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下列對于“海外漢學”和“中國文化”關系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中國文化始終從海外漢學研究中獲得對自身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
B.海外漢學給中國學界提供了從不同角度認識中國文化的鏡子。
C.海外漢學要加深對中國文化的認識,必須加強與中國本土學術的對話。
D.不同文明對中國文化的理解,與海外漢學在世界上所營構的中國形象有密切關系。
2、9. D (謝:道歉)
10.D
11. C(②是引出下文勸諫的話。⑤說的不是政事。)
12. A(“贊揚宣王”表述錯誤)
13.(1) 大王聽錯了。我生在亂世,又侍奉亂君,怎么敢直言批評呢?
(2)大王要人做帽子,不要親近寵愛的人去做,卻要工匠去做,為什么?因為他們會做。
【參考譯文】
先生王斗登門要拜見齊宣王,宣王派傳達去領王斗進來。王斗說:“我拜見大王是愛慕權勢;大王迎接我是禮賢下士。大王認為怎么樣?”傳達匯報王斗的話。宣王說:“讓先生等一會兒進來,我去迎接!庇谑牵跖艿介T口去迎接王斗,與他一塊兒進來。宣王說:“我繼承先王的大業(yè),得以治理國家,聽說先生能直言批評,無所忌諱!蓖醵坊卮鹫f:“大王聽錯了。我生在亂世,又侍奉亂君,怎么敢直言批評呢?宣王聽后,怒形于色,很不高興。
過了一會兒,王斗說:“從前先君齊桓公有五種愛好。他糾合諸侯,匡正天下,天子授位,立為霸主。現(xiàn)在,大王有四種愛好!毙跽f:“我愚蠢寡聞,治理齊國,只擔心失國,怎能有四種愛好呢?”王斗說:“不。先君喜好馬,大王也喜好馬;先君喜好狗,大王也喜好狗;先君喜好酒,大王也喜好酒;先君好色,大王也好色;先君禮賢下士,大王卻不禮賢下士”宣王說:“現(xiàn)在世上沒有士,我又怎么去禮賢下士呢?王斗說:“世上沒有騏,耳這樣的駿馬,可是大王已經(jīng)車馬齊備;世上沒有賽過狡兔東郭俊的韓盧之狗,可是大王已經(jīng)有善跑的獵狗;世上沒有象毛嬙、西施那樣的美女,可是大王的后宮中充滿了美女。大王只是不禮賢下士,怎么發(fā)愁世上沒有士呢?”宣王說::“我憂國愛民,當然愿意得到有才能的人來治理國家!蓖醵氛f:“您憂國愛民,還不如愛一尺縐紗。”宣王說:“這是什么意思?”王斗說:“大王要人做帽子,不要親近寵愛的人去做,卻要工匠去做,為什么?因為他們會做。現(xiàn)在,大王治理國家,卻一定要用親近寵愛的人去治理。所以我說:‘您憂國愛民不如愛一尺縐紗!
宣王內疚自責說:“我對國家有罪!庇谑。先拔了五名賢士,任命他們的官職,齊國因此治理得很好.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何為國學
何為國學?學術界有各種不同的看法,從上個世紀起就爭論不休。有的學者認為,國學這個概念太籠統(tǒng)、太模糊,從“科學”的意義上說本不可用(“學無分中西”),作為一個時代約定俗成的概念又邊界不清,因此建議不用或“緩行”。然而,事實上這個概念已廣泛流行,我們不可能視而不見,與其建議不用或“緩行”,不如在約定俗成的意義上爭取對其內涵和外延達成基本的共識。在我看來,學界目前所講的“國學”,就其指稱對象和時空范圍來說,多數(shù)學者實際上已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即以其指稱中國傳統(tǒng)的學術文化。這就是狹義的國學概念。廣義的國學是“一國所有之學”,還包括西學和馬克思主義傳入后的中國近現(xiàn)代學術文化,與海外“中國學”或“漢學”研究的對象、范圍大體相同。
將國學界定為中國傳統(tǒng)的學術文化,其實也是一個相當籠統(tǒng)、內涵十分豐富復雜的概念,略同于“古學”、“舊學”或“國故學”,是中國傳統(tǒng)學術文化之總和、總稱。我們通常說的國學,是指近代分科之學形成之前的經(jīng)、史、子、集“四部”之學,傳統(tǒng)的義理、考據(jù)、辭章、經(jīng)世之學,或者如馬一浮先生所言“六藝統(tǒng)四部”、“國學者六藝之學也”。中國古代的學問是“通人之學”,主張?zhí)斓厝素炌、文史哲貫通、儒釋道貫通、真善美貫通、道學政貫通……而以成人之道為中心!巴ā笔且苑诸悶榍疤岬,中國傳統(tǒng)學術分類集中體現(xiàn)在圖書典籍分類中。《漢書·藝文志》將中國古代的書籍分為六藝、諸子、詩賦、兵書、數(shù)術、方技六類,《隋書·經(jīng)籍志》形成了經(jīng)、史、子、集四部分類法的雛形,以后不斷調整、完善,至清代編定《四庫全書總目》,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國傳統(tǒng)學問的知識系統(tǒng)。
臺灣詩人余光中說:國學是一座山,我等不過是蚍蜉而已。不僅國學是山,而且其中的每一類都是一座山。就其內容之宏博而言,事實確實如此。就以四部中的“子部”來說,《四庫全書總目》又分為十四類,其中每一類都內涵豐富,比如“醫(yī)家”,最近出版的一部《中國中醫(yī)古籍總目》,收錄歷代中醫(yī)古籍13000余種,說它是“一座山”,并非夸張之言。
國學不是一個學科,而是一個學科體系,一個不同于現(xiàn)代學科體系的傳統(tǒng)學科體系。國學有自己獨特的學術分類,現(xiàn)代學科體系是從它轉型發(fā)展而來的,因此就學術內涵來說,二者存在大量交叉重合。如果將國學與文、史、哲并列設立為一級學科,似乎連邏輯上的種屬關系都忽略了,其學科內容勢必也要大大窄化,難以使人們對國學有一個全面的認識。這實際上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國學的地位。
對于作為中華民族文化根源和血脈的國學,我們一方面要心存敬意,另一方面又要以分析的態(tài)度、開放的態(tài)度和前瞻的態(tài)度來對待它,創(chuàng)建適應時代需要的新國學,讓它在當代中國先進文化建設和積極參與人類文明對話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下列關于“國學”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國學概念之所以暫時不用,有觀點認為這個概念太籠統(tǒng)、太模糊,作為一個時代約定俗成的概念又邊界不清,而且從“科學”的意義上說也本不可用。
B.國學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國學是指中國傳統(tǒng)的學術文化,這是多數(shù)學者所取得的基本一致的看法;廣義的國學是指“一國所有之學”。
C.國學不是一個學科,而是一個學科體系,一個有別于現(xiàn)代學科體系的傳統(tǒng)學科體系,在學術分類上有自己獨特的一面。
D.廣義的國學與海外的“中國學”或“漢學”研究的對象、范圍上大體相同,即西學和馬克思主義傳入后的中國近現(xiàn)代學術文化。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當務之急不是國學這個概念是不用還是“緩行”的問題,而是在約定俗成的意義上爭取對其內涵和外延達成基本的共識。
