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語文 > 題目詳情

24、《蜀相》一詩的主旨句是                                               

24、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請在這里輸入關鍵詞: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

《蜀相》一詩的主旨句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安徽省模擬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問題。
  孫盛,字安國,太原中都人。祖楚,馮翊太守。父恂,潁川太守。恂在郡遇賊,被害。盛年十歲,避難渡江。及長,博學,善言名理。于時殷浩擅名一時,與抗論者,惟盛而已。盛嘗詣浩談論,對食,奮擲麈尾,毛悉落飯中,食冷而復暖者數(shù)四,至暮忘餐,理竟不定。盛又著醫(yī)卜及《易象妙于見形論》,浩等竟無以難之,由是遂知名。
  起家佐著作郎,以家貧親老,求為小邑,出補瀏陽令。太守陶侃請為參軍。庾亮代侃,引為征西主簿,轉參軍。時丞相王導執(zhí)政,亮以元舅居外,南蠻校尉陶稱讒構其間,導、亮頗懷疑貳。盛密諫亮曰:“王公神情朗達,常有世外之懷,豈肯為凡人事邪!此必佞邪之徒欲間內外耳!绷良{之。庾翼代亮,以盛為安西諮議參軍,尋遷廷尉正。
  會桓溫代翼,留盛為參軍,與俱伐蜀,軍次彭模,溫自以輕兵入蜀,盛領贏老輜重在后,賊數(shù)千忽至,眾皆遑遽。盛部分諸將,并力距之,應時敗走。蜀平,賜爵安懷縣侯,累遷溫從事中郎。從入關平洛,以功進封吳昌縣侯,出補長沙太守。以家貧,頗營資貨,部從事至郡察知之,服其高名而不劾之。盛與溫箋,而辭旨放蕩,稱州遣從事觀采風聲,進無威鳳來儀之美,退無鷹鹯搏擊之用,徘徊湘川,將為怪鳥。溫得盛箋,復遣從事重案之,臟私鋃籍,檻車收盛到州,舍而不罪。累遷秘書監(jiān),加給事中。年七十二卒。
  盛篤學不倦,自少至老,手不釋卷。著《魏氏春秋》、《晉陽秋》,并造詩賦論難復數(shù)十篇!稌x陽秋》詞直而理正,咸稱良史焉。既而桓溫見之,怒謂盛子曰:“枋頭誠為失利,何至乃如尊君所說!若此史遂行,自是關君門戶事!逼渥渝岚葜x,謂請刪改之。時盛年老還家,性方嚴有軌憲,雖子孫斑白,而庭訓愈峻。至此,諸子乃共號泣稽顙,請為百口切計。盛大怒。諸子遂爾改之。盛寫兩定本,寄于慕容俊。太元中,孝武帝博求異聞,始于遼東得之,以相考校,多有不同,書遂兩存。(《晉書·卷八十二》,有刪改)
  【注】  ①麈尾:古人閑談時執(zhí)以驅蟲、撣塵的一種工具。清談時揮麈尾是玄學名士追求風神的表現(xiàn)。 ②稽顙:古代一種跪拜禮,屈膝下拜,以額觸地.表示極度的虔誠。
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與論者,惟盛而已    抗:對等
B.浩等竟無以之        難:詰問
C.復遣從事重之        案:擬定
D.其子遽拜           謝:謝罪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食冷復暖者數(shù)四        君子博學日參省乎己
B.俱伐蜀,軍次彭模      秦伯說,鄭人盟
C.功進封吳昌縣侯        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D.請百口切計            天下笑者,何也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孫盛善于言辭,明辨事理,不畏權威,和當時名人殷浩辯論時,揮灑自如,忘記了吃飯,最終也不能有定論。
B.孫盛能夠明辨是非,當王導和庾亮之間產生猜忌時,勸告庾亮不要聽信邪佞小人的挑撥,化解了雙方的矛盾。
C.孫盛認為州里派遣的官員缺乏應有的風神氣度,致信桓溫,桓溫重新委派了人員,將貪贓枉法者押回了州里。
D.桓溫認為孫盛在《晉陽秋》中對枋頭之戰(zhàn)的記錄過于夸耀,很是生氣,要求孫盛的兒子立即刪掉不實的說法。
