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的實驗的目的是  

A.探究力與物體運動速度的關系
B.探究力與物體運動加速度的關系
C.探究力對物體做的功與物體加速度變化的關系
D.探究力對物體做的功與物體速度變化的關系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2-2013學年山東省臨沂市高三5月高考模擬理綜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當小車在一條橡皮筋作用下彈出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記為.當用2條、3條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進行第2次、第3次實驗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記為2W,3W。

① 對于該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必須設法算出每次橡皮筋對小車做功的具體數(shù)值

B.每次實驗時,橡皮筋拉伸的長度沒有必要保持一致

C.放小車的長木板應盡量保持水平

D.先接通電源,再釋放小車

② 為了測量小車獲得的速度,應選用下面紙帶上的         部分進行測量(根據(jù)下面所示的紙帶回答,并用字母表示).

③ 如圖乙所示,A、B、C、……I、J是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出的一系列點,根椐所測得的數(shù)據(jù)可以求得小車被橡皮筋彈出后獲得的最大速度大小為_________m/s.(電源頻率為50Hz)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當小車在一條橡皮筋作用下彈出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記為.當用2條、3條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進行第2次、第3次實驗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記為2W,3W。

① 對于該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必須設法算出每次橡皮筋對小車做功的具體數(shù)值
B.每次實驗時,橡皮筋拉伸的長度沒有必要保持一致
C.放小車的長木板應盡量保持水平
D.先接通電源,再釋放小車
② 為了測量小車獲得的速度,應選用下面紙帶上的        部分進行測量(根據(jù)下面所示的紙帶回答,并用字母表示).
③ 如圖乙所示,A、B、C、……I、J是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出的一系列點,根椐所測得的數(shù)據(jù)可以求得小車被橡皮筋彈出后獲得的最大速度大小為_________m/s.(電源頻率為50Hz)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的實驗裝 置如圖(甲)所示.當小車在一條橡皮筋作用下彈出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記為.當用2條、3條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進行第2次、第3次實驗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記為2W,3W。

① 對于該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必須設法算出每次橡皮筋對小車做功的具體數(shù)值

B.每次實驗時,橡皮筋拉伸的長度沒有必要保持一致

C.放小車的長木板應盡量保持水平

D.先接通電源,再釋放小車

② 為了測量小車獲得的速度,應選用下面紙帶上的     部分進行測量(根據(jù)下面所示的紙帶回答,并用字母表示).

③ 如圖乙所示,A、B、C、……I、J是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出的一系列點,根椐所測得的數(shù)據(jù)可以求得小車被橡皮筋彈出后獲得的最大速度大小為_________m/s.(電源頻率為50Hz)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1-2012學年湖北省武漢市部分學校聯(lián)考高三(上)月考物理試卷(11月份)(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當小車在一條橡皮筋作用下彈出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記為W.當用2條、3條、4條…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進行第2次、第3次、第4次…實驗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記為2W、3W、4W…,每次實驗中小車獲得的最大速度可由打點計時器所打出的紙帶測出.

(1)關于該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
A.打點計時器可以用干電池供電
B.實驗儀器安裝時,可以不平衡摩擦力
C.每次實驗小車必須從同一位置由靜止彈出
D.利用每次測出的小車最大速度vm和橡皮筋做的功W,依次做出W-vm、W-vm2、W-vm3、W2-vm、W3-vm…的圖象,得出合力做功與物體速度變化的關系
(2)圖乙給出了某次實驗打出的紙帶,從中截取了測量物體最大速度所用的一段紙帶,測得A、B、C、D、E相鄰兩點間的距離分別為AB=1.48cm,BC=1.60cm,CD=1.62cm,DE=1.62cm.已知相鄰兩點打點時間間隔為0.02s,則小車獲得的最大速度vm=______m/s.(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2年湖北省高考物理模擬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當小車在一條橡皮筋作用下彈出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記為W.當用2條、3條、4條…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進行第2次、第3次、第4次…實驗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記為2W、3W、4W…,每次實驗中小車獲得的最大速度可由打點計時器所打出的紙帶測出.

