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語文 > 題目詳情

5、對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辭方法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盜跖、顏淵?(呼告、對比、擬人)

B.明天還不定是風是雨呢。ū扔鳎

C.蝸角虛名,蠅頭微利。(對偶、比喻、夸張)

D.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對偶)

5、D

請在這里輸入關鍵詞: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對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辭方法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1. A.
    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盜跖、顏淵?(呼告、對比、擬人)
  2. B.
    將來的酒共食,嘗著似土和泥。(比喻、夸張、對偶)
  3. C.
    蝸角虛名,蠅頭微利。(對偶、比喻、夸張)
  4. D.
    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對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

對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辭方法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盜跖、顏淵?(呼告、對比、擬人)

B.明天還不定是風是雨呢。ū扔鳎

C.蝸角虛名,蠅頭微利。(對偶、比喻、夸張)

D.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對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

對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辭手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1)壞人靠著冰山,恣行無忌,一旦失足,忽而乞憐。

(2)滿心“婆理”而滿口“公理”的紳士們的名言暫且置之不論不議之列。

(3)為什么語言要學,并且要用很大的氣力去學呢?因為語言這東西,不是隨便可以學好的,非下苦功不可。

(4)叭兒狗一名哈吧狗,南方都稱為西洋狗了,但是聽說倒是中國的特產,在萬國賽狗會里常常得到金獎牌,《大不列顛百科全書》的狗照相上,就很有幾匹是咱們中國的叭兒狗,這也是一種國光。

(5)這就因為給他嗅到了女師大這一面有些“費厄”氣味之故。

A.(1)對比  (2)借代  (3)設問  (4)擬人  (5)比擬

B.(1)借代  (2)借喻  (3)夸張  (4)擬人  (5)比喻 

C.(1)比喻  (2)仿詞  (3)設問  (4)反語  (5)比擬

D.(1)對比  (2)借代  (3)設問  (4)反語  (5)比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內容,完成下面3題

《橘頌》是屈原的一篇很重要的作品。作為我國第一首詠物詩,它以獨特的借物喻人的手法,突出而生動地表現(xiàn)了屈原高潔、堅貞的人格和志趣,因而也是我們了解屈原的一篇佳作。但是關于它的創(chuàng)作時間,直到現(xiàn)在學者們的看法仍有分歧。有的認為它是屈原最早的作品,如詩中有“年歲雖少”句;有的以詩中整體意象表達為遠大志向為據(jù),認為是屈原青年時期的作品;有的認為是詩人任外交官出使齊國時作(援引《列子》中“橘生淮南而為枳”的說法);有的則認為它作于頃襄王早期,或認為作于頃襄王后期;還有的認為該作品是詩人遭饞被疏、閑賦郢都時期作,或是早于晚年自沉之前所作。而曹大中先生則撰文斷定它是屈原的絕筆?捶ㄈ绱朔制,一方面固然是因為可靠的史料太少,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對屈原的作品,對屈原的思想、感情的特點及其發(fā)展變化過程的認識、把握或有不夠準確、深入的地方。在現(xiàn)存最早的楚辭注本王逸的《楚辭章句》中,我們也可看出王逸對屈原作品包括《橘頌》認識的模糊、矛盾。如王逸的《九章章句序》中說,《九章》皆屈原“放于江南之野”后作,也就是說《九章》都是頃襄王時的作品。其《橘頌》的“年歲雖少,可師長兮”句注文卻說屈原“言己雖幼小,言有法則,行有節(jié)度,誠可師用長老而事之”,則又認為《橘頌》乃屈原青少年時代所作了。而在“行比伯夷,置以為像兮”句下又注曰:“屈原亦以修飾潔白之行,不容于世,將餓餒而終!憋@然又把它當作屈原晚年的作品了。王逸的觀點雖不確切,卻對后世發(fā)生了深刻影響。

由于以往各家對《橘頌》創(chuàng)作年代的判斷皆建立在自己對《橘頌》文義的認識上,缺乏具體、可靠的硬性證據(jù),故楚辭學家趙逵夫先生另辟蹊徑,從《禮儀??士冠禮》之祝辭中找到外證,從而作出《橘頌》乃屈原二十歲舉行冠禮后抒懷之作的結論!

