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出下面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

A、橫行無際         不屑一顧         昂首闊步         兇神惡煞
B、按捺不住          奄奄一息         如怨如訴         萬籟具寂
C、殫智竭力          無已復加         下流無止         喜笑顏開
D、駭人聽聞           隨聲附和         欽差大臣        不可救藥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單選題

選出下面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


  1. A.
    銳不可當 坦蕩如底 與日俱增
  2. B.
    錯落有致 抑揚頓錯 諱疾忌醫(yī)
  3. C.
    按部就班 川流不息 慢不經(jīng)心
  4. D.
    荼毒生靈 敷衍塞責 循序漸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013

選出下面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   )

  A.銳不可當 坦蕩如底 與日俱增

  B.錯落有致 抑揚頓錯 諱疾忌醫(yī)

  C.按部就班 川流不息 慢不經(jīng)心

  D.荼毒生靈 敷衍塞責 循序漸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浙江省中考真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章,按照要求答題。
讓土地休息一會兒
豆春明
 。1)一進冬天,村莊便閑下來。風跑進跑出,一刻不停地收集溫暖。這個時候,感覺到最寒冷的,不是牲畜,也不是人,而是風。沒有村莊,風也許會被凍死的。不過不要以為村莊就很了不起,如果風不來取走溫暖,村莊便遭遇不了冬天。村莊需要休息,而風正是一個不錯的借口。
 。2)村莊里的樹休息了。樹藏起耀眼的花朵和多情的葉子,從一年的忙碌中抽回身子。在寒風中,樹站成樹本來的模樣。這是樹以休息的名義,在一遍一遍地溫習自己。人也休息了。人盡量躲在一個角落里,避免讓風發(fā)現(xiàn)。人變得有點清心寡欲,而且很大方,第一次把廣闊的世界歸還給草木、山川、流水……
 。3)土地也該休息了。
 。4)要說忙土地最忙,要比累土地更累,可是很少有人心疼土地。人天天走過田野,心疼的是地里的莊稼。哪株莊稼長高了,哪棵莊稼生病了,人一清二楚。但哪塊田老了,哪片地傷了,人根本不去過問。人把土地折騰夠了,就拋在一旁不管了。
 。5)只有風心疼土地。風理解土地的苦,到了冬天,風就看管好土地上的麥苗,不允許它瘋長。監(jiān)督地里的蛇蟲,安排它去冬眠。這些東西比人聽話,整個冬天都安安靜靜的,不去驚擾土地。當然也有如梅花之類不懂事的,在人的鼓動下硬要綻放得轟轟烈烈。風生了氣一個勁兒地吹,直到把梅花吹光了事。風做的一切,是為了土地能休息一會兒。
 。6)在冬季的天空下,土地舒展著自己。一塊田挨著一塊田,田依偎著好像在取暖。等到稍微有些暖意,風壞壞的,偷偷溜過來,又把那點溫暖搶走了。田挨得更緊了。平日里,在人的干涉下,田各自忙著自己的事。此刻又重新聚攏,組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田在冬天里會不會也像人一樣出趟遠門,去看望一下多年未見的親友呢?
 。7)每一年,風都如期出現(xiàn)在村莊。
  (8)但風顯然忽視了人的善變。