4.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王公神情朗達,常有世外之懷,豈肯為凡人事邪!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時盛年老還家,性方嚴有軌憲,雖子孫班白,而庭訓愈峻。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安徽省模擬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題。
  孫盛,字安國,太原中都人。祖楚,馮翊太守。父恂,潁川太守。恂在郡遇賊,被害。盛年十歲,避難渡江。及長,博學,善言名理。于時殷浩擅名一時,與抗論者,惟盛而已。盛嘗詣浩談論,對食,奮擲麈尾,毛悉落飯中,食冷而復暖者數(shù)四,至暮忘餐,理竟不定。盛又著醫(yī)卜及《易象妙于見形論》,浩等竟無以難之,由是遂知名。
  起家佐著作郎,以家貧親老,求為小邑,出補瀏陽令。太守陶侃請為參軍。庾亮代侃,引為征西主簿,轉參軍。時丞相王導執(zhí)政,亮以元舅居外,南蠻校尉陶稱讒構其間,導、亮頗懷疑貳。盛密諫亮曰:“王公神情朗達,常有世外之懷,豈肯為凡人事邪!此必佞邪之徒欲間內外耳!绷良{之。庾翼代亮,以盛為安西諮議參軍,尋遷廷尉正。
  會桓溫代翼,留盛為參軍,與俱伐蜀,軍次彭模,溫自以輕兵入蜀,盛領贏老輜重在后,賊數(shù)千忽至,眾皆遑遽。盛部分諸將,并力距之,應時敗走。蜀平,賜爵安懷縣侯,累遷溫從事中郎。從入關平洛,以功進封吳昌縣侯,出補長沙太守。以家貧,頗營資貨,部從事至郡察知之,服其高名而不劾之。盛與溫箋,而辭旨放蕩,稱州遣從事觀采風聲,進無威鳳來儀之美,退無鷹鹯搏擊之用,徘徊湘川,將為怪鳥。溫得盛箋,復遣從事重案之,臟私鋃籍,檻車收盛到州,舍而不罪。累遷秘書監(jiān),加給事中。年七十二卒。
  盛篤學不倦,自少至老,手不釋卷。著《魏氏春秋》、《晉陽秋》,并造詩賦論難復數(shù)十篇!稌x陽秋》詞直而理正,咸稱良史焉。既而桓溫見之,怒謂盛子曰:“枋頭誠為失利,何至乃如尊君所說!若此史遂行,自是關君門戶事。”其子遽拜謝,謂請刪改之。時盛年老還家,性方嚴有軌憲,雖子孫斑白,而庭訓愈峻。至此,諸子乃共號泣稽顙,請為百口切計。盛大怒。諸子遂爾改之。盛寫兩定本,寄于慕容俊。太元中,孝武帝博求異聞,始于遼東得之,以相考校,多有不同,書遂兩存。(《晉書·卷八十二》,有刪改)
  【注】①麈尾:古人閑談時執(zhí)以驅蟲、撣塵的一種工具。清談時揮麈尾是玄學名士追求風神的表現(xiàn)。②稽顙:古代一種跪拜禮,屈膝下拜,以額觸地.表示極度的虔誠。
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與論者,惟盛而已/抗:對等
B.浩等竟無以之/難:詰問
C.復遣從事重之/案:擬定
D.其子遽拜/謝:謝罪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食冷復暖者數(shù)四/君子博學日參省乎己
B.俱伐蜀,軍次彭模/秦伯說,鄭人盟
C.功進封吳昌縣侯/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D.請百口切計/天下笑者,何也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孫盛善于言辭,明辨事理,不畏權威,和當時名人殷浩辯論時,揮灑自如,忘記了吃飯,最終也不能有定論。
B.孫盛能夠明辨是非,當王導和庾亮之間產生猜忌時,勸告庾亮不要聽信邪佞小人的挑撥,化解了雙方的矛盾。
C.孫盛認為州里派遣的官員缺乏應有的風神氣度,致信桓溫,桓溫重新委派了人員,將貪贓枉法者押回了州里。
D.桓溫認為孫盛在《晉陽秋》中對枋頭之戰(zhàn)的記錄過于夸耀,很是生氣,要求孫盛的兒子立即刪掉不實的說法。
4.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王公神情朗達,常有世外之懷,豈肯為凡人事邪!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時盛年老還家,性方嚴有軌憲,雖子孫班白,而庭訓愈峻。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期末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司空圖傳