趙先生發(fā)前人所未發(fā),他的論述對于幫助我們加深對《橘頌》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理解無疑是有幫助的。但《橘頌》盡管有這樣的一些與《士冠辭》的相似之處,可能屈原在寫作《橘頌》時的確借鑒了《士冠辭》的立意和詞語,或受到《士冠辭》潛在的影響,但這并不能表明這就一定是屈原在舉行冠禮后抒懷之作,因為屈原也完全可能在他晚年回顧自己生平、總結自己志行時借傳統(tǒng)的《士冠辭》形式以詠橘而自我肯定、自我勉勵。何況《橘頌》和《士冠辭》在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特別是從其詩句的涵義并聯(lián)系屈原全部辭作中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發(fā)展變化的情況來看,根本不像屈原青年時代的心態(tài)和口氣,而是在生命的最后階段對一生志行的總結、肯定和自勉。

《橘頌》的創(chuàng)作時間眾說紛紜,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下列各句對之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屈原距今時代久遠,有關屈原及其作品的可靠的史料太少。

B.現(xiàn)存最早的楚辭注本王逸的《楚辭章句》對《橘頌》的認識也存在模糊矛盾之處,這也深刻影響著后世。

C.各家對《橘頌》創(chuàng)作年代的判斷皆建立在對《橘頌》文義的認識上,而各家對《橘頌》每句文義的理解又各不相同。

D.至今對屈原的思想感情的特點及其發(fā)展變化或有認識不夠深入,把握不夠準確的地方。本文作者對趙逵夫的觀點提出異議,最重要的一條依據(jù)是(      )

A.《橘頌》借鑒了《士冠辭》,或受到《士冠辭》潛在的影響,這并不能表明《橘頌》是屈原在行冠禮之后的抒懷之作。

B.《橘頌》和《士冠辭》在形式上有很大的區(qū)別。

C.從《橘頌》詩句的涵義并聯(lián)系屈原全部辭作中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發(fā)展變化的情況來看,不像屈原青年時代的心態(tài)和口氣。

D.屈原完全可能在他晚年回顧自己生平、總結自己志行時借傳統(tǒng)的《士冠辭》形式以詠橘而自我肯定、自我勉勵

根據(jù)文意,下列對本文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關于《橘頌》的創(chuàng)作時間,作者的結論與曹大中的觀點是完全一致的。

B.引用王逸的觀點是為了說明《楚辭章句》對后世影響極大。

C.作者雖不同意趙逵夫的結論,但完全承認《橘頌》確實受了《士冠辭》的影響。

D.作者認為,趙逵夫尋找外證的研究方法是應該值得肯定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6~8題。

《橘頌》創(chuàng)作時期考

人教社版高中《語文讀本》(必修)第三冊中選錄的《橘頌》是屈原的一篇很重要的作品。作為我國第一首詠物詩,它以獨特的借物喻人的手法,突出而生動地表現(xiàn)了屈原高潔、堅貞的人格和志趣,因而也是我們了解屈原的一篇佳作。但是關于它的創(chuàng)作時間,直到現(xiàn)在學者們的看法仍有分歧。有的認為它是屈原最早的作品,如詩中有“年歲雖少”句;有的以詩中整體意象表達為其遠大志向的依據(jù),認為是屈原青年時期的作品;有的認為是詩人任外交官出使齊國時作(援引《列子》中“橘生淮南而為枳”的說法);有的則認為它作于頃襄王早期,或認為作于頃襄王后期;還有的認為該作品是詩人遭讒被疏、閑賦郢都時期作,或是早于晚年自沉之前所作。而曹大中先生則撰文斷定它是屈原的絕筆?捶ㄈ绱朔制,一方面固然是因為可靠的史料太少,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對屈原的作品,對屈原的思想、感情的特點及其發(fā)展變化過程的認識、把握或有不夠準確、深入的地方。從現(xiàn)存最早的楚辭注本王逸的《楚辭章句》看,就反映出作者對屈原作品包括《橘頌》認識的模糊、矛盾來。如王逸的《九章章句序》中說,《九章》皆屈原“放于江南之野”后作,也就是說《九章》都是頃襄王時的作品。其《橘頌》的“年歲雖少,可師長兮”句注文卻說屈原“言己雖幼小,言有法則,行有節(jié)度,誠可師用長老而事之”,則又認為《橘頌》乃屈原青少年時代所作了。而在“行比伯夷,置以為像兮”句下又注曰:“屈原亦以修飾潔白之行,不容于世,將餓餒而終!憋@然又把它當作屈原晚年的作品了。王逸的觀點雖不確切,卻對后世發(fā)生了深刻影響。

