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杜甫在《登高》一詩中寫到蒼涼壯闊的秋天景象的句子是“             ,             ”。

9、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請在這里輸入關鍵詞: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

杜甫在《登高》一詩中寫到蒼涼壯闊的秋天景象的句子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048

閱讀下文,完成1~4題。

回望白帝

 、僖粋陰霾滿天的早晨,我匆匆踏上了奉節(jié)的土地。走在青石鋪咸的石板路上,我仿佛置身于一個陌生的世界。呆滯的面孔,喧囂的人群,燃燒的垃圾,毀棄的建筑……一切都是那么的茫然無序。依斗門兩側的老城墻裸露了出來,仿佛在訴說著一個遙遠的故事。衰老的黃桷樹低垂著枝葉,孤獨地立在廢墟中。我心中的感覺如同西斜的夕陽,變得愈加地凝重苦澀。

 、诘驮诖藭r,天色突然放亮,不遠處,籠罩在霧靄之中的白帝山就在剎那間凸現(xiàn)在我的眼前。時間好像停滯了,倒退了,我依稀看到了紅磚綠瓦、雕梁飛甍,看到了滿面春風、揮手作別的李太白,滿天的云霞是那么燦爛——神奇的白帝城啊,仍然是那么地撲朔迷離,讓人思想著揭開它的面紗,走進它記憶的深處。相傳,西漢更始三年(公元25年),公孫述據(jù)蜀,見白帝城外一水并白霧升騰,宛若白龍,以為是祥瑞之兆,遂自稱白帝,并建白帝城,但是公孫述錯了。一十二載黃粱夢,誰辨白衣與龍袍?漢光武領兵伐蜀的刀劍交嗚聲終于驚醒了他的皇帝夢。

  ③公孫述到底是戰(zhàn)敗而亡,還是乘白龍升天而去,都己不再重要了。就在江水東流之時,歷史已翻開了新的一頁,“白帝高為三峽鎮(zhèn),瞿塘險過百牢關”,就其地理位置而言,白帝城不只是躲避災難的堡壘,它更是三峽的咽喉。當白帝城神秘迷幻的外衣漸漸消散之后,它便更多地打上了另一種印記:刀光與劍影,兵燹與戰(zhàn)火。所以,在今人的印象中,白帝城似乎更多的與一種蒼涼與悲壯的情感聯(lián)系在一起。

 、荜P于白帝城的最傷感的傳說肯定是劉備托孤了!嗲镉晗壬凇度龒{》一文中說“白帝城本來就熔鑄著兩種聲音、兩種神貌:李白與劉備,詩情與戰(zhàn)火,豪邁與沉郁,對自然美的朝覲與對山河主宰權的爭逐!庇嘞壬穷V堑,他一眼就看透了白帝城的本質,一語就道出了白帝城的全部。是的,白帝城雖然經(jīng)久罹患于戰(zhàn)火,但它更是屬于詩的。

 、蓍喿x古夔州的歷史,里面有許多我們熟悉的名字:陳子昂、王維,劉禹錫、白居易、蘇軾、陸游……不必一一列舉了,此時此刻,我把目光投向了我登岸的地方,我期望朋友們能夠隨我一同站在白帝城上側身遠眺,把視線投射到一千二百多年以前,去關注一位一生顛簸、窮困潦倒的詩人。

 、蕻斃畎壮酥蝗~扁舟順江而下時,似乎還有一縷殘存的盛唐氣象伴隨著這位心比天高的謫仙人。但是自從他離開之后,白帝的天空便暗淡了下來。饑腸轆轆的杜甫帶著一路的疲憊和對大唐王朝的滿腹失望,從成都一路漂泊,悄然來到了夔州,最后定居于城內的內閣(現(xiàn)屬奉節(jié))。耕田植樹,種麥養(yǎng)雞,生存的需要使這位老人不得不勤于農活。饑寒與疾病幾乎壓垮了這位倔強的老人。雖然才五十出頭,卻已齒牙半落、肺病纏身。一壺濁酒、數(shù)畝柑林支撐著他對未來的希望,但真正能使他那顆衰老的心燃燒火焰的,卻依然是他一生不能割舍的——詩。

 、咛拼诖髿v三年(公元768年),安居了三年的老杜又動身了,繼續(xù)著他漂泊動蕩的一生。在他船入夔門、回望白帝城的一瞬間,昏花的老眼中似乎還翱翔著一只孤獨的沙鷗,他帶走的是貧苦,是愈加沉重的哮喘以及56歲的老邁身軀,而給夔州留下的,是四百余首凝結著詩人理想和生命的詩作。在此,我們不妨虔誠地閉上眼睛,靜靜地聆聽這位詩的使者留給夔州的絕唱: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喟椎鄢窃(jīng)孕育過無數(shù)的詩人,但是我想,只有這位詩人在此傾注了最多的心血!