  司空圖字表圣,本臨淄人。咸通十年登進士第,主司王凝于進士中尤奇之。凝左授商州刺史,圖請從之,凝加器重,洎廉問(廉問:察訪查問)宣歙,辟為上客。召拜殿中侍御史,以赴闕遲留,責授光祿寺主簿,分司東都。
  乾符六年,宰相盧攜罷免,以賓客分司,圖與之游,攜嘉其高節(jié),厚禮之。嘗過圖舍,手題于壁曰:“姓氏司空貴,官班御史卑。老夫如且在,不用念屯奇!泵髂陻y復入朝,路由陜虢,謂陜帥盧渥曰:“司空御史,高士也,公其厚之!变准慈兆酁橘e佐。其年,攜復知政事,召圖為禮部員外郎,賜緋魚袋,遷本司郎中。
  其年冬,巢賊犯京師,天子出幸,圖從之不及,乃退還河中。時故相王徽亦在蒲,待圖頗厚。數(shù)年,徽受詔鎮(zhèn)潞,乃表圖為副使,徽不赴鎮(zhèn)而止。僖宗自蜀還,次鳳翔,召圖知制誥,尋正拜中書舍人。其年僖宗出幸寶雞,復從之不及,退還河中。
  龍紀初,復召拜舍人,未幾又以疾辭。河北亂,乃寓居華陰。景福中,又以諫議大夫征。時朝廷微弱,紀綱大壞,圖自深惟出不如處,移疾不起。乾寧中,又以戶部侍郎征,一至闕廷致謝,數(shù)日乞還山,許之。昭宗在華,征拜兵部侍郎,稱足疾不任趨拜,致章謝之而已。昭宗遷洛,鼎(傳國的重器。后遂以指代國家政權和帝位)欲歸梁,柳璨希賊旨,陷害舊族,詔圖入朝。圖懼見誅,力疾至洛陽,謁見之日,墮笏失儀,旨趣極野。璨知不可屈,詔放還山。
  圖有先人別墅在中條山之王官谷,泉石林亭,頗稱幽棲之趣。自考磐高臥,日與名僧高士游詠其中。晚年為文,尤事放達,嘗擬白居易《醉吟傳》為《休休亭記》。
  圖既脫柳璨之禍還山,乃預為壽藏終制。故人來者,引之壙中,賦詩對酌,人或難色,圖規(guī)之曰:“達人大觀,幽顯一致,非止暫游此中。公何不廣哉!”圖布衣鳩杖,出則以女家人鸞臺自隨。歲時村社雩祭祠禱,鼓舞會集,圖必造之,與野老同席,曾無傲色。王重榮父子兄弟尤重之,伏臘饋遺,不絕于途。
  唐祚亡之明年,聞輝王遇弒于濟陰,不懌而疾,數(shù)日卒,時年七十二。有文集三十卷。
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嘗圖舍,手題于壁日——過:經過
B.圖從之不,乃退還河中——及:至,到
C.圖自深出不如處,移疾不起——惟:想,思考
D.柳璨賊旨,陷害舊族——希:迎合
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現(xiàn)司空圖“高沽”的一組是(     )
①凝左授商州刺史,圖請從之
②宰相盧攜罷免,以賓客分司,圖與之游
③渥即日奏為賓佐
④河北亂,乃寓居華陰
⑤謁見之日,墮笏失儀,旨趣極野
⑥聞輝王遇弒于濟陰,不懌而疾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司空圖對唐王朝十分忠心。唐僖宗兩次外逃避難,司空圖曾努力追隨,但都因沒有趕上而退回河中;看到朝中“紀綱大壞”,他感到無能為力,因而產生退隱之心。
B.昭宗遷洛,政權將要落到梁王手里,司空圖被迫趕到洛陽。謁見皇帝那天,他“墮笏失儀”,表現(xiàn)十分恐懼,這反映了他性格的一個側面。
C.司空圖先人有別墅在中條山,退隱之后,他每天和名僧高士在那里游賞賦詩,還帶朋友到他為自己營造的墓壙中賦詩對飲,自適而放曠。
D.退隱之后,司空圖并不因為自己曾經在朝中為官而清高自傲,他樂于參加各種民間活動,和村野老人同席而坐,從來沒有表現(xiàn)出驕傲的神色。
4.把前面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司空御史,高士也,公其厚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稱足疾不任趨拜,致章謝之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圖布衣鳩杖,出則以女家人鸞臺自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各題。