(1)關于該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
A.打點計時器可以用干電池供電
B.實驗儀器安裝時,可以不平衡摩擦力
C.每次實驗小車必須從同一位置由靜止彈出
D.利用每次測出的小車最大速度vm和橡皮筋做的功W,依次做出W-vm、W-vm2、W-vm3、W2-vm、W3-vm…的圖象,得出合力做功與物體速度變化的關系
(2)圖乙給出了某次實驗打出的紙帶,從中截取了測量物體最大速度所用的一段紙帶,測得A、B、C、D、E相鄰兩點間的距離分別為AB=1.48cm,BC=1.60cm,CD=1.62cm,DE=1.62cm.已知相鄰兩點打點時間間隔為0.02s,則小車獲得的最大速度vm=______m/s.(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當小車在一條橡皮筋作用下彈出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記為.當用2條、3條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進行第2次、第3次實驗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記為2W,3W。

① 對于該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必須設法算出每次橡皮筋對小車做功的具體數(shù)值
B.每次實驗時,橡皮筋拉伸的長度沒有必要保持一致
C.放小車的長木板應盡量保持水平
D.先接通電源,再釋放小車
② 為了測量小車獲得的速度,應選用下面紙帶上的        部分進行測量(根據(jù)下面所示的紙帶回答,并用字母表示).
③ 如圖乙所示,A、B、C、……I、J是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出的一系列點,根椐所測得的數(shù)據(jù)可以求得小車被橡皮筋彈出后獲得的最大速度大小為_________m/s.(電源頻率為50Hz)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在“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的實驗中,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下一系列點.
(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BD
BD

A.每次實驗必須設法算出橡皮筋對小車做功的具體數(shù)值
B.每次實驗中橡皮筋拉伸的長度必須保持一致
C.放小車的長木板應該盡量使其水平
D.先接通電源,再讓小車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彈出
(2)為了計算由于橡皮筋做功而使小車獲得的速度,在某次實驗中某同學得到了如圖所示的一條紙帶,在A、B、C、D中應該選用
C
C
點的速度才最符合要求.如果實驗得到的W-v2圖象如圖所示,原因可能是
沒有平衡摩擦或平衡摩擦力不夠
沒有平衡摩擦或平衡摩擦力不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在“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的實驗中,某同學是用下面的方法和器材進行實驗的:放在長木板的小車,由靜止開始在幾條完全相同的橡皮筋的作用下沿木板運動,小車拉動固定在它上面的紙帶,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關于這一實驗,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
A、長木板要適當傾斜,以平衡小車運動中受到的阻力B、重復實驗時,雖然用到橡皮筋的條數(shù)不同,但每次應使橡皮筋拉伸的長度相同C、利用紙帶上的點計算小車的速度時,應選用紙帶上打點最密集的部分進行計算D、利用紙帶上的點計算小車的速度時,應選用紙帶上打點最稀疏的部分進行計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在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的實驗中得到如圖1所示的紙帶,紙帶與小車相連且足夠長,由圖可知紙帶上的間距明顯不均勻,右端間距小,左端間距大,下面的分析和判斷正確的是(      )

A.若左端與小車相連,可能平衡摩擦力時,木板傾斜度太大

B.若右端與小車相連,可能平衡摩擦力時,木板傾斜度太大

C.若左端與小車相連,可能小車有一定的初速度,實驗前忘記平衡摩擦力或沒有完全平衡摩擦力

D.若右端與小車相連,可能小車運動前忘記或沒有完全平衡摩擦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2-2013學年廣東省揭陽一中高一下學期第二次階段考試物理試卷(帶解析) 題型:填空題

在“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的實驗中
(1)小車會受到阻力,但可使木板傾斜作為補償。則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 
A.放開小車,能夠自由下滑即可
B.放開小車,能夠勻速下滑即可 
C.放開拖著紙帶的小車,能夠自由下滑即可
D.放開拖著紙帶的小車,能夠勻速下滑即可
(2)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每次實驗必須設法算出橡皮筋對小車做功的具體數(shù)值 
B.每次實驗中,橡皮筋拉伸的長度沒有必要保持一致 
C.實驗的目的是探究外力做功與物體速度的關系 
D.先接通電源,再釋放小車,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彈出 
(3) 在“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的實驗中,得到的紙帶如圖所示應選________段(選填“AB”或“CD”)來計算小車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