  ⑨在我離開白帝城的時候,眼前依然晃動著一張張個性的面孔。我知道,無論是慵懶與倦怠、牢騷與譏諷,還是憂慮與哀傷、悲痛與淚水,都與它的本來面目相差了很遠。安土重遷是國民的本性,而他們卻面臨著一場亙古未有的滄桑巨變。要不了多久,古老的白帝將成為長江中的一座小島。

  ⑩古老的白帝啊,你仍然是屬于詩的!我還會傾聽你的吟唱,不管你的主題是戰(zhàn)爭與詩情,還是和平與昌盛——因為,前者是屬于過去,后者則屬于現(xiàn)在和未來。

(1)文章①段中說:“我心中的感覺如同西斜的夕陽,變得愈加地凝重苦澀!睘槭裁磿白兊糜拥啬乜酀蹦?試結合全文加以闡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義。

古老的白帝城啊,你仍然是屬于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是從哪幾個角度“回望白帝”的?由此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和感受?聯(lián)系全文,分條列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對文章的分析和鑒賞,錯誤的兩項是

[  ]

A.文章前后兩次寫到了當?shù)匕傩盏摹懊婵住,作者對他們寄予的更多的是同情,而不是責備。對于他們的家園最終變成“長江中的一座小島”,作者體現(xiàn)的情感則是惋惜和無奈。

B.文章或詳或略,由過去到現(xiàn)在,先后寫到了公孫述、劉備和杜甫,圍繞這三個人物,文章層層推進,將白帝城的歷史融入筆端,并在字里行間滲透進了對現(xiàn)實與未來的思考。

C.①②段中的景物描寫色調反差強烈,前者的壓抑凝重與后者的迷離神奇形成鮮明對照,文章由實而虛,巧妙地將讀者由現(xiàn)實引入到對歷史的回顧中。

D.⑥段中“白帝的天空便暗淡了下來”一句,暗示著“安史之亂”的發(fā)生,也意味著大唐王朝就此走向衰敗和沒落。

E.⑦段中“在他船入夔門、回望白帝城的一瞬間,昏花的老眼中似乎還翱翔著一只孤獨的沙鷗”一語,巧妙化用了杜甫的“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之句,委婉表達了對杜甫凄涼晚景的感慨,同時又含蓄點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語文教研室 題型:048

閱讀下文,完成1~4題。

回望白帝

  ①一個陰霾滿天的早晨,我匆匆踏上了奉節(jié)的土地。走在青石鋪咸的石板路上,我仿佛置身于一個陌生的世界。呆滯的面孔,喧囂的人群,燃燒的垃圾,毀棄的建筑……一切都是那么的茫然無序。依斗門兩側的老城墻裸露了出來,仿佛在訴說著一個遙遠的故事。衰老的黃桷樹低垂著枝葉,孤獨地立在廢墟中。我心中的感覺如同西斜的夕陽,變得愈加地凝重苦澀。

 、诘驮诖藭r,天色突然放亮,不遠處,籠罩在霧靄之中的白帝山就在剎那間凸現(xiàn)在我的眼前。時間好像停滯了,倒退了,我依稀看到了紅磚綠瓦、雕梁飛甍,看到了滿面春風、揮手作別的李太白,滿天的云霞是那么燦爛——神奇的白帝城啊,仍然是那么地撲朔迷離,讓人思想著揭開它的面紗,走進它記憶的深處。相傳,西漢更始三年(公元25年),公孫述據(jù)蜀,見白帝城外一水并白霧升騰,宛若白龍,以為是祥瑞之兆,遂自稱白帝,并建白帝城,但是公孫述錯了。一十二載黃粱夢,誰辨白衣與龍袍?漢光武領兵伐蜀的刀劍交嗚聲終于驚醒了他的皇帝夢。

  ③公孫述到底是戰(zhàn)敗而亡,還是乘白龍升天而去,都己不再重要了。就在江水東流之時,歷史已翻開了新的一頁,“白帝高為三峽鎮(zhèn),瞿塘險過百牢關”,就其地理位置而言,白帝城不只是躲避災難的堡壘,它更是三峽的咽喉。當白帝城神秘迷幻的外衣漸漸消散之后,它便更多地打上了另一種印記:刀光與劍影,兵燹與戰(zhàn)火。所以,在今人的印象中,白帝城似乎更多的與一種蒼涼與悲壯的情感聯(lián)系在一起。

 、荜P于白帝城的最傷感的傳說肯定是劉備托孤了!嗲镉晗壬凇度龒{》一文中說“白帝城本來就熔鑄著兩種聲音、兩種神貌:李白與劉備,詩情與戰(zhàn)火,豪邁與沉郁,對自然美的朝覲與對山河主宰權的爭逐!庇嘞壬穷V堑,他一眼就看透了白帝城的本質,一語就道出了白帝城的全部。是的,白帝城雖然經(jīng)久罹患于戰(zhàn)火,但它更是屬于詩的。

 、蓍喿x古夔州的歷史,里面有許多我們熟悉的名字:陳子昂、王維,劉禹錫、白居易、蘇軾、陸游……不必一一列舉了,此時此刻,我把目光投向了我登岸的地方,我期望朋友們能夠隨我一同站在白帝城上側身遠眺,把視線投射到一千二百多年以前,去關注一位一生顛簸、窮困潦倒的詩人。