 。9)從前,人衣衫襤褸,不得不聽風的話,F(xiàn)在,人錦帽貂裘,可以不怕風,不理睬風了。眨眼之間,人又把廣闊的世界從萬物手里奪過來。人想干什么就做什么。風記得昨天還同一塊地說著笑話,今天就發(fā)現(xiàn)那塊地上立著高樓。風急得圍著樓轉圈,想把土地找回來。住在樓里的人抱怨:風太大了。是的,夠大的了,可風越來越覺得無能為力。
 。10)在人的帶領下,花不想在冬天凋謝,草木也不肯在冬天枯萎。風不敢肯定還有誰會聽自己的話。更擔心的是,這樣下去,總有一天,村莊會沒有冬天,世界也無冬天,土地就徹徹底底無法休息了。如今,人們只在盼雪的時候才會想起風,想起冬天。有時雪真的下在村莊或者另一個叫城市的村莊里,人便興奮地哇哇怪叫,以為發(fā)現(xiàn)了天地之間的大美?墒茄┮煌#司桶扬L扔了,把冬天扔了。今天的村莊,正在習慣沒有冬天的日子,已經(jīng)習慣不讓土地休息。不知道累壞了的土地,還有沒有力氣留在明天的村莊?
 。11)自然也會有人想起那些老舊的時光。那時的冬天冷得像冬天。土地懶懶的,啥也不干。水也不去流浪,大大方方地躺在土地的懷里,清清亮亮的,似一面鏡子。這種田,名叫冬水田。人走到田邊,可以照一照自己的美丑。白云飄過,也能映出自己的厚薄。風吹過來,田和水有些動蕩。風安慰說:不要緊,現(xiàn)在是冬天,放心休息好了。
  (12)這話聽起心酸,像是一句絕唱。(選自《文苑·經(jīng)典美文》,有改動)
1.根據(jù)選文內容,簡要說說風與人分別是怎樣對待土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聯(lián)系上下文,第(3)段“土地也該休息了”這句話不能刪去,請簡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細讀第(10)段第一個畫線句,從語境看,“花不想在冬天凋謝,草木也不肯再冬天枯萎”反映的是一種什么現(xiàn)象?為什么要特意強調“在人的帶領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絕唱”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有兩個義項:①具有最高水平的詩文;②生前最后的歌唱。第(12)段“這話聽起心酸,像是一句絕唱”中“絕唱”一詞的理解該選哪一項?結合文章內容說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結合選文,仔細揣摩,下列語句跟括號里的句子相比,有什么優(yōu)點?(選做一題)
(1)村莊里的樹休息了。樹藏起耀眼的花朵和多情的葉子,從一年的忙碌中抽回身子。在寒風中,樹站成樹本來的模樣。(村莊里樹木的花朵萎謝了,葉子凋零了,曾經(jīng)是繁枝密葉的樹木,成了光禿禿的一片。)
(2)平日里,在人的干涉下,田各自忙著自己的事。此刻重新聚攏,組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平日,人們在田里種滿了各種各樣的莊稼,一塊一塊,形色各異,高低錯落。此刻田地便都還原了本色,合成了一片。)
答:我選第___________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1)有讀者認為,選文第(1)段“村莊便遭遇不了冬天”中“遭遇”一詞不夠恰當。①請你幫助闡述理由;②如果要修改這個句子,你認為怎么改更合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選文第(10)段最后一句:“不知道累壞了的土地,還有沒有力氣留在明天的村莊?”有讀者提出,從立意看,如果把這里的“在”字改為“住”字,會更好。請你幫助闡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雙色筆記初中語文總復習 新課標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題目。