B.“通”是中國傳統(tǒng)學術分類的前提,這種分類到《隋書·經(jīng)籍志》時形成了經(jīng)、史、子、集四部這樣一套完整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學問知識系統(tǒng)的分類法。
C.狹義的國學概念是一個相當籠統(tǒng)、同時內涵又十分豐富復雜的概念,是近代分科之學形成之前的中國傳統(tǒng)學術文化之總和、總稱。
D.以成人之道為中心的中國古代的學問其實就是“通人之學”,包括天地人貫通、文史哲貫通、儒釋道貫通、真善美貫通、道學政貫通等等。
根據(jù)原文信息,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
A.《四庫全書總目》包括經(jīng)、史、子、集四部,每部又分為若干類,每類都內涵豐富,譬如“子部”的“醫(yī)家”,內容可謂宏大廣博。
B.國學是一個不同于現(xiàn)代學科體系的傳統(tǒng)學科體系,將國學與文學、史學、哲學等并列設立為一級學科的做法是不正確的,因為國學的地位更高,影響力更大。
C.現(xiàn)代學科體系與國學體系存在著大量交叉重合的現(xiàn)象,這是現(xiàn)代學科相互滲透的結果,說明現(xiàn)代學科具有很強的交融性。
D.對于中國的國學,我們唯一正確的態(tài)度就是要對它進行分析、開放、前瞻、批判和創(chuàng)新,從而創(chuàng)建適應我們時代需要的新國學。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8題
儒學在中華文化中的地位
李景明
儒家學說是中華文化的主流,或曰中華主流文化。儒家的這種地位是歷史形成的,不是人為的結果。在2500多年前,孔子創(chuàng)立儒家學說,不是憑空創(chuàng)造的,而是在社會的大動亂中通過對時代流傳下來的文化遺產(chǎn)進行反思、認真清理和重新加以詮釋而形成的思想學說體系,是中華文化需要保存、延續(xù)和發(fā)展的歷史必然。先秦,處于私學地位的原典儒學,為其長遠發(fā)展奠了基。漢武帝“獨尊儒術”,儒學始成為官學。兩漢儒學基本完成了對先秦以來道、墨、名、法、陰陽之學的綜合吸收,擴大了學術包容的范圍而成為文化的宗主。
中國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歷史和文化,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中華文化的發(fā)展都作出了貢獻。從諸夏九黎、戰(zhàn)國風云、十六國春秋、五代十國、漢藏和親,一直到金元入關、滿治百族,多元文化的撞擊和融合從未間斷過。儒學作為主流文化,只能是一種超越了單一民族觀念的思想體系才能存在。它一方面提倡“夷夏之防”,十分注重激勵民族精神與愛國主義;同時又一貫以“近者悅,遠者來”和“四海之內皆兄弟”的博大胸懷,倡導民族和睦,友好相處,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形成與鞏固起了凝聚作用,因此,儒學長期以來一直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之一。儒學提倡德化社會、德化人生的思想,對中國人產(chǎn)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成為華人世界共同的文化心理基礎。直到今日,儒家文化有一種積存深厚的民族文化認同的內聚力,起著維護中華民族團結和國家統(tǒng)一的重大作用。正是由于儒家避免了狹隘民族性的特點,也為它走向世界、形成東亞儒家文化圈奠定了基礎。
中國儒學不是完全封閉、絕對排他的思想文化體系。對于異質文化的傳入,儒學在保持其學統(tǒng)承傳的同時,總以“和而不同”的精神,以我為主地會通、吸收和融合外來文化的優(yōu)秀成果。佛陀東來,景教入華,伊斯蘭教傳入和西學的東漸,大體都經(jīng)過“磨合”之后成了中國文化的組成部分。因此,儒家文化對外來文化的強大吸收能力和同化能力是相輔相成的。
20世紀是中國歷史劇烈變動的時代,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使儒學失去了封建政權的支撐,從官學的位置上跌落下來,出現(xiàn)了儒學改造的契機!拔逅摹边\動高舉科學民主和反帝反封建大旗,以聲勢浩大的群眾性批判運動掃除了封建儒學的影響,為社會進步掃除了障礙。儒學終于被剝去了道統(tǒng)兼法統(tǒng)的神圣外衣,成了純文化資源的存在。
(節(jié)選自李景明《中國儒學史?序》)
6.下列對“儒學在中華文化中的地位”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儒學作為中華主流文化的地位是歷史形成的,是歷史的必然,與孔子的想象創(chuàng)造關系不大。
B.儒學一直是官學,但它吸收了先秦以來諸子百家之學,擴大了學術包容的范圍。
C.儒學既十分注重激勵民族精神與愛國主義,又倡導民族和睦,主張友好相處,因而儒學長期以來一直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之一。
D.儒學在中華文化中處于主流地位,其中一個原因是對于異質文化的傳入,能相輔相成,水乳交融,不是完全封閉。
7.下面關于“儒學”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儒學對中華文化作出了貢獻,如在保存、延續(xù)和發(fā)展中華文化方面,又如在維護中華民族團結和國家統(tǒng)一的重要作用方面。
B.儒學還影響人們的文化心理,華人世界有共同的文化心理基礎,就是受到儒家思想中提倡的德化社會、德化人生思想的影響。
C.儒學還吸收過景教、伊斯蘭教、西學的外來文化的優(yōu)秀成果,不是絕對排他,不過吸收和融合過程要經(jīng)過一段時間“磨合”。
D.由于儒學超越了單一民族觀念的思想體系,使他能夠迅速走向世界,并形成了東亞儒家文化圈。
8.根據(jù)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多元文化的撞擊和融合從未間斷過,說明國內民族文化在儒學成為文化宗主前后,相互作用,曾被儒家文化有選擇地吸收過。
B.儒家文化有一種民族文化認同的內聚力,又總以“和而不同”的精神會通,外來文化不得不遠道而來臣服。
C.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使儒學失去了封建政權的支撐,原來的儒學就不可能成為中華文化的宗主了。
D.“五四”群眾性批判運動是儒學成為純文化資源的原因之一,可見儒學存在阻礙社會進步的一面。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題目。
