不是用筆寫成,而是用刀和劍刻成的。他是以一個沙場英雄和愛國將軍的形象留存在歷史上和自己的詩詞中。時隔千年,當今天我們重讀他的作品時,仍感到一種凜然殺氣和磅礴之勢。比如這首著名的《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做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身前身后名。可憐白發(fā)生。
⑤我敢大膽說一句,這首詞除了武圣岳飛的《滿江紅》可與之媲美外,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難找出第二首這樣有金戈之聲的力作。雖然杜甫也寫過:“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軍旅詩人王昌齡也寫過:“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但這些都是旁觀式的想象、抒發(fā)和描述,哪一個詩人曾有他這樣親身在刀刃劍尖上滾過來的經歷?“列艦層樓”、“投鞭飛渡”、“劍指三秦”、“西風塞馬”,他的詩詞簡直是一部軍事辭典。他本來是以身許國,準備血灑大漠,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脫離戰(zhàn)場,再無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樣仰問蒼天,像共工那樣怒撞不周,他臨江水,望長安,登危樓,拍欄桿,只能熱淚橫流。
⑥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鈞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水龍吟》)誰能懂得他這個游子,實際上是亡國浪子的悲憤之心呢?這是他登臨建康城賞心亭時所作。此亭遙對古秦淮河,是歷代文人墨客賞心雅興之所,但辛棄疾在這里發(fā)出的卻是一聲悲愴的呼喊。他痛拍欄桿時一定想起過當年的拍刀催馬,馳騁沙場,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處使呢?我曾專門到南京尋找過這個辛公拍欄桿處,但人去樓毀,早已了無痕跡,唯有江水悠悠,似詞人的長嘆,東流不息。
⑦辛詞比其他文人更深一層的不同,是他的詞不是用墨來寫,而是蘸著血和淚涂抹而成的。我們今天讀其詞,總是清清楚楚地聽到一個愛國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訴,一次一次地表白;總忘不了他那在夕陽中扶欄遠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③辛棄疾南歸后為什么這樣不為朝廷喜歡呢?他在一首《戒酒》的戲作中說:“怨無大小,生于所愛;物無美惡,過則成災”。這首小品正好刻畫出他的政治苦悶。他因愛國而生怨,因盡職而招災。他太愛國家、愛百姓、愛朝廷了。但是朝廷怕他,煩他,忌用他。他作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0年,倒有近20年的時間被閑置一旁,而在斷斷續(xù)續(xù)被使用的20多年間又有37次頻繁調動。但是,每當他得到一次效力的機會,就特別認真,特別執(zhí)著地去工作。本來有碗飯吃便不該再多事,可是那顆熾熱的愛國心燒得他渾身發(fā)熱。40年間無論在何地何時任何職,甚至賦閑期間,他都不停地上書,不停地嘮叨,一有機會還要真抓實干,練兵、籌款,整飭政務,時刻擺出一副要沖上前線的樣子。你想這能不讓主和茍安的朝廷心煩?他任湖南安撫使,這本是一個地方行政長官,他卻在任上創(chuàng)辦了一支2500人的“飛虎軍”,鐵甲烈馬,威風凜凜,雄鎮(zhèn)江南。建軍之初,造營房,恰逢連日陰雨,無法燒制屋瓦。他就令長沙市民,每戶送瓦20片,立付現銀,兩日內便全部籌足。其施政的干練作風可見一斑。后來他到福建任地方官,又在那里招兵買馬。閩南與漠北相隔何遠,但還是隔不斷他的憂民情、復國志。他這個書生,這個工作狂,實在太過了,“過則成災”,終于惹來了許多的誹謗,甚至說他獨裁、犯上;实蹖λ簿蜁r用時棄。國有危難時招來用幾天;朝有謗言,又棄而閑幾年,這就是他的基本生活節(jié)奏,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劇。別看他飽讀詩書,在詞中到處用典,甚至被后人譏為“掉書袋”。但他至死,也沒有弄懂南宋小朝廷為什么只圖茍安而不愿去收復失地。(文章有刪改)
14.文章第五段最突出的表現手法是什么?請簡要分析。(4分)
15.為什么說“辛棄疾的詞不是用墨來寫,而是熏著血和淚涂抹而成的”?(4分)
16.縱觀全文,作者認為辛棄疾的詞有哪些特點?請簡要分析。(5分)
17.本文是一篇以歷史人物為題材的散文,作者以酣暢的筆墨為詞人辛棄疾傳形寫神,將其豪邁絕倫的個性抒寫得淋漓盡致。但是作者并沒有按照傳統人物傳記的寫作手法,通過生平事件與時間順序一一寫來。仔細閱讀全文,思考作者這樣構思有什么特點,作品從哪幾個方面來突出人物最光彩的特點。(5分)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
“魚雷”聞一多
葉兆言
郭沫若對聞一多先生有個很新奇的比喻,說他雖然在古典文獻里游泳,但不是作為一條魚,而是作為一枚魚雷,目的是批判“古代”,鉆進“古代”的肚子,將“古代,炸個稀巴爛!
