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高一語試卷 題型:048
閱讀蘇洵的兒子蘇轍的《六國論》,回答1~7問題
常讀六國之世家[①],竊怪天下之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眾,發(fā)憤西向,以攻山西[②]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滅亡,常為之深思遠慮,以為必有可以自安之計,蓋未嘗不咎其當時之士慮患之疏而見利之淺,且不知天下之勢也。
夫秦之所與諸侯爭天下者,不在齊、楚、燕、趙也,而在韓、魏之郊;諸侯之所與秦爭爭天下者,不在齊、楚、燕、趙也,而在韓、魏之野。秦之有韓、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韓、魏塞秦之沖而蔽山東之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韓、魏也。昔者范睢用于秦而收韓,商鞅用于秦而收③魏。昭王未得韓、魏之心而出兵攻齊之剛、壽,而范睢以為憂,然則秦之所忌者可見矣。
秦之用兵于燕、趙,秦之危事也。越韓過魏而攻人之國都,燕、趙拒之于前,而韓、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趙,未嘗有韓、魏之憂,則韓、魏之附秦故也。夫韓、魏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間,此豈知天下之勢耶?委區(qū)區(qū)之韓、魏,以當強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④]而入于秦哉?韓、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東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禍。
( 。╉n、魏不能獨當秦,而天下之諸侯藉之以蔽其西,( 。┠绾耥n親魏以摒秦,秦人不敢逾韓、魏( )窺齊、楚、燕、趙之國,而齊、楚、燕、趙之國因得以自完于其間( )。以四無事之國,佐當寇之韓、魏,使韓、魏無東顧之憂,而為天下出身以當秦兵。以二國委秦,而四國休息于內(nèi),以陰助其急,若此可以應夫無窮,彼秦者將何為哉?不知出此,而乃貪疆場尺寸之利,背盟敗約,以自相屠滅。秦兵未出,而天下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國,可不悲哉?
1.從以下虛詞中選出四個填入文中括號里的一組是(2分)
[ ]
蓋 |
故 |
夫 |
則 |
而 |
以 |
耳 |
矣 |
也 |
A.夫 故 以 矣
B.故 以 夫 矣
C.以 夫 矣 耳
D.則 蓋 矣 也
2.解釋下列詞語(2分)
①世家:
②山西:
③收:
④折:
3.與“蓋未嘗不咎其當時之士慮患之疏而見利之淺”中的“蓋”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
[ ]
A.蓋失強援,不能獨完
B.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
C.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
D.吾之意蓋謂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
4.與“且不知天下之勢也”中的“勢”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
[ ]
A.此其知天下之勢也
B.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
C.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于秦
D.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
5.“委區(qū)區(qū)之韓、魏,以當虎狼之秦”中“當”字的意思是(2分)
[ ]
A.處在…… |
B.對著 |
C.抵擋 |
D.適應 |
6.翻譯下句(8分)
①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東諸侯
譯句:______________
②而天下之諸侯藉之以蔽其西
譯句:______________
③而齊、楚、燕、趙之國因得以自完其間
譯句:______________
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國
譯句:______________
7.本文作者認為六國破滅的原因是什么?(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不超過20字)(3分)
答: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2-2013學年浙江杭州十四中高一上期期末考試語文卷(帶解析) 題型:文言文閱讀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zhàn)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zhàn)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贝搜缘弥。
(節(jié)選自蘇洵《六國論》)
【小題1】下列加線字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破滅之道也道:規(guī)律 |
B.不能獨完完:保全 |
C.與戰(zhàn)敗而亡者亡:滅亡 |
D.固不在戰(zhàn)矣固:所以 |
A.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李牧連卻之 |
B.與戰(zhàn)敗而亡者后人哀之而不鑒之 |
C.不賂者以賂者喪洎牧以讒誅 |
D.至于顛覆師不必賢于弟子 |
A.文章開宗明義,起筆即提出了六國破滅弊在賂秦的論點。先用雙重否定,既而又自為設問,從而使這一論斷更加鮮明突出。 |
B.文章通過諸侯割地賂秦而造成雙方土地消長的鮮明對比,證明了“賂”的損失遠遠不及戰(zhàn)爭的損失。 |
C.割地賂秦不但不可能換來和平保全自己,反而助長了秦的侵略野心和實力,造成顛覆的下場。 |
D.作者在第二段充分論述賂秦之害的基礎上用巧妙的引用,精當?shù)谋扔鳎蜗蟮卣f明了賂秦必致滅亡的道理,從而有力地支持了本文論點,在結(jié)構上也有收束之意。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5屆浙江杭州十四中高一上期期末考試語文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zhàn)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zhàn)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贝搜缘弥。
(節(jié)選自蘇洵《六國論》)
1.下列加線字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破滅之道也道:規(guī)律
B.不能獨完完:保全
C.與戰(zhàn)敗而亡者亡:滅亡
D.固不在戰(zhàn)矣固:所以
2.下列加線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李牧連卻之
B.與戰(zhàn)敗而亡者后人哀之而不鑒之
C.不賂者以賂者喪洎牧以讒誅
D.至于顛覆師不必賢于弟子
3.下列對文章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開宗明義,起筆即提出了六國破滅弊在賂秦的論點。先用雙重否定,既而又自為設問,從而使這一論斷更加鮮明突出。
B.文章通過諸侯割地賂秦而造成雙方土地消長的鮮明對比,證明了“賂”的損失遠遠不及戰(zhàn)爭的損失。
C.割地賂秦不但不可能換來和平保全自己,反而助長了秦的侵略野心和實力,造成顛覆的下場。
D.作者在第二段充分論述賂秦之害的基礎上用巧妙的引用,精當?shù)谋扔,形象地說明了賂秦必致滅亡的道理,從而有力地支持了本文論點,在結(jié)構上也有收束之意。
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
(1)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
(2)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矣。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A.破滅之道也道:規(guī)律 |
B.不能獨完完:保全 |
C.與戰(zhàn)敗而亡者亡:滅亡 |
D.固不在戰(zhàn)矣固:所以 |
A.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李牧連卻之 |
B.與戰(zhàn)敗而亡者后人哀之而不鑒之 |
C.不賂者以賂者喪洎牧以讒誅 |
D.至于顛覆師不必賢于弟子 |
A.文章開宗明義,起筆即提出了六國破滅弊在賂秦的論點。先用雙重否定,既而又自為設問,從而使這一論斷更加鮮明突出。 |
B.文章通過諸侯割地賂秦而造成雙方土地消長的鮮明對比,證明了“賂”的損失遠遠不及戰(zhàn)爭的損失。 |
C.割地賂秦不但不可能換來和平保全自己,反而助長了秦的侵略野心和實力,造成顛覆的下場。 |
D.作者在第二段充分論述賂秦之害的基礎上用巧妙的引用,精當?shù)谋扔,形象地說明了賂秦必致滅亡的道理,從而有力地支持了本文論點,在結(jié)構上也有收束之意。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高一蘇科語文必修二期末測試卷(二) 題型:022
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
1)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________。________,破滅之道也。(蘇洵《六國論》)(
2)秦人不暇自哀,__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宮賦》)(
3)________,抱明月而長終。________,托遺響于悲風。(蘇軾《赤壁賦》)(
4)可堪回首,________,________。(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