圓是中國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精神原型,它與中國人的宇宙意識、生命情調等有十分密切的關系,也是我們揭示中國藝術生命秘密的不可忽視的因素。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圓有時是相對于缺而言的。我們通常所說的“圓滿”一語,原是中國哲學的一個重要概念,其中也可看出中國人重視藝術生命的一份用心。司空圖《詩品·雄渾》“超以象外,得其環(huán)中”云:“超以象外,至大不可限制;得其環(huán)中,理之圓足混成無缺,如太極然。”在這里,圓即充滿、周備、具足,體現(xiàn)在詩性藝心就是渾全充融。森羅萬象,一塵漚,一片葉,一縷云,及至浩浩蒼天、綿綿大地,都可以大道涵括。
中國哲學中有一個著名比喻:“月印萬川”,最能體現(xiàn)充滿圓融的特點。這個比喻有兩層重要的含義:一是萬川之月,只是一月。江流宛轉繞芳甸,何處春江無月明,湛然寰宇,月光朗照,天下萬千江湖,無處不映出它的圓影。然萬千個圓共有一圓,萬種之月,只有一月相照,一圓貫穿了萬川之圓,散在江湖各處的異在之圓聯(lián)成一個整體,只有一個生命。二是自此一月,可觀全月。由于散在江湖的萬千之月均由一月相照,故自任何一月均可窺見萬千之月的內在生命,任何江湖的月都是一個自我完足的生命世界!叭f川之月”所透析出的哲學內蘊就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它強調了萬物都是一個自在圓足的生命這一重要特性。
中國哲學的圓滿具足說散發(fā)著濃厚的藝術情調,它實際上是以審美的眼光看待世界。儒道佛中的充滿圓融的生命哲學刺激了中國藝術家的創(chuàng)造精神。由于受天人合一哲學觀念的影響,中國藝術家總有一種自覺的超越意識,要盡廣大,極精微,自有限而觀無限,由當下而觀永恒。然而宇宙洪闊,天道蒼蒼,藝術要受到時空的限制,它總不能擺脫具體的實在,總在關注一人一事一時一物,這便制約了藝術家的綿綿長思。萬川之月自在圓融的生命哲學卻給了解脫這一難題的鑰匙。藝術家既關心“一”,認為“山川即道”、“山水即天理”,萬事萬物均是道的化身,但更關心的是“一切”,因為“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一切都是自在圓足的生命整體。《文心雕龍》云:“乘一總萬”;《二十四詩品》云:“萬取一收”,其意大致相同。
故中國藝術家更重視當下直接的觀照,更關心微觀,在藝術傾向上,兩漢時鋪排山川云物的現(xiàn)象到了唐宋時越來越少,人們所創(chuàng)造的藝術世界更加精微、細致。中唐以后,追求精微細致的審美風尚漸漸彌散開來。如在中國園林中,人們普遍追求“壺納天地”的妙處。一灣清泉,幾條幽徑,幾處亭臺,便儼然構成一自在圓足的世界。請看中國園林的命名:勺園,如一勺之大;蠡園,如一瓢之微;壺公樓,小得如茶壺一般;芥子園,微小得尤如一粒種子;一漚居,細微得如同大海中的一朵漣漪。但是,在中國人看來,一漚就是茫茫大海,一假山就是連綿峰巒,一亭就是浩浩天庭。故人們常常將園林景區(qū)叫做“小滄浪”、“小蓬萊”、“小瀛洲”。“小”是園林特點,“滄浪”“瀛洲”等則是人們遠的心意,壺公有天地,芥子納須彌,這成了中國藝術家不言的秘訣。
在中國山水畫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以“溪山無盡”為名的畫,它反映了中國山水畫家對山川無盡之妙的追求。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和倪云林的《疏林秀石圖》風格迥異,一是江山無限,一是片石只林,但所追求的卻是一致的,人們在他們的畫中無所憾,因為它們自身就是一個自我完足的宇宙。郭河陽“有人悟得丹青理,專向茅茨畫山水”正謂此。若要能演成一個完整生命,“茅茨”也能成為靈區(qū)。
(節(jié)選自朱良志《論中國藝術論中的“圓”》,有修改)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3分)
A.圓是中國哲學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是揭示中國藝術生命秘密的重要因素。
B.圓即圓滿、周備、具足、萬物之理、混成無缺,體現(xiàn)在詩性藝心上即渾全充融。
C.“超以象外,得其環(huán)中”,自然界中森羅萬象,一塵漚、一片葉、一縷云……雖形態(tài)各異,但都一統(tǒng)于“道”的世界中。
D.“江流宛轉繞芳甸,何處春江無月明”,到處春江的月明均由一月相照,故自任何一月都可窺見萬千之月的內在生命。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 ) (3分)
A.中國藝術家的自有限而觀無限,由當下觀永恒的觀念,是受儒道佛中圓通生命哲學和天人合一哲學觀念的影響。
B.自在圓通的生命哲學是解脫藝術家受時空和具體事物限制的鑰匙。
C.“乘一總萬”“萬取一收” 與中國藝術家更重視當下的直接觀照、關心微觀等都體現(xiàn)了“山川即道”的哲理,都符合宇宙中的自在圓足的生命整體的哲學觀點。
D.中國山水畫中有許多以“溪山無盡”為名的畫,它反映了中國山水畫家追求在一山一水中去創(chuàng)造一個圓滿自足的世界。
8.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是 ( ) (3分)
A.“萬川之月”所透析出的哲學內蘊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它反映了物物均有其內在之理,而內在之理又是共通的道理。
B.“壺公有天地,芥子納須彌”中,“天地”和“須彌”是人們遠的心意。
C.兩漢鋪排山水云物的現(xiàn)象到唐宋越來越少,因為用精微、細致表現(xiàn)“涵蓋乾坤”較鋪排渲染更能體現(xiàn)所要追求的生命的博大精深。
D.畫道之理體現(xiàn)哲學上圓通之說,故一草一木,一丘一壑都如同有靈光耀現(xiàn),形成自我圓足的世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題目。
圓是中國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精神原型,它與中國人的宇宙意識、生命情調等有十分密切的關系,也是我們揭示中國藝術生命秘密的不可忽視的因素。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圓有時是相對于缺而言的。我們通常所說的“圓滿”一語,原是中國哲學的一個重要概念,其中也可看出中國人重視藝術生命的一份用心。司空圖《詩品•雄渾》中云:“超以象外,至大不可限制;得其環(huán)中,理之圓足混成無缺,如太極然!痹谶@里,圓即充滿、周備、具足,體現(xiàn)在詩性藝心就是渾全充融。森羅萬象,一塵漚,一片葉,一縷云,及至浩浩蒼天、綿綿大地,都可以大道涵括。