由于以往各家對《橘頌》創(chuàng)作年代的判斷皆建立在自己對《橘頌》文義的認識上,缺乏具體、可靠的硬性證據(jù),故楚辭學家趙逵夫先生另辟蹊徑,從《禮儀?士冠禮》之祝辭中找到外證,從而作出《橘頌》乃屈原二十歲舉行冠禮后抒懷之作的結論!

趙先生發(fā)前人所未發(fā),他的論述對于幫助我們加深對《橘頌》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理解無疑是有幫助的。但《橘頌》盡管有這樣的一些與《士冠辭》的相似之處,可能屈原在寫作《橘頌》時的確借鑒了《士冠辭》的立意和詞語,或受到《士冠辭》潛在的影響,但這并不能表明這就一定是屈原在舉行冠禮后的抒懷之作,因為屈原也完全可能在他晚年回顧自己生平、總結自己志行時借傳統(tǒng)的《士冠辭》形式以詠橘而自我肯定、自我勉勵。何況《橘頌》和《士冠辭》在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特別是從其詩句的涵義并聯(lián)系屈原全部辭作中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發(fā)展變化的情況來看,根本不像屈原青年時代的心態(tài)和口氣,而是在生命的最后階段對一生志行的總結、肯定和自勉。

6.對《橘頌》創(chuàng)作時間眾說紛紜,第一段提到了些原因,下列各項中不是原因的一項是

    A.屈原距今時代久遠,有關屈原及其作品的可靠的史料太少。

    B.現(xiàn)存最早,影響最大的楚辭注本王逸的《楚辭章句》對此認識就很模糊。

    C.有的認為它作于頃襄王早朝,有的以為作于頃襄王晚期,還有的人認為是屈原絕筆。

D.至今對屈原思想感情的特點及其發(fā)展變化或有認識不夠深入,把握不夠準確的地方。

7.本文作者對趙逵夫的觀點提出異議,最重要的一點依據(jù)是

    A.屈原寫《橘頌》借鑒《士冠辭》,未必在行冠禮之后。

    B.《橘頌》和《士冠辭》在形式上有很大的區(qū)別。

    C.從《橘頌》及屈原其它作品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來看,不像屈原青年時代的心態(tài)和口氣。

D.屈原完全可以在晚年回顧生平、總結志行。

8.根據(jù)文意,下列對本文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關于《橘頌》的創(chuàng)作時間,作者的結論與曹大中的觀點是完全一致的。

    B.引用王逸的觀點是為了說明其對后世貢獻之大。

    C.作者雖不同意趙逵夫的結論,但承認《橘頌》確實受了《士冠辭》的影響。

D.趙逵夫尋找外證的研究方法是應該肯定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貴州省銀河中學09-10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月考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9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以下3題。

《橘頌》創(chuàng)作時期考

人教社版高中《語文讀本》(必修)第三冊中選錄的《橘頌》是屈原的一篇很重要的作品。作為我國第一首詠物詩,它以獨特的借物喻人的手法,突出而生動地表現(xiàn)了屈原高潔、堅貞的人格和志趣,因而也是我們了解屈原的一篇佳作。但是關于它的創(chuàng)作時間,直到現(xiàn)在學者們的看法仍有分歧。有的認為它是屈原最早的作品,如詩中有“年歲雖少”句;有的以詩中整體意象表達為遠大志向為據(jù),認為是屈原青年時期的作品;有的認為是詩人任外交官出使齊國時作(援引《列子》中“橘生淮南而為枳”的說法);有的則認為它作于頃襄王早期,或認為作于頃襄王后期;還有的認為該作品是詩人遭讒被疏、閑賦郢都時期作,或是早于晚年自沉之前所作。而曹大中先生則撰文斷定它是屈原的絕筆?捶ㄈ绱朔制,一方面固然是因為可靠的史料太少,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對屈原的作品,對屈原的思想、感情的特點及其發(fā)展變化過程的認識、把握或有不夠準確、深入的地方。從現(xiàn)存最早的楚辭注本王逸的《楚辭章句》看,就反映出作者對屈原作品包括《橘頌》認識的模糊、矛盾來。如王逸的《九章章句序》中說,《九章》皆屈原“放于江南之野”后作,也就是說《九章》都是頃襄王時的作品。其《橘頌》的“年歲雖少,可師長兮”句注文卻說屈原“言己雖幼小,言有法則,行有節(jié)度,誠可師用長老而事之”,則又認為《橘頌》乃屈原青少年時代所作了。而在“行比伯夷,置以為像兮”句下又注曰:“屈原亦以修飾潔白之行,不容于世,將餓餒而終!憋@然又把它當作屈原晚年的作品了。王逸的觀點雖不確切,卻對后世發(fā)生了深刻影響。

