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下面的文學常識是否正確
      《桃花源記》作者陶淵明,他是東晉時人,名潛,本文原是《桃花源詩并序》 中的“序”。《桃花源記》是一篇的名作,它虛構了一個與黑暗現(xiàn)實社會相對立的的美好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愿。本文以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為線索,以時間先后為順序。

A、正確
B、錯誤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中國古代的物候歷和物候知識(節(jié)選)

曹婉如

    ①在生產(chǎn)和生活實踐中,當人們認識到植物的生長榮枯和動物的來去飛鳴同季節(jié)冷暖的周期變化之間有一定關系的時候,便產(chǎn)生了物候知識。我國農(nóng)業(yè)發(fā)展歷史悠久,為了不誤農(nóng)時,人們很早就利用物候知識安排生產(chǎn)了,因此我國物候歷的出現(xiàn)是比較早的。

    ②我國現(xiàn)在最早的一部記載過物候的著作是《夏小正》。《夏小正》全書不到四百字,文辭古樸簡練,雖然用字不多,內(nèi)容卻相當豐富。它按一年十二個月分別記載物候、氣象、天象和重要的政事,特別是有關生產(chǎn)方面的政事,如農(nóng)耕、蠶桑、養(yǎng)馬等,其中最突出的部分是物候。這說明我國古代以農(nóng)立國,由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上的需要。人們很早就開始注意收集物候資料,并且按月記載下來,作為適時安排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依據(jù)。因此,《夏小正》也可以說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為便利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而記下的物候歷,是十分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

    ③還有一部值得注意的著作是漢代的《逸周書》,其中有兩篇是記物候的,一篇是《月令解》,另一篇是《時訓解》。而這兩篇當中的《時訓解》是按二十四節(jié)氣和七十二候(一候是五天)記述的,這可以說是我國物候歷編定形式上的一個很大的改變,它引起了后世人們對物候觀測的重視。到了北魏(公元五世紀),這種形式的物候歷被載入國家歷法之中,以后歷代大都是這樣。到清代,太平天國在南京頒布的“天歷”(用陽歷)中,糾正了前代歷書不顧物候地區(qū)差異的缺點,把南京所觀測到的物候編成《萌芽月令》,并且把上一年觀測情況附在下一年同月份日歷之后,以便農(nóng)家參考使用。

    ④兩宋時期,我國在物候知識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新的成就。北宋科學家沈括對物候和高度緯度的關系、物候和植物品種的關系、物候和栽培技術的關系等都進行了研究,并在所著《夢溪筆談》中記下了他的科學見解。最重要的是他指出了栽培作物的物候除受自然因素制約外,人的因素也就是栽培技術也起很大作用。他說由于“人力之不同”,“豈可一切拘以定月哉”?能看到提高人類栽培技術也可以使農(nóng)作物早熟增產(chǎn),兼顧自然物候與人為技術因素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的影響,這是非常正確又富有積極意義的見解。

16. 閱讀②③兩段的內(nèi)容,填寫下面空白。(2分)

我國古代的物候歷在《夏小正》中是按           記載物候的,到了北魏之后,大都按                 記述了,而到清代太平天國的《萌芽月令》則又進一步糾正了前代歷書不顧物候地區(qū)差異的缺點,并與下一年日歷合編在一起。

17. 從選文第②段內(nèi)容看,畫線句“其中最突出的部分是物候”為什么不可以刪去?(3分)

    答:                                                            

18. 第④段舉沈括對物候進行研究的例子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9. 結合上文的知識,判斷下面這首詩能否算是記錄了物候知識的古代文學作品,注意說明理由。(3分)

惠崇春江晚景

蘇  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