聞一多的著名,是因為寫新詩,因為被特務暗殺,這兩件事都具有轟動效應。而容易被人忽視的,卻是他的做學問,是他對古典文獻所做的考訂工作。
聞一多的有趣,在于他做學問的極端。大多數的時間里,他都是個地道的書蟲,是在“故紙堆里討生活”。抗戰(zhàn)期間,西南聯大的文學院落腳蒙自,聞一多在歌臚士洋行樓上埋頭做學問,除了上課、吃飯,幾乎不下樓,同事因此給他取名為“何妨一下樓主人”。按照我的想法:聞一多之所以會走做死學問這條路,多少和他賭氣有關。
聞一多顯然想讓哪些老派的教授明白,新派出身的人研究古典文獻不僅可能,而且會做得更出色。他身上的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他認為中國的舊書中,壓根兒就沒有一點值得保留的東西,聲稱自己深入古典,是為了和革命的人里應外合,把傳統殺個人仰馬翻。但是,另一方面,中國的傳統文化又是那樣讓他如癡如醉,其癡迷程度和任何有考據癖的學者相比毫不遜色,他走的是最正統的學術道路,從訓詁和史料考訂下手,為一個字、一個詞大坐冷板凳。
認真研究聞一多學術思想的人并不是很多,首先是個難度問題,沒有點兒學問基礎,根本不明白他說了些什么,考據文章對于外行來說猶如天書。今天的人性情大都浮躁,不可能像他那樣陷進去。今天從事古典文獻研究的人并不在少數,以研究條件而論,要比聞一多時代不知強多少倍,可惜多數人只是為研究而研究,為當教授而刻苦,學問成了吃飯的本錢,成了謀生的手段。
聞一多對神話的研究,對《詩經》《楚辭》的研究,對唐詩尤其是杜甫詩的研究,都達到了前人所未至的境界。這也許和他曾留學接受西方教育有關。他似乎一直在努力尋找蘊藏在傳統中的現代根源。他計劃寫一本具有獨到見解的《中國文學史稿》,并為此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留下了許多未完稿的筆記。文學發(fā)展中的民間影響和外來影響,是聞一多關注的焦點,他不但研究文化人類學,而且還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論來研究中國的原始社會。在方法上,既有最地道的樸學傳統,又不缺乏世界最新的人文研究成果。朱自清先生對聞一多的評價很高,認為在古典文學研究領域,年齡相仿的專家學者,很少有人能與之相匹敵,可惜英年早逝,被暗殺時才48歲,正是最應該出成績的年齡。
說聞一多是一名斗士,應該沒有問題。他似乎對“死”有特殊的興趣,做的是死學問,下的是死功夫,面對的是永恒的死亡。
聞一多一定非常喜歡“涅粲”這個詞,在此境界,貪、嗔、癡,與以經驗為根據的自我,都已滅盡,不復存在,于是達到了寂靜、安穩(wěn)和常在的狀態(tài)。正因為如此,他才能一頭扎進古典文獻,在絕望中獲得永生,在枯燥里獲得快樂。他寫詩、做學問,后來投身民主運動,都是為了獲得爆發(fā)的能力。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聞一多始終是一名斗士,生命不息,戰(zhàn)斗不止。
李公仆被暗殺以后,很多人告訴聞一多,他已經被列入黑名單,形跡可疑的特務就在他家門前閑逛,而且派人送了恐嚇信進來。聞一多如果理智一些,就不會出席李公樸的追悼大會。但是他并不承認這就是中國的鐵定現實,不愿意在獨裁者面前低下自己高貴的頭顱。在李公仆的追悼大會上,聞一多定有一種寂寞之感,他沒有料到偌大的昆明,只有他一個教授來出席這樣的紀念活動。
聞一多在會上的演講成為民主的絕唱,他離開會場不久,就被暗殺在大街上。
文中說聞一多“在故紙堆里討生活”,應如何理解這句話的含意?
