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出表述有誤的一句

A、常言道“春雨貴如油”,韓愈在《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中寫春雨和草的兩句詩是: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B、由“四面湖光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這副對聯(lián),讓人想到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兩句話: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C、《行路難》中表明李白遠大的志向和敢于勝利的信心的句子是: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
D、岑參在《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里用美妙的比喻寫北方雪景的句子是:北風(fēng)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四川省中考真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語文詩話

       ①語文的實質(zhì)是什么?有人認為語文的實質(zhì)是工具性。我認為,這種觀點是片面的,它忽視了語文功能的多樣性。在日常生活中,每一個正常的人都能很熟練地進行語言交流,甚至有明顯語法錯誤的表達也不影響雙方的交流。我認為,語文的產(chǎn)生、發(fā)展決定了語文的淺層次表達是生活實踐,具有工具性;高層次表達則是精神萬象,具有精神性。 
       ②我想,語文應(yīng)該是熱愛。沒有一顆對生活熾熱的心,怎會有“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的熱烈浪漫?沒有對祖國山水、人文風(fēng)物的癡迷神往,怎會有“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的拳拳詩情?怎會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怡然陶醉?……
       ③熱愛生活,熱愛山川風(fēng)物,更應(yīng)該熱愛我們?nèi)俗约海瑦塾H,愛友,愛人,便會有詩情,便會有語文。
       ④“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關(guān)愛親人反使詩情更怯生;“海內(nèi)存知已,天涯若比鄰”,友情因詩句而彼此拉近;“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寂寞因詩句而得以慰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詩因友情而更酣暢;“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多少萍水相逢的人因此而更具人文關(guān)懷……
       ⑤語文不僅表達著熱愛,悠悠千古、浩瀚的文學(xué)海洋,更浮涌著多少憂愁、郁悶甚或是猛呼抗爭。
       ⑥屈原憂愁悲思而抒《離騷》,憤懣情極乃發(fā)《天問》;東坡遭貶、壯志未酬而唱“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稼軒胡虜未滅而嘆“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陳涉苦難深重怒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⑦古今中外,燦爛的文學(xué)長卷都綴滿一個個“情”字,但也不乏冷靜理性。
       ⑧陶淵明“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折射出冷靜的人生選擇;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道出政治家的深重責任感;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已經(jīng)掙脫并超越了自己的苦難,顯露出普渡眾生的情懷;毛澤東“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更是一代偉人對飽經(jīng)滄桑的神州大地的歷史性洪鐘巨響……
       ⑨“我以我的歌感動上帝/正如山以瀑布/感動遙遠的大!。泰戈爾沉沉的喉音唱出的詩,感動著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用語文抒寫你的心靈,便是你自己的呢喃情話,同時也感動了——你、我、他。
1.本文主要闡述了什么觀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段中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和第8段中的“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均出自陶淵明的《飲酒》詩。從全文看,作者引用這兩句詩的作用分別是什么?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是個過渡段。從內(nèi)容上看,它在上文第____________段和下文的第_______段之間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4.許多同學(xué)不重視語文學(xué)習(xí),為此,學(xué)校準備舉辦“我愛語文”系列活動。
①請你為本次活動設(shè)計一條富有感染力的宣傳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認為在本次活動中應(yīng)開展哪些語文活動?請列舉三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一段話中四個空白處應(yīng)依次填入的詩句序號分別是     

[     ]

       在盛唐的詩歌中,有一類通常被統(tǒng)稱為“邊塞詩”。這些詩作內(nèi)容豐富多彩,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幅盛唐邊塞畫卷。這里有(1)的雄奇景觀,有“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壯闊雪原,有(2)的風(fēng)雪酷寒;這里有(3)的慷慨悲壯,有(4)的惆悵無奈,有“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高適《燕歌行》)的極度憤慨……
A.“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王翰《涼州詞》)
B.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馬去疾如鳥”(岑參《武威送劉判官赴磧西行軍》)
C.“劍河風(fēng)急雪片闊,沙口石凍馬蹄脫”(岑參《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D.“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E.“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F.“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王之渙《涼州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廣東省實驗中學(xué)2010屆初中畢業(yè)班一模考試語文試題 題型:048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下題。

遲子建

 、俅笈d安嶺的春雪,比冬天的雪要姿容燦爛。雪花仿佛沾染了春意,朵大,疏朗。它們洋洋灑灑地飛舞在天地間,猶如暢飲了瓊漿,輕盈,嬌媚。它們似乎知道自己的美麗,不像冬天的雪往往在夜里下,它們喜歡白天時從天庭下來,安撫著人們掠美的眼神。

