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現(xiàn)在人們常用孟子《魚我所欲也》中的“     ,     ”來表明在關鍵時刻作出正確的選擇。

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請在這里輸入關鍵詞: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

現(xiàn)在人們常用孟子《魚我所欲也》中的“          ”來表明在關鍵時刻作出正確的選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新教材新學案 語文九年級下冊 人教版 題型:022

請用課文原文填空。

現(xiàn)在人們常用孟子《魚我所欲也》中的“________,________”來表明在關鍵時刻作出正確的選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甘肅省中考真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魚我所欲也》,完成問題。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下列加粗字解釋相同的是(   )
A.弗敢也    萬鐘于我何
B.故不茍得也  為宮室之美
C.之則生    所識窮乏者我與
D.宮室之    吾妻之我者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句子。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提倡的“舍生取義”曾經(jīng)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現(xiàn)在的學校教育則強調(diào)我們中小學生要“珍愛生命”,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就刪掉了“見義勇為,敢于斗爭”的字樣,對此,你是怎樣看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列舉了“不食嗟來之食”的事例,請你給本文補充-個論據(j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儒家認為“性相近,習相遠”,即人們生來本性是相近的,都是善的,由于后天的社會環(huán)境與物欲使人的“性”差距變大,有人變“惡”了。閱讀選文第一段,想想第一段中哪一句和這一觀點相近,并寫下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吉林省期末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魚我所欲也
《孟子》
       魚,我所欲者;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也,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也,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孟子是                    時期思想家,《孟子》是            家經(jīng)典著作。
2、解釋下列加粗詞語在句中的意思。
(1)凡可以患者何不為也(                  )
(2)而與之(                 )
(3)萬鐘于我何焉(                   )
(4)此之謂失其本心(                   )
3、文章開篇關于“魚和熊掌”的論述有何作用?
                                                                                                                                   
4、文中“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而為之”本可以一句話寫完,可作者卻把它分成三句排比起來,為什么?
                                                                                                                                                              
5、孟子提倡的“舍生取義”曾經(jīng)造就了一批仁人志士,而現(xiàn)在的學校教育則強調(diào)我們中小學生要“珍愛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則刪掉了“見義勇為,敢于斗爭”的字樣,對于這一問題,你是怎樣認識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魚我所欲也》 (15分)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小題1:解釋加點字詞(4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           (2)蹴爾而與之  蹴:           
(3)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得:       (4)此之謂失其本心 本心:         
小題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句子(4分) 
(1)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 
(2)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小題3:作者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列舉了“不食嗟來之食”的事例,請用簡練的語言給本文補充—個事實論據(jù)。(2分) 
小題4:儒家認為“性相近,習相遠”,即人們生來本性是相近的,都是善的,由于后天的社會環(huán)境與物欲使人的“性”差距變大,有人變“惡”了。閱讀選文第一段,想想第一段中哪一句和這一觀點相近,并寫下來。(2分)
小題5:孟子提倡的“舍生取義”曾經(jīng)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現(xiàn)在的學校教育則強調(diào)我們中小學生要“珍愛生命”,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就刪掉了“見義勇為,敢于斗爭”的字樣,對此,你是怎樣看待的?(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新課程同步練習 九年級語文 下冊(人教新課標) 人教新課標 題型:048

閱讀《魚我所欲也》,完成后面各題。

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

本文的作者孟子,名________,是儒家的代表人物,這篇文章的文體是________。

(2)

解釋下面句中加粗詞的意思。

①呼爾而之( 。 、爾而與之(  )

③妻妾之( 。 、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

(3)

對加粗詞解釋不準確的一項是( 。

[  ]

A.

故患有所不(躲避)也

B.

所欲有(超過)于生者

C.

乞人不(因輕視而不肯接受)也

D.

此之謂失其本(自己的修養(yǎng))

(4)

選出加粗詞用法相同的一項( 。

[  ]

A.

則生 妻妾

B.

舍身取義 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

C.

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也 今為宮室之美

D.

不可得兼 宋,所謂無雉兔鮒魚

(5)

選出對本文理解有誤的一項( 。

[  ]

A.

作者在文中表達的主要觀點是“二者不可得兼”。

B.

首段用“舍魚而取熊掌”的常情來比喻“舍生而取義”的道理。

C.