  ⑥當李白乘著一葉扁舟順江而下時,似乎還有一縷殘存的盛唐氣象伴隨著這位心比天高的謫仙人。但是自從他離開之后,白帝的天空便暗淡了下來。饑腸轆轆的杜甫帶著一路的疲憊和對大唐王朝的滿腹失望,從成都一路漂泊,悄然來到了夔州,最后定居于城內的內閣(現(xiàn)屬奉節(jié))。耕田植樹,種麥養(yǎng)雞,生存的需要使這位老人不得不勤于農活。饑寒與疾病幾乎壓垮了這位倔強的老人。雖然才五十出頭,卻已齒牙半落、肺病纏身。一壺濁酒、數(shù)畝柑林支撐著他對未來的希望,但真正能使他那顆衰老的心燃燒火焰的,卻依然是他一生不能割舍的——詩。

  ⑦唐代宗大歷三年(公元768年),安居了三年的老杜又動身了,繼續(xù)著他漂泊動蕩的一生。在他船入夔門、回望白帝城的一瞬間,昏花的老眼中似乎還翱翔著一只孤獨的沙鷗,他帶走的是貧苦,是愈加沉重的哮喘以及56歲的老邁身軀,而給夔州留下的,是四百余首凝結著詩人理想和生命的詩作。在此,我們不妨虔誠地閉上眼睛,靜靜地聆聽這位詩的使者留給夔州的絕唱: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⑧白帝城曾經(jīng)孕育過無數(shù)的詩人,但是我想,只有這位詩人在此傾注了最多的心血!

 、嵩谖译x開白帝城的時候,眼前依然晃動著一張張個性的面孔。我知道,無論是慵懶與倦怠、牢騷與譏諷,還是憂慮與哀傷、悲痛與淚水,都與它的本來面目相差了很遠。安土重遷是國民的本性,而他們卻面臨著一場亙古未有的滄桑巨變。要不了多久,古老的白帝將成為長江中的一座小島。

 、古老的白帝啊,你仍然是屬于詩的!我還會傾聽你的吟唱,不管你的主題是戰(zhàn)爭與詩情,還是和平與昌盛——因為,前者是屬于過去,后者則屬于現(xiàn)在和未來。

(1)文章①段中說:“我心中的感覺如同西斜的夕陽,變得愈加地凝重苦澀!睘槭裁磿白兊糜拥啬乜酀蹦?試結合全文加以闡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義。

古老的白帝城啊,你仍然是屬于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是從哪幾個角度“回望白帝”的?由此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和感受?聯(lián)系全文,分條列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對文章的分析和鑒賞,錯誤的兩項是

[  ]

A.文章前后兩次寫到了當?shù)匕傩盏摹懊婵住保髡邔λ麄兗挠璧母嗟氖峭,而不是責備。對于他們的家園最終變成“長江中的一座小島”,作者體現(xiàn)的情感則是惋惜和無奈。

B.文章或詳或略,由過去到現(xiàn)在,先后寫到了公孫述、劉備和杜甫,圍繞這三個人物,文章層層推進,將白帝城的歷史融入筆端,并在字里行間滲透進了對現(xiàn)實與未來的思考。

