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文章中心意思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錯過》強調人要習慣和品味“錯過”,不要讓“錯過”釀成“過錯”。即使釀成了“過錯”,也沒有必要大驚小怪,過錯是成功之母。 B、《散步》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滲透著肩負重任的中年人對于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C、《送東陽馬生序》告訴青年人一個道理:是否學有成就,關鍵在于自己的勤奮與專心與否。 D、《有的人》歌頌了魯迅先生熱愛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偉大精神,無情鞭撻了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反動階級,深刻揭示了熱愛人民的人在人民中永生,與人民為敵的人必然滅亡的真理。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走向清華北大同步導讀·初三語文·上 題型:013
下面關于課文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
A.本文針對日本少數(shù)右翼分子美化侵略、歪曲歷史的奇談怪論,義正辭嚴地進行了批駁,代表了中國人民的嚴正立場。
B.文章把極力歪曲歷史、美化侵略、鼓吹戰(zhàn)爭的極少數(shù)人與廣大日本人民區(qū)分開來,孤立右翼分子,維護中日兩國人民的友好關系。
C.石原的言論有兩層意思,一是否認大屠殺,二是倒打一耙,誣蔑中國人編造謊言,這兩點中第二點是關鍵,這個問題解決了,第一點不攻自破。
D.文章運用對比的方法揭穿了石原的險惡用心是“企圖為侵略戰(zhàn)爭翻案”。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013
對下列詞語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
A.異端:指不符合正統(tǒng)思想的主張或教義。異議:不同的意見。一勞永逸:一次勞動而得到永久的安逸。
B.計算:本意指根據(jù)已知數(shù)通過數(shù)學方法求得未知數(shù)。推算:根據(jù)已有的數(shù)據(jù)加以推理計算出有關的數(shù)值。心不在焉:心思不在這里,“焉”,文言虛詞,這兒相當于“于是”,有“在這里”的意思。
C.赫赫:顯明,盛大。不屑:文中指不值得。等因奉此:比喻例行公事,官樣文章。
D.荒唐:極不真實;極不近情理。倔強:性情剛強不屈。漫不經(jīng)心:不慌不忙的樣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三點一測叢書九年級 語文(上) 題型:048
閱讀理解
“問”“學”與學問“學問是做出來的!蔽覅s不以為是。以我之見,學問是學、問出來的。如《論語·為政》所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毕雭碜鰧W問首先要學。問,有學問也要先學、問,學問是不能分家的。
如同“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樣,人們是先學習還是先提問?這實在是個要從頭說起的問題。初為人子,混沌如盤古開天地,無論牙牙學語還是哭喊吵鬧,都是為了滿足基本的生理需要,是出于本能。及至有了思維能力,便邊學、邊思、邊問以至又學,學問至此便不能分家了。長到入學年齡,坐進教室,老師在黑板上寫來寫去地教,學生趴在課桌上抄來抄去地學,似乎“學”為先,“問”在后是事所必然。我卻不以為然。我以為,先學而后問的學生未必做得出好學問,然而,比起只學不問的學生來,略勝一籌。先問而后學是有所思而有所學,學以致用。為學子,勤學好問善思最為關鍵。子路和顏淵都是孔子的學生。顏淵雖貧居陋巷,簞食瓢飲,卻不改其樂。夫子贊美其品德而嘆惋其學力:“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無所不說(悅)。”對老師亦或書本所言惟命是聽,成不了大業(yè)。子路性情直爽勇敢,從夫子,指問“正名”,后入仕途,雖死無憾,是夫子麾下有作為的弟子。中國有之,外國也 有之。牛頓對樹上掉下來的蘋果發(fā)問,問出了“萬有引力”;富蘭克林對蒼天發(fā)問,捉住了空中的雷電,發(fā)明了避雷針。古今中外,凡可稱之為學問家的都是學、問相長的。
然而,要做到學問相長不是件容易的事。這不僅僅是學力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心力的問題。求學問,羈絆多,干擾多,最大的羈絆來自于自己。
