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關課文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鄭振鐸的《海燕》是一篇語言優(yōu)美的散文,他將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寄托在海燕身上,表達了自己對祖國和故鄉(xiāng)地眷念。
B.《白鵝》主要寫鵝的傲慢之氣,“傲慢”在文中是貶義,表明作者對鵝的厭惡。
C.《魯迅自傳》以時間為序,概述了作者自己近50年的經(jīng)歷,其中包括家庭、求學、工作、創(chuàng)作等方面的情況。
D.《第一千個球》由兩個章節(jié)組成,兩章節(jié)間存在因果關系,“第一千個球”是果,“慈父與恩師”是因,兩者間的順序可以互換。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四川省月考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有關課文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鄭振鐸的《海燕》是一篇語言優(yōu)美的散文,他將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寄托在海燕身上,表達了自己對祖國和故鄉(xiāng)地眷念。
B.《白鵝》主要寫鵝的傲慢之氣,“傲慢”在文中是貶義,表明作者對鵝的厭惡。
C.《魯迅自傳》以時間為序,概述了作者自己近50年的經(jīng)歷,其中包括家庭、求學、工作、創(chuàng)作等方面的情況。
D.《第一千個球》由兩個章節(jié)組成,兩章節(jié)間存在因果關系,“第一千個球”是果,“慈父與恩師”是因,兩者間的順序可以互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013

下列有關課文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石榴》是文學大師郭沫若的一篇作品。文章立意深刻,文采斐然,特別是作者借石榴寄托個人志向,抒發(fā)感情的寫法值得我們學習。    

B.鄭振鐸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文學家。作者滿懷思鄉(xiāng)之情寫了《海燕》這篇文章,將濃濃的“鄉(xiāng)愁”寄托在小小的海燕身上。

C.老舍筆下《白鵝》中的白鵝曾給他的家人物質(zhì)幫助和精神慰藉,讓他始終“念念不忘”,記憶猶新。

D.江口渙在《鶴群》中對鶴群的描寫多是融于敘述之中的動態(tài)描寫,很少有靜態(tài)描寫,這是這篇文章與前三篇文章在寫法上的不同之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期中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有關課文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石榴》是文學大師郭沫若的一篇作品。文章立意深刻,文采斐然,特別是作者借石榴寄托個人志向,抒發(fā)感情的寫法值得我們學習。        
B.鄭振鐸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文學家。作者滿懷思鄉(xiāng)之情寫了《海燕》這篇文章,將濃濃的“鄉(xiāng)愁”寄托在小小的海燕身上。  
C.老舍筆下《白鵝》中的白鵝曾給他的家人物質(zhì)幫助和精神慰藉,讓他始終“念念不忘”,記憶猶新。
D.江口渙在《鶴群》中對鶴群的描寫多是融于敘述之中的動態(tài)描寫,很少有靜態(tài)描寫,這是這篇文章與前三篇文章在寫法上的不同之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說竹》,完成1-4題 

說竹

青山不可無綠水,古木不可無藤蘿,野花不可無蜂蝶,江南不可無竹。

若說梅令人潔,蘭令人幽,菊令人淡,蓮令人清;若說松令人傲,柳令人柔,楓令人豪爽,梧桐令人高遠;那么,竹,便是集山川巖骨精英秀氣于一身。

雪壓冬云之際,竹挺拔如常,凍土之下,新筍已待破土而出,只說春花秋月是良辰美景,殊不知新筍破新泥更可謂賞心悅目。

一夜春雨,千竿新竹。桃紅李白,柳影婆娑,怎抵得住十里竹林勃勃生機,一片青翠無限風光。

逢夏,老竹新篁,綠陰可人,舒枝密葉,清風翠微;日光月影,浮動其間;可以立石旁,可以依水湄。

待到秋至,群芳落盡,而竹青碧依然。搖風弄雨,鏗然有聲。論低矮數(shù)寸,高直數(shù)丈,或零落數(shù)枝,或赫然巨簇,皆不媚不俗,不卑不亢,渾身勁節(jié),凜凜然有君子之風。

再淡雅的花,終究是花。便是有九分素潔,也還有一分的妖媚。

再靈性的樹,也還是樹,不然,漢字的“樸”何以用“木”表意?