C.①②段中的景物描寫色調反差強烈,前者的壓抑凝重與后者的迷離神奇形成鮮明對照,文章由實而虛,巧妙地將讀者由現(xiàn)實引入到對歷史的回顧中。

D.⑥段中“白帝的天空便暗淡了下來”一句,暗示著“安史之亂”的發(fā)生,也意味著大唐王朝就此走向衰敗和沒落。

E.⑦段中“在他船入夔門、回望白帝城的一瞬間,昏花的老眼中似乎還翱翔著一只孤獨的沙鷗”一語,巧妙化用了杜甫的“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之句,委婉表達了對杜甫凄涼晚景的感慨,同時又含蓄點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2屆河北省唐山一中3月月考語文試卷(帶解析)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把欄桿拍遍(有刪改)    梁衡
中國歷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終以文為業(yè),成為大詩詞作家的只有一人,這就是辛棄疾! 
在我看到的資料里,辛棄疾至少是快刀利劍地殺過幾次人的。他生于金宋亂世,不滿金人的侵略蹂掠,22歲時就拉起了一支數(shù)千人的義軍,后又與耿京為首的義軍合并,并兼任書記長,掌管印信。一次義軍中出了叛徒,將印信偷走,準備投金。辛棄疾手提利劍單人獨馬追賊兩日,第三天提回一顆人頭。為了光復大業(yè),他又說服耿京南歸,南下臨安親自聯(lián)絡。不想就這幾天之內又變生肘腋,當他完成任務返回時,部將叛變,耿京被殺。辛大怒,躍馬橫刀,只率數(shù)騎突入敵營生擒叛將,又奔突千里,將其押解至臨安正法,并率萬人南下歸宋。但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作為封建知識分子,對國家民族他有一顆放不下、關不住、比天大、比火熱的心;他有一身早練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勁。他不計較“為五斗米折腰”,也不怕饞言傾盆。所以隨時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閑,大起大落,大進大退。稍有政績,便招謗而被棄;國有危難,便又被招而任用。他親自組練過軍隊,上書過《美芹十論》這樣著名的治國方略。他是賈誼、諸葛亮、范仲淹一類的時刻憂心如焚的政治家。南歸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鋼刀利劍,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軟筆,他也再沒有機會奔走沙場,血濺戰(zhàn)袍,而只能筆走龍蛇,淚灑宣紙,為歷史留下一聲聲悲壯的呼喊,遺憾的嘆息和無奈的自嘲。
  老實說,辛棄疾的詞不是用筆寫成,而是用刀和劍刻成的。他永以一個沙場英雄和愛國將軍的形象留存在歷史上和自己的詩詞中。我敢大膽說一句,《破陣子》這首詞除了武圣岳飛的《滿江紅》可與之媲美外,在中國上下5000年的文人堆里,再難找出第二首這樣有金戈之聲的力作。雖然杜甫也寫過“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唐代詩人盧綸也寫過“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但這些都是旁觀式的想像、抒發(fā)和描述。他本來是以身許國,準備血灑大漠,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脫離戰(zhàn)場,再無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樣仰問蒼天,像共工那樣怒撞不周,他臨江水,望長安,登危樓,拍欄桿,只能熱淚橫流。
  辛詞比其他文人更深一層的不同,是他的詞不是用墨來寫,而是蘸著血和淚涂抹而成的。我們今天讀其詞,總是清清楚楚地聽到了個愛國臣子,一遍遍地哭訴,一次一次地表白。總忘不了他那在夕陽中扶欄遠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說到辛棄疾的筆力多深,是刀刻也罷,血寫也罷,其實他的追求從來不是要作一個詞人。郭沫若說陳毅“將軍本色是詩人”,辛棄疾這個人,詞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的詞是在政治的大磨盤間磨出來的豆?jié){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終在出世與入世間矛盾,在被用或被棄中受煎熬。他像一塊鐵,時而被燒紅錘打,時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有人說他是豪放派,繼承了蘇東坡,但蘇的豪放僅止于“大江東去”,山水之闊。蘇正當北宋太平盛世,還沒有民族仇、復國志來煉其詞魂,也沒有胡塵飛、金戈鳴來壯其詞威。真正的詩人只有被政治大事所擠壓、扭曲、擰絞、燒煉、錘打時才可能得到合乎歷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為正義的化身。詩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風的鼓蕩下,才可能飛翔,才能燃燒,才能炸響,才能振聾發(fā)聵。學詩功夫在詩外,詩歌之效在詩外。我們承認藝術本身的魅力,更承認藝術加上思想的爆發(fā)力。真正的詩人,最善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能于無聲處炸響驚雷。
  我常想,要是為辛棄疾造像,最貼切的題目就是“把欄桿拍遍”。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拋棄的感嘆與無奈中度過的。從“沙場秋點兵”到“天涼好個秋”;從決心為國棄疾去病,到最后掰開嚼碎,識得辛字含義,再到自號“稼軒”,同盟鷗鷺,辛棄疾走過了一個愛國志士、愛國詩人的成熟過程。他并不想當詞人,但武途政路不通,歷史歪打正著地把他逼向了詞人之道。終于他被修煉得連嘆一口氣,也是是一首好詞了。說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像石縫里的一棵小樹,雖然被扭曲、擠壓,成不了旗桿,卻也可成一條虬勁的龍頭拐杖。別是一種價值。但這前提,你必須是一棵樹,而不是一棵草。詩,是隨便什么人就可以寫的嗎?詩人,能在歷史上留下名的詩人,是隨便什么人就可以當?shù)膯?有思想光芒又有藝術魅力的詩人,他的成名,要有時代的運動,像地球大板塊的沖撞那樣,他時而被夾其間感受折磨,時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靜思考。所以,積三百年北宋南宋之動蕩,才產(chǎn)生了一個辛棄疾。
【小題1】作者認為,辛詞有別于其他詩人,別具特色,具體指哪兩個方面?(4分)
【小題2】請分別說出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6分,每小題3分)
(1)學詩功夫在詩外,詩歌之效在詩外。
答:                                                                   。
(2)像石縫里的一棵小樹,雖然被扭曲、擠壓,成不了旗桿,卻也可成一條虬勁的龍頭拐杖。
答:                                                                   。
【小題3】作者說“要是為辛棄疾造像,最貼切的題目就是‘把欄桿拍遍’”,其理由是:(4分)
【小題4】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4分)

A.第二段概述辛棄疾一生的經(jīng)歷,既是對第一段內容的具體解釋,也為下文全面展開評述作了必要的鋪墊。
B.第三段例舉杜甫、盧綸的詩句,意在通過對比,突出辛詞的筆力之深。
C.第五段通過蘇軾與辛棄疾的比較,說明了動蕩的時代,坎坷的人生對于一個文人的特殊意義,“身窮詩乃亨”,就是這個道理。
D.最后一段是全文內容的總結,高度評價辛棄疾在中國詩歌史上的獨特地位和價值,也闡明了作為文人具有才能和思想的重要性。
E、本文以記敘為主,兼抒情性的議論,筆力縱橫馳騁,內容博雜豐富,見解獨到深刻,有散文大家之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1-2012學年河北省3月月考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把欄桿拍遍(有刪改)     梁衡

    中國歷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終以文為業(yè),成為大詩詞作家的只有一人,這就是辛棄疾。  