中國哲學中有一個著名比喻“月印萬川”,最能體現(xiàn)充滿圓融的特點。這個比喻有兩層重要的含義:一是萬川之月,只是一月。江流宛轉繞芳甸,何處春江無月明,湛然寰宇,月光朗照,天下萬千江湖,無處不映出它的圓影。然萬千個圓共有一圓,萬種之月,只有一月相照,一圓貫穿了萬川之圓,散在江湖各處的異在之圓聯(lián)成一個整體,只有一個生命。二是自此一月,可觀全月。由于散在江湖的萬千之月均由一月相照,故自任何一月均可窺見萬千之月的內在生命,任何江湖的月都是一個自我完足的生命世界。“萬川之月”所透析出的哲學內蘊就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它強調了萬物都是一個自在圓足的生命這一重要特性。
中國哲學的圓滿具足說散發(fā)著濃厚的藝術情調,它實際上是以審美的眼光看待世界。儒道佛中的充滿圓融的生命哲學刺激了中國藝術家的創(chuàng)造精神。由于受天人合一哲學觀念的影響,中國藝術家總有一種自覺的超越意識,要盡廣大,極精微,自有限而觀無限,由當下而觀永恒。然而宇宙洪闊,天道蒼蒼,藝術要受到時空的限制,它總不能擺脫具體的實在,總在關注一人一事一時一物,這便制約了藝術家的綿綿長思。萬川之月自在圓融的生命哲學卻給了解脫這一難題的鑰匙。藝術家既關心“一”,認為“山川即道”、“山水即天理”,萬事萬物均是道的化身,但更關心的是“一切”,因為“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一切都是自在圓足的生命整體!段男牡颀垺吩啤俺艘豢側f”;《二十四詩品》云“萬取一收”,其意大致相同。
故中國藝術家更重視當下直接的觀照,更關心微觀,在藝術傾向上,兩漢時鋪排山川云物的現(xiàn)象到了唐宋時越來越少,人們所創(chuàng)造的藝術世界更加精微、細致。中唐以后,追求精微細致的審美風尚漸漸彌散開來。如在中國園林中,人們普遍追求“壺納天地”的妙處。一灣清泉,幾條幽徑,幾處亭臺,便儼然構成一自在圓足的世界。請看中國園林的命名:勺園,如一勺之大;蠡園,如一瓢之微;壺公樓,小得如茶壺一般;芥子園,微小得尤如一粒種子;一漚居,細微得如同大海中的一朵漣漪。但是,在中國人看來,一漚就是茫茫大海,一假山就是連綿峰巒,一亭就是浩浩天庭。故人們常常將園林景區(qū)叫做“小滄浪”“小蓬萊”“小瀛洲”。“小”是園林特點,“滄浪”“瀛洲”等則是人們遠的心意,壺公有天地,芥子納須彌,這成了中國藝術家不言的秘訣。
在中國山水畫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以“溪山無盡”為名的畫,它反映了中國山水畫家對山川無盡之妙的追求。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和倪云林的《疏林秀石圖》風格迥異,一是江山無限,一是片石只林,但所追求的卻是一致的,人們在他們的畫中無所憾,因為它們自身就是一個自我完足的宇宙。郭河陽“有人悟得丹青理,專向茅茨畫山水”正謂此。若要能演成一個完整生命,“茅茨”也能成為靈區(qū)。
4.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A.圓是中國哲學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是揭示中國藝術生命秘密的重要因素。
B.圓即圓滿、周備、具足、萬物之理、混成無缺,體現(xiàn)在詩性藝心上即渾全充融。
C.“超以象外,得其環(huán)中”,自然界中森羅萬象,一塵漚、一片葉、一縷云……雖形態(tài)各異,但都一統(tǒng)于“道”的世界中。
D.“江流宛轉繞芳甸,何處春江無月明”,到處春江的月明均由一月相照,故自任何一月都可窺見萬千之月的內在生命。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3分)
A.中國藝術家的自有限而觀無限,由當下觀永恒的觀念,是受儒道佛中圓通生命哲學和天人合一哲學觀念的影響。
B.自在圓通的生命哲學是解脫藝術家受時空和具體事物限制的鑰匙。
C.“乘一總萬”“萬取一收” 與中國藝術家更重視當下的直接觀照、關心微觀等都體現(xiàn)了“山川即道”的哲理,都符合宇宙中的自在圓足的生命整體的哲學觀點。
D.中國山水畫中有許多以“溪山無盡”為名的畫,它反映了中國山水畫家追求在一山一水中去創(chuàng)造一個圓滿自足的世界。
6.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是 ( ) (3分)
A.“萬川之月”所透析出的哲學內蘊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它反映了物物均有其內在之理,而內在之理又是共通的道理。
B.“壺公有天地,芥子納須彌”中,“天地”和“須彌”是人們遠的心意。
C.兩漢鋪排山水云物的現(xiàn)象到唐宋越來越少,因為用精微、細致表現(xiàn)“涵蓋乾坤”較鋪排渲染更能體現(xiàn)所要追求的生命的博大精深。
D.畫道之理體現(xiàn)哲學上圓通之說,故一草一木,一丘一壑都如同有靈光耀現(xiàn),形成自我圓足的世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題目。
圓是中國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精神原型,它與中國人的宇宙意識、生命情調等有十分密切的關系,也是我們揭示中國藝術生命秘密的不可忽視的因素。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圓有時是相對于缺而言的。我們通常所說的“圓滿”一語,原是中國哲學的一個重要概念,其中也可看出中國人重視藝術生命的一份用心。司空圖《詩品•雄渾》中云:“超以象外,至大不可限制;得其環(huán)中,理之圓足混成無缺,如太極然!痹谶@里,圓即充滿、周備、具足,體現(xiàn)在詩性藝心就是渾全充融。森羅萬象,一塵漚,一片葉,一縷云,及至浩浩蒼天、綿綿大地,都可以大道涵括。
中國哲學中有一個著名比喻“月印萬川”,最能體現(xiàn)充滿圓融的特點。這個比喻有兩層重要的含義:一是萬川之月,只是一月。江流宛轉繞芳甸,何處春江無月明,湛然寰宇,月光朗照,天下萬千江湖,無處不映出它的圓影。然萬千個圓共有一圓,萬種之月,只有一月相照,一圓貫穿了萬川之圓,散在江湖各處的異在之圓聯(lián)成一個整體,只有一個生命。二是自此一月,可觀全月。由于散在江湖的萬千之月均由一月相照,故自任何一月均可窺見萬千之月的內在生命,任何江湖的月都是一個自我完足的生命世界!叭f川之月”所透析出的哲學內蘊就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它強調了萬物都是一個自在圓足的生命這一重要特性。
中國哲學的圓滿具足說散發(fā)著濃厚的藝術情調,它實際上是以審美的眼光看待世界。儒道佛中的充滿圓融的生命哲學刺激了中國藝術家的創(chuàng)造精神。由于受天人合一哲學觀念的影響,中國藝術家總有一種自覺的超越意識,要盡廣大,極精微,自有限而觀無限,由當下而觀永恒。然而宇宙洪闊,天道蒼蒼,藝術要受到時空的限制,它總不能擺脫具體的實在,總在關注一人一事一時一物,這便制約了藝術家的綿綿長思。萬川之月自在圓融的生命哲學卻給了解脫這一難題的鑰匙。藝術家既關心“一”,認為“山川即道”、“山水即天理”,萬事萬物均是道的化身,但更關心的是“一切”,因為“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一切都是自在圓足的生命整體。《文心雕龍》云“乘一總萬”;《二十四詩品》云“萬取一收”,其意大致相同。