并非貶低。草自有草的優(yōu)勢。只是品位再高的草,也無法走出草的局限。

竹,非花非草非木,實在是造物主的一件絕活兒?扇缣烊蝗サ耧椀乃貖y少女婀娜娉婷;可如浩浩然有英雄氣的須眉男子枝橫云夢,葉拍蒼天。

月下聽簫,城頭聞笛,都是竹的境界。

竹,實在是滲透了我們民族的精神情韻。難怪高唱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蘇東坡,同樣也吟出了“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另一番向往。中國畫中的寫意墨竹,相傳就是這位大學士大文豪首創(chuàng)。

沒有什么比寫意墨竹更能體現(xiàn)竹的情韻了。在這里,竹已擯棄了一切外在的形式和顏色,惟留人間風骨。

將墨竹畫絕的“揚州八怪”鄭板橋,干脆以竹為友:茅屋一間,新篁數(shù)竿,雪白窗紙,微浸綠色,此時獨坐其中,一盞雨前茶,一方端硯石,一張宣州紙,幾筆折枝花。朋友來至,風聲竹響,愈喧愈靜;家僮掃地,侍女焚香,往來竹陰中,清光映于畫上,絕可憐愛。話雖這么說,這位想為百姓做點好事的士大夫,并不想真隱逸山林。他還有一番大的抱負:

畫根竹枝插過石,石比竹枝高一尺。雖然一尺讓他高,來年看我掀天力。

這便可知鄭板橋的墨竹,何以幅幅為精品,枝枝見精神。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崇尚的立身立世之道,豈非是受了竹的品性渲染?

竹,確實和我們民族有著不解的因緣。

竹簡、毛筆,成就了中國古文化源遠流長的功果。

而百姓們的日常生活,又何曾須臾離開過竹?

竹簫、竹笛,是竹之靈性的吟唱。

竹筏、竹簾、竹席、竹床、竹椅、竹筷、竹帚……有著質(zhì)樸無華的貢獻。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此乃竹。東方的竹。

(選自《靈性散文》有刪改)

1.作者認為“月下聽蕭,城頭聞笛,都是竹的境界”。請根據(jù)文中相關內(nèi)容回答:

①竹達到了怎樣的境界?

②“聽蕭”“聞笛”與“竹的境界”有什么聯(lián)系?

2.文中談及鄭板橋時說“他還有一番大的抱負”。試根據(jù)上文內(nèi)容,說說鄭板橋的“抱負”是什么?

3.作者說“竹,實在是滲透了我們民族的精神情韻”,請結(jié)合課文分三條列出竹滲透的我們民族的“精神情韻”。

答:①                                                                        

                                                                       

                                                                       

4.對這篇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既寫出了竹的神“枝橫云夢,葉拍蒼天”,又寫出了竹的形“婀娜娉婷”,真可謂形神兼?zhèn)洹?/p>

B.本文寫竹以時間為序,從冬到秋,依次寫出竹在不同季節(jié)里的風姿與神韻,給人可親可敬、身臨目睹之感。

C.這篇散文以竹為線索,由竹寫到畫竹的人,寫到竹畫,最后又回到竹,顯示出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

D.作者以自然界的花草樹木作陪襯,層層鋪墊,寫活了集山川巖骨精英秀氣于一身的東方之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語文教研室 題型:048

閱讀下面文字,回答問題。

鄭渾傳(節(jié)選)