錢鐘書先生把學問者劃分為二:“大學問家的學問跟他整個的性情陶融為一片,不僅有豐富的數(shù)量,還添上個別的性質;每一個瑣細的事實,都在他的心血里沉浸滋養(yǎng),長了神經(jīng)和脈絡,是你所學不會,學不到的。時髦的學者不需要心,只需要幾只抽屜,幾百張白卡片,分門別類,做成有引必得的‘引得’,用不著頭腦去強記。但得抽屜充實,何礙心腹空虛。最初把抽屜來代替頭腦,久而久之,習而俱化,頭腦也有點木木然接近抽屜的質料了!笨梢娮鰧W問最大的羈絆來自于學者的心域,兩樣的學問家其心境是相悖的。前者于問學中求學問,是以學問為目的;后者于學問中求虛名,是以學問的表象為所好。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沒有圖虛名的學問者也許還過得去,沒有獻身科學的大學問家恐怕要成問題。
做學問如同烹制菜肴,不用心思不成,不下工夫不成。圖虛名圖速度就只能是淡而無味的拼盤。故云:“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逼湫牟徽,其學問也不正。做學問前,要先捫心自問,問其心正否?心不正就不靜,不靜,不能甘于寂寞,于熱熱鬧鬧之中不能思想;不思則不問,不問,就學不成器。在有著許多誘惑的世界里,為學問者,正心、靜心乃為首要。否則,既誤子弟、又誤江山、也誤自己,十惡不赦,不如不學不問不為學問者也。
1.研讀第2自然段,回答下列問題。
(1)作者列舉了幾種對待學問的態(tài)度,這幾種態(tài)度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以子路和顏淵為例,意在________________。
2.錢鐘書先生把學問者劃分為兩類,試簡要概述,并指出其本質的區(qū)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認為“做學問如同烹制菜肴”,“圖虛名、圖速度就只能是淡而無味的拼盤”。請你以“菜肴”為喻,寫一段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各項表達錯誤的是
[ ]
A.要做學問,首先要學、問,凡可稱為學問家的都是學、問相長的。
B.做學問如果不能正心、靜心而沉迷于充滿誘惑的世界,其罪過比不做學問還要大。
C.作者用“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作比,意在說明是先學習還是先提問是個說不清楚的問題。
D.文章使用了古今中外多個事例和名人言論立論,論證有力,說服力強。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黃岡學霸七年級語文 上 題型:013
下面對課文《風箏》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
A.這篇散文表現(xiàn)了魯迅嚴于解剖自己、嚴于自省的精神。
B.文章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于被虐殺者甘受虐殺,毫無抗爭,使虐殺者橫行無忌的悲哀和沉重心情。
C.“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見春天,不要望見風箏,這才能忘卻,才能擺脫悲哀。
D.“我不幸偶而看到了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才知道游戲是兒童最正當?shù)男袨,玩具是兒童的天使!边@句中的“不幸”,意思是說不該看到這樣的書,讓“我”的良心受到了譴責。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5屆蘇州市高新區(qū)七年級第二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題。(12分)
這樣的中國人
⑴今天的日本,最美麗的旅游城市,就是京都和奈良,一個世俗,一個出塵。
⑵如果沒有梁思成,早就沒有京都,也沒有奈良了。
⑶1944年,時任中國戰(zhàn)區(qū)文物保護委員會副主任的梁思成,奉命向美軍提供中國日占區(qū)需要保護的文物清單和地圖,以免盟軍轟炸時誤加損傷。這份材料,是梁思成歷盡心血完成的。
⑷但梁思成希望美軍能將另外兩個不在中國的城市也排除在轟炸目標之外——日本的京都和奈良。
⑸1932年,上海淞滬會戰(zhàn)中,十九路軍抗敵的前線,一個清華大學出身的年輕炮兵軍官在激戰(zhàn)中因無醫(yī)無藥殉于陣中。這個年輕的炮兵軍官就是梁思成的親弟弟梁思忠。
⑹1941年,在成都,日軍利用惡劣天氣,以詭異的云上飛行方式奇襲中國空軍雙流基地,一個中國飛行員不顧日機的轟炸掃射,冒死登機,起飛迎戰(zhàn),在跑道盡頭未及拉起就被擊中,壯烈殉國。三年后,林徽因依然為這個戰(zhàn)死的中國飛行員寫了一首哀婉的長詩,叫做《哭三弟恒》。這個中國飛行員,就是林徽因的三弟林恒。
⑺因國恨家仇,梁思成先生從不與日本人交往。在長沙大轟炸的烈火中,謙謙君子的梁思成怒吼出:“多行不義必自斃,總有一天我會看到日本被炸沉的!”
