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對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辭方法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盜跖、顏淵?(呼告、對比、擬人)
B.明天還不定是風是雨呢。ū扔鳎
C.蝸角虛名,蠅頭微利。(對偶、比喻、夸張)
D.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對偶)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
對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辭方法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盜跖、顏淵?(呼告、對比、擬人)
B.明天還不定是風是雨呢。ū扔鳎
C.蝸角虛名,蠅頭微利。(對偶、比喻、夸張)
D.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對偶)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
對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辭手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1)壞人靠著冰山,恣行無忌,一旦失足,忽而乞憐。
(2)滿心“婆理”而滿口“公理”的紳士們的名言暫且置之不論不議之列。
(3)為什么語言要學,并且要用很大的氣力去學呢?因為語言這東西,不是隨便可以學好的,非下苦功不可。
(4)叭兒狗一名哈吧狗,南方都稱為西洋狗了,但是聽說倒是中國的特產,在萬國賽狗會里常常得到金獎牌,《大不列顛百科全書》的狗照相上,就很有幾匹是咱們中國的叭兒狗,這也是一種國光。
(5)這就因為給他嗅到了女師大這一面有些“費厄”氣味之故。
A.(1)對比 (2)借代 (3)設問 (4)擬人 (5)比擬
B.(1)借代 (2)借喻 (3)夸張 (4)擬人 (5)比喻
C.(1)比喻 (2)仿詞 (3)設問 (4)反語 (5)比擬
D.(1)對比 (2)借代 (3)設問 (4)反語 (5)比喻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內容,完成下面3題
《橘頌》是屈原的一篇很重要的作品。作為我國第一首詠物詩,它以獨特的借物喻人的手法,突出而生動地表現(xiàn)了屈原高潔、堅貞的人格和志趣,因而也是我們了解屈原的一篇佳作。但是關于它的創(chuàng)作時間,直到現(xiàn)在學者們的看法仍有分歧。有的認為它是屈原最早的作品,如詩中有“年歲雖少”句;有的以詩中整體意象表達為遠大志向為據(jù),認為是屈原青年時期的作品;有的認為是詩人任外交官出使齊國時作(援引《列子》中“橘生淮南而為枳”的說法);有的則認為它作于頃襄王早期,或認為作于頃襄王后期;還有的認為該作品是詩人遭饞被疏、閑賦郢都時期作,或是早于晚年自沉之前所作。而曹大中先生則撰文斷定它是屈原的絕筆?捶ㄈ绱朔制,一方面固然是因為可靠的史料太少,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對屈原的作品,對屈原的思想、感情的特點及其發(fā)展變化過程的認識、把握或有不夠準確、深入的地方。在現(xiàn)存最早的楚辭注本王逸的《楚辭章句》中,我們也可看出王逸對屈原作品包括《橘頌》認識的模糊、矛盾。如王逸的《九章章句序》中說,《九章》皆屈原“放于江南之野”后作,也就是說《九章》都是頃襄王時的作品。其《橘頌》的“年歲雖少,可師長兮”句注文卻說屈原“言己雖幼小,言有法則,行有節(jié)度,誠可師用長老而事之”,則又認為《橘頌》乃屈原青少年時代所作了。而在“行比伯夷,置以為像兮”句下又注曰:“屈原亦以修飾潔白之行,不容于世,將餓餒而終!憋@然又把它當作屈原晚年的作品了。王逸的觀點雖不確切,卻對后世發(fā)生了深刻影響。
由于以往各家對《橘頌》創(chuàng)作年代的判斷皆建立在自己對《橘頌》文義的認識上,缺乏具體、可靠的硬性證據(jù),故楚辭學家趙逵夫先生另辟蹊徑,從《禮儀??士冠禮》之祝辭中找到外證,從而作出《橘頌》乃屈原二十歲舉行冠禮后抒懷之作的結論!