聞一多在古典文學研究領域,取得了很多年齡相仿的專家學者不能與之匹敵的成就,其成就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請結合文本加以概括。
文章題目具有怎樣的含義?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在談及今天“認真研究聞一多學術思想的人并不是很多”時,作者深有感觸: “今天的人性情大都浮躁,不可能像他那樣陷進去!闭埪撓惮F實,結合文本,談談你自己的認識。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題。(22分)
“魚雷”聞一多
葉兆言
郭沫若對聞一多先生有個很新奇的比喻,說他雖然在古典文獻里游泳,但不是作為一條魚,而是作為一枚魚雷,目的是批判“古代”,鉆進“古代”的肚子,將“古代,炸個稀巴爛。 ”
聞一多的著名,是因為寫新詩,因為被特務暗殺,這兩件事都具有轟動效應。而容易被人忽視的,卻是他的做學問,是他對古典文獻所做的考訂工作。
聞一多的有趣,在于他做學問的極端。大多數的時間里,他都是個地道的書蟲,是在“故紙堆里討生活”。抗戰(zhàn)期間,西南聯大的文學院落腳蒙自,聞一多在歌臚士洋行樓上埋頭做學問,除了上課、吃飯,幾乎不下樓,同事因此給他取名為“何妨一下樓主人”。按照我的想法:聞一多之所以會走做死學問這條路,多少和他賭氣有關。
聞一多顯然想讓哪些老派的教授明白,新派出身的人研究古典文獻不僅可能,而且會做得更出色。他身上的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他認為中國的舊書中,壓根兒就沒有一點值得保留的東西,聲稱自己深入古典,是為了和革命的人里應外合,把傳統殺個人仰馬翻。但是,另一方面,中國的傳統文化又是那樣讓他如癡如醉,其癡迷程度和任何有考據癖的學者相比毫不遜色,他走的是最正統的學術道路,從訓詁和史料考訂下手,為一個字、一個詞大坐冷板凳。
認真研究聞一多學術思想的人并不是很多,首先是個難度問題,沒有點兒學問基礎,根本不明白他說了些什么,考據文章對于外行來說猶如天書。今天的人性情大都浮躁,不可能像他那樣陷進去。今天從事古典文獻研究的人并不在少數,以研究條件而論,要比聞一多時代不知強多少倍,可惜多數人只是為研究而研究,為當教授而刻苦,學問成了吃飯的本錢,成了謀生的手段。
聞一多對神話的研究,對《詩經》《楚辭》的研究,對唐詩尤其是杜甫詩的研究,都達到了前人所未至的境界。這也許和他曾留學接受西方教育有關。他似乎一直在努力尋找蘊藏在傳統中的現代根源。他計劃寫一本具有獨到見解的《中國文學史稿》,并為此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留下了許多未完稿的筆記。文學發(fā)展中的民間影響和外來影響,是聞一多關注的焦點,他不但研究文化人類學,而且還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論來研究中國的原始社會。在方法上,既有最地道的樸學傳統,又不缺乏世界最新的人文研究成果。朱自清先生對聞一多的評價很高,認為在古典文學研究領域,年齡相仿的專家學者,很少有人能與之相匹敵,可惜英年早逝,被暗殺時才48歲,正是最應該出成績的年齡。
說聞一多是一名斗士,應該沒有問題。他似乎對“死”有特殊的興趣,做的是死學問,下的是死功夫,面對的是永恒的死亡。
聞一多一定非常喜歡“涅粲”這個詞,在此境界,貪、嗔、癡,與以經驗為根據的自我,都已滅盡,不復存在,于是達到了寂靜、安穩(wěn)和常在的狀態(tài)。正因為如此,他才能一頭扎進古典文獻,在絕望中獲得永生,在枯燥里獲得快樂。他寫詩、做學問,后來投身民主運動,都是為了獲得爆發(fā)的能力。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聞一多始終是一名斗士,生命不息,戰(zhàn)斗不止。