  鄭渾字文公,河南開封人也!媛勂浜V行,召為掾,復遷下蔡長、邵陵令。天下未定,民皆剽輕,不念產(chǎn)殖;其生子無以相活,率皆不單。渾所在奪其漁獵之具,課使耕桑,又兼開稻田,重去子之法。民初畏罪,后稍豐給,無不舉贍;所育男女,多以“鄭”為字,辟為丞相掾?qū)伲w左馮翊。……

  太祖征漢中,以渾為京兆尹。渾為百姓新集,為制移居之法,使兼復者與單輕者相伍,溫信者與孤老為比,勤稼穡,明禁令,以發(fā)奸者。由是民安于農(nóng)。而盜賊止息。乃大軍入漢中,運轉(zhuǎn)軍糧為最。又遣民田漢中,無逃亡者。太祖益嘉之,復入為丞相掾。文帝即位,為侍御史,加駙馬都尉,遷陽平、沛郡二太守。郡界下濕,患水澇,百姓饑乏。渾于蕭、湘二縣界,興陂遇,開稻田?と私砸詾椴槐,渾曰:“地勢洿下,宜溉灌,終有魚稻經(jīng)久之利,此豐民之本也!敝鸸世裘,興立功夫,一冬間皆成。比年大收。頃畝歲增,租入倍常,民賴其利,刻石頌之,號曰“鄭陂”。轉(zhuǎn)為山陽、魏郡太守,其治放此。又以郡下百姓,苦乏材木,乃課樹榆為籬,并益樹五果,榆皆成藩,五果豐實。入魏郡界,村落齊整如一,民得財足用饒。明帝聞之,下詔稱述。布告天下,遷將作大匠。渾清素在公,妻子不免于饑寒。及卒,以子崇為郎中。

(1)對下列句中加粗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聞其篤行
篤行:忠實厚道。
B.民皆剽輕
剽輕:矯健勇猛。
C.卒皆不
舉:檢舉。
D.課使耕桑
耕桑:耕田植桑。

(2)對“地勢洿下,宜溉灌,終有魚稻經(jīng)久之利”句意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

A.這里地勢低洼,有利于灌溉,終會有養(yǎng)魚和種稻的長久利益。

B.這里地勢低洼,應該灌溉,終會有養(yǎng)魚和種稻的長久利益。

C.這里地勢低洼,應該灌溉,最后取得了養(yǎng)魚和種稻的長久利益。

D.這里地勢低洼,有利于灌溉,最后取得了養(yǎng)魚和種稻的長久利益。

(3)翻譯下列句子。

①比年大收。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民得財足用饒。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與鄭渾勸農(nóng)有關的措施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對這段文字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鄭渾為下蔡長、邵陵令時,針對民“生子無以相活,卒皆不舉”之弊,定“重去子之法”。

B.由于鄭渾敢于奪民“漁獵之具,課使耕!薄凹骈_稻田”,以至形成民“稍豐給,無不舉贍”的局面。

C.鄭渾為京兆尹,廉潔拒賄,以法治民,優(yōu)化百姓組合,保證社會安定,政令暢通。

D.鄭渾做陽平、沛都太守時,排眾議,“興陂遇,開稻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048

閱讀下面文字,回答問題。

鄭渾傳(節(jié)選)

  鄭渾字文公,河南開封人也!媛勂浜V行,召為掾,復遷下蔡長、邵陵令。天下未定,民皆剽輕,不念產(chǎn)殖;其生子無以相活,率皆不單。渾所在奪其漁獵之具,課使耕桑,又兼開稻田,重去子之法。民初畏罪,后稍豐給,無不舉贍;所育男女,多以“鄭”為字,辟為丞相掾?qū),遷左馮翊!