 、谖沂窍矚g看春雪的,這種雪下得時間不會長,也就兩、三個小時。站在窗前,等于是看老天上演的一部寬銀幕的黑白電影。山、樹、房屋和行走的人,在雪花中閃閃爍爍,氣象蒼茫而溫暖,令人回味。

 、廴ツ,我在故鄉(xiāng)寫作長篇《額爾古納河右岸》。四月中旬的一個下午,正寫得如醉如癡,電話響了。是媽媽打來的。她說,我就在你樓下,下雪了,我來給你送傘,今天早點回家吃飯吧。

 、軟]有比寫到亢奮處遭受打擾更讓人不快的了。我懊惱地對媽媽說,雪有什么可怕的,我用不著傘,(甲)你回去吧□(A逗號 B句號)媽媽說,我看雪中還夾著雨,怕把你澆濕,你就下來吧!我終于忍耐不住了,沖媽媽無理地說,你也是,來之前怎么不打個電話?問問我需不需要傘?我不要傘,(乙)你回去吧□(A句號 B感嘆號)

 、菸覓鞌嗔穗娫。聽筒里的聲音消逝的一瞬,我馬上意識到自己犯了最不可饒恕的錯誤!我跑到陽臺,看見飛雪中的母親撐著一把天藍色的傘,微弓著背,緩緩地朝回走。她的腋下夾著一把綠傘,那是為我準備的啊。我想喊住她,但羞愧使我張不開口,只是默默地看著她漸行漸遠。

 、抟苍S是太沉浸在小說中了,我竟然對春雪的降臨毫無知覺。從地上的積雪看得出來,它來了有一、兩個小時了。確如媽媽所言,雪中夾雜著絲絲細雨,好像殘冬流下的幾行清淚。做母親的,怕的就是這樣的淚痕會淋濕她的女兒啊!而我卻粗暴地踐踏了這份慈愛!

  ⑦從陽臺回到書房后,我將電腦關(guān)閉,站在南窗前。窗外是連綿的山巒,雪花使遠山隱遁了蹤跡,近處的山也都模模糊糊,如海市蜃樓。山下沒有行人,更看不到鳥兒的蹤影。這個現(xiàn)實的世界因為一場春雪的造訪,而有了虛構(gòu)的意味?磥砝咸煲苍趽]灑筆墨,書寫世態(tài)人情。我想它今天捕捉到的最辛酸的一筆,就是母親夾著傘離去的情景。

 、嘌┩A。黃昏了。我鎖上門,下樓,回媽媽那里。做了錯事的孩子最怕回家,我也一樣。朝媽媽家走去的時候,我覺得心慌氣短。媽媽分明哭過,她的眼睛紅腫著。我向她道歉,說我錯了,請她不要傷心了,她背過身去,又抹眼淚了。

 、嵛抑雷约荷钌顐α怂。我結(jié)婚時,最高興的就是她了,她知道自己把女兒交給了一個最放心的人。我愛人去世后,她大病一場,一年中衰老了許多。她大約知道無人疼憐我了,向我張開了衰老的臂膀,把她那受了命運傷害的孩子又攬回懷中,小心呵護著?晌译m然四十多歲了,在她面前,卻依然是個任性的孩子。

 、饽赣H看我真的是一副悔過的表情,便在晚餐桌上,用一句數(shù)落原諒了我。她說:以后你再寫東西時,我可不去惹你!

  《額爾古納河右岸》初稿完成后,我來到了青島,做長篇的修改。那正是春光融融的五月天。有一天午后,青島海洋大學(xué)文學(xué)院的劉世文老師來看我,我們坐在一起聊天。她對我說,她這一生,最大的傷痛就是兒子的離世。劉老師的愛人從事科考工作,常年在南極,而劉老師工作在青島。他們工作忙,所以孩子自幼就跟著爺爺奶奶,在沈陽生活。十幾年前,她的孩子從沈陽一個游樂園的高空意外墜下身亡。事故發(fā)生后,沈陽的親屬給劉老師打電話,說她的孩子生病了,想媽媽,讓她回去一趟。劉老師說,她有一種不祥的預(yù)感,覺得兒子可能已經(jīng)不在了,否則,家人不會這么急著讓她回去。劉老師說她坐上開往沈陽的火車后,腦子里全都是兒子的影子,他的笑臉,他說話的聲音,他喊“媽媽”時的樣子。她黯然神傷的樣子引起了別人的同情,有個南方籍的旅客抓了幾顆龍眼給她。劉老師說,那個年代,龍眼在北方是稀罕的水果,她沒吃過,她想兒子一定也沒吃過。她沒舍得吃一顆龍眼,而是一路把它們攥在掌心,想著帶給兒子。劉老師講到這里哽咽了,我的眼睛也濕了。我不敢設(shè)想她帶著那幾顆龍眼去看兒子時的場景。