李公仆被暗殺以后,很多人告訴聞一多,他已經被列入黑名單,形跡可疑的特務就在他家門前閑逛,而且派人送了恐嚇信進來。聞一多如果理智一些,就不會出席李公樸的追悼大會。但是他并不承認這就是中國的鐵定現實,不愿意在獨裁者面前低下自己高貴的頭顱。在李公仆的追悼大會上,聞一多定有一種寂寞之感,他沒有料到偌大的昆明,只有他一個教授來出席這樣的紀念活動。
聞一多在會上的演講成為民主的絕唱,他離開會場不久,就被暗殺在大街上。
14.文中說聞一多“在故紙堆里討生活”,應如何理解這句話的含意?(6分)
15.聞一多在古典文學研究領域,取得了很多年齡相仿的專家學者不能與之匹敵的成就,其成就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請結合文本加以概括。(6分)
16.文章題目具有怎樣的含義?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17.在談及今天“認真研究聞一多學術思想的人并不是很多”時,作者深有感觸: “今天的人性情大都浮躁,不可能像他那樣陷進去!闭埪撓惮F實,結合文本,談談你自己的認識。(6分)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魚雷”聞一多
葉兆言
郭沫若對聞一多先生有個很新奇的比喻,說他雖然在古典文獻里游泳,但不是作為一條魚,而是作為一枚魚雷,目的是批判“古代”,鉆進“古代”的肚子,將“古代,炸個稀巴爛。 ”
聞一多的著名,是因為寫新詩,因為被特務暗殺,這兩件事都具有轟動效應。而容易被人忽視的,卻是他的做學問,是他對古典文獻所做的考訂工作。
聞一多的有趣,在于他做學問的極端。大多數的時間里,他都是個地道的書蟲,是在“故紙堆里討生活”?箲(zhàn)期間,西南聯大的文學院落腳蒙自,聞一多在歌臚士洋行樓上埋頭做學問,除了上課、吃飯,幾乎不下樓,同事因此給他取名為“何妨一下樓主人”。按照我的想法:聞一多之所以會走做死學問這條路,多少和他賭氣有關。
聞一多顯然想讓哪些老派的教授明白,新派出身的人研究古典文獻不僅可能,而且會做得更出色。他身上的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他認為中國的舊書中,壓根兒就沒有一點值得保留的東西,聲稱自己深入古典,是為了和革命的人里應外合,把傳統殺個人仰馬翻。但是,另一方面,中國的傳統文化又是那樣讓他如癡如醉,其癡迷程度和任何有考據癖的學者相比毫不遜色,他走的是最正統的學術道路,從訓詁和史料考訂下手,為一個字、一個詞大坐冷板凳。
認真研究聞一多學術思想的人并不是很多,首先是個難度問題,沒有點兒學問基礎,根本不明白他說了些什么,考據文章對于外行來說猶如天書。今天的人性情大都浮躁,不可能像他那樣陷進去。今天從事古典文獻研究的人并不在少數,以研究條件而論,要比聞一多時代不知強多少倍,可惜多數人只是為研究而研究,為當教授而刻苦,學問成了吃飯的本錢,成了謀生的手段。
聞一多對神話的研究,對《詩經》《楚辭》的研究,對唐詩尤其是杜甫詩的研究,都達到了前人所未至的境界。這也許和他曾留學接受西方教育有關。他似乎一直在努力尋找蘊藏在傳統中的現代根源。他計劃寫一本具有獨到見解的《中國文學史稿》,并為此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留下了許多未完稿的筆記。文學發(fā)展中的民間影響和外來影響,是聞一多關注的焦點,他不但研究文化人類學,而且還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論來研究中國的原始社會。在方法上,既有最地道的樸學傳統,又不缺乏世界最新的人文研究成果。朱自清先生對聞一多的評價很高,認為在古典文學研究領域,年齡相仿的專家學者,很少有人能與之相匹敵,可惜英年早逝,被暗殺時才48歲,正是最應該出成績的年齡。