  太祖征漢中,以渾為京兆尹。渾為百姓新集,為制移居之法,使兼復者與單輕者相伍,溫信者與孤老為比,勤稼穡,明禁令,以發(fā)奸者。由是民安于農(nóng)。而盜賊止息。乃大軍入漢中,運轉(zhuǎn)軍糧為最。又遣民田漢中,無逃亡者。太祖益嘉之,復入為丞相掾。文帝即位,為侍御史,加駙馬都尉,遷陽平、沛郡二太守?そ缦聺,患水澇,百姓饑乏。渾于蕭、湘二縣界,興陂遇,開稻田。郡人皆以為不便,渾曰:“地勢洿下,宜溉灌,終有魚稻經(jīng)久之利,此豐民之本也!敝鸸世裘,興立功夫,一冬間皆成。比年大收。頃畝歲增,租入倍常,民賴其利,刻石頌之,號曰“鄭陂”。轉(zhuǎn)為山陽、魏郡太守,其治放此。又以郡下百姓,苦乏材木,乃課樹榆為籬,并益樹五果,榆皆成藩,五果豐實。入魏郡界,村落齊整如一,民得財足用饒。明帝聞之,下詔稱述。布告天下,遷將作大匠。渾清素在公,妻子不免于饑寒。及卒,以子崇為郎中。

1)對下列句中加粗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聞其篤行

篤行:忠實厚道。

B.民皆剽輕

剽輕:矯健勇猛。

C.卒皆不

舉:檢舉。

D.課使耕桑

耕桑:耕田植桑。

2)對“地勢洿下,宜溉灌,終有魚稻經(jīng)久之利”句意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

A.這里地勢低洼,有利于灌溉,終會有養(yǎng)魚和種稻的長久利益。

B.這里地勢低洼,應該灌溉,終會有養(yǎng)魚和種稻的長久利益。

C.這里地勢低洼,應該灌溉,最后取得了養(yǎng)魚和種稻的長久利益。

D.這里地勢低洼,有利于灌溉,最后取得了養(yǎng)魚和種稻的長久利益。

3)翻譯下列句子。

①比年大收。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民得財足用饒。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與鄭渾勸農(nóng)有關的措施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對這段文字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鄭渾為下蔡長、邵陵令時,針對民“生子無以相活,卒皆不舉”之弊,定“重去子之法”。

B.由于鄭渾敢于奪民“漁獵之具,課使耕桑”“兼開稻田”,以至形成民“稍豐給,無不舉贍”的局面。

C.鄭渾為京兆尹,廉潔拒賄,以法治民,優(yōu)化百姓組合,保證社會安定,政令暢通。

D.鄭渾做陽平、沛都太守時,排眾議,“興陂遇,開稻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發(fā)散思維大課堂語文版七年級語文(下) 語文版 題型:048

閱讀下面文字,回答問題。

鄭渾傳(節(jié)選)

  鄭渾字文公,河南開封人也!媛勂浜V行,召為掾,復遷下蔡長、邵陵令。天下未定,民皆剽輕,不念產(chǎn)殖;其生子無以相活,率皆不舉。渾所在奪其漁獵之具,課使耕桑,又兼開稻田,重去子之法。民初畏罪,后稍豐給,無不舉贍;所育男女,多以“鄭”為字,辟為丞相掾?qū),遷左馮翊!

  太祖征漢中,以渾為京兆尹。渾為百姓新集,為制移居之法,使兼復者與單輕者相伍,溫信者與孤老為比,勤稼穡,明禁令,以發(fā)奸者。由是民安于農(nóng)。而盜賊止息。乃大軍入漢中,運轉(zhuǎn)軍糧為最。又遣民田漢中,無逃亡者。太祖益嘉之,復入為丞相掾。文帝即位,為侍御史,加駙馬都尉,遷陽平、沛郡二太守。郡界下濕,患水澇,百姓饑乏。渾于蕭、湘二縣界,興陂遇,開稻田?と私砸詾椴槐,渾曰:“地勢下,宜溉灌,終有魚稻經(jīng)久之利,此豐民之本也。”逐躬率吏民,興立功夫,一冬間皆成。比年大收。頃畝歲增,租入倍常,民賴其利,刻石頌之,號曰“鄭陂”。轉(zhuǎn)為山陽、魏郡太守,其治放此。又以郡下百姓,苦乏材木,乃課樹榆為籬,并益樹五果,榆皆成藩,五果豐實。入魏郡界,村落齊整如一,民得財足用饒。明帝聞之,下詔稱述。布告天下,遷將作大匠。渾清素在公,妻子不免于饑寒。及卒,以子崇為郎中。

(1)

對下列句中加粗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聞其篤行  篤行:忠實厚道。

B.