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乃如左丘明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而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

仆竊不遜,近自托于無能之辭,網羅天下放失舊聞,考之行事,稽其成敗興壞之理,上計軒轅,下至于茲,為十表,本紀十二,書八章,世家三十,列傳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草創(chuàng)未就,會遭此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仆誠以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仆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然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

且負下未易居,下流多謗議。仆以口語遇遭此禍,重為鄉(xiāng)黨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復上父母之丘墓乎?雖累百世,垢彌甚耳!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所如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fā)背沾衣也。身直為閨閣之臣,寧得自引深藏于巖穴邪?故且從俗浮沉,與時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無乃與仆之私心剌謬乎?今雖欲自雕琢,曼辭以自飾,無益,于俗不信,適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書不能悉意,故略陳固陋。                    (司馬遷《報任安書》)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寧得自引深藏于巖穴邪   引退         B.亦欲以究天人之際       邊際

C.稽其成敗興壞之理       考察         D.思垂空文以自見         流傳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       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B.然此可為智者道                   重為鄉(xiāng)黨所笑

C.退論書策以舒其憤                 曼辭以自飾  

D.以通其狂惑                       藏之名山,傳之其人

下列句子中,句式與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項是

A.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               B.蓋文王拘而演《周易》

C.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D.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下列對選段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司馬遷引述古代仁人志士受辱著述而留名的例子,意在自比,表明自己身受腐刑卻要不以為辱,反而將它作為著書立說的動力。

B.司馬遷創(chuàng)作《史記》的宗旨在于探討“天人之際”,研究歷史,借鑒前人,而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創(chuàng)見。

C.司馬遷說自己“從俗浮沉,與時俯仰”,其實是寓悲憤于自貶,之所以沒有“推賢進士”,主要是因為身處閨閣之臣的地位,被流俗看輕。

D.選文融敘事、抒情、議論于一體,在句式上駢散結合,清晰而動人地表現(xiàn)了作者不甘受辱而終于受辱,想引決而終未引決的生命歷程,內蘊深厚,文氣雄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各題。
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乃如左丘明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而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
仆竊不遜,近自托于無能之辭,網羅天下放失舊聞,考之行事,稽其成敗興壞之理,上計軒轅,下至于茲,為十表,本紀十二,書八章,世家三十,列傳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草創(chuàng)未就,會遭此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仆誠以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仆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然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
且負下未易居,下流多謗議。仆以口語遇遭此禍,重為鄉(xiāng)黨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復上父母之丘墓乎?雖累百世,垢彌甚耳!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所如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fā)背沾衣也。身直為閨閣之臣,寧得自引深藏于巖穴邪?故且從俗浮沉,與時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無乃與仆之私心剌謬乎?今雖欲自雕琢,曼辭以自飾,無益,于俗不信,適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書不能悉意,故略陳固陋。                   (司馬遷《報任安書》)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寧得自引深藏于巖穴邪引退B.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邊際
C.稽其成敗興壞之理考察D.思垂空文以自見流傳
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B.然此可為智者道重為鄉(xiāng)黨所笑
C.退論書策以舒其憤曼辭以自飾
D.以通其狂惑藏之名山,傳之其人
小題3:下列句子中,句式與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項是
A.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B.蓋文王拘而演《周易》
C.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D.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小題4:下列對選段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司馬遷引述古代仁人志士受辱著述而留名的例子,意在自比,表明自己身受腐刑卻要不以為辱,反而將它作為著書立說的動力。
B.司馬遷創(chuàng)作《史記》的宗旨在于探討“天人之際”,研究歷史,借鑒前人,而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創(chuàng)見。
C.司馬遷說自己“從俗浮沉,與時俯仰”,其實是寓悲憤于自貶,之所以沒有“推賢進士”,主要是因為身處閨閣之臣的地位,被流俗看輕。
D.選文融敘事、抒情、議論于一體,在句式上駢散結合,清晰而動人地表現(xiàn)了作者不甘受辱而終于受辱,想引決而終未引決的生命歷程,內蘊深厚,文氣雄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