趙先生發(fā)前人所未發(fā),他的論述對于幫助我們加深對《橘頌》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理解無疑是有幫助的。但《橘頌》盡管有這樣的一些與《士冠辭》的相似之處,可能屈原在寫作《橘頌》時的確借鑒了《士冠辭》的立意和詞語,或受到《士冠辭》潛在的影響,但這并不能表明這就一定是屈原在舉行冠禮后抒懷之作,因為屈原也完全可能在他晚年回顧自己生平、總結自己志行時借傳統(tǒng)的《士冠辭》形式以詠橘而自我肯定、自我勉勵。何況《橘頌》和《士冠辭》在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特別是從其詩句的涵義并聯(lián)系屈原全部辭作中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發(fā)展變化的情況來看,根本不像屈原青年時代的心態(tài)和口氣,而是在生命的最后階段對一生志行的總結、肯定和自勉。
《橘頌》的創(chuàng)作時間眾說紛紜,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下列各句對之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屈原距今時代久遠,有關屈原及其作品的可靠的史料太少。
B.現(xiàn)存最早的楚辭注本王逸的《楚辭章句》對《橘頌》的認識也存在模糊矛盾之處,這也深刻影響著后世。
C.各家對《橘頌》創(chuàng)作年代的判斷皆建立在對《橘頌》文義的認識上,而各家對《橘頌》每句文義的理解又各不相同。
D.至今對屈原的思想感情的特點及其發(fā)展變化或有認識不夠深入,把握不夠準確的地方。本文作者對趙逵夫的觀點提出異議,最重要的一條依據(jù)是( )
A.《橘頌》借鑒了《士冠辭》,或受到《士冠辭》潛在的影響,這并不能表明《橘頌》是屈原在行冠禮之后的抒懷之作。
B.《橘頌》和《士冠辭》在形式上有很大的區(qū)別。
C.從《橘頌》詩句的涵義并聯(lián)系屈原全部辭作中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發(fā)展變化的情況來看,不像屈原青年時代的心態(tài)和口氣。
D.屈原完全可能在他晚年回顧自己生平、總結自己志行時借傳統(tǒng)的《士冠辭》形式以詠橘而自我肯定、自我勉勵
根據(jù)文意,下列對本文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關于《橘頌》的創(chuàng)作時間,作者的結論與曹大中的觀點是完全一致的。
B.引用王逸的觀點是為了說明《楚辭章句》對后世影響極大。
C.作者雖不同意趙逵夫的結論,但完全承認《橘頌》確實受了《士冠辭》的影響。
D.作者認為,趙逵夫尋找外證的研究方法是應該值得肯定的。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6~8題。
《橘頌》創(chuàng)作時期考
人教社版高中《語文讀本》(必修)第三冊中選錄的《橘頌》是屈原的一篇很重要的作品。作為我國第一首詠物詩,它以獨特的借物喻人的手法,突出而生動地表現(xiàn)了屈原高潔、堅貞的人格和志趣,因而也是我們了解屈原的一篇佳作。但是關于它的創(chuàng)作時間,直到現(xiàn)在學者們的看法仍有分歧。有的認為它是屈原最早的作品,如詩中有“年歲雖少”句;有的以詩中整體意象表達為其遠大志向的依據(jù),認為是屈原青年時期的作品;有的認為是詩人任外交官出使齊國時作(援引《列子》中“橘生淮南而為枳”的說法);有的則認為它作于頃襄王早期,或認為作于頃襄王后期;還有的認為該作品是詩人遭讒被疏、閑賦郢都時期作,或是早于晚年自沉之前所作。而曹大中先生則撰文斷定它是屈原的絕筆?捶ㄈ绱朔制,一方面固然是因為可靠的史料太少,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對屈原的作品,對屈原的思想、感情的特點及其發(fā)展變化過程的認識、把握或有不夠準確、深入的地方。從現(xiàn)存最早的楚辭注本王逸的《楚辭章句》看,就反映出作者對屈原作品包括《橘頌》認識的模糊、矛盾來。如王逸的《九章章句序》中說,《九章》皆屈原“放于江南之野”后作,也就是說《九章》都是頃襄王時的作品。其《橘頌》的“年歲雖少,可師長兮”句注文卻說屈原“言己雖幼小,言有法則,行有節(jié)度,誠可師用長老而事之”,則又認為《橘頌》乃屈原青少年時代所作了。而在“行比伯夷,置以為像兮”句下又注曰:“屈原亦以修飾潔白之行,不容于世,將餓餒而終!憋@然又把它當作屈原晚年的作品了。王逸的觀點雖不確切,卻對后世發(fā)生了深刻影響。
由于以往各家對《橘頌》創(chuàng)作年代的判斷皆建立在自己對《橘頌》文義的認識上,缺乏具體、可靠的硬性證據(jù),故楚辭學家趙逵夫先生另辟蹊徑,從《禮儀?士冠禮》之祝辭中找到外證,從而作出《橘頌》乃屈原二十歲舉行冠禮后抒懷之作的結論!