民皆剽輕  剽輕:矯健勇猛。

C.

卒皆不  舉:檢舉。

D.

課使耕桑  耕桑:耕田植桑。

(2)

對“地勢下,宜溉灌,終有魚稻經(jīng)久之利”句意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

A.

這里地勢低洼,有利于灌溉,終會有養(yǎng)魚和種稻的長久利益。

B.

這里地勢低洼,應該灌溉,終會有養(yǎng)魚和種稻的長久利益。

C.

這里地勢低洼,應該灌溉,最后取得了養(yǎng)魚和種稻的長久利益。

D.

這里地勢低洼,有利于灌溉,最后取得了養(yǎng)魚和種稻的長久利益。

(3)

翻譯下列句子。

(1)比年大收。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民得財足用饒。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與鄭渾勸農(nóng)有關的措施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下面對這段文字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撾鄭渾為下蔡長、邵陵令時,針對民“生子無以相活,卒皆不舉”之弊,定“重去子之法”。

B.

由于鄭渾敢于奪民“漁獵之具,課使耕!薄凹骈_稻田”,以至形成民“稍豐給,無不舉贍”的局面。

C.

鄭渾為京兆尹,廉潔拒賄,以法治民,優(yōu)化百姓組合,保證社會安定,政令暢通。

D.

鄭渾做陽平,沛都太守時,排眾議,“興陂遏,開稻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048

閱讀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題目。

 。祝┢鋵嵅粌H是科學,在文學藝術(shù)上也是一樣。狄更斯曾說:“我決不相信,任何先天的和后天的才能,可以無需堅定的長期苦干的品質(zhì)而得到成功的!卑蜖栐苏f:“不息的勞動之為藝術(shù)法則,正如它之為生存法則一樣!

 。ㄒ遥┰谖覈鴼v史上也有不少事例。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有動人的記敘:“二十以來,晝(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這里引申為按規(guī)定的內(nèi)容和分量學習)賦,夜課書,間又課詩,不遑寢息矣。以至口舌成瘡,手肘成胝,既壯而膚革不富盈,未老而齒發(fā)早衰白!泵鞔膫ゴ笏幬飳W家李時珍為了編寫《本草綱目》,研究自然,搜集資料,踏破坎坷,搏擊逆浪,勤奮工作了大半生。清代以畫竹聞名的鄭板橋,曾有描繪刻苦學畫的詩句:

  “四十年來畫竹枝,

  晝間揮寫夜間思。

  冗繁削盡留清瘦,

  畫到生時是熟時。”

  (丙)①總之,人們的才能主要是勤奮努力學習得來的。②所以牛頓說:“天才就是思想的耐心。”③愛迪生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雹荛T捷列夫說:“終身努力便是天才!雹莞郀柣f:“天才就是勞動!雹薰湃嗽唬骸板浂嶂,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币彩钦f的這個道理。⑦馬克思終身好學不倦,為了寫《資本論》,花了四十五年的功夫閱讀資料和摘寫筆記。⑧他在倫敦,每天到大英博物院圖書館閱讀,竟在座位前的地板上踩出一雙腳印。⑨馬克思是我們的光輝榜樣,這雙腳印深刻地說明:“才能來自勤奮學習!