⑻所以當梁思成提出保護京都和奈良時,在當時的人們看來是一個難以理解的決定,而且,也超出他的工作范圍。但是,他依然這樣做了,而且并不是臨時起意而已。他的弟子羅哲文這樣記載他們從事這項工作時候的情景:“他們住在重慶上清寺中央研究院……每天,梁先生拿過來一些圖紙,讓羅哲文根據(jù)他事先用鉛筆標出的符號,再用繪圖儀器繪成正規(guī)的地圖。羅哲文雖然沒有詳問圖紙的內容,但大體可以看出,地圖上許多屬于日本占領區(qū)的范圍。而梁先生用鉛筆標出的,都是古城、古鎮(zhèn)和古建筑文物的位置。還有一些地圖甚至不是中國的。當時羅哲文雖然沒有仔細加以辨識,但有兩處他是深有印象的,那就是日本的古城京都和奈良!绷核汲蛇@樣解釋他提出這個建議的原因——“要是從我個人感情出發(fā),我是恨不得炸沉日本的。但建筑絕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類文明的結晶!
⑼也許有人會認為這是迂腐。而我胸中分明感到另一種感覺,那就是——高貴。高貴到野獸也無法奪去他胸中的仁愛與責任。
⑽至今,依然有日本人認為當年侵略中國,是文明對野蠻的戰(zhàn)爭。那么,有梁先生這樣的中國人,就是在無言地告訴后人,日本人那時是在戕害一個怎樣高貴的民族。
⑾這一瞬間,我方才感到,林徽因選擇的梁思成,是怎樣的一個男人。梁思成,是那種胸中真正榮有大海的男人。誰能看到這片大海,誰才能配得上梁思成。
⑿有人問梁思成和林徽因在一起幸福嗎?
⒀我不知道。
⒁我只知道在抗戰(zhàn)中,他們曾共同守在貧窮的李莊。那時,梁思成的脊椎病使他必須穿上鐵馬甲才能坐直,體重降到47公斤;那時,林徽因在日日咳血的生死線上掙扎,“幾個月的時間就毀滅了她曾經(jīng)有過的美麗”。那是真正的受難,沒有電,沒有自來水,每日伴隨他們的是臭蟲和油燈。
⒂然而,當外國友人邀請他們定居美國的時候,這一對苦難中的人拒絕了。他們說,
。
⒃林徵因在回答"日本人來了怎么辦"這句話時,平靜而言:"門外不就是揚子江么?"
⒄而另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情,是由于奈良附近的軍事目標眾多,1945年,盟軍不得不做出對其進行轟炸的準備。而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護奈良的歷史遺跡,盟軍需要一張標明詳細文物地點的地圖。
⒅這一次,畫這張圖的,是林徵因。
⒆當抗戰(zhàn)勝利的時候,人們才知道,他們竟然在李莊寫出了11萬字的《中國建筑史》,兩個人那時每天為了這部書工作到夜半,竟然"欲罷不能"。
(選文有刪改)
【相關鏈接】①梁思成:中國著名的建筑學家和建筑教育家,申國古代建筑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者。②林徵因 建筑學家和作家。
1.從敘述順序來看,第(5)、(6)段都屬于插敘,這兩段文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分)
2.結合上下文,合理想象,補寫(15)段"他們說"的內容。(2分)
3.(16)段林徽因的回答,表現(xiàn)了她怎樣的心理或情感?(2分)
4.第(19)段中的兩個"竟然"能否刪去?為什么?(2分)
5.文中的梁思成是一個怎樣的人,請作簡要分析。(3分)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題。(12分)
這樣的中國人
⑴今天的日本,最美麗的旅游城市,就是京都和奈良,一個世俗,一個出塵。
⑵如果沒有梁思成,早就沒有京都,也沒有奈良了。
⑶1944年,時任中國戰(zhàn)區(qū)文物保護委員會副主任的梁思成,奉命向美軍提供中國日占區(qū)需要保護的文物清單和地圖,以免盟軍轟炸時誤加損傷。這份材料,是梁思成歷盡心血完成的。
⑷但梁思成希望美軍能將另外兩個不在中國的城市也排除在轟炸目標之外——日本的京都和奈良。
⑸1932年,上海淞滬會戰(zhàn)中,十九路軍抗敵的前線,一個清華大學出身的年輕炮兵軍官在激戰(zhàn)中因無醫(yī)無藥殉于陣中。這個年輕的炮兵軍官就是梁思成的親弟弟梁思忠。
⑹1941年,在成都,日軍利用惡劣天氣,以詭異的云上飛行方式奇襲中國空軍雙流基地,一個中國飛行員不顧日機的轟炸掃射,冒死登機,起飛迎戰(zhàn),在跑道盡頭未及拉起就被擊中,壯烈殉國。三年后,林徽因依然為這個戰(zhàn)死的中國飛行員寫了一首哀婉的長詩,叫做《哭三弟恒》。這個中國飛行員,就是林徽因的三弟林恒。
⑺因國恨家仇,梁思成先生從不與日本人交往。在長沙大轟炸的烈火中,謙謙君子的梁思成怒吼出:“多行不義必自斃,總有一天我會看到日本被炸沉的!”