    在我看到的資料里,辛棄疾至少是快刀利劍地殺過幾次人的。他生于金宋亂世,不滿金人的侵略蹂掠,22歲時就拉起了一支數(shù)千人的義軍,后又與耿京為首的義軍合并,并兼任書記長,掌管印信。一次義軍中出了叛徒,將印信偷走,準備投金。辛棄疾手提利劍單人獨馬追賊兩日,第三天提回一顆人頭。為了光復大業(yè),他又說服耿京南歸,南下臨安親自聯(lián)絡。不想就這幾天之內又變生肘腋,當他完成任務返回時,部將叛變,耿京被殺。辛大怒,躍馬橫刀,只率數(shù)騎突入敵營生擒叛將,又奔突千里,將其押解至臨安正法,并率萬人南下歸宋。但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作為封建知識分子,對國家民族他有一顆放不下、關不住、比天大、比火熱的心;他有一身早練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勁。他不計較“為五斗米折腰”,也不怕饞言傾盆。所以隨時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閑,大起大落,大進大退。稍有政績,便招謗而被棄;國有危難,便又被招而任用。他親自組練過軍隊,上書過《美芹十論》這樣著名的治國方略。他是賈誼、諸葛亮、范仲淹一類的時刻憂心如焚的政治家。南歸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鋼刀利劍,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軟筆,他也再沒有機會奔走沙場,血濺戰(zhàn)袍,而只能筆走龍蛇,淚灑宣紙,為歷史留下一聲聲悲壯的呼喊,遺憾的嘆息和無奈的自嘲。
  老實說,辛棄疾的詞不是用筆寫成,而是用刀和劍刻成的。他永以一個沙場英雄和愛國將軍的形象留存在歷史上和自己的詩詞中。我敢大膽說一句,《破陣子》這首詞除了武圣岳飛的《滿江紅》可與之媲美外,在中國上下5000年的文人堆里,再難找出第二首這樣有金戈之聲的力作。雖然杜甫也寫過“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唐代詩人盧綸也寫過“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但這些都是旁觀式的想像、抒發(fā)和描述。他本來是以身許國,準備血灑大漠,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脫離戰(zhàn)場,再無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樣仰問蒼天,像共工那樣怒撞不周,他臨江水,望長安,登危樓,拍欄桿,只能熱淚橫流。
  辛詞比其他文人更深一層的不同,是他的詞不是用墨來寫,而是蘸著血和淚涂抹而成的。我們今天讀其詞,總是清清楚楚地聽到了個愛國臣子,一遍遍地哭訴,一次一次地表白?偼涣怂窃谙﹃栔蟹鰴谶h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說到辛棄疾的筆力多深,是刀刻也罷,血寫也罷,其實他的追求從來不是要作一個詞人。郭沫若說陳毅“將軍本色是詩人”,辛棄疾這個人,詞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的詞是在政治的大磨盤間磨出來的豆?jié){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終在出世與入世間矛盾,在被用或被棄中受煎熬。他像一塊鐵,時而被燒紅錘打,時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有人說他是豪放派,繼承了蘇東坡,但蘇的豪放僅止于“大江東去”,山水之闊。蘇正當北宋太平盛世,還沒有民族仇、復國志來煉其詞魂,也沒有胡塵飛、金戈鳴來壯其詞威。真正的詩人只有被政治大事所擠壓、扭曲、擰絞、燒煉、錘打時才可能得到合乎歷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為正義的化身。詩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風的鼓蕩下,才可能飛翔,才能燃燒,才能炸響,才能振聾發(fā)聵。學詩功夫在詩外,詩歌之效在詩外。我們承認藝術本身的魅力,更承認藝術加上思想的爆發(fā)力。真正的詩人,最善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能于無聲處炸響驚雷。
  我常想,要是為辛棄疾造像,最貼切的題目就是“把欄桿拍遍”。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拋棄的感嘆與無奈中度過的。從“沙場秋點兵”到“天涼好個秋”;從決心為國棄疾去病,到最后掰開嚼碎,識得辛字含義,再到自號“稼軒”,同盟鷗鷺,辛棄疾走過了一個愛國志士、愛國詩人的成熟過程。他并不想當詞人,但武途政路不通,歷史歪打正著地把他逼向了詞人之道。終于他被修煉得連嘆一口氣,也是是一首好詞了。說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像石縫里的一棵小樹,雖然被扭曲、擠壓,成不了旗桿,卻也可成一條虬勁的龍頭拐杖。別是一種價值。但這前提,你必須是一棵樹,而不是一棵草。詩,是隨便什么人就可以寫的嗎?詩人,能在歷史上留下名的詩人,是隨便什么人就可以當?shù)膯?有思想光芒又有藝術魅力的詩人,他的成名,要有時代的運動,像地球大板塊的沖撞那樣,他時而被夾其間感受折磨,時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靜思考。所以,積三百年北宋南宋之動蕩,才產(chǎn)生了一個辛棄疾。

1.作者認為,辛詞有別于其他詩人,別具特色,具體指哪兩個方面?(4分)

2.請分別說出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6分,每小題3分)

(1)學詩功夫在詩外,詩歌之效在詩外。

答:                                                                    。

(2)像石縫里的一棵小樹,雖然被扭曲、擠壓,成不了旗桿,卻也可成一條虬勁的龍頭拐杖。

答:                                                                    。

3.作者說“要是為辛棄疾造像,最貼切的題目就是‘把欄桿拍遍’”,其理由是:(4分)