(1)上文段甲中,

狄更斯的話的基本意思是(不超過10個字)_____________________。

巴爾扎克的話的基本意思是(不超過15個字)___________________。

(2)對上文段乙“間又課詩”的“間”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

A.中間
B.斷斷續(xù)續(xù)
C.或者
D.間斷

(3)判斷對詩句理解的正誤:

①“四十年來畫竹枝”,直言畫家刻苦學習畫竹,時間長達四十年之久。

(  )

②“晝間揮寫夜間思”,寫畫家四十年來白天不倦地畫竹,夜間又勤于思考,毫不懈怠。

(  )

③“冗繁削盡留清瘦”,是一句雙關語。一方面通過字面表現(xiàn)作者在四十年的勤學苦練中,終于透過冗繁的竹枝竹葉,刪繁就簡,領悟到了竹子所獨有的“清瘦”風格,因而深得畫竹的要領,畫一枝一葉可盡現(xiàn)竹子的千種風韻,萬般情態(tài)。另一方面這又是作者一生嘔心瀝血、刻苦學畫的真實寫照,四十年的艱辛使畫竹的人如同畫上的竹一樣,磨煉得心自清高體自瘦。

(  )

④“畫到生時是熟時”,表達了畫家不滿足于現(xiàn)狀,不沉溺于成就,極力突破舊的境界,對藝術(shù)造詣永無止境的追求。

(  )

(4)全詩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斷下列說法正確與否:

①上文段①,作者引用了世界文學巨匠狄更斯和巴爾扎克的兩段話,說明在科學領域與文學藝術(shù)領域一樣:“才能主要來自于勤奮學習”。

(  )

②巴爾扎克的話強調(diào)指出“藝術(shù)的法則”是“不息的勞動!闭f明勞動對藝術(shù),猶如勞動對于生存、對于生命一樣具有最根本的決定意義。

(  )

③上文段②,在寫到唐代詩歌時,作者引述了著名大詩人白居易的一段自我寫照的文字,晝夜發(fā)奮,終生刻苦,于詩、書、賦又無一疏漏,無一偏廢,以至貧病交加,未老先衰。生動形象地證明了“天才來自于勤奮學習”。

(  )

④在寫到明代大藥物學家李時珍編寫《本草綱目》的情形時,作者用十六個字作了高度概括:“研究自然,搜集資料,踏破坎坷,搏擊逆浪”,充分體現(xiàn)了才能來自于辛勞勤奮,成功來自于勇敢堅定。

(  )

(6)上面文段從論證方式來說,屬于________;運用的論證方法是________。

(7)上面文段①②從不同的角度采取事實來作為論據(jù),又恰當?shù)匾妹烁裱、自敘和詩句為?jù),用來證明的中心論點是:________。

(8)對上文段丙的層次分析恰當?shù)囊豁検?/P>

[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9)寫出上文段丙各層的層意句。

第一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上文段丙再次引用名人名言和馬克思的動人事跡,論證的論點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08年中考重點校語文預測試卷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

說竹

  青山不可無綠水,古木不可無藤蘿,野花不可無蜂蝶,江南不可無竹。

  若說梅令人潔,蘭令人幽,菊令人淡,蓮令人清;

  若說松令人傲,柳令人柔,楓令人豪爽,梧桐令人高遠;

  那么,竹,便是集山川巖骨精英秀氣于一身。

  雪壓冬云之際,竹挺拔如常,凍土之下,新筍已待破土而出,只說春花秋月是良辰美景,殊不知新筍破新泥更可謂賞心悅目。

  一夜春雨,千竿新竹。桃紅李白,柳影婆娑,怎抵得住十里竹林勃勃生機,一片青翠無限風光。

  逢夏,老竹新篁,綠蔭可人,舒枝密葉,清風翠微;日光月影,浮動其間;可以立石旁,可以依水湄。

  待到秋至,群芳落盡,而竹青碧依然。搖風弄雨,鏗然有聲。論低矮數(shù)寸,高直數(shù)丈,或零落數(shù)枝,或赫然巨簇,皆不媚不俗,不卑不亢,渾身勁節(jié),凜凜然有君子之風。

  再淡雅的花,終究是花。便是有九分素潔,也還有一分的妖媚。

  再靈性的樹,也還是樹,不然,漢字的“樸”何以用“木”表意?