說聞一多是一名斗士,應該沒有問題。他似乎對“死”有特殊的興趣,做的是死學問,下的是死功夫,面對的是永恒的死亡。
聞一多一定非常喜歡“涅粲”這個詞,在此境界,貪、嗔、癡,與以經驗為根據的自我,都已滅盡,不復存在,于是達到了寂靜、安穩(wěn)和常在的狀態(tài)。正因為如此,他才能一頭扎進古典文獻,在絕望中獲得永生,在枯燥里獲得快樂。他寫詩、做學問,后來投身民主運動,都是為了獲得爆發(fā)的能力。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聞一多始終是一名斗士,生命不息,戰(zhàn)斗不止。
李公仆被暗殺以后,很多人告訴聞一多,他已經被列入黑名單,形跡可疑的特務就在他家門前閑逛,而且派人送了恐嚇信進來。聞一多如果理智一些,就不會出席李公樸的追悼大會。但是他并不承認這就是中國的鐵定現實,不愿意在獨裁者面前低下自己高貴的頭顱。在李公仆的追悼大會上,聞一多定有一種寂寞之感,他沒有料到偌大的昆明,只有他一個教授來出席這樣的紀念活動。
聞一多在會上的演講成為民主的絕唱,他離開會場不久,就被暗殺在大街上。
1.文中說聞一多“在故紙堆里討生活”,應如何理解這句話的含意?
2.聞一多在古典文學研究領域,取得了很多年齡相仿的專家學者不能與之匹敵的成就,其成就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請結合文本加以概括。
3.文章題目具有怎樣的含義?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4.在談及今天“認真研究聞一多學術思想的人并不是很多”時,作者深有感觸:“今天的人性情大都浮躁,不可能像他那樣陷進去!闭埪撓惮F實,結合文本,談談你自己的認識。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文段,然后回答1—3題。
“魚雷”聞一多
葉兆言
郭沫若對聞一多先生有個很新奇的比喻,說他雖然在古典文獻里游泳,但不是作為一條魚,而是作為一枚魚雷,目的是批判“古代”,鉆進“古代”的肚子,將“古代”炸個稀巴爛。
聞一多的著名,是因為寫新詩,因為被特務暗殺,這兩件事都具有轟動效應。而容易被人忽視的,卻是他的做學問,是他對古典文獻所做的考訂工作。
聞一多的有趣,在于他做學問的極端。大多數的時間里,他都是個地道的書蟲,是在“故紙堆里討生活”?箲(zhàn)期間,西南聯大的文學院落腳蒙自,聞一多在歌臚士洋行樓上埋頭做學問,除了上課、吃飯,幾乎不下樓,同事因此給他取名為“何妨一下樓主人”。按照我的想法,聞一多之所以會走做死學問這條路,多少和他賭氣有關。
聞一多顯然想讓那些老派的教授明白,新派出身的人研究古典文獻不僅可能,而且會做得更出色。他身上的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他認為中國的舊書中,壓根兒就沒有一點值得保留的東西,聲稱自己深入古典,是為了和革命的人里應外合,把傳統殺個人仰馬翻。但是,另一方面。中國的傳統文化又是那樣讓他如癡如醉,其癡迷程度和任何有考據癖的學者相比毫不遜色,他走的是最正統的學術道路,從訓詁和史料考訂下手,為一個字、一個詞大坐冷板凳。
認真研究聞一多學術思想的人并不是很多,首先是個難度問題,沒有點兒學問基礎,根本不明白他說了些什么,考據文章對于外行來說猶如天書。今天的人性情大都浮躁,不可能像他那樣陷進去。今天從事古典文獻研究的人并不在少數,以研究條件而論,要比聞一多時代不知強多少倍?上Ф鄶等酥皇菫檠芯慷芯浚瑸楫斀淌诙炭,學問成了吃飯的本錢,成了謀生的手段。