由于以往各家對《橘頌》創(chuàng)作年代的判斷皆建立在自己對《橘頌》文義的認識上,缺乏具體、可靠的硬性證據(jù),故楚辭學家趙逵夫先生另辟蹊徑,從《禮儀·士冠禮》之祝辭中找到外證,從而作出《橘頌》乃屈原二十歲舉行冠禮后抒懷之作的結論!

趙先生發(fā)前人所未發(fā),他的論述對于幫助我們加深對《橘頌》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理解無疑是有幫助的。但《橘頌》盡管有這樣的一些與《士冠辭》的相似之處,可能屈原在寫作《橘頌》時的確借鑒了《士冠辭》的立意和詞語,或受到《士冠辭》潛在的影響,但這并不能表明這就一定是屈原在舉行冠禮后抒懷之作,因為屈原也完全可能在他晚年回顧自己生平、總結自己志行時借傳統(tǒng)的《士冠辭》形式以詠橘而自我肯定、自我勉勵。何況《橘頌》和《士冠辭》在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特別是從其詩句的涵義并聯(lián)系屈原全部辭作中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發(fā)展變化的情況來看,根本不像屈原青年時代的心態(tài)和口氣,而是在生命的最后階段對一生志行的總結、肯定和自勉。

1.對《橘頌》創(chuàng)作時間眾說紛壇,第一段提到了些原因,下列各項中不成為原因的一項是(     )

A.屈原距今時代久遠,有關屈原及其作品的可靠的史料太少。

B.現(xiàn)存最早,影響最大的楚辭注本王逸的《楚辭章句》對此認識就很模糊。

C.有的認為它作于頃襄王早期,有的以為作于頃襄王晚期,還有的人認為是屈原絕筆。

D.至今對屈原的思想感情的特點及其發(fā)展變化或有認識不夠深入,把握不夠準確                       的地方。

2.本文作者對趙逵夫的觀點提出異議,最重要的一點依據(jù)是(    )

A.屈原寫《橘頌》借鑒《士冠辭》,未必在行冠禮之后。

B.《橘頌》和《士冠辭》在形式上有很大的區(qū)別。

C.從《橘頌》及屈原其它作品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來看,不像屈原青年時代的心態(tài)和口氣。