一是精確。又可以分作三個方面。

 、俸喚。同一種意思,同一個人,用話表達,常常會不經(jīng)意,因而難免冗贅、拖沓、重復;寫成書面,總要經(jīng)過思考斟酌,因而會簡練得多。

 、诖_切。同一種意思,用以表達的詞句可以很不同。不同的詞句,有價值相等的可能性,但不多;經(jīng)常是有高下之別。譬如由高到低可以排成如下的行列:________等。同一個人,用話說,常常脫口而出,所用詞句未必是恰如其分的;用筆寫,選詞造句總要費些心思,甚至還要修改,達到恰如其分的機會就大多了。

 、塾袟l理。說話,有時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沒想到,說了話不算了,他。”“中午下班,剩兩車沒卸,還!薄啊f了,那是上午布置讓下午討論的!薄爸鼐诺歉呖偹愦蠹覉F圓了;中秋賞月大哥出差,沒參加!睂懗蓵,多少要用一些組織的功夫,就不會出現(xiàn)這樣顛三倒四的情況。

(1)第②段橫線上應該填入的句子,語序排列恰當?shù)氖?/P>

[  ]

A.恰如其分,大致明白,意思模糊,似是而非,大錯特錯

B.大錯特錯,恰如其分,大致明白,意思模糊,似是而非

C.恰如其分,意思模糊,大致明白,似是而非,大錯特錯

D.大致明白,恰如其分,意思模糊,似是而非,大錯特錯

(2)三個自然段順序調換了,恰當?shù)呐帕许樞蚴莀_______(在橫線上填入段落序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黃岡難點課課練 八年級語文上冊(語文版) 題型:048

 、偈遣皇钦f口語與書面語沒有區(qū)別呢?也不是的。文章是有組織的語言,在這一點上,也可以說文章和語言不一樣。我們平常說話的時候,往往不假思考,想到哪里就說到哪里,有時候語言不連貫,甚至前后矛盾,句子不合邏輯,不合語法。有的同志在小組會上發(fā)言頭頭是道,娓娓動聽,但是人家把他的話記錄下來,仔細看一下,卻又會發(fā)現(xiàn)毛病百出,缺乏邏輯性和科學性。所以,我不反對對口語加工。并且,我一直是主張口語要經(jīng)過加工才能上升為書面語。

  ②報刊上使用的語言更要認真推敲,反復斟酌,不要以訛傳訛。報刊上的語言往往要被讀者仿效,因而更應該強調準確性,規(guī)范化。否則,會在語言文字的運用上制造混亂。

 、郾热纾以凇度嗣袢請蟆飞习l(fā)表過意見,認為“最好水平”這個說法在口語中運用勉強說得過去,而在報刊上運用就不對了!八健,原意是水的平面,水的平面永遠是平的,只有高低之分,沒有好壞之分。因此,說“最好水平”,是違背事理的。但是,至今有些報刊還在使用“最好水平”這個詞。

 、苡直热,有的報刊批評某些人對事情采取滿不在乎的態(tài)度時,習慣用“不以為然”這個詞。這也是不對的!安灰詾槿弧笔恰安灰詾槿绱恕被颉安灰詾閷Α钡囊馑,而不是“滿不在乎”的意思。從這里我們再一次看到了不能隨便運用口語。

  ⑤但是在將口語上升到書面語的時候,一定不能忘了它的目的是什么,出發(fā)點是什么,這就是要使讀者能讀懂。在對口語進行加工時,既要考慮規(guī)范化,又要考慮大眾化,要能夠被讀者領會、理解。否則,這種上升就失去了意義!

 、抻行┰挶静环蠒嬲Z的要求,不準確,也不規(guī)范,但由于說習慣了,改不過來,叫什么“約定俗成”。誰“約定”的呢?恐怕總是從少數(shù)人說錯開始,一直不去糾正它,變成“俗成”的吧!所以,不要把“約定俗成”拿來作語病的擋箭牌,該規(guī)范化的,能夠規(guī)范化的,還是要盡量規(guī)范化。

  ⑦語言應該是發(fā)展的,規(guī)范的標準也不是固定不變的,不可能一勞永逸。

1.選文闡述的主要觀點是________。

2.第③段的論證方法是________,從“最好水平”這個說法在口語中運用勉強說得過去可以看出,口語也應________。

3.作者認為書面語和口語的區(qū)別在哪里?口語上升為書面語應考慮哪兩個方面的問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否碰到不規(guī)范的“約定俗成”的語言現(xiàn)象?請舉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說“語言應該是發(fā)展的”。舉例說明語言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點擊新版全程測試卷初二(下) 題型:048

閱讀選文,回答問題:

  在許多人的心目中,蛇是丑惡的象征。這主要是它們陰森凝視的目光,古怪少見的花紋,細長而又分叉的舌頭,沒有四肢卻能有動如風,行如濤的神力,以及少數(shù)毒蛇臭名昭著的惡劣行徑,給人留下了極壞的印象。蛇類的外表雖然不雅,但對于地震前的信息變化卻反應靈敏,快速而又準確,能對4級以上的地震作出比較準確的反應。如1968年亞美尼亞震前1小時,由幾千條不同種的蛇組成的龐大隊伍,毫不畏懼地穿越公路進行遷移,影響了正常的交通秩序。令人不解的是,這么多的蛇竟然在地震之前停止冬眠,出現(xiàn)在隆冬的雪地上,確是一個難解的謎。人所共知,將爬行動物從冬眠狀態(tài)中喚醒是極不容易的。①1978年中亞的阿賴震前一個月,正在冬眠的蛇也紛紛醒來,爭先恐后地爬出地面,甘愿凍死在冰天雪地里。