聞一多對神話的研究,對《詩經》《楚辭》的研究,對唐詩尤其是杜甫詩的研究,都達到了前人所未至的境界。這也許和他曾留學接受西方教育有關。他似乎一直在努力尋找蘊藏在傳統中的現代根源。他計劃寫一本具有獨到見解的《中國文學史稿》,并為此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留下了許多未完稿的筆記。文學發(fā)展中的民間影響和外來影響,是聞一多關注的焦點,他不但研究文化人類學,而且還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論來研究中國的原始社會。在方法上,既有最地道的樸學傳統,又不缺乏世界最新的人文研究成果。朱自清先生對聞一多的評價很高,認為在古典文學研究領域,年齡相仿的專家學者,很少有人能與之相匹敵,可惜英年早逝,被暗殺時才48歲,正是最應該出成績的年齡。
說聞一多是一名斗士,應該沒有問題。他似乎對“死”有特殊的興趣,做的是死學問,下的是死功夫,面對的是永恒的死亡。
聞一多一定非常喜歡“涅槃”這個詞,在此境界,貪、嗔、癡,與以經驗為根據的自我,都已滅盡,不復存在,于是達到了寂靜、安穩(wěn)和常在的狀態(tài)。正因為如此,他才能一頭扎進古典文獻,在絕望中獲得永生,在枯燥里獲得快樂。他寫詩、做學問,后來投身民主運動,都是為了獲得爆發(fā)的能力。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聞一多始終是一名斗士,生命不息,戰(zhàn)斗不止。
李公仆被暗殺以后,很多人告訴聞一多,他已經被列入黑名單,形跡可疑的特務就在他家門前閑逛,而且派人送了恐嚇信進來。聞一多如果理智一些,就不會出席李公樸的追悼大會。但是他并不承認這就是中國的鐵定現實,不愿意在獨裁者面前低下自己高貴的頭顱。在李公仆的追悼大會上,聞一多定有一種寂寞之感,他沒有料到偌大的昆明,只有他一個教授來出席這樣的紀念活動。
聞一多在會上的演講成為民主的絕唱,他離開會場不久,就被暗殺在大街上。
1.文章題目具有怎樣的含義?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聞一多在古典文學研究領域,取得了很多年齡相仿的專家學者不能與之匹敵的成就,其成就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請結合文本加以概括。
3.在談及今天“認真研究聞一多學術思想的人并不是很多”時,作者深有感觸:“今天的人性情大都浮躁,不可能像他那樣陷進去!闭埪撓惮F實,結合文本,談談你自己的認識。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文,完成7―13題。(20分)
流逝的古典
(1)那天下午,我去聽一位老教授的課,他講的是《詩經•蒹葭》。午后的陽光從窗戶跑進來爬在他那蒼蒼白發(fā)和陶醉的臉上,聽著他溫暖地讀著那些漸行漸遠的詩句時,我突然有一種很靜謐、很幸福的感覺。
(2)夜里,月色和清風悄悄穿過窗簾,我從高高的書架上找出了那本遺忘多年的《詩經》。線裝的書頁泛著遠古的光芒,是那種隨著光陰流逝,越來越樸實的金色。在幽幽浮動的墨香里,我再一次看到了“蒹葭蒼蒼”“白露未”。我看見遠古時代的一個蘆塘,清晨,纖纖蘆葦被牛乳般流動如煙的霧靄輕柔地包裹著。晨曦中,淺綠的墨綠的葦叢倩影婆娑,亭亭玉立,如衣香鬢飛的女子涉水而來。懷念這一種意境,我不想把這說成是一種詩情,而情愿把它歸為一種古典!肮诺洹币辉~本身就很靜態(tài),很內斂,很純粹,有一種淑靜、典雅的感覺,令我們咀嚼、玩味不夠。
(3)我讀到《關雎》,讀到《桃夭》,讀到“青青之麥,生于陵坡”,讀到“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讀到“昔年移柳,依依江南,今看搖落,凄傖江潭。”我想到為什么,這些很遠古的文字,如今讀來,依然淙淙如訴,讓人可感可悟。真如澹澹的淥水,我們的心田仿佛千萬年來一直是它青青的河床。
(4)想到了《古詩十九首》,這些不知作者姓名和年代,突兀而起復又戛然而止的謎一般的詩歌群落。為什么就連李白這樣的大詩人也為之佩服得五體投地?怎會洋洋灑灑醉酒般地寫下整卷《古風》?我想,這就是古典的魅力吧。它們以其天衣無縫、水乳交融的藝術境界,言近旨遠、語短情長的藝術魅力震撼、陶冶著無數的后人!