故中國藝術家更重視當下直接的觀照,更關心微觀,在藝術傾向上,兩漢時鋪排山川云物的現(xiàn)象到了唐宋時越來越少,人們所創(chuàng)造的藝術世界更加精微、細致。中唐以后,追求精微細致的審美風尚漸漸彌散開來。如在中國園林中,人們普遍追求“壺納天地”的妙處。一灣清泉,幾條幽徑,幾處亭臺,便儼然構成一自在圓足的世界。請看中國園林的命名:勺園,如一勺之大;蠡園,如一瓢之微;壺公樓,小得如茶壺一般;芥子園,微小得尤如一粒種子;一漚居,細微得如同大海中的一朵漣漪。但是,在中國人看來,一漚就是茫茫大海,一假山就是連綿峰巒,一亭就是浩浩天庭。故人們常常將園林景區(qū)叫做“小滄浪”“小蓬萊”“小瀛洲”!靶 笔菆@林特點,“滄浪”“瀛洲”等則是人們遠的心意,壺公有天地,芥子納須彌,這成了中國藝術家不言的秘訣。
在中國山水畫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以“溪山無盡”為名的畫,它反映了中國山水畫家對山川無盡之妙的追求。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和倪云林的《疏林秀石圖》風格迥異,一是江山無限,一是片石只林,但所追求的卻是一致的,人們在他們的畫中無所憾,因為它們自身就是一個自我完足的宇宙。郭河陽“有人悟得丹青理,專向茅茨畫山水”正謂此。若要能演成一個完整生命,“茅茨”也能成為靈區(qū)。
4.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A.圓是中國哲學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是揭示中國藝術生命秘密的重要因素。
B.圓即圓滿、周備、具足、萬物之理、混成無缺,體現(xiàn)在詩性藝心上即渾全充融。
C.“超以象外,得其環(huán)中”,自然界中森羅萬象,一塵漚、一片葉、一縷云……雖形態(tài)各異,但都一統(tǒng)于“道”的世界中。
D.“江流宛轉繞芳甸,何處春江無月明”,到處春江的月明均由一月相照,故自任何一月都可窺見萬千之月的內在生命。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3分)
A.中國藝術家的自有限而觀無限,由當下觀永恒的觀念,是受儒道佛中圓通生命哲學和天人合一哲學觀念的影響。
B.自在圓通的生命哲學是解脫藝術家受時空和具體事物限制的鑰匙。
C.“乘一總萬”“萬取一收” 與中國藝術家更重視當下的直接觀照、關心微觀等都體現(xiàn)了“山川即道”的哲理,都符合宇宙中的自在圓足的生命整體的哲學觀點。
D.中國山水畫中有許多以“溪山無盡”為名的畫,它反映了中國山水畫家追求在一山一水中去創(chuàng)造一個圓滿自足的世界。
6.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是 ( ) (3分)
A.“萬川之月”所透析出的哲學內蘊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它反映了物物均有其內在之理,而內在之理又是共通的道理。
B.“壺公有天地,芥子納須彌”中,“天地”和“須彌”是人們遠的心意。
C.兩漢鋪排山水云物的現(xiàn)象到唐宋越來越少,因為用精微、細致表現(xiàn)“涵蓋乾坤”較鋪排渲染更能體現(xiàn)所要追求的生命的博大精深。
D.畫道之理體現(xiàn)哲學上圓通之說,故一草一木,一丘一壑都如同有靈光耀現(xiàn),形成自我圓足的世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4屆黑龍江省高三上學期第二次周測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題目。
圓是中國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精神原型,它與中國人的宇宙意識、生命情調等有十分密切的關系,也是我們揭示中國藝術生命秘密的不可忽視的因素。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圓有時是相對于缺而言的。我們通常所說的“圓滿”一語,原是中國哲學的一個重要概念,其中也可看出中國人重視藝術生命的一份用心。司空圖《詩品•雄渾》中云:“超以象外,至大不可限制;得其環(huán)中,理之圓足混成無缺,如太極然!痹谶@里,圓即充滿、周備、具足,體現(xiàn)在詩性藝心就是渾全充融。森羅萬象,一塵漚,一片葉,一縷云,及至浩浩蒼天、綿綿大地,都可以大道涵括。
中國哲學中有一個著名比喻“月印萬川”,最能體現(xiàn)充滿圓融的特點。這個比喻有兩層重要的含義:一是萬川之月,只是一月。江流宛轉繞芳甸,何處春江無月明,湛然寰宇,月光朗照,天下萬千江湖,無處不映出它的圓影。然萬千個圓共有一圓,萬種之月,只有一月相照,一圓貫穿了萬川之圓,散在江湖各處的異在之圓聯(lián)成一個整體,只有一個生命。二是自此一月,可觀全月。由于散在江湖的萬千之月均由一月相照,故自任何一月均可窺見萬千之月的內在生命,任何江湖的月都是一個自我完足的生命世界。“萬川之月”所透析出的哲學內蘊就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它強調了萬物都是一個自在圓足的生命這一重要特性。
中國哲學的圓滿具足說散發(fā)著濃厚的藝術情調,它實際上是以審美的眼光看待世界。儒道佛中的充滿圓融的生命哲學刺激了中國藝術家的創(chuàng)造精神。由于受天人合一哲學觀念的影響,中國藝術家總有一種自覺的超越意識,要盡廣大,極精微,自有限而觀無限,由當下而觀永恒。然而宇宙洪闊,天道蒼蒼,藝術要受到時空的限制,它總不能擺脫具體的實在,總在關注一人一事一時一物,這便制約了藝術家的綿綿長思。萬川之月自在圓融的生命哲學卻給了解脫這一難題的鑰匙。藝術家既關心“一”,認為“山川即道”、“山水即天理”,萬事萬物均是道的化身,但更關心的是“一切”,因為“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一切都是自在圓足的生命整體!段男牡颀垺吩啤俺艘豢側f”;《二十四詩品》云“萬取一收”,其意大致相同。
故中國藝術家更重視當下直接的觀照,更關心微觀,在藝術傾向上,兩漢時鋪排山川云物的現(xiàn)象到了唐宋時越來越少,人們所創(chuàng)造的藝術世界更加精微、細致。中唐以后,追求精微細致的審美風尚漸漸彌散開來。如在中國園林中,人們普遍追求“壺納天地”的妙處。一灣清泉,幾條幽徑,幾處亭臺,便儼然構成一自在圓足的世界。請看中國園林的命名:勺園,如一勺之大;蠡園,如一瓢之微;壺公樓,小得如茶壺一般;芥子園,微小得尤如一粒種子;一漚居,細微得如同大海中的一朵漣漪。但是,在中國人看來,一漚就是茫茫大海,一假山就是連綿峰巒,一亭就是浩浩天庭。故人們常常將園林景區(qū)叫做“小滄浪”“小蓬萊”“小瀛洲”!靶 笔菆@林特點,“滄浪”“瀛洲”等則是人們遠的心意,壺公有天地,芥子納須彌,這成了中國藝術家不言的秘訣。