⑻所以當梁思成提出保護京都和奈良時,在當時的人們看來是一個難以理解的決定,而且,也超出他的工作范圍。但是,他依然這樣做了,而且并不是臨時起意而已。他的弟子羅哲文這樣記載他們從事這項工作時候的情景:“他們住在重慶上清寺中央研究院……每天,梁先生拿過來一些圖紙,讓羅哲文根據(jù)他事先用鉛筆標出的符號,再用繪圖儀器繪成正規(guī)的地圖。羅哲文雖然沒有詳問圖紙的內容,但大體可以看出,地圖上許多屬于日本占領區(qū)的范圍。而梁先生用鉛筆標出的,都是古城、古鎮(zhèn)和古建筑文物的位置。還有一些地圖甚至不是中國的。當時羅哲文雖然沒有仔細加以辨識,但有兩處他是深有印象的,那就是日本的古城京都和奈良!绷核汲蛇@樣解釋他提出這個建議的原因——“要是從我個人感情出發(fā),我是恨不得炸沉日本的。但建筑絕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類文明的結晶。”
⑼也許有人會認為這是迂腐。而我胸中分明感到另一種感覺,那就是——高貴。高貴到野獸也無法奪去他胸中的仁愛與責任。
⑽至今,依然有日本人認為當年侵略中國,是文明對野蠻的戰(zhàn)爭。那么,有梁先生這樣的中國人,就是在無言地告訴后人,日本人那時是在戕害一個怎樣高貴的民族。
⑾這一瞬間,我方才感到,林徽因選擇的梁思成,是怎樣的一個男人。梁思成,是那種胸中真正榮有大海的男人。誰能看到這片大海,誰才能配得上梁思成。
⑿有人問梁思成和林徽因在一起幸福嗎?
⒀我不知道。
⒁我只知道在抗戰(zhàn)中,他們曾共同守在貧窮的李莊。那時,梁思成的脊椎病使他必須穿上鐵馬甲才能坐直,體重降到47公斤;那時,林徽因在日日咳血的生死線上掙扎,“幾個月的時間就毀滅了她曾經(jīng)有過的美麗”。那是真正的受難,沒有電,沒有自來水,每日伴隨他們的是臭蟲和油燈。
⒂然而,當外國友人邀請他們定居美國的時候,這一對苦難中的人拒絕了。他們說,
。
⒃林徵因在回答"日本人來了怎么辦"這句話時,平靜而言:"門外不就是揚子江么?"
⒄而另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情,是由于奈良附近的軍事目標眾多,1945年,盟軍不得不做出對其進行轟炸的準備。而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護奈良的歷史遺跡,盟軍需要一張標明詳細文物地點的地圖。
⒅這一次,畫這張圖的,是林徵因。
⒆當抗戰(zhàn)勝利的時候,人們才知道,他們竟然在李莊寫出了11萬字的《中國建筑史》,兩個人那時每天為了這部書工作到夜半,竟然"欲罷不能"。
(選文有刪改)
【相關鏈接】①梁思成:中國著名的建筑學家和建筑教育家,申國古代建筑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者。②林徵因 建筑學家和作家。
【小題1】從敘述順序來看,第(5)、(6)段都屬于插敘,這兩段文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分)
【小題2】結合上下文,合理想象,補寫(15)段"他們說"的內容。(2分)
【小題3】(16)段林徽因的回答,表現(xiàn)了她怎樣的心理或情感?(2分)
【小題4】第(19)段中的兩個"竟然"能否刪去?為什么?(2分)
【小題5】文中的梁思成是一個怎樣的人,請作簡要分析。(3分)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