  并非貶低。草自有草的優(yōu)勢。只是品位再高的草,也無法走出草的局限。

  竹,非花非草非木,實在是造物主的一件絕活兒?扇缣烊蝗サ耧椀乃貖y少女婀娜娉婷;可如浩浩然有英雄氣的須眉男子枝橫云夢,葉拍蒼天。

  月下聽簫,城頭聞笛,都是竹的境界。

  竹,實在是滲透了我們民族的精神情韻。難怪高唱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蘇東坡,同樣也吟出了“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另一番向往。中國畫中的寫意墨竹,相傳就是這位大學士大文豪首創(chuàng)。

  沒有什么比寫意墨竹更能體現(xiàn)竹的情韻了。在這里,竹已擯棄了一切外在的形式和顏色,唯留人間風骨。

  將墨竹畫絕的“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干脆以竹為友:

  茅屋一間,新篁數(shù)竿,雪白窗紙,微浸綠色,此時獨坐其中,一盞雨前茶,一方端硯石,一張宣州紙,幾筆折枝花。朋友來至,風聲竹響,愈喧愈靜;家僮掃地,侍女焚香,往來竹蔭中,清光映于畫上,絕可憐愛。

  話雖這么說,這位想為百姓做點好事的士大夫,并不想真隱逸山林。他還有一番大的抱負:

  畫根竹枝插過石,

  石比竹枝高一尺。

  雖然一尺讓他高,

  來年看我掀天力。

  這便可知鄭板橋的墨竹,何以幅幅為精品,枝枝見精神。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崇尚的立身立世之道,豈非是受了竹的品性渲染?

  竹,確實和我們民族有著不解的因緣。

  竹簡、毛筆,成就了中國古文化源遠流長的功果。

  而百姓們的日常生活,又何曾須臾離開過竹?

  竹簫、竹笛,是竹之靈性的吟唱。

  竹筏、竹簾、竹席、竹床、竹椅、竹筷、竹帚……有著質(zhì)樸無華的貢獻。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此乃竹。東方的竹。

(1)

作者認為“月下聽簫,城頭聞笛,都是竹的境界”。根據(jù)課文中相關內(nèi)容回答下面兩個題目。

(1)竹達到了怎樣的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聽簫”“聞笛”與“竹的境界”有什么聯(lián)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中談及鄭板橋時說“他還有一番大的抱負”。試根據(jù)上文內(nèi)容,說說鄭板橋的“抱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作者說“竹,實在是滲透了我們民族的精神情韻”,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分三條列出竹滲透的我們民族的“精神情韻”。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對這篇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文章既寫出了竹的神“枝橫云夢,葉拍蒼天”,又寫出了竹的形“婀娜娉婷”,真可謂形神兼?zhèn)洹?/P>

B.

本文寫竹以時間為序,從冬到秋,依次寫出竹在不同季節(jié)里的風姿與神韻,給人可親可敬、身臨目睹之感。

C.

這篇散文以竹為線索,由竹寫到畫竹的人,寫到竹畫,最后又回到竹,顯示出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

D.