在中國山水畫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以“溪山無盡”為名的畫,它反映了中國山水畫家對山川無盡之妙的追求。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和倪云林的《疏林秀石圖》風格迥異,一是江山無限,一是片石只林,但所追求的卻是一致的,人們在他們的畫中無所憾,因為它們自身就是一個自我完足的宇宙。郭河陽“有人悟得丹青理,專向茅茨畫山水”正謂此。若要能演成一個完整生命,“茅茨”也能成為靈區(qū)。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A.圓是中國哲學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是揭示中國藝術生命秘密的重要因素。
B.圓即圓滿、周備、具足、萬物之理、混成無缺,體現(xiàn)在詩性藝心上即渾全充融。
C.“超以象外,得其環(huán)中”,自然界中森羅萬象,一塵漚、一片葉、一縷云……雖形態(tài)各異,但都一統(tǒng)于“道”的世界中。
D.“江流宛轉繞芳甸,何處春江無月明”,到處春江的月明均由一月相照,故自任何一月都可窺見萬千之月的內在生命。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3分)
A.中國藝術家的自有限而觀無限,由當下觀永恒的觀念,是受儒道佛中圓通生命哲學和天人合一哲學觀念的影響。
B.自在圓通的生命哲學是解脫藝術家受時空和具體事物限制的鑰匙。
C.“乘一總萬”“萬取一收” 與中國藝術家更重視當下的直接觀照、關心微觀等都體現(xiàn)了“山川即道”的哲理,都符合宇宙中的自在圓足的生命整體的哲學觀點。
D.中國山水畫中有許多以“溪山無盡”為名的畫,它反映了中國山水畫家追求在一山一水中去創(chuàng)造一個圓滿自足的世界。
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是 ( ) (3分)
A.“萬川之月”所透析出的哲學內蘊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它反映了物物均有其內在之理,而內在之理又是共通的道理。
B.“壺公有天地,芥子納須彌”中,“天地”和“須彌”是人們遠的心意。
C.兩漢鋪排山水云物的現(xiàn)象到唐宋越來越少,因為用精微、細致表現(xiàn)“涵蓋乾坤”較鋪排渲染更能體現(xiàn)所要追求的生命的博大精深。
D.畫道之理體現(xiàn)哲學上圓通之說,故一草一木,一丘一壑都如同有靈光耀現(xiàn),形成自我圓足的世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4屆四川省高三上學期第二次月考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題目。
圓是中國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精神原型,它與中國人的宇宙意識、生命情調等有十分密切的關系,也是我們揭示中國藝術生命秘密的不可忽視的因素。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圓有時是相對于缺而言的。我們通常所說的“圓滿”一語,原是中國哲學的一個重要概念,其中也可看出中國人重視藝術生命的一份用心。司空圖《詩品·雄渾》“超以象外,得其環(huán)中”云:“超以象外,至大不可限制;得其環(huán)中,理之圓足混成無缺,如太極然!痹谶@里,圓即充滿、周備、具足,體現(xiàn)在詩性藝心就是渾全充融。森羅萬象,一塵漚,一片葉,一縷云,及至浩浩蒼天、綿綿大地,都可以大道涵括。
中國哲學中有一個著名比喻:“月印萬川”,最能體現(xiàn)充滿圓融的特點。這個比喻有兩層重要的含義:一是萬川之月,只是一月。江流宛轉繞芳甸,何處春江無月明,湛然寰宇,月光朗照,天下萬千江湖,無處不映出它的圓影。然萬千個圓共有一圓,萬種之月,只有一月相照,一圓貫穿了萬川之圓,散在江湖各處的異在之圓聯(lián)成一個整體,只有一個生命。二是自此一月,可觀全月。由于散在江湖的萬千之月均由一月相照,故自任何一月均可窺見萬千之月的內在生命,任何江湖的月都是一個自我完足的生命世界!叭f川之月”所透析出的哲學內蘊就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它強調了萬物都是一個自在圓足的生命這一重要特性。
中國哲學的圓滿具足說散發(fā)著濃厚的藝術情調,它實際上是以審美的眼光看待世界。儒道佛中的充滿圓融的生命哲學刺激了中國藝術家的創(chuàng)造精神。由于受天人合一哲學觀念的影響,中國藝術家總有一種自覺的超越意識,要盡廣大,極精微,自有限而觀無限,由當下而觀永恒。然而宇宙洪闊,天道蒼蒼,藝術要受到時空的限制,它總不能擺脫具體的實在,總在關注一人一事一時一物,這便制約了藝術家的綿綿長思。萬川之月自在圓融的生命哲學卻給了解脫這一難題的鑰匙。藝術家既關心“一”,認為“山川即道”、“山水即天理”,萬事萬物均是道的化身,但更關心的是“一切”,因為“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一切都是自在圓足的生命整體!段男牡颀垺吩疲骸俺艘豢側f”;《二十四詩品》云:“萬取一收”,其意大致相同。
故中國藝術家更重視當下直接的觀照,更關心微觀,在藝術傾向上,兩漢時鋪排山川云物的現(xiàn)象到了唐宋時越來越少,人們所創(chuàng)造的藝術世界更加精微、細致。中唐以后,追求精微細致的審美風尚漸漸彌散開來。如在中國園林中,人們普遍追求“壺納天地”的妙處。一灣清泉,幾條幽徑,幾處亭臺,便儼然構成一自在圓足的世界。請看中國園林的命名:勺園,如一勺之大;蠡園,如一瓢之微;壺公樓,小得如茶壺一般;芥子園,微小得尤如一粒種子;一漚居,細微得如同大海中的一朵漣漪。但是,在中國人看來,一漚就是茫茫大海,一假山就是連綿峰巒,一亭就是浩浩天庭。故人們常常將園林景區(qū)叫做“小滄浪”、“小蓬萊”、“小瀛洲”!靶 笔菆@林特點,“滄浪”“瀛洲”等則是人們遠的心意,壺公有天地,芥子納須彌,這成了中國藝術家不言的秘訣。
在中國山水畫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以“溪山無盡”為名的畫,它反映了中國山水畫家對山川無盡之妙的追求。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和倪云林的《疏林秀石圖》風格迥異,一是江山無限,一是片石只林,但所追求的卻是一致的,人們在他們的畫中無所憾,因為它們自身就是一個自我完足的宇宙。郭河陽“有人悟得丹青理,專向茅茨畫山水”正謂此。若要能演成一個完整生命,“茅茨”也能成為靈區(qū)。