4.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4分)

A、第二段概述辛棄疾一生的經(jīng)歷,既是對第一段內容的具體解釋,也為下文全面展開評述作了必要的鋪墊。

B、第三段例舉杜甫、盧綸的詩句,意在通過對比,突出辛詞的筆力之深。

C、第五段通過蘇軾與辛棄疾的比較,說明了動蕩的時代,坎坷的人生對于一個文人的特殊意義,“身窮詩乃亨”,就是這個道理。

D、最后一段是全文內容的總結,高度評價辛棄疾在中國詩歌史上的獨特地位和價值,也闡明了作為文人具有才能和思想的重要性。

E、本文以記敘為主,兼抒情性的議論,筆力縱橫馳騁,內容博雜豐富,見解獨到深刻,有散文大家之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上海市冠龍高級中學2008屆高三語文摸底考試 題型:048

閱讀下文,完成下題。

秋之歌

 、俦,大約是不分族別也不分國界吧,或者說,是普遍共有的人性人情。在西方詩文中,美國現(xiàn)代詩人弗羅斯特的《我的客人,十一月》,說秋天是“秋雨綿綿的晦日”。至于天空寒冷蕭瑟,樹葉枯黃凋謝,“憂郁的日子終于來到,這一年中最凄涼的季節(jié)”之類的悲嘆詠嘆調,更是不時在西方的詩文中鳴奏。在我們中國悲秋之祖大約就是屈原了;杈斦,奸佞弄權,楚國已經(jīng)到了危急存亡之秋,而屈原卻屢遭打擊,流放江湘,他的生命也有如肅殺的秋日。他的作品中很少歡愉高昂的音調!暗圩咏蒂獗变,目眇眇兮愁予,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這是《九歌·湘夫人》的起句,讀者剛一展卷,一股悲風便從兩千多年前迎面而來。屈原的弟子宋玉,在《九辯》一開篇就長嘆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敝劣谝院蟛茇А堆喔栊小返摹扒镲L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六朝謝莊《月賦》的“洞庭始波,木葉微脫”等等,都是屈原悲秋異代不同時的變奏。

 、谝荒曛,有春發(fā)夏繁秋肅冬凋的不同,一個人的心理,甚至具體的生干遭際,也往往有春夏秋冬之別。秋天,本來就萬木凋零,于眾生只能引發(fā)相應的感受,尤其是你的生命面對的又正是秋日的肅殺。因此,唐代詩人的悲秋,那就絕非偶然,也無可厚非了。

  ③不過,初唐與盛唐之時,大唐帝國如朝日之初升,那是封建社會的黃金時代,也是當時世界上最為強大的王朝。大唐正當春夏,盡管仍然有許多弊病與危機,但整個國家生機蓬勃,包括詩人在內的知識分子們大都覺得天生我材必有用,因而意氣飛揚。他們喜歡歌唱春天,如同一群在原野上歡呼奔跑的孩子;他們熱衷詠唱壯志,像一群在沙場上馳騁的血氣方剛的青年。即使是寫秋天,盛唐時代詩人的筆下,也很少那種蕭索悲涼之氣,而多的是清華高遠的意境。張九齡在《感遇》中,禮贊秋天的“桂華秋皎潔”。而成天與青山為伴與白云為友的孟浩然呢?秋日登上蘭山懷念朋友,“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沒有悲秋之音,只有怡秋之調!翱丈叫掠旰螅鞖馔韥砬。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的秋日清高悠遠,自可留戀與流連。李白垂驀之年,他似乎不太知道秋天與悲愁的不解之緣。早期的《秋下荊門》一帆高掛,秋風高遠:在中年的《秋登宣城謝跳北樓》中,秋日的風光仍是一派爽朗明麗?磥恚词故菢O度的坎坷困頓,甚至是幾遭殺身之禍,但如果要李白一天到晚苦臉愁眉,在秋天和他人一樣低吟淺唱悲秋之曲,似乎也難于上青天。

 、苋欢,以“安史之亂”為分水嶺,大唐帝國終于告別了它的全盛時期,如日中天的太陽逐漸西斜,最后成了晚唐李商隱詩中的只是近黃昏的落照。在夏日的驚雷與電閃之后,卻道天涼好個秋,大唐帝國也由春而夏由夏而秋了。也許是由于國勢日衰,江河日下,昔日的青春光彩變成了瘡痍滿目,朝氣蓬勃變成了老大悲傷,詩人們也仿佛一下子從豪氣干云的青年,變成了摒除絲竹的中年和感時傷逝的老年。使人意冷心寒的秋聲,紛紛起于唐代詩人的紙上,而那蕭然暗淡的秋色,只要我們展卷而吟,山仍然會從千年前襲上我們的眉頭與心上。

 、荻鸥褪且粋代表。長安十年困守時期,他就有許多悲秋之歌了,及至支離東北,漂泊西南,輾轉江漢與湖泊,更不禁悲從中來,秋聲滿紙:“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薄叭f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黃維梁教授運用加拿大學者佛萊的“基型論”,分析杜甫的《登高》,撰有《春之豫悅和秋之陰沉》一文,他說杜甫的《登高》“其悲苦,其潦倒,其英雄末路日落西山的情形,正吻合了佛萊所說的悲劇的基型”。