趙先生發(fā)前人所未發(fā),他的論述對于幫助我們加深對《橘頌》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理解無疑是有幫助的。但《橘頌》盡管有這樣的一些與《士冠辭》的相似之處,可能屈原在寫作《橘頌》時的確借鑒了《士冠辭》的立意和詞語,或受到《士冠辭》潛在的影響,但這并不能表明這就一定是屈原在舉行冠禮后的抒懷之作,因為屈原也完全可能在他晚年回顧自己生平、總結自己志行時借傳統(tǒng)的《士冠辭》形式以詠橘而自我肯定、自我勉勵。何況《橘頌》和《士冠辭》在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特別是從其詩句的涵義并聯(lián)系屈原全部辭作中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發(fā)展變化的情況來看,根本不像屈原青年時代的心態(tài)和口氣,而是在生命的最后階段對一生志行的總結、肯定和自勉。
6.對《橘頌》創(chuàng)作時間眾說紛紜,第一段提到了些原因,下列各項中不是原因的一項是
A.屈原距今時代久遠,有關屈原及其作品的可靠的史料太少。
B.現(xiàn)存最早,影響最大的楚辭注本王逸的《楚辭章句》對此認識就很模糊。
C.有的認為它作于頃襄王早朝,有的以為作于頃襄王晚期,還有的人認為是屈原絕筆。
D.至今對屈原思想感情的特點及其發(fā)展變化或有認識不夠深入,把握不夠準確的地方。
7.本文作者對趙逵夫的觀點提出異議,最重要的一點依據(jù)是
A.屈原寫《橘頌》借鑒《士冠辭》,未必在行冠禮之后。
B.《橘頌》和《士冠辭》在形式上有很大的區(qū)別。
C.從《橘頌》及屈原其它作品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來看,不像屈原青年時代的心態(tài)和口氣。
D.屈原完全可以在晚年回顧生平、總結志行。
8.根據(jù)文意,下列對本文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關于《橘頌》的創(chuàng)作時間,作者的結論與曹大中的觀點是完全一致的。
B.引用王逸的觀點是為了說明其對后世貢獻之大。
C.作者雖不同意趙逵夫的結論,但承認《橘頌》確實受了《士冠辭》的影響。
D.趙逵夫尋找外證的研究方法是應該肯定的。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貴州省銀河中學09-10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月考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9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以下3題。
《橘頌》創(chuàng)作時期考
人教社版高中《語文讀本》(必修)第三冊中選錄的《橘頌》是屈原的一篇很重要的作品。作為我國第一首詠物詩,它以獨特的借物喻人的手法,突出而生動地表現(xiàn)了屈原高潔、堅貞的人格和志趣,因而也是我們了解屈原的一篇佳作。但是關于它的創(chuàng)作時間,直到現(xiàn)在學者們的看法仍有分歧。有的認為它是屈原最早的作品,如詩中有“年歲雖少”句;有的以詩中整體意象表達為遠大志向為據(jù),認為是屈原青年時期的作品;有的認為是詩人任外交官出使齊國時作(援引《列子》中“橘生淮南而為枳”的說法);有的則認為它作于頃襄王早期,或認為作于頃襄王后期;還有的認為該作品是詩人遭讒被疏、閑賦郢都時期作,或是早于晚年自沉之前所作。而曹大中先生則撰文斷定它是屈原的絕筆?捶ㄈ绱朔制,一方面固然是因為可靠的史料太少,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對屈原的作品,對屈原的思想、感情的特點及其發(fā)展變化過程的認識、把握或有不夠準確、深入的地方。從現(xiàn)存最早的楚辭注本王逸的《楚辭章句》看,就反映出作者對屈原作品包括《橘頌》認識的模糊、矛盾來。如王逸的《九章章句序》中說,《九章》皆屈原“放于江南之野”后作,也就是說《九章》都是頃襄王時的作品。其《橘頌》的“年歲雖少,可師長兮”句注文卻說屈原“言己雖幼小,言有法則,行有節(jié)度,誠可師用長老而事之”,則又認為《橘頌》乃屈原青少年時代所作了。而在“行比伯夷,置以為像兮”句下又注曰:“屈原亦以修飾潔白之行,不容于世,將餓餒而終!憋@然又把它當作屈原晚年的作品了。王逸的觀點雖不確切,卻對后世發(fā)生了深刻影響。
由于以往各家對《橘頌》創(chuàng)作年代的判斷皆建立在自己對《橘頌》文義的認識上,缺乏具體、可靠的硬性證據(jù),故楚辭學家趙逵夫先生另辟蹊徑,從《禮儀·士冠禮》之祝辭中找到外證,從而作出《橘頌》乃屈原二十歲舉行冠禮后抒懷之作的結論!