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學常識的空缺部分。(6分)

①李白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表明自己不愿意與權貴同流合污的句子                   ,                      。

②《蜀相》中表現(xiàn)詩人壯志未酬的心理的詩句                  ,                  。

③《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主旨表現(xiàn)在結句上,該句是                         ,                    ,                        。

④《六國論》中引述古語說明賂秦是六國自取滅亡的根本原因的一句是:“              ,                 ,                  ,                   !

⑤真的猛士,                  ,                     。(魯迅:《記念劉和珍君》)

⑥明中葉文學流派紛呈,             和王慎中、茅坤、唐順之合稱唐宋派。清朝姚鼎認為,他是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間的橋梁性人物,他承襲了唐宋古文運動,開啟了清代的桐城派。他反對一味泥古,提倡唐宋古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

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學常識的空缺部分。(6分)

①李白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表明自己不愿意與權貴同流合污的句子                   ,                     

②《蜀相》中表現(xiàn)詩人壯志未酬的心理的詩句                  ,                  。

③《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主旨表現(xiàn)在結句上,該句是                         ,                                            。

④《六國論》中引述古語說明賂秦是六國自取滅亡的根本原因的一句是:“              ,                 ,                                     。”

⑤真的猛士,                  ,                     。(魯迅:《記念劉和珍君》)

⑥明中葉文學流派紛呈,             和王慎中、茅坤、唐順之合稱唐宋派。清朝姚鼎認為,他是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間的橋梁性人物,他承襲了唐宋古文運動,開啟了清代的桐城派。他反對一味泥古,提倡唐宋古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

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學常識的空缺部分。(6分)

①李白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表明自己不愿意與權貴同流合污的句子                                         。

②《蜀相》中表現(xiàn)詩人壯志未酬的心理的詩句                  ,                  。

③《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主旨表現(xiàn)在結句上,該句是                                             ,                        。

④《六國論》中引述古語說明賂秦是六國自取滅亡的根本原因的一句是:“              ,                                   ,                   !

⑤真的猛士,                  ,                     。(魯迅:《記念劉和珍君》)

⑥明中葉文學流派紛呈,             和王慎中、茅坤、唐順之合稱唐宋派。清朝姚鼎認為,他是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間的橋梁性人物,他承襲了唐宋古文運動,開啟了清代的桐城派。他反對一味泥古,提倡唐宋古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

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學常識的空缺部分。(6分)

①李白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表明自己不愿意與權貴同流合污的句子                   ,                      。

②《蜀相》中表現(xiàn)詩人壯志未酬的心理的詩句                                    。

③《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主旨表現(xiàn)在結句上,該句是                                             ,                        。

④《六國論》中引述古語說明賂秦是六國自取滅亡的根本原因的一句是:“              ,                                   ,                   !

⑤真的猛士,                  ,                     。(魯迅:《記念劉和珍君》)

⑥明中葉文學流派紛呈,             和王慎中、茅坤、唐順之合稱唐宋派。清朝姚鼎認為,他是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間的橋梁性人物,他承襲了唐宋古文運動,開啟了清代的桐城派。他反對一味泥古,提倡唐宋古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