D.屈原完全可以在晚年回顧生平、總結志行。

3.根據(jù)文意,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

A.關于《橘頌》的創(chuàng)作時間,作者的結論與曹大中的觀點是完全一致的。

B.引用王逸的觀點是為了說明其對后世貢獻之大。

C.作者雖不同意趙逵夫的結論,但承認《橘頌》確實受了《士冠辭》的影響。

D.趙逵夫尋找外證的研究方法是應該肯定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湖南省月考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
  陳矯字季弼,廣陵東陽人也。避亂江東及東城,辭孫策、袁術之命,還本郡。太守陳登請為功曹,使矯詣許。謂曰:“許下論議,待吾不足;足下相為觀察,還以見誨。”矯還曰:“聞遠近之論,頗謂明府驕而自矜!钡窃唬骸胺蜷|門雍穆,有德有行,吾敬陳元方兄弟;淵清玉潔,有禮有法,吾敬華子魚;清修疾惡,有識有義,吾敬趙元達;博聞強記,奇逸卓犖,吾敬孔文舉;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劉玄德:所敬如此,何驕之有!余子瑣瑣,亦焉足錄哉?”登雅意如此,而深敬友矯。
  郡為孫權所圍于匡奇,登令矯求救于太祖。矯說太祖曰:“鄙郡雖小,形便之國也,若蒙救援,使為外藩,則吳人剉謀,方永安,武聲遠震,仁愛滂流,未從之國,望風景附,崇德養(yǎng)威,此王業(yè)也!碧嫫娉C,欲留之。矯辭曰:“本國倒懸,本奔走告急,縱無申胥之效,敢忘弘演之義乎?”太祖乃遣赴救。吳軍既退,登多設間伏,勒兵追奔,大破之。  
  太祖辟矯為司空掾屬,除相令,征南長史,彭城、樂陵太守,魏郡西部都尉。曲周民父病,以牛禱,縣結正棄市。矯曰:“此孝子也!北砩庵。遷魏郡太守時系囚千數(shù)至有歷年矯以為周有三典之制漢約三章之法今惜輕重之理而忽久系之患可謂謬矣。悉自覽罪狀,一時論決。大軍東征,入為丞相長史。軍還,復為魏郡,轉西曹屬。從征漢中,還為尚書。行前未到鄴,太祖崩洛陽,群臣拘常,以為太子即位,當須詔命。矯曰:“王薨于外,天下惶懼。太子宜割哀即位,以系遠近之望。且又愛子在側,彼此生變,則社稷危矣!奔淳吖賯涠Y,一日皆辦。明旦,以王后令,策太子即位,大赦蕩然。文帝曰:“陳季弼臨大節(jié),明略過人,信一時之俊杰也。”帝既踐阼,轉署吏部,封高陵亭侯,遷尚書令。明帝即位,進爵東鄉(xiāng)侯,邑六百戶。車駕嘗卒至尚書門,矯跪問帝曰:“陛下欲何之?”帝曰:“欲案行文書耳!背C曰:“此自臣職分,非陛下所宜臨也。若臣不稱其職,則請就黜退。陛下宜還!钡蹜M,回車而反。其亮直如此。加侍中光祿大夫,遷司徒。景初元年薨,謚曰貞侯。(選自陳壽《三國志·魏書二十二》,有刪節(jié))
【注】①許:許昌。②雍穆:和睦。③剉:cuò,折損,摧折。④徐:徐州。⑤曲周:古地名。⑥結正:定案,判決。⑦棄市:指在鬧市執(zhí)行死刑,并將尸體暴露街頭示眾。⑧案行:巡行,巡視,此處引申為“查閱”。
1.對下面句子中加粗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清修惡,有識有義,吾敬趙元達   疾:憎惡 怨恨
B.縱無申胥之,敢忘弘演之義乎    效:效果,功效
C.太祖辟矯為司空掾屬,相令     除:撤職
D.矯曰:“此孝子也。”表之       赦:赦免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所敬如此,何驕有           陛下欲何              
B.余子瑣瑣,亦足錄哉          且置土石
C.帝慚,回車反      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遷徙之徒也。
D.又愛子在側,彼此生變,則社稷危矣    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辭
3.用“/”給下面的文段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w 魏 郡 太 守 時 系 囚 千 數(shù) 至 有 歷 年 矯 以 為 周 有 三 典 之 制 漢 約 三 章 之 法 今 惜 輕重 之理 而 忽 久 系 之 患 可 謂 謬 矣。
A.遷魏郡太守/時系囚千數(shù)/至有歷年/矯以為周有三典之制/漢約三章之法/今惜輕重之理/而忽久系之患/可謂謬矣
B.遷魏郡太守時/系囚千數(shù)/至有歷年矯以為/周有三典之制/漢約三章之法/今惜輕重之理而忽/久系之患/可謂謬矣
C.遷魏郡/太守時系囚千數(shù)至有歷年/矯以為周/有三典之制/漢約三章之法/今惜輕重之理而忽/久系之患/可謂謬矣
D.遷魏郡太守/時系囚/千數(shù)至有歷年/矯以為周有三典之制/漢約三章之法/今惜輕重之理/而忽久系之/患/可謂謬矣
4.下列各句對文章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開篇詳寫了陳矯與陳登的對話,極有深意:既表現(xiàn)了陳矯的磊落正直;又顯示了陳登的氣度目力不凡,使陳登的“深敬友矯”具有烘托陳矯的作用。