  科學工作者的研究證實,蛇之所以能夠感知震前的環(huán)境變化,至少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觸覺高度靈敏,能夠精確地感觸到地面或周圍物體的輕微震動,迅速作出反應;二是具有“紅外感受器”,②能十分精確地檢測到周圍環(huán)境中0.001℃的變化,并對此作出反應。因此,蛇類的這種“先知先覺”,有時就成了震前的預警。但是,這種“警告”往往被人們忽視。例如,1948年蘇聯(lián)阿什哈巴德大地震前2天,許多各種各樣的蛇逃離巢穴,向開闊地帶進發(fā)。當時,盡管許多人注意到蛇的異常行動,并及時報告了地震部門,但由于沒有引起重視,最終釀成大錯。

面對難以抗拒的地震災害,通過震前預報降低傷亡,減輕損失,一直是科學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標。30多年來,我國、日本、美國和俄羅斯等國家都把“動物哨兵”納入地震預報指標,紛紛建立起了動物測震研究中心和日常觀測站。經(jīng)過艱苦細致地研究與探索,目前已發(fā)現(xiàn)具有測震功能的動物多達幾十種。主要有

各種觀賞魚類及青蛙、蟾蜍等兩棲動物,蛇、蜥蜴、烏龜?shù)扰佬袆游,雞、鴨、鴿、鸚鵡等鳥類,牛、羊、馬、狗、鼠、黃鼬等哺乳動物,其中,③蛇對地震前的信息反應為靈敏,對于水位上升、二氧化碳的濃度、電磁場的變化等震兆因素比較敏感,是活的“地震儀”。

1.用一句簡潔的話概括本文所寫的蛇的主要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對蛇為什么具有測震功能,歸納不準確的一項是

[  ]

A.蛇處在冬眠狀態(tài)時,對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極為敏感。

B.蛇有高度靈敏的觸覺,能精確地感觸地面或周圍物體的輕微震動。

C.蛇具有“紅外感受器”,對周圍環(huán)境溫度的細微變化非常敏感。

D.蛇比較靈敏地感知水位上升,二氧化碳濃度和電磁場的變化等震前征兆。

3.對下列各句中加粗詞的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P>

[  ]

A.這么多的蛇竟然在地震之前停止冬眠……

 。ā熬谷弧币辉~強調了蛇停止冬眠不合常理,出乎意料之外。)

B.蛇類的這種“先知先覺”有時就成了震前的預警。

 。ā坝袝r”準確說明了這種“預警”只是偶然的,并沒有規(guī)律性。)

C.許多各種各樣的蛇逃離巢穴,向開闊地帶進發(fā)。

(“許多”和“各種各樣”分別從數(shù)量和種類兩方面對“蛇”作了限制,體現(xiàn)了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D.蛇對地震前的信息反應為靈敏……

(“最”字說明了蛇與其他具有測震功能的動物相比,對震前信息的反應靈敏度最高。)

4.對文中三處畫線句子運用的說明方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A.①列數(shù)字②作詮釋③舉例子

B.①列數(shù)字②作詮釋③打比方

C.①打比方②列數(shù)字③舉例子

D.①舉例子②列數(shù)字③打比方

5.對全文說明順序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  ]

A.由此地到彼地
B.由過去到現(xiàn)在
C.由現(xiàn)象到本質
D.由主要到次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文,完成小題。(14分)

(一)鄉(xiāng)路彎彎

  忽然想到故鄉(xiāng)的山路。故鄉(xiāng)的山路縱橫交錯,一條條一直延伸到我的血管中。鄉(xiāng)路沒有一條是平坦通直的,都依山傍水或順勢起伏和曲折。