(節(jié)選自朱良志《論中國藝術論中的“圓”》,有修改)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3分)
A.圓是中國哲學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是揭示中國藝術生命秘密的重要因素。
B.圓即圓滿、周備、具足、萬物之理、混成無缺,體現(xiàn)在詩性藝心上即渾全充融。
C.“超以象外,得其環(huán)中”,自然界中森羅萬象,一塵漚、一片葉、一縷云……雖形態(tài)各異,但都一統(tǒng)于“道”的世界中。
D.“江流宛轉繞芳甸,何處春江無月明”,到處春江的月明均由一月相照,故自任何一月都可窺見萬千之月的內在生命。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 ) (3分)
A.中國藝術家的自有限而觀無限,由當下觀永恒的觀念,是受儒道佛中圓通生命哲學和天人合一哲學觀念的影響。
B.自在圓通的生命哲學是解脫藝術家受時空和具體事物限制的鑰匙。
C.“乘一總萬”“萬取一收” 與中國藝術家更重視當下的直接觀照、關心微觀等都體現(xiàn)了“山川即道”的哲理,都符合宇宙中的自在圓足的生命整體的哲學觀點。
D.中國山水畫中有許多以“溪山無盡”為名的畫,它反映了中國山水畫家追求在一山一水中去創(chuàng)造一個圓滿自足的世界。
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是 ( ) (3分)
A.“萬川之月”所透析出的哲學內蘊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它反映了物物均有其內在之理,而內在之理又是共通的道理。
B.“壺公有天地,芥子納須彌”中,“天地”和“須彌”是人們遠的心意。
C.兩漢鋪排山水云物的現(xiàn)象到唐宋越來越少,因為用精微、細致表現(xiàn)“涵蓋乾坤”較鋪排渲染更能體現(xiàn)所要追求的生命的博大精深。
D.畫道之理體現(xiàn)哲學上圓通之說,故一草一木,一丘一壑都如同有靈光耀現(xiàn),形成自我圓足的世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題目。
圓是中國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精神原型,它與中國人的宇宙意識、生命情調等有十分密切的關系,也是我們揭示中國藝術生命秘密的不可忽視的因素。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圓有時是相對于缺而言的。我們通常所說的“圓滿”一語,原是中國哲學的一個重要概念,其中也可看出中國人重視藝術生命的一份用心。司空圖《詩品·雄渾》“超以象外,得其環(huán)中”云:“超以象外,至大不可限制;得其環(huán)中,理之圓足混成無缺,如太極然!痹谶@里,圓即充滿、周備、具足,體現(xiàn)在詩性藝心就是渾全充融。森羅萬象,一塵漚,一片葉,一縷云,及至浩浩蒼天、綿綿大地,都可以大道涵括。
中國哲學中有一個著名比喻:“月印萬川”,最能體現(xiàn)充滿圓融的特點。這個比喻有兩層重要的含義:一是萬川之月,只是一月。江流宛轉繞芳甸,何處春江無月明,湛然寰宇,月光朗照,天下萬千江湖,無處不映出它的圓影。然萬千個圓共有一圓,萬種之月,只有一月相照,一圓貫穿了萬川之圓,散在江湖各處的異在之圓聯(lián)成一個整體,只有一個生命。二是自此一月,可觀全月。由于散在江湖的萬千之月均由一月相照,故自任何一月均可窺見萬千之月的內在生命,任何江湖的月都是一個自我完足的生命世界!叭f川之月”所透析出的哲學內蘊就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它強調了萬物都是一個自在圓足的生命這一重要特性。
中國哲學的圓滿具足說散發(fā)著濃厚的藝術情調,它實際上是以審美的眼光看待世界。儒道佛中的充滿圓融的生命哲學刺激了中國藝術家的創(chuàng)造精神。由于受天人合一哲學觀念的影響,中國藝術家總有一種自覺的超越意識,要盡廣大,極精微,自有限而觀無限,由當下而觀永恒。然而宇宙洪闊,天道蒼蒼,藝術要受到時空的限制,它總不能擺脫具體的實在,總在關注一人一事一時一物,這便制約了藝術家的綿綿長思。萬川之月自在圓融的生命哲學卻給了破解這一難題的鑰匙。藝術家既關心“一”,認為“山川即道”、“山水即天理”,萬事萬物均是道的化身,但更關心的是“一切”,因為“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一切都是自在圓足的生命整體。《文心雕龍》云:“乘一總萬”;《二十四詩品》云:“萬取一收”,其意大致相同。
故中國藝術家更重視當下直接的觀照,更關心微觀,在藝術傾向上,兩漢時鋪排山川云物的現(xiàn)象到了唐宋時越來越少,人們所創(chuàng)造的藝術世界更加精微、細致。中唐以后,追求精微細致的審美風尚漸漸彌散開來。如在中國園林中,人們普遍追求“壺納天地”的妙處。一灣清泉,幾條幽徑,幾處亭臺,便儼然構成一自在圓足的世界。請看中國園林的命名:勺園,如一勺之大;蠡園,如一瓢之微;壺公樓,小得如茶壺一般;芥子園,微小得尤如一粒種子;一漚居,細微得如同大海中的一朵漣漪。但是,在中國人看來,一漚就是茫茫大海,一假山就是連綿峰巒,一亭就是浩浩天庭。故人們常常將園林景區(qū)叫做“小滄浪”、“小蓬萊”、“小瀛洲”!靶 笔菆@林特點,“滄浪”“瀛洲”等則是人們遠的心意,壺公有天地,芥子納須彌,這成了中國藝術家不言的秘訣。
在中國山水畫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以“溪山無盡”為名的畫,它反映了中國山水畫家對山川無盡之妙的追求。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和倪云林的《疏林秀石圖》風格迥異,一是江山無限,一是片石只林,但所追求的卻是一致的,人們在他們的畫中無所憾,因為它們自身就是一個自我完足的宇宙。郭河陽“有人悟得丹青理,專向茅茨畫山水”正謂此。若要能演成一個完整生命,“茅茨”也能成為靈區(qū)。
(節(jié)選自朱良志《論中國藝術論中的“圓”》,有修改)
【小題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3分)
A.圓是中國哲學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是揭示中國藝術生命秘密的重要因素。 |
B.圓即圓滿、周備、具足、萬物之理、混成無缺,體現(xiàn)在詩性藝心上即渾全充融。 |
C.“超以象外,得其環(huán)中”,自然界中森羅萬象,一塵漚、一片葉、一縷云……雖形態(tài)各異,但都一統(tǒng)于“道”的世界中。 |
D.“江流宛轉繞芳甸,何處春江無月明”,到處春江的月明均由一月相照,故自任何一月都可窺見萬千之月的內在生命。 |
A.中國藝術家的自有限而觀無限,由當下觀永恒的觀念,是受儒道佛中圓通生命哲學和天人合一哲學觀念的影響。 |