B.陳矯為解匡奇之圍去見太祖,一番話既是為匡奇求援兵,也是為太祖的王業(yè)做長遠謀劃,太祖很欣賞他的卓識,親自統(tǒng)領大軍大破吳軍,解救了匡奇。
C.陳矯在擔任尚書令時,拒絕接納突然來尚書省查閱文書的魏明帝,并且直言這是尚書令的職責,尚書省不是皇帝應該臨幸的地方。
D.作者簡要敘述了一代名臣陳矯的一生,且再現(xiàn)了他的謀略過人、臨事果斷和忠孝正直。作者長于敘事而裁剪精當,筆墨簡潔而人物傳神的修史特點由此可窺一斑。
5.請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徐方永安,武聲遠震,仁愛滂流,未從之國,望風景附,崇德養(yǎng)威,此王業(yè)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陳季弼臨大節(jié),明略過人,信一時之俊杰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自臣職分,非陛下所宜臨也。若臣不稱其職,則請就黜退。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19分)
曾鞏,字子固,建昌南豐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試作《六論》,援筆而成,辭甚偉。甫冠,名聞四方。歐陽修見其文,奇之。
嘉秸二年進士第,出通判越州。歲饑,度常平不足贍,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諭告屬縣,諷富人自實粟,總十五萬石,視常平價稍增以予民。民得從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貸之種糧,使隨秋賦以償,農事不乏。
知齊州,其治以疾奸急盜為本。曲堤周氏子高橫縱賊良民力能動權豪州縣吏莫敢詰鞏取置于法。章邱民聚黨村落間,號“霸王社”,椎剽奪囚,無不如志。鞏屬民為保伍,使幾察其出入,有盜則鳴鼓相援,每發(fā)輒得盜。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鞏飲食冠裳之,假以騎從,夸徇四境。盜聞,多出自首。鞏外視章顯,實欲攜貳其徒,使之不能復合也。自是外戶不閉。
徙洪州。會江西歲大疫,鞏命縣鎮(zhèn)悉儲藥待求,軍民不能自養(yǎng)者,來食息官舍,資其食飲衣衾之具,分醫(yī)視診。師征安南,所過州為萬人備。他吏暴誅亟斂,民不堪。鞏先期區(qū)處猝集,師去,市里不知。
徙明、亳、滄三州。鞏負才名,久外徙,世頗謂偃蹇不偶。一時后生輩鋒出,鞏視之泊如也。過闕,神宗召見,勞問甚寵,拜中書舍人。
鞏性孝友,父亡,奉繼母益至,撫四弟、九妹于委廢單弱之中,宦學婚嫁,一出其力。為文章,上下馳騁,一時工作文詞者,鮮能過也。少與王安石游,安石聲譽未振,鞏導之于歐陽修,及安石得志,遂與之異。神宗嘗問:“安石何如人?”對日:“安石文學行義.不減揚雄,以吝故不及!钡廴眨骸鞍彩p富貴,何吝也?”日:“臣所謂吝者,謂其勇于有為,吝于改過耳。”帝然之。
(節(jié)選自《宋史》卷三一九)
①常平:官倉名。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甫冠,名聞四方。甫:剛剛B.度常平不足贍贍:供給
C.諷富人自實粟諷:諷刺D.實欲攜貳其徒貳:離間
小題2:下列加點虛詞的用法和意義,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軍民不能自養(yǎng)者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
B.其治以疾奸急盜為本何以伐為
C.試作《六論》,援筆而成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
D.視常平價稍增以予民不賂者以賂者喪
小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曾鞏通判越州時,除了打開常平倉賑濟災民,還告示屬縣,勸說富人將十五萬石糧食以比常平倉儲糧稍高的價格賣給百姓,從而解決了饑荒問題。
B.曾鞏為了保護百姓,打擊盜賊,囑咐百姓編制成保伍,讓他們偵察盜賊行蹤,有情況就擊鼓傳遞消息,相互救援,所以每次都能將盜賊捕獲。
C.曾鞏享有才名,卻長期做地方官,世人便認為他時運不好。而與此同時,一些晚生后輩卻春風得意仕途顯達,但曾鞏對此非常淡泊。
D.曾鞏在年輕的時候曾同王安石交往,當時王安石的聲譽不高,曾鞏把他引薦給歐陽修。但王安石得志后,竟然疏遠了曾鞏,將他視為陌路。
小題4: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
曲堤周氏子高橫縱賊良民力能動權豪州縣吏莫敢詰鞏取置于法
小題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7分)
(l)為文章,上下馳騁,一時工作文詞者,鮮能過也。(4分)
(2)臣所謂吝者,謂其勇于有為,吝于改過耳。(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文,完成8~11題。