趙先生發(fā)前人所未發(fā),他的論述對于幫助我們加深對《橘頌》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理解無疑是有幫助的。但《橘頌》盡管有這樣的一些與《士冠辭》的相似之處,可能屈原在寫作《橘頌》時的確借鑒了《士冠辭》的立意和詞語,或受到《士冠辭》潛在的影響,但這并不能表明這就一定是屈原在舉行冠禮后抒懷之作,因為屈原也完全可能在他晚年回顧自己生平、總結自己志行時借傳統(tǒng)的《士冠辭》形式以詠橘而自我肯定、自我勉勵。何況《橘頌》和《士冠辭》在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特別是從其詩句的涵義并聯(lián)系屈原全部辭作中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發(fā)展變化的情況來看,根本不像屈原青年時代的心態(tài)和口氣,而是在生命的最后階段對一生志行的總結、肯定和自勉。
1.對《橘頌》創(chuàng)作時間眾說紛壇,第一段提到了些原因,下列各項中不成為原因的一項是( )
A.屈原距今時代久遠,有關屈原及其作品的可靠的史料太少。
B.現(xiàn)存最早,影響最大的楚辭注本王逸的《楚辭章句》對此認識就很模糊。
C.有的認為它作于頃襄王早期,有的以為作于頃襄王晚期,還有的人認為是屈原絕筆。
D.至今對屈原的思想感情的特點及其發(fā)展變化或有認識不夠深入,把握不夠準確 的地方。
2.本文作者對趙逵夫的觀點提出異議,最重要的一點依據(jù)是( )
A.屈原寫《橘頌》借鑒《士冠辭》,未必在行冠禮之后。
B.《橘頌》和《士冠辭》在形式上有很大的區(qū)別。
C.從《橘頌》及屈原其它作品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來看,不像屈原青年時代的心態(tài)和口氣。
D.屈原完全可以在晚年回顧生平、總結志行。
3.根據(jù)文意,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
A.關于《橘頌》的創(chuàng)作時間,作者的結論與曹大中的觀點是完全一致的。
B.引用王逸的觀點是為了說明其對后世貢獻之大。
C.作者雖不同意趙逵夫的結論,但承認《橘頌》確實受了《士冠辭》的影響。
D.趙逵夫尋找外證的研究方法是應該肯定的。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湖南省月考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A.甫冠,名聞四方。甫:剛剛 | B.度常平不足贍贍:供給 |
C.諷富人自實粟諷:諷刺 | D.實欲攜貳其徒貳:離間 |
A.軍民不能自養(yǎng)者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 |
B.其治以疾奸急盜為本何以伐為 |
C.試作《六論》,援筆而成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 |
D.視常平價稍增以予民不賂者以賂者喪 |
A.曾鞏通判越州時,除了打開常平倉賑濟災民,還告示屬縣,勸說富人將十五萬石糧食以比常平倉儲糧稍高的價格賣給百姓,從而解決了饑荒問題。 |
B.曾鞏為了保護百姓,打擊盜賊,囑咐百姓編制成保伍,讓他們偵察盜賊行蹤,有情況就擊鼓傳遞消息,相互救援,所以每次都能將盜賊捕獲。 |
C.曾鞏享有才名,卻長期做地方官,世人便認為他時運不好。而與此同時,一些晚生后輩卻春風得意仕途顯達,但曾鞏對此非常淡泊。 |
D.曾鞏在年輕的時候曾同王安石交往,當時王安石的聲譽不高,曾鞏把他引薦給歐陽修。但王安石得志后,竟然疏遠了曾鞏,將他視為陌路。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文,完成8~11題。
曾鞏,字子固,建昌南豐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試作《六論》,援筆而成,辭甚偉。甫冠,名聞四方。歐陽修見其文,奇之。