作者以自然界的花草樹木作陪襯,層層鋪墊,寫活了集山川巖骨精英秀氣于一身的東方之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語文教研室 題型:048

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歲的時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里見到李叔同先生,即后來的弘一法師。那時我是預科生,他是我們的音樂教師。我們上他的音樂課時,有一種特殊的感覺:嚴肅。搖過預備鈴,我們走向音樂教室,推進門去,先吃一驚:李先生早已端坐①在講臺上。以為先生總要遲到而嘴里隨便唱著、喊著、或笑著、罵著而推進門去的同學,吃驚更是不小。他們的唱聲、喊聲、笑聲、罵聲以門檻為界限而忽然消滅。接著是低著頭,紅著臉,去端坐②在自己的位子里。端坐③在自己的位子里偷偷地仰起頭來看看,看見李先生的高高的瘦削的上半身穿著整潔的黑布馬褂,露出在講桌上,寬廣得可以走馬的前額,細長的鳳眼,隆正的鼻梁,形成威嚴的表情。扁平而闊的嘴唇兩端常有深渦,顯示和愛的表情。這副相貌,用“溫而厲”三個字來描寫,大概差不多了。講桌上放著點名簿、講義,以及他的教課筆記簿、粉筆。鋼琴衣解開著,琴蓋開著,譜表擺著,琴頭上又放著一只時表,閃閃的金光直射到我們的眼中。黑板(是上下兩塊可以推動的)上早已清楚地寫好本課內(nèi)所應寫的東西(兩塊都寫好,上塊蓋著下塊,用下塊時把上塊推開)。在這樣布置的講臺上,李先生端坐著。坐到上課鈴響出(后來我們知道他這脾氣,上音樂課必早到,故上課鈴響時,同學早已到齊),他站起身來,深深地一鞠躬,課就開始了。這樣地上課,空氣嚴肅得很。

有一個人上音樂課時不唱歌而看別的書,有一個人上音樂時吐痰在地板上,以為李先生不看見的,其實他都知道。但他不立刻責備,等到下課后,他用很輕而嚴肅的聲音鄭重地說:“某某等一等出去。”于是這位某某同學只得站著。等到別的同學都出去了,他又用輕而嚴肅的聲音向這某某同學和氣地說:“下次上課時不要看別的書。”或者:“下次痰不要吐在地板上。”說過之后,他微微一鞠躬,表示“你出去罷。”出來的人大都臉上發(fā)紅。又有一次下音樂課,最后出去的人無心把門一拉,碰得太重,發(fā)出很大的聲音。他走了數(shù)十步之后,李先生走出門來,滿面和氣地叫他轉(zhuǎn)來。等他到了,李先生又叫他進教室來。進了教室,李先生用很輕而嚴肅的聲音向他和氣地說:“下次走出教室,輕輕地關門!本蛯λ痪瞎,送他出門,自己輕輕地把門關了。              (選自豐子愷《懷李叔同先生》)

1.在原文中用波浪線畫出描寫李叔同先生外貌的語句。

2.作者用“溫而厲”來形容李先生的外貌,這“溫而厲”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3.對第一段中“端坐”一詞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①處“端坐”,表明李先生對學生們的做法的不滿意,用“端坐”來警告他們。

B.②③處“端坐”體現(xiàn)學生看到這情形很害怕,所以“端坐”。

C.①②③處“端坐”都表示了師生的自覺。

D.預備鈴響,李先生就早已“端坐”在講臺上。這①處“端坐”表現(xiàn)了李先生的工作態(tài)度的認真,而②③處,則體現(xiàn)了榜樣的力量。

4.第二段寫了李叔同先生與學生交往的幾件事,下列分析正確的幾項是       

A.李先生不責備學生,是因為這些小事,用不著大聲批評。

B.上課不批評,只是怕影響課堂氣氛,并非姑息,而是要下課嚴懲。

C.批評時是“輕而嚴肅的”,體現(xiàn)出李先生對這些事情很重視,但是以“禮”和“理”服人。

D.李先生脾氣很好,不怎么跟學生計較。

5.李先生對犯錯誤的同學都很“和氣”,還“鞠躬”,然后“自己輕輕地把門關了”,這體現(xiàn)了李先生對學生的教育方法是                        

A.身體力行,以身作則。 B.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C.不斤斤計較。D.嚴格要求,堅決禁止。

6.文章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寫,體現(xiàn)了李叔同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質(zhì)。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