曾鞏,字子固,建昌南豐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試作《六論》,援筆而成,辭甚偉。甫冠,名聞四方。歐陽修見其文,奇之。

嘉二年進士第,出通判越州。歲饑,度常平不足贍,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諭告屬縣,諷富人自實粟,總十五萬石,視常平價稍增以予民。民得從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貸之種糧,使隨秋賦以償,農事不乏。

知齊州,其治以疾奸急盜為本。曲堤周氏子高橫縱賊良民力能動權豪,州縣吏莫敢詰,鞏取置于法。章邱民聚黨村落間,號“霸王社”,椎剽奪囚,無不如志。鞏屬民為保伍,使幾察其出入,有盜則鳴鼓相援,每發(fā)輒得盜。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鞏飲食冠裳之,假以騎從,夸徇四境。盜聞,多出自首。鞏外視章顯,實欲攜貳其徒,使之不能復合也。自是外戶不閉。www.ks5u.com

徙洪州。會江西歲大疫,鞏命縣鎮(zhèn)悉儲藥待求,軍民不能自養(yǎng)者,來食息官舍,資其食飲衣衾之具,分醫(yī)視診。師征安南,所過州為萬人備。他吏暴誅亟斂,民不堪。鞏先期區(qū)處猝集,師去,市里不知。

徙明、亳、滄三州。鞏負才名,久外徙,世頗謂偃蹇不偶。一時后生輩鋒出,鞏視之泊如也。過闕,神宗召見,勞問甚寵,拜中書舍人。

鞏性孝友,父亡,奉繼母益至,撫四弟、九妹于委廢單弱之中,宦學婚嫁,一出其力。為文章,上下馳騁,一時工作文詞者,鮮能過也。少與王安石游,安石聲譽未振,鞏導之于歐陽修,及安石得志,遂與之異。神宗嘗問:“安石何如人?”對曰:“安石文學行義,不減揚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輕富貴,何吝也?”曰:“臣所謂吝者,謂其勇于有為,吝于改過耳!钡廴恢。

                                            (節(jié)選自《宋史》卷三一九)

[注]①常平:官倉名。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甫冠,名聞四方。               甫:剛剛

B.嘉二年進士第,出通判越州。     出:出任

C.實欲攜貳其徒                   貳:離間

D.安石輕富貴,何吝也?         輕:輕易

9.下列句子中,全部屬于曾鞏仁政措施的一組是(3分)

①民得從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②又貸之種糧,使隨秋賦以償

③自是外戶不閉                ④鞏命縣鎮(zhèn)悉儲藥待求

⑤資其食飲衣衾之具              、揿栂绕趨^(qū)處猝集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曾鞏通判越州時,除了打開常平倉賑濟災民,還告示屬縣,勸說富人將十五萬石糧食以比常平倉儲糧稍高的價格賣給百姓,從而解決了饑荒問題。

B.曾鞏為了保護百姓,打擊盜賊,囑咐百姓編制成保伍,讓他們偵察盜賊行蹤,有情況就擊鼓傳遞消息,相互救援,所以每次都能將盜賊捕獲。

C.曾鞏享有才名,卻長期做地方官,世人便認為他時運不好。而與此同時,一些晚生后輩卻春風得意仕途顯達,但曾鞏對此非常淡泊。

D.曾鞏在年輕的時候曾同王安石交往,當時王安石的聲譽不高,曾鞏把他引薦給歐陽修。但王安石得志后,竟然疏遠了曾鞏,將他視為陌路。

11.用斜線(/)給第三大題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波浪線的句子斷句,并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用“/”斷句

曲堤周氏子高橫縱賊良民力能動權豪

(2)翻譯

①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石鐘山記》)

譯文:                                                                       

②一時工作文詞者,鮮能過也。

譯文:                                                                     