  ⑥英國詩人濟慈說:“一年四季,人的心靈也有四季!敝刑埔咽窍﹃栁飨拢硖颇?悲涼的晚鐘敲來的是蒼茫而蒼老的暮色。盛唐時代的英風勝概早已蕩然無存,詩人們的心態(tài)也早已進入了秋日和冬天。悲秋,是中晚唐詩壇流行的風景。白居易大約是悲秋的代表人物,他的《___A____》一開篇,破空而來的,就是“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的瑟瑟秋聲。除白居易之外,還有“歲老人頭白,秋來樹葉黃。搔首問黃葉,與爾共悲傷”的盧綸,“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的李賀,“守到清秋還寂寞”的李商隱等等。

 、呷欢,眾聲齊奏中也仍有裂帛而鳴的異響,千篇一律中也仍然有別具光輝的異彩,使我們從幾乎無法自拔的哀思怨緒的沼澤,振羽飛向響晴亮麗的天空,這就是劉禹錫的《秋詞》和杜牧的《山行》。

 、嗖簧僭娙硕加忻利惖难盘,李白是“詩仙”,杜甫是“詩圣”,王維是“_____B___”,白居易是“詩魔”,李賀是“詩鬼”,劉禹錫榮獲“____C____”之名。他的《秋詞》二首確實是勁風拂紙,豪氣凌云,寫秋色,詠秋光,卻一洗自古相傳的常態(tài)與舊調,唱出了“我言秋日勝春朝”的壯歌,雖然他此時獨居無友,壯志不申。人到中年,我多次從長沙前去常德憑吊,今日的常德已是一座熱鬧繁華的現(xiàn)代都市,劉禹錫的蹤跡已渺不可尋,只有他豪邁清越的詩句呵,依然寫在山上水上白云之上鶴翅之上和我永不老去的心上。

  ⑨可以和劉禹錫的《秋詞》媲美的,那就是杜牧了。他生活的時代,正是李唐王朝行將閉幕之時,社會動蕩不安,危機四伏,出身世家望族的杜牧雖懷抱大略雄才,但壯志難酬。然而,他的詩風卻清峻豪放,峭拔勁健,一掃晚唐詩中的蒼然暮色,敲響的竟是凜然的晨鐘。他寫南方秋景的《山行》堪稱“明麗”:“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從來沒人像杜牧一樣,認為楓葉比二月的春花鮮艷燦爛。長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下,青楓峽里,有一處名勝“愛晚亭”,就是清代詩人袁枚根據(jù)們山行》一詩取名。每當楓葉流丹的深秋時節(jié),我和一二好友渡湘江而西去觀賞楓的大展,滿山的楓樹在綠過于春青過了夏之后,在秋風與秋霜的助威之下,忽然發(fā)出一聲吶喊,紛紛舉起了火把,把岳麓山燒成了一座火焰山,我們于山下與山中若無其事地高吟低詠杜牧的《山行》。

 、馊缃,我的生命的驛車早已駛過了蓬勃的春熱鬧的夏,到達了早秋這個驛站。青春在于精神,生命在于創(chuàng)造,劉禹錫和杜牧千年前的高歌猶在耳畔,不要去低吟“悲哉,秋之為氣也”吧,不要去淺唱“一葉落而知天下秋”吧,當代詩人郭小川慨當以慷的《秋歌》中的詩句,如同催征的鼓點,敲沸了我不冷的熱血激勵了我不老的肝膽。

“秋天呵,請把簌簌的風聲喝斷,________。”

(1)

在上丈A、B、C空格處分別填上恰當?shù)膬热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選出下列對上文內容判斷不正確的兩項

A.

悲秋是共同的人性,不分國界,而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尤甚。

B.

唐朝很多詩人的對秋的感受有著強烈的時代烙印。

C.

文中的“秋日”有著雙重含義,不僅指時令的“秋”,而且還指人精神上的“秋”。

D.

李白和杜甫在對待秋天的情感不同是由于他們的創(chuàng)作風格的不同。

E.

劉禹錫和杜牧雖處于人生的秋天,但是卻都在他們的詩作《秋詞》和《山行》中彰顯出明亮、豪邁的精神風貌。

F.

作者到了年齡的秋天,然而他的“秋之歌”卻是高亢激昂,蓬蓬勃勃的。

(3)

選出下列對上文在形式表達上判斷不正確的兩項

A.

文中引用了很多詩句,其目的是為了充分地體現(xiàn)作者的文化積累。

B.

文章以時間順序和對“秋’的情緒貫穿全文,脈絡清晰。

C.

文中表達詩人情感的語言明朗,表情達意直抒胸臆。

D.

文中的“春夏秋冬”喻意生命的各個過程,表達形象貼切,展現(xiàn)了生命每個過程的特征。

E.

從文勢角度看,上文層層推進,結尾處得以升華,形成了明朗、激昂的基調。

F.

文中所舉的劉禹錫與杜牧的詩和白居易與杜有的詩是形成相互襯托的關系。

(4)

如果在文章結尾處續(xù)了這樣一句詩“我的歌呀,已經(jīng)唱到了盡頭!”,你認為是否恰當?