  特別是四季中,彎彎的小路把田野和村莊剪成若干個方正或橢圓的小塊,象條條絲線把田園和山坡分割成多姿多彩的畫面,有的翠綠,有的青黃,有的紅艷,有的灰白,它們似一塊塊相依而合的拼板,緊湊而又自然的貼切在大地之上。

  我的父輩在鄉(xiāng)路上一生行走,從朝霧到晚霜,大約在彎彎的小路上走過了二萬五千公里,相當于紅軍長征的一個來回。從年青的少年一直走到垂暮的蒼年,幾乎踏碎了每一塊石粒,也踏遍了鄉(xiāng)路旁四季輪換的青草和衰蒿。他們用腳步丈量著心園與家園的距離,一直行進在渴望和尋求之中。

  到底他們最需要什么?又最渴望什么?我的長輩一生也沒有弄清,也許是生活的需要,也許是潛意識的指引,也許是對幸福有著太久遠的崇拜。

  尋求和渴望幸福的方式,最簡單的不過的真理就是勞作。這是祖祖輩輩留給他們的話:要靠勞動吃飯,要靠勞動創(chuàng)造幸福。

  幸福這兩個字,不外乎包括伺候土地,種點莊稼,以維持生計和養(yǎng)活牲畜。還包括對一塊土地的依舍。他們住過最簡陋的茅房,茅房沒有一扇窗,只有一扇門可供進出。也沒有電燈,用的是煤油燈盞。我還記得小時候曾攀折松枝作為照明之用,可以節(jié)省幾毛錢。人和牲畜用一道柵欄隔開,人的呼吸與豬的呼吸幾近混合,豬槽和鍋灶緊緊相連,那就是一種生活的和諧守望,或者說是一種生活的彼此對照。

  在我很遠的記憶里,鄉(xiāng)路依然是彎曲的,路的命運本身無法改變。這種命運對人來說,是繞道而行還是依路而生,這成了對命運的角逐和選擇。

  到底有人掀開了這扇門。從南方傳來的消息讓村民大吃一驚:可以不種地了,可以到處去掙錢了。這讓許多人蠻生感慨的。好多人扔下鋤頭和鐮刀,幾乎是一夜之間,少壯派的年輕人走出了彎彎的鄉(xiāng)路,一直向南方遷徙奔走。家里只剩下年老體弱的老者和不懂世事的孩子。這條鄉(xiāng)路,成了一條黃金分割線,昭示著一個鄉(xiāng)村經(jīng)濟和歷史的轉型期的到來。

  雖然是窮鄉(xiāng)僻壤,但每家每戶至少也有三五畝山地。雖不能盛產(chǎn)太多的經(jīng)濟,但還能勉強填飽肚皮。去南方的鄉(xiāng)民安頓好了生活,便開始在那里為生存出售體力和卑微。不論怎樣說,扔掉了鋤頭,就等于自己不再是農(nóng)民了。這是一輩子的希望和追求。那鋤頭太笨太重,出不了活兒,來不了經(jīng)濟。這個轉變就是對自己命運的一個終始的選擇。不管是顛沛流離,還是無家可歸,只要走出大山,就意味著自己是有出息的了。

  我的幾個親戚也去了南方,跟著象洪流一般的人群打工去了。由于家里有老有小,她們拿不動鋤頭,更沒有力量去春播秋收。眼看著還有些肥沃的土地就這樣撂下。遍地是野草萋萋,一派豐茂。那些雜草和蒿蔓成了鳥兒覓食的最佳去處,也成了野兔打穴的最好避風港。

  家開始有了傾斜,鄉(xiāng)路也開始有了傾斜。那些在外的人們不再回首彎彎的鄉(xiāng)路。他們羨慕著城市的繁華,決定把自己的命押在那里。即使是撿些垃圾,即使是在建筑工地干些重活,即使讓自己的媳婦出去拉客,即使去干些偷雞摸狗的事兒……總之,這經(jīng)濟來得快,也來得多。鄉(xiāng)路那邊的父老怎知道這經(jīng)濟的來路。反正有了票子就有了尊嚴。他們著上粗布西裝,系一條有折皺的領帶,里面的秋衣還保留著原始的樸實。這身裝束,是城里人的象征。至少,也象城里人的工人模樣。