嘉二年進士第,出通判越州。歲饑,度常平①不足贍,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諭告屬縣,諷富人自實粟,總十五萬石,視常平價稍增以予民。民得從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貸之種糧,使隨秋賦以償,農事不乏。
知齊州,其治以疾奸急盜為本。曲堤周氏子高橫縱賊良民力能動權豪,州縣吏莫敢詰,鞏取置于法。章邱民聚黨村落間,號“霸王社”,椎剽奪囚,無不如志。鞏屬民為保伍,使幾察其出入,有盜則鳴鼓相援,每發(fā)輒得盜。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鞏飲食冠裳之,假以騎從,夸徇四境。盜聞,多出自首。鞏外視章顯,實欲攜貳其徒,使之不能復合也。自是外戶不閉。www.ks5u.com
徙洪州。會江西歲大疫,鞏命縣鎮(zhèn)悉儲藥待求,軍民不能自養(yǎng)者,來食息官舍,資其食飲衣衾之具,分醫(yī)視診。師征安南,所過州為萬人備。他吏暴誅亟斂,民不堪。鞏先期區(qū)處猝集,師去,市里不知。
徙明、亳、滄三州。鞏負才名,久外徙,世頗謂偃蹇不偶。一時后生輩鋒出,鞏視之泊如也。過闕,神宗召見,勞問甚寵,拜中書舍人。
鞏性孝友,父亡,奉繼母益至,撫四弟、九妹于委廢單弱之中,宦學婚嫁,一出其力。為文章,上下馳騁,一時工作文詞者,鮮能過也。少與王安石游,安石聲譽未振,鞏導之于歐陽修,及安石得志,遂與之異。神宗嘗問:“安石何如人?”對曰:“安石文學行義,不減揚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輕富貴,何吝也?”曰:“臣所謂吝者,謂其勇于有為,吝于改過耳!钡廴恢。
(節(jié)選自《宋史》卷三一九)
[注]①常平:官倉名。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甫冠,名聞四方。 甫:剛剛
B.嘉二年進士第,出通判越州。 出:出任
C.實欲攜貳其徒 貳:離間
D.安石輕富貴,何吝也? 輕:輕易
9.下列句子中,全部屬于曾鞏仁政措施的一組是(3分)
①民得從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②又貸之種糧,使隨秋賦以償
③自是外戶不閉 ④鞏命縣鎮(zhèn)悉儲藥待求
⑤資其食飲衣衾之具 、揿栂绕趨^(qū)處猝集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曾鞏通判越州時,除了打開常平倉賑濟災民,還告示屬縣,勸說富人將十五萬石糧食以比常平倉儲糧稍高的價格賣給百姓,從而解決了饑荒問題。
B.曾鞏為了保護百姓,打擊盜賊,囑咐百姓編制成保伍,讓他們偵察盜賊行蹤,有情況就擊鼓傳遞消息,相互救援,所以每次都能將盜賊捕獲。
C.曾鞏享有才名,卻長期做地方官,世人便認為他時運不好。而與此同時,一些晚生后輩卻春風得意仕途顯達,但曾鞏對此非常淡泊。
D.曾鞏在年輕的時候曾同王安石交往,當時王安石的聲譽不高,曾鞏把他引薦給歐陽修。但王安石得志后,竟然疏遠了曾鞏,將他視為陌路。
11.用斜線(/)給第三大題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波浪線的句子斷句,并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用“/”斷句
曲堤周氏子高橫縱賊良民力能動權豪
(2)翻譯
①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石鐘山記》)
譯文:
②一時工作文詞者,鮮能過也。
譯文:
③臣所謂吝者,謂其勇于有為,吝于改過耳。
譯文: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0112 月考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