(5)注視著這些古典書籍,撫摸著它們厚實的脊梁,我能感受到它們所蘊含的時代精髓和撐起的時代魄力。而它們又是那樣寧靜,我不敢想象沒有《詩經》、《楚辭》的時代叫什么先秦;沒有唐詩宋詞的時代算什么唐宋;沒有小說的明清是什么樣的明清。這些源自第一張植物纖維構筑的紙片的靈感,在千百年漫長的時光中,撫慰著人類的精神與靈魂,牽引著人類穿越長長的時光隧道。一行行時長時短的句子,一頁頁時近時遠的思緒,那么質樸、厚重,它們牽著我走向文字的源頭。這些久遠的古典文字的確“舊”了,但那字里行間所充盈的生命精神、深邃的原理、多極的內核卻超越了彼時彼地,在這個世界夜深人靜的時刻漸入我們的心靈、血脈,在我們的血管里流淌……
(6)我相信那些古典的文字肯定來自于平凡的生活,源于簡潔、沉靜的心靈。古人在最為平凡的采摘、狩獵、耕種之余,偶有所見所感,自自然然,隨口吟出了“蒹葭蒼蒼”“淥水澹澹”這些精純得像墨金一樣的文字。汽車、電腦離它們很遠,人欲物欲離他們很遠,而平凡離他們很近,詩情離他們很近,古典離他們很近。古典與古人本來就是水乳交融的一體。而我們呢?在撫摸那些《詩經》句子的時候,除了對美的巨大感動,內心更有一份莫名的冰涼和疼痛:那自然史上最純真的童年風景、生命與自然最相愛和諧的“蜜月之歲”似乎已經漸行漸遠了!閱讀竟成了永遠的懷念!
(7)懷念古典,這是一份超越時空的契約。我的心靈深處永遠會留下一個寬敞、透亮的空間,讓飄溢著靈性、充盈著生命精神的古典詩情燦然長流。
(選自《中國教育報》2008年3月27日第12版)
7、按照“沒有《詩經》《楚辭》的時代叫什么先秦,沒有唐詩宋詞的時代算什么唐宋,……”的句式,填寫下面的句子。(寫文體名稱)(1分)
沒有______的時代叫(算)什么大漢
8、文章第六段“在撫摸那些《詩經》句子的時候”一句中,“撫摸”一詞用得很特別,淡淡你的理解。(2分)
9、文章第一自然段,作者聽“老教授的課”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2分)
10、對本文理解和賞析正確的兩項是(6分)
A.作者幻想蘆塘旁邊的亭亭玉立的女子,從而產生淑靜,典雅的感覺。
B.文中的引用和對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增加了文采,豐富了文章的內涵。
C.只有多讀古書,才能讓“古典”不至于流逝。
D.本文融敘述描寫說明抒情于一爐,寫出了古典珍貴無比的價值。
E.李白的《古風》言近旨遠,語短情長,極具藝術魅力和震撼力。
F.文章由“讀”入“思”,層層深入,表達了作者的人生思考。
11、第五段劃線句子中“厚實的脊梁”的具體含義是。(2分)
12、第六段作者說“閱讀竟成了永遠的紀念”,請指出前文照應此句的地方,并回答作者為什么要這樣說。(3分)
13、閱讀(2)(3)段,根據學過的課文,談談自己的“河床”,怎樣承載了“遠古文字”的流淌。(4分)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江蘇省揚州中學2011-2012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下題。
杜甫在夔州、俣鸥υ谫缰葑畛蹙幼〉
“客堂”,是在山坡上架木蓋起的簡陋的房屋:這類的房屋散布在山腰,好像是鳥巢一般。他到這里第一步的工作,就是按照夔州人民的習慣,用竹筒把水從山泉引到他居住的地方!瓕τ谏钌系囊恍┈嵤拢铝艘环贾玫墓Ψ。②夔州是三峽里的山城,這里的山川既雄壯又險惡,杜甫一到這里,便愛用驚險的文字描畫它們。他一再歌詠的是白帝城,他感到這座城是