  他們干癟的口袋終于有了一點銀子。這足以讓他們在鄉(xiāng)人面前抖抖大氣。他們說話的語調帶著南方的方言,走路時一直挺胸抬頭,見人目不斜視。剛開始時,鄉(xiāng)人都很咂舌,有的村婦還在背后說些不三不四的話:那些媳婦的錢聽說是用身子換來的?墒菚r間長了,她們也不再說什么,不得不承認外面就是好。自從回來的人蓋起了新房,買上了彩電和家具以后,鄉(xiāng)人們再沒有吱聲的了。不管怎樣,經(jīng)濟是好東西,誰還會嫌棄它呢?不管經(jīng)濟是如何來的,到了自己手里就是自己的了,誰還會想不通呢?

  出去的人和回來的人都踩在彎彎的鄉(xiāng)路上,似乎這條路已是通向富裕的橋,也成了一條分水嶺。村里的人越來越少,走得差不多了,就連記者采訪那些留守的孩子時,兒童們竟說出了令記者驚嘆不已的話:長大了,我也要去打工。這一句話的份量有多重,人心自有估量。

  村民們不再種糧食了,以前豐茂的玉米林現(xiàn)在也很少見。他們只種藥材、煙葉和養(yǎng)豬養(yǎng)羊,但還依稀可見幾片菜畦。家里的人用外邊寄回來的錢去購買大米、面粉,儼然過著鄉(xiāng)村畸形的城市生活。

  時過境遷。當一種觀念把傳統(tǒng)打破,就永遠不會回來。留守在鄉(xiāng)村的兒童和老人變成一只只孤獨的鳥,雖有家園,但他們的靈魂無時不在彎彎的鄉(xiāng)路上徘徊。

  曾幾何時,這條鄉(xiāng)路是如此的人來人往。而如今,彎彎的鄉(xiāng)路上行人依稀,偶爾有幾個老人和幾只牲畜經(jīng)過。只是每逢過年的時候,這條路又富有生氣了,來來往往從外面趕回來的人,提著大大小小的皮包,腳步匆匆地趕向那縷縷炊煙升起的地方。

1.解釋文中劃線的詞語境義。(2分)

到底有人掀開了這扇門。

2.整體感知文本內容,補充下列畫線處內容。(4分)

鄉(xiāng)路彎彎,在鄉(xiāng)人的眼里有不同的感受:彎彎的鄉(xiāng)路是父輩們                   ,彎彎的鄉(xiāng)路是年輕人通向致富的橋梁,彎彎的鄉(xiāng)路是留守兒童和老人                。

3.結合語境,說說你對文中劃線句子的理解。(2分)

故鄉(xiāng)的山路縱橫交錯,一條條一直延伸到我的血管中。

4.當記者采訪家鄉(xiāng)的那些留守兒童時,他們的話語為什么令記者“驚嘆不已?(2分)

5.閱讀全文后,聯(lián)系以下材料,針對“如何改變人們的舊觀念和落后的鄉(xiāng)村面貌”這一主題,談談你的看法。(4分)

材料一:我就是一個農(nóng)民,現(xiàn)在還下田,不要以為農(nóng)民就低人一等,我就是農(nóng)民,農(nóng)民最大的優(yōu)點有兩點,一是補實,二是勤勞。(袁隆平)

材料二:酒泉市肅州區(qū)不斷深化農(nóng)村精神文明建設,積極開展“和諧家庭”創(chuàng)建及“美德進農(nóng)家”活動,有效地激發(fā)了全區(qū)農(nóng)民創(chuàng)建文明家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材料三:江西贛州在全國率先提出開展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建設,其核心內容是“五新一好”:建設新村鎮(zhèn)、發(fā)展新產(chǎn)業(yè)、培育新農(nóng)民、組建新經(jīng)濟組織、塑造新風貌、創(chuàng)建好班子。這被譽為“贛州模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