  那個時刻,我的眼前驀然閃現(xiàn)出春雪中媽媽為我送傘的情景。母愛就像傘,把陰晦留給自己,而把晴朗留給兒女。

(1)

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上文的主要內(nèi)容。請根據(jù)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jié)果進行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為文章第四段甲乙兩處“你回去吧”選擇合適的標點,并簡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文章第十段寫母親“用一句數(shù)落原諒了我”,“數(shù)落”的意思是“責備”,“原諒”的意思是“對人的疏忽、過失或錯誤寬恕諒解,不加責備”,兩個詞矛盾嗎?說說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文曾入選《中華活頁文選》,雜志編輯將文章的第11段刪除了。你同意編輯的做法嗎?簡要說說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章第五段劃線句與下面的文段在描寫角度上有什么相同之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墒撬┻^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朱自清《背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在一節(jié)現(xiàn)代文閱讀專題復(fù)習(xí)課上,同學(xué)們按老師的要求,正在梳理歸納以“物”為線索的記敘文篇目。以下篇目中不能入選的一項是

[  ]

A.

遲子建《傘》

B.

魯迅《阿長與山海經(jīng)》

C.

牛漢《我的第一本書》

D.

林海音《爸爸的花兒落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冬瓜不說話》一文,回答11~15題。(共15分)
①一蔬一飯畢,與親密的人,閑敲棋子,聞桂花次第開放,三言兩語,莫不歡天喜地。或說這個世上一等一的好滋味,一定是最簡單的那種。
②若論清淡的蔬菜,能唱頭牌的,該是冬瓜吧。
③冬瓜,清淡到什么程度呢?淡綠或墨綠的身子,覆著微霜,里面連肉帶籽兒,都是一色的玉白。有個叫馬小娟的畫家,筆下的工筆人物,一概都長著冬瓜臉,長而肥,眉眼口鼻卻畫得小小的、短短的,像一片片細嫩的葉子貼在上面,仿佛風(fēng)一吹就會動起來。臉上因此留著大片的空白,敷層層水粉,似有謝馥春的淡淡香氣。粉均脂勻了,襯出那一對漆黑眼珠子,雖被半掩的眼瞼遮了大半,甚至都沒有看誰一眼,卻仍叫人一見傾心。
④冬瓜美人,不耐存放,十分嬌氣。賣菜的老板粗聲豪嗓,對待自己的娘子,也沒有這樣溫柔拿捏的態(tài)度——一手小心地抄起一塊瓜的底面,一手扯一食品袋抖開罩上,唯恐指頭不小心按上去。如果按了,立刻會留下一個印跡,破了相不說,拿回家一放,那個指印會像宣紙點墨一樣,迅速洇染開,仿佛頃刻間就壞掉了半拉。所以買冬瓜的諸位,也要看準了,只能指,不能摸,以免遭白眼。
這樣嬌氣的冬瓜,因其體積龐大,身價金貴不起來。常見工地食堂采購的漢子,三輪車上放著整個冬瓜;厝ヅ倭似,切成塊,炒炒煮煮一大鍋,或者再倒些醬油,一勺勺挨個舀進搪瓷盆,堆在飯頭上,猛一看像大塊的紅燒肉。
⑥話說舊時有個教書先生,東家吝嗇,天天冬瓜下飯。知識分子愛面子,不好意思跟人翻臉,終于某天伸著頭站在門口,凝神張望,面露欣然。東家好奇,問先生在看啥,先生說隔壁莊子在唱大戲,好不熱鬧!東家也伸頸,說十幾里外也能看見?先生說能!冬瓜明目,果不其然!東家縮頸而退。隔日飯桌上果然添了葷腥,勞資危機巧妙化解。