B.自在圓融的生命哲學是解脫藝術家受時空和具體事物限制的鑰匙。 |
C.“乘一總萬”“萬取一收” 與中國藝術家更重視當下的直接觀照、關心微觀等都體現(xiàn)了“山川即道”的哲理,都符合宇宙中的自在圓足的生命整體的哲學觀點。 |
D.中國山水畫中有許多以“溪山無盡”為名的畫,它反映了中國山水畫家追求在一山一水中去創(chuàng)造一個圓滿自足的世界。 |
A.“萬川之月”所透析出的哲學內蘊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它反映了萬物均有其內在之理,而內在之理又是共通的道理。 |
B.“壺公有天地,芥子納須彌”中,“天地”和“須彌”是人們遠的心意。 |
C.兩漢鋪排山水云物的現(xiàn)象到唐宋越來越少,因為用精微、細致表現(xiàn)“涵蓋乾坤”較鋪排渲染更能體現(xiàn)所要追求的生命的博大精深。 |
D.畫道之理體現(xiàn)哲學上圓通之說,故一草一木,一丘一壑都如同有靈光耀現(xiàn),形成自我圓足的世界。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題目。
圓是中國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精神原型,它與中國人的宇宙意識、生命情調等有十分密切的關系,也是我們揭示中國藝術生命秘密的不可忽視的因素。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圓有時是相對于缺而言的。我們通常所說的“圓滿”一語,原是中國哲學的一個重要概念,其中也可看出中國人重視藝術生命的一份用心。司空圖《詩品·雄渾》“超以象外,得其環(huán)中”云:“超以象外,至大不可限制;得其環(huán)中,理之圓足混成無缺,如太極然。”在這里,圓即充滿、周備、具足,體現(xiàn)在詩性藝心就是渾全充融。森羅萬象,一塵漚,一片葉,一縷云,及至浩浩蒼天、綿綿大地,都可以大道涵括。
中國哲學中有一個著名比喻:“月印萬川”,最能體現(xiàn)充滿圓融的特點。這個比喻有兩層重要的含義:一是萬川之月,只是一月。江流宛轉繞芳甸,何處春江無月明,湛然寰宇,月光朗照,天下萬千江湖,無處不映出它的圓影。然萬千個圓共有一圓,萬種之月,只有一月相照,一圓貫穿了萬川之圓,散在江湖各處的異在之圓聯(lián)成一個整體,只有一個生命。二是自此一月,可觀全月。由于散在江湖的萬千之月均由一月相照,故自任何一月均可窺見萬千之月的內在生命,任何江湖的月都是一個自我完足的生命世界。“萬川之月”所透析出的哲學內蘊就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它強調了萬物都是一個自在圓足的生命這一重要特性。
中國哲學的圓滿具足說散發(fā)著濃厚的藝術情調,它實際上是以審美的眼光看待世界。儒道佛中的充滿圓融的生命哲學刺激了中國藝術家的創(chuàng)造精神。由于受天人合一哲學觀念的影響,中國藝術家總有一種自覺的超越意識,要盡廣大,極精微,自有限而觀無限,由當下而觀永恒。然而宇宙洪闊,天道蒼蒼,藝術要受到時空的限制,它總不能擺脫具體的實在,總在關注一人一事一時一物,這便制約了藝術家的綿綿長思。萬川之月自在圓融的生命哲學卻給了解脫這一難題的鑰匙。藝術家既關心“一”,認為“山川即道”、“山水即天理”,萬事萬物均是道的化身,但更關心的是“一切”,因為“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一切都是自在圓足的生命整體!段男牡颀垺吩疲骸俺艘豢側f”;《二十四詩品》云:“萬取一收”,其意大致相同。
故中國藝術家更重視當下直接的觀照,更關心微觀,在藝術傾向上,兩漢時鋪排山川云物的現(xiàn)象到了唐宋時越來越少,人們所創(chuàng)造的藝術世界更加精微、細致。中唐以后,追求精微細致的審美風尚漸漸彌散開來。如在中國園林中,人們普遍追求“壺納天地”的妙處。一灣清泉,幾條幽徑,幾處亭臺,便儼然構成一自在圓足的世界。請看中國園林的命名:勺園,如一勺之大;蠡園,如一瓢之微;壺公樓,小得如茶壺一般;芥子園,微小得尤如一粒種子;一漚居,細微得如同大海中的一朵漣漪。但是,在中國人看來,一漚就是茫茫大海,一假山就是連綿峰巒,一亭就是浩浩天庭。故人們常常將園林景區(qū)叫做“小滄浪”、“小蓬萊”、“小瀛洲”。“小”是園林特點,“滄浪”“瀛洲”等則是人們遠的心意,壺公有天地,芥子納須彌,這成了中國藝術家不言的秘訣。
在中國山水畫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以“溪山無盡”為名的畫,它反映了中國山水畫家對山川無盡之妙的追求。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和倪云林的《疏林秀石圖》風格迥異,一是江山無限,一是片石只林,但所追求的卻是一致的,人們在他們的畫中無所憾,因為它們自身就是一個自我完足的宇宙。郭河陽“有人悟得丹青理,專向茅茨畫山水”正謂此。若要能演成一個完整生命,“茅茨”也能成為靈區(qū)。
(節(jié)選自朱良志《論中國藝術論中的“圓”》,有修改)
【小題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3分)
A.圓是中國哲學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是揭示中國藝術生命秘密的重要因素。 |
B.圓即圓滿、周備、具足、萬物之理、混成無缺,體現(xiàn)在詩性藝心上即渾全充融。 |
C.“超以象外,得其環(huán)中”,自然界中森羅萬象,一塵漚、一片葉、一縷云……雖形態(tài)各異,但都一統(tǒng)于“道”的世界中。 |
D.“江流宛轉繞芳甸,何處春江無月明”,到處春江的月明均由一月相照,故自任何一月都可窺見萬千之月的內在生命。 |
A.中國藝術家的自有限而觀無限,由當下觀永恒的觀念,是受儒道佛中圓通生命哲學和天人合一哲學觀念的影響。 |
B.自在圓通的生命哲學是解脫藝術家受時空和具體事物限制的鑰匙。 |
C.“乘一總萬”“萬取一收” 與中國藝術家更重視當下的直接觀照、關心微觀等都體現(xiàn)了“山川即道”的哲理,都符合宇宙中的自在圓足的生命整體的哲學觀點。 |
D.中國山水畫中有許多以“溪山無盡”為名的畫,它反映了中國山水畫家追求在一山一水中去創(chuàng)造一個圓滿自足的世界。 |
A.“萬川之月”所透析出的哲學內蘊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它反映了物物均有其內在之理,而內在之理又是共通的道理。 |
B.“壺公有天地,芥子納須彌”中,“天地”和“須彌”是人們遠的心意。 |
C.兩漢鋪排山水云物的現(xiàn)象到唐宋越來越少,因為用精微、細致表現(xiàn)“涵蓋乾坤”較鋪排渲染更能體現(xiàn)所要追求的生命的博大精深。 |
D.畫道之理體現(xiàn)哲學上圓通之說,故一草一木,一丘一壑都如同有靈光耀現(xiàn),形成自我圓足的世界。 |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