請簡述理由:________

(5)

請你舉出一個典型的文學現(xiàn)象(可以是一具體作家作品)來印證文章在③、④、⑤段中所闡發(fā)的觀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描寫一段關于秋天的景象,要求能體現(xiàn)你對人生的感悟。(12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學習周報 語文 人教課標高二版(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 2009-2010學年 第20期 總第176期 人教課標版(選修)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

人世間的詩人(節(jié)選)

馬一

  李白近仙,杜甫近圣,王維近佛,高適的詩才比他們都要小一些,所思所想都最像一個凡人。然而,近來我也常常想,其實像高適那樣,年輕時適逢上下五千年中最富強的開元盛世,雖然落魄,卻有一幫窮朋友,作詩酬答,寫下幾卷傳世的詩文;時來運轉又趕上波瀾壯闊、風起云涌的天寶之亂,能在天子面前指點江山,直陳政事,并作為一方要員,統(tǒng)率軍隊參與安邦定國,或許才是更令世上的大多數(shù)男人向往的近乎完滿的人生。而這位“詩人之達者”留下的那些質樸雄渾的詩篇,我在一遍遍地吟誦中漸漸讀出了“感慨”。

  高適以邊塞詩名于后世,但其實邊塞詩在他的詩集里只是一少部分,這也難怪,邊塞在這位“一窺戎旅,說盡塞垣”的詩人心里是意義非凡的,直到后來忙于軍務政務,寫作的熱情和詩作的質量減退,每當提到邊塞,他的筆下就會一下子抖擻,頓生一派風云之氣。

  然而,我最喜歡的卻還是困守梁宋時期那個普普通通、時刻渴望有所成就的落拓讀書人高適——一直非常自信會有所作為,一次次求索壯志未疇。時光荏苒,白日空長,“暮天搖落傷懷抱,倚劍悲歌對秋草”仿佛只是昨日情景,眼下又見急雪撒向平原,鳥雀紛紛投至屋檐之下。不久,墻頭的蒿草在駘蕩的春光里又開始長高,柳條由鵝黃轉成深綠,這變化驚得人心里咚咚直響啊,詩人還在荒村窮巷里寂寞讀書,寂寞飲酒。狀態(tài)好的時候只覺“興來無不愜,才大亦何傷”。低落時不免長嘆一聲——唉!或許這一生也就這樣了,是窮是達,隨他怎么著吧!

  他整天在讀書寫詩,可他并不是皓首窮經(jīng)的文士,而是“常懷感激心,愿效縱橫謨”的高陽酒徒。酒,是看透世態(tài)炎涼后最忠誠的旅伴,“長歌達者杯中物,大笑前人身后名”,“且與少年飲美酒,往來射獵西山頭。”“酬顏少府”的那個秋天,“行子迎霜未授衣,主人得錢始沽酒”,豈止無酒,天氣轉冷連衣服都加不起了!

  喜歡高適,因為這個渤海蓨人的詩中有燕趙慷慨之音,有左思、張協(xié)的高古風神、雄杰意態(tài);

  喜歡高適,因為高適“似最得力于鮑照”(胡適語),他不太會像鮑照《擬行路難》那樣酣暢淋漓、激越奔放地表達感情,但他們對下層社會的感受和懷才不遇的不平之鳴竟是如此相似;

  喜歡鐘情古體詩的詩人,尤其喜歡高適在梁園寫下的與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如同姊妹篇一般的《宋中十首(其一)》,而今,每逢“寂寞向秋草”,我們依然感受得到那千里而來的蒼茫悲風;

  喜歡高適有著和杜甫相似的嚴謹、理性,卻常寫李白、岑參、李頎這些浪漫夸張的詩人慣使的七古,因而“粗獷的風格不失于野,駢語之中能出以頓宕”(劉開揚語)。

(選自《散文百家》,有刪改)

(1)

下列對散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

A.

高適的詩才比李白、杜甫、王維小,但他卻有在安史之亂期間統(tǒng)率軍隊參與安邦定國的經(jīng)歷,令許多男人向往。

B.

高適以寫邊塞詩而聞名,但由于后來忙于軍務政務,導致寫作熱情和詩作質量減退,邊塞詩也失去了原來的勃勃生機。

C.

高適曾經(jīng)在荒村窮巷里寂寞讀書,寂寞飲酒,以打發(fā)時光,他非常自信能夠寫出舉世聞名的邊塞詩來,后來的實踐也證明了他的想法。

D.

高適寫詩,也往往離不開酒,借酒消愁,酒成了他看透世態(tài)炎涼后最忠誠的旅伴,因此他的許多詩篇經(jīng)常出現(xiàn)酒的意象。

E.

高適的詩,與許多早于他的詩人作品的特點有相似之處,但又不同于他們,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因此才具有了無限生命力。

(2)

作者寫高適,卻先寫到李白、杜甫、王維等詩人,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這篇散文,作者是怎樣評價“以邊塞詩名于后世”的高適的?請根據(jù)文章的內容簡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結尾的五個段落,作者運用“喜歡高適,因為……”的形式,試從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來闡述這樣寫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