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下列詞語有誤的一項是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四川省月考題 題型:單選題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08年四川省達州市初中畢業(yè)升學統(tǒng)一考試、語文試卷 題型:048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四川省中考真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愚公移山》,完成1~4題。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1、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將近)
B、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懲:苦于)
C、冀之南、漢之陰(陰:〈漢水的〉北岸)
D、河曲智叟亡以應(亡:通“無”)
2、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義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指通豫南,達于漢陰 每假借于藏書之家(《送東陽馬生序》)
B、而山不加增 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翁亭記》)
C、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滿井游記》)
D、以殘年余力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對選文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文章贊揚了以愚公為代表的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宏偉抱負,批判了智叟那種不求進取,知難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極思想。
B、作者除用智叟這個人物與愚公進行對比外,還用遺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動”等情節(jié)來襯托愚公,從而使愚公形象更加豐滿、高大。
C、智叟從靜止的觀點出發(fā),認為人在自然面前是無能為力的,所以反對移山;而愚公從發(fā)展的觀點出發(fā),認為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所以堅持移山。
D、文章結尾借助神的力量來實現(xiàn)愚公的宏偉抱負,雖然增強了藝術效果,但也宣傳了生死輪回、因果報應等封建迷信思想,這是應該批判的。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2年人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愚公移山》練習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精讀——精妙品粹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炻首訉O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1.讀下列文句,體會劃線的虛詞,哪些可讀得稍重些,哪些只宜輕輕帶過。將其分別寫在括號內(nèi)。
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
2.解釋下邊劃線字的意思。
①聚室而謀 ②投諸渤海之尾: ③始一反焉:
3.“如太行、王屋何? ”“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這兩個句子是疑問句還是反問句?請用現(xiàn)代漢語表述出來意思來。
4.試用原文中的有關語句填充下面這段分析性文字。
愚公雖到了 “ ”的高齡,但還要率全家人去“畢力平險”,這并非一時頭腦發(fā)熱,而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他首先有著明確的目的和遠大的抱負:要解決“ , ”這一交通不便之苦,要實現(xiàn)“ , ”的明確目標。他不冒然行事,能先與家人商議。當提出移山的主張后,立即得到了子孫們“ ”的反應。這時其妻“獻疑”,又促使他考慮得更周全。最后得到了“ , ”的主意才開始行動。愚公不顧年邁力衰,親自參與“ ”這樣的艱苦勞動,用行動來實現(xiàn)自己的遠大抱負,精神可嘉,令人深受啟發(fā)。
5.用科學的眼光看,愚公移走兩座大山是不必要的,而且結果由天帝派神搬走了兩座大山也是不可能的。作者之所以這樣寫,其目的是:( )
A.宣揚封建迷信思想,夸大神的作用。 |
B.反映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 |
C.宣傳人定勝天,不必用科學,只須用苦力的思想。 |
D.批判不求進取、知難而退、不識時務的消極思想。 |
6.對于寓言的神話結尾,理解最正確的一項是( 。
A.愚公的行動感動了天帝,反映了古代講究迷信,這是這篇寓言的不足之處。 |
B.愚公的精神和行動感動了天帝,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愿望,這跟宣傳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 |
C.天帝在愚公的堅強意志面前懼怕了,屈服了,說明只要有信心,目標總能實現(xiàn)。 |
D.天帝在勞動人民的偉大力量前屈服了,說明人定勝天。 |
7.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
(1)文言文中,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陽,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陰。( 。
(2)“河陽”應理解為黃河的北岸。( 。
(3)“甚矣,汝之不惠”是個倒裝句,翻譯為“你太不聰明了”。( 。
(4)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都反對愚公移山。( 。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