③臣所謂吝者,謂其勇于有為,吝于改過耳。

譯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0112 月考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問題。
常 秩 傳
  常秩,字夷甫,潁州汝陰人。舉進士不中,屏居里巷,以經術著稱。嘉祐中,賜束帛,為潁州教授,除國子直講,又以為大理評事;治平中,授忠武軍節(jié)度推官、知長葛縣,皆不受。
  神宗即位,三使往聘,辭。熙寧三年,詔郡以禮敦遣,毋聽秩辭。明年,始詣闕。帝曰:“先朝累命,何為不起?”對曰:“先帝亮臣之愚,故得安閭巷。今陛下嚴詔趣迫,是以不敢不來,非有所決擇去就也!帝悅,徐問之:“今何道免民于凍餒?”對曰:“法制不立,庶民食侯食,服侯服,此今日大患也。臣才不適用,愿得辭歸!钡墼唬骸凹葋恚驳貌簧倭?異日不能用卿,乃當去耳!奔窗萦艺、直集賢院、管干國子監(jiān),俄兼直舍人院,遷天章閣侍講、同修起居注,仍使供諫職。復乞歸,改判太常寺。
  七年,進寶文閣待制兼侍讀,命其子立校書崇文院。九年,病不能朝,提舉中太一宮、判西京留司御史臺。還潁。十年,卒,年五十九,贈右諫議大夫。
  秩平居為學求自得。王回,里中名士也,每見秩與語,輒欿然自以為不及。歐陽修、胡宿、呂公著、王陶、沈遘、王安石皆稱薦之,翕然名重一時。
  初,秩隱居,既不肯仕,世以為必退者也。后安石為相更法,天下沸騰,以為不便。秩在閭閻,見所下令,獨以為是,一召遂起。在朝廷任諫爭,為侍從,低首抑氣,無所建明,聞望日損,為時譏笑。秩長于《春秋》,至斥孫復所學為不近人情。著講解數(shù)十篇,自謂圣人之道,皆在于是。及安石廢《春秋》,遂盡諱其學。
  立,始命為天平軍推官。秩死,使門人趙沖狀其行,云:“自秩與安石去位,天下官吏陰變其法,民受涂炭。上下循默,敗端內萌,莫覺莫悟。秩知其必敗!苯B圣中,蔡卞薦立為秘書省正字、諸王府說書侍講,請用為崇政殿說書,得召對,又請以為諫官。卞方與章惇比,曾布欲傾之,乘間為哲宗言立附兩人,因暴其行狀事,以為詆毀先帝。帝亟下史院取視,言其不遜,以責惇、卞。惇、卞懼,請貶立,乃黜監(jiān)永州酒稅。(選自《宋史·常秩傳》)
  【注】①立,指常秩的兒子常立。②欿(kǎn)然:謙虛,不自滿。
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舉進士不中,居里巷——屏:退隱
B.請貶立,乃監(jiān)永州酒稅——黜:罷免
C.先帝臣之愚,故得安閭巷——亮:諒解
D.先朝命,何為不起——累:屢次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聞望日損,時譏笑——不者,若屬皆且所虜
B.異日不能用卿,當去耳——以其華山之陽名之也
C.今陛下嚴詔趣迫,是不敢不來——南取百越之地,為桂林、象郡
D.秩死,使門人趙沖狀行——可以無悔矣,孰能譏之乎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常秩屢次拒絕到朝廷為官,后來之所以改變態(tài)度,既是因為皇帝不斷催促逼迫,不得不去,也是因為他支持王安石當時的變法運動。
B.常秩認為當時社會有兩個主要憂患,一是法令制度還沒有制定建立,二是風俗趨向于奢侈靡費,有些普通民眾過著王侯一樣的生活。
C.這篇史傳對常秩的敘述較為客觀全面,并沒有一味褒獎,也講到他在擔任諫官和侍從時恭順謙讓,缺乏建議,被當時的人嘲諷譏笑。
D.常秩做學問強調要有自己的心得體會,他本擅長《春秋》之學,但因覺得王安石廢棄《春秋》之學很有道理,就放棄了自己的學說。
4.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熙寧三年,詔郡以禮敦遣,毋聽秩辭。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悅,徐問之:“今何道免民于凍餒?”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秩在閭閻,見所下令,獨以為是,一召遂起。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