第二段主要用了舉例論證和對比論證的方法說明不應為物欲所俘而喪失本心。

D.

文中運用了不少兩兩相對的句子,形式優(yōu)美,情感強烈,說理透辟。

(6)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的兩個句子。

①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簡答題。

①從全文看,本文先后運用了舉例論證和對比論證的方法,有力地證明了當義和生不能兩全時,應舍生取義這一觀點。生活中有許多人將這個觀點奉為行為的準則,請你根據(jù)對這個觀點的認識,列舉一個奉行這種行為準則的事例,加以簡要闡述(要求:舉例典型,敘議結(jié)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為繼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師,孟子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請根據(jù)自己的積累,試寫出其中的兩條(不得從選文中選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語文試卷第18冊九年級下學期用 北京課改版 題型:048

閱讀《魚我所欲也》,完成下列題。

  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

下面各組句子中加粗的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

A.

所識窮乏者得我

蹴爾而之,乞人不屑也

B.

呼爾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由是則生有不用也

C.

所欲有甚生者

萬鐘我何加焉

D.

非獨賢者有心也

亦不可以已乎

(2)

將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②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3)

本文中運用了許多兩兩相對的句子,它們的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如:“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從課文中再找出一個這樣的例子,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4)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該句中的“是心”是指什么?

(5)

“此之謂失其本心!痹摼渲械摹按恕敝甘裁?

(6)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作者特意交代這一句的意圖是什么?

(7)

“魚”與“熊掌”在文中分別比喻什么?文章以魚與熊掌設喻的目的是什么?

(8)

課文中哪句話可以概括全篇的大意?

(9)

作者為了闡明自己的觀點,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試舉例說明其中一種論證方法。

(10)

聯(lián)系實際,簡要評說孟子所主張的“義”。

(11)

像孟子在生命和道義之間做出選擇一樣,人們在一定情況下常常必須做出選擇。你過去一定也做出過許多次選擇,其中哪一次對你的影響最大?給你的印象最深?把它講給全班同學聽,看看能否從中總結(jié)出一些經(jīng)驗或教訓。

(12)

文言文本來是沒有標點的,現(xiàn)在所看到的標點都是后人所加。有人將課文的第一句作如下斷句標點,與課文比哪一種斷句標點更好?說說理由。

有人斷句: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課文斷句: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048

魚我所欲也(節(jié)選)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死,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別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1)

解釋下列加點詞。

①故 有所不辟也 ②由是則可以 患而有不為也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

②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3)

孟子提倡的“舍生取義”曾經(jīng)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現(xiàn)在的學校教育則強調(diào)我們中小學生要“珍愛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就刪掉了“見義勇為,敢于斗爭”的字樣,你是怎樣看待這一問題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048

魚我所欲也

 

 

《孟子》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而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1)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⑴故不為 得(        )       ⑵故患有所不 也(        )

⑶由 則生而有不用也(      )     ⑷所惡有甚 死者(        )

(2)

翻譯下面句子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有用也 ?

(3)

出自本文的一個成語是____________,本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此所謂失其本心”中“本心”具體指什么?這與“舍生取義”有何聯(lián)系?

(5)

結(jié)合現(xiàn)實生活,給本文補充兩個論據(jù)。

論據(jù)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論據(jù)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孟子提倡的 “舍生取義”曾經(jīng)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現(xiàn)在的學校教育則強調(diào)我們中小學生要“珍愛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就刪掉了“見義勇為,敢于斗爭”的字樣,對于這些,你是怎樣看待這一問題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二)魚我所欲也(節(jié)選)(9分)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死,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別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1.解釋下列加點詞。(1分)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                  

②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        為:                   

2.下列各組中加橫的詞的意義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魚而取熊掌者也        屋儼然

B.是故所欲有甚于者      同舍皆被綺繡

C.是亦不可以乎         懼其不

D.萬鐘我何加焉         莊子與惠子游濠梁之上

3.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

4.“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闭埶褜す沤襁@樣的“賢者”的言或行去印證孟子的觀點,完成下面的表格。(1分)

人物

言或行

 

 

 

5.孟子提倡的“舍生取義’曾經(jīng)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現(xiàn)在的學校教育則強調(diào)我們中小學生要“珍愛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就刪掉了“見義勇為,敢于斗爭”的字樣,你是怎樣看待這一問題的?(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