“江城含變態(tài),一上一回新”(《上白帝城二首》之一)。另一方面,給杜甫的印象最深的,是夔州人民的生活。他看見夔州的許多女子因為男丁缺乏,到了四五十歲還沒有結婚,她們每天到山上砍柴背到市上出賣,供養(yǎng)一家,有時還冒著危險販賣一些私鹽回來。人們不深究原因,只說她們面貌丑陋,所以找不到丈夫;杜甫卻反過來問:“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負薪行》)他看見峽中的男子,少數富有的駕著大船經商,大多數貧窮的終生充當勞苦的船夫,人們說,這里的人都器量狹窄,只圖眼前的利益,杜甫也反過來問:“若道士無英俊才,何得山有屈原宅?”(《最能行》)峽中的人民大部分過著窮苦可憐的生活,而夔州卻是闊綽的賈客胡商必經之地,這兩種生活的對照杜甫也寫得很清楚。③除了歌詠山川和人民生活外,杜甫在這時有了充裕的時間,回憶他的青年時代。他在偏僻的山城與外邊廣大的世界隔絕,朋友稀少,生活平靜,因此過去的一切經歷在他面前活動起來。他寫了不少長篇的詩敘述他過去的生活。他寫《壯游》詩,從七歲學詩起經過吳越齊趙的漫游、長安時代、安史之亂,一直到滯留巴蜀,是一篇完整的自傳。他還寫了八首長詩,懷念八個人物,集在一起,叫做《八哀詩》,但它們只有歷史的價值,藝術方面并不算是成功的作品。
、芏鸥υ谶@時因為與外面的世界脫離,作詩的態(tài)度有時改變了。他在成都草堂時說他寫詩的態(tài)度是: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老去詩篇渾漫與,春來花鳥莫深愁。”前兩句說他長安時代以來對于詩的努力,極力避免庸俗,生活越艱難,作詩也越刻苦;后兩句則說明在草堂的生活較為清閑,對著美麗的自然界可以信口成章了。但是到了夔州,他又把一部分的精力用到雕琢字句、推敲音律上邊去了。他在《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里說“晚節(jié)漸于詩律細”,又在《解悶十二首》里說“頗學陰(陰鏗)何(何遜)苦用心”。并且在指導兒子宗武學詩時,也教他熟讀《文選》,以便從中采擷辭藻:這好像又把詩歌扯回到“研揣聲病、尋章摘句”的時代里去了。但杜甫夔州時代的詩并不是每一首都是這樣寫成的。他用這種態(tài)度寫出來的代表作品最明顯的是《秋興八首》、《諸將五首》。這些詩里不是沒有接觸到實際的問題,不是沒有說到國家的災難與人民的貧困,不是沒有寫出時代的變遷和自己熱烈的想望,可是這些寶貴的內容被鏗鏘的音節(jié)與華麗的詞藻給蒙蓋住了。使后來杜詩的讀者不知有多少人只受到音節(jié)與詞藻的迷惑與陶醉,翻來覆去地誦讀,而不去追問:里邊到底說了些什么?因此在解釋上也發(fā)生分歧。與此相反,反倒是在《寫懷》里毫不費力地寫出來的“無貴賤不悲,無富貧亦足”,讀起來覺得親切動人;而像《宿江邊閣》里“不眠憂戰(zhàn)伐,無力正乾坤”那樣的詩句足以表達出詩人的品格。、荻鸥υ谫缰荩眢w時好時壞,瘧疾、肺病、風痹、糖尿病都不斷地纏繞著他,最后牙齒落了一半,耳也聾了,幾乎成了一個殘廢的老人。他在這種情形下,兩年內寫了四百三十余篇詩,占有他全集詩中的七分之二,而且其中有不少的長篇,這是一個豐富的創(chuàng)作時期。由于生活的限制,在內容和思想上比起過去的作品都略有遜色,但其中也不缺《登高》這樣的杰作。
(節(jié)選自馮至《杜甫傳》,有刪改。)
1.從傳記中看,杜甫在夔州時的詩歌創(chuàng)作,其素材的來源有哪些?請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最后說“這是一個豐富的創(chuàng)作時期”,依據所選的這部分文字,你認為“豐富”體現在哪些方面?為什么能產生這么“豐富的創(chuàng)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四段說杜甫“作詩的態(tài)度有時改變了”,有了什么改變?作者對改變的評價怎樣?請依據文本加以闡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