⑦我鄉(xiāng)人比喻一個人性子軟,就說他是個“面冬瓜”。我看倒也并無多少貶義——性子溫軟又口拙的人,是很能與人長久交往、并相得益彰的。我那日燒冬瓜,忽想起冰箱里藏著一袋蛤蜊肉干,于是取出摘洗了,一起倒進油鍋翻炒。末了留些湯汁,拿個深些的盤子來盛,不放醬油,襯著蔥絲,一色的淺碧,入口甘鮮。最后剩些湯汁,拌米飯,有冬瓜原本的清香。
⑧這么一塊面冬瓜,若有人用心地給配上一些好作料,不慌不忙地燴一燴,就是極高明的一味。與之相對應(yīng)的,是人到中年,心境如初秋,于碧空澄澈的日子里,淘一籮新米,不慌不忙地燜一燜。
⑨由此想到人,這些個道理,冬瓜不說話,你我都知道。     (選自《文苑·經(jīng)典美文》)
小題1:通讀全文,作者筆下的冬瓜具有哪些特點?(4分)
小題2:簡述第④段中畫線的句子的表達特色與表達效果。(4分)
小題3:第⑥段介紹舊時教書先生的故事有什么作用?請聯(lián)系上下文作一點分析。(2分)
小題4:結(jié)合全文內(nèi)容,說說文章結(jié)尾的“這些個道理”指的是什么。(3分)
小題5:選出下面對文章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讀與分析錯誤的一項。 (2分)         ()
A.全文采用總分總的結(jié)構(gòu)方式,“這些個道理”與“好滋味”前后照應(yīng)。
B.第⑤段里的劃線句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C.文章標題運用了擬人的手法,體現(xiàn)了冬瓜的不張揚,也激發(fā)了讀者閱讀的興趣。
D.文章語言生動有趣,但作者對冬瓜也不完全是喜愛,第⑦段還是帶著貶義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冬瓜不說話》一文,回答11~15題。(共15分)
①一蔬一飯畢,與親密的人,閑敲棋子,聞桂花次第開放,三言兩語,莫不歡天喜地;蛘f這個世上一等一的好滋味,一定是最簡單的那種。
②若論清淡的蔬菜,能唱頭牌的,該是冬瓜吧。
③冬瓜,清淡到什么程度呢?淡綠或墨綠的身子,覆著微霜,里面連肉帶籽兒,都是一色的玉白。有個叫馬小娟的畫家,筆下的工筆人物,一概都長著冬瓜臉,長而肥,眉眼口鼻卻畫得小小的、短短的,像一片片細嫩的葉子貼在上面,仿佛風(fēng)一吹就會動起來。臉上因此留著大片的空白,敷層層水粉,似有謝馥春的淡淡香氣。粉均脂勻了,襯出那一對漆黑眼珠子,雖被半掩的眼瞼遮了大半,甚至都沒有看誰一眼,卻仍叫人一見傾心。
④冬瓜美人,不耐存放,十分嬌氣。賣菜的老板粗聲豪嗓,對待自己的娘子,也沒有這樣溫柔拿捏的態(tài)度——一手小心地抄起一塊瓜的底面,一手扯一食品袋抖開罩上,唯恐指頭不小心按上去。如果按了,立刻會留下一個印跡,破了相不說,拿回家一放,那個指印會像宣紙點墨一樣,迅速洇染開,仿佛頃刻間就壞掉了半拉。所以買冬瓜的諸位,也要看準了,只能指,不能摸,以免遭白眼。
這樣嬌氣的冬瓜,因其體積龐大,身價金貴不起來。常見工地食堂采購的漢子,三輪車上放著整個冬瓜;厝ヅ倭似,切成塊,炒炒煮煮一大鍋,或者再倒些醬油,一勺勺挨個舀進搪瓷盆,堆在飯頭上,猛一看像大塊的紅燒肉。
⑥話說舊時有個教書先生,東家吝嗇,天天冬瓜下飯。知識分子愛面子,不好意思跟人翻臉,終于某天伸著頭站在門口,凝神張望,面露欣然。東家好奇,問先生在看啥,先生說隔壁莊子在唱大戲,好不熱鬧!東家也伸頸,說十幾里外也能看見?先生說能!冬瓜明目,果不其然!東家縮頸而退。隔日飯桌上果然添了葷腥,勞資危機巧妙化解。
⑦我鄉(xiāng)人比喻一個人性子軟,就說他是個“面冬瓜”。我看倒也并無多少貶義——性子溫軟又口拙的人,是很能與人長久交往、并相得益彰的。我那日燒冬瓜,忽想起冰箱里藏著一袋蛤蜊肉干,于是取出摘洗了,一起倒進油鍋翻炒。末了留些湯汁,拿個深些的盤子來盛,不放醬油,襯著蔥絲,一色的淺碧,入口甘鮮。最后剩些湯汁,拌米飯,有冬瓜原本的清香。
⑧這么一塊面冬瓜,若有人用心地給配上一些好作料,不慌不忙地燴一燴,就是極高明的一味。與之相對應(yīng)的,是人到中年,心境如初秋,于碧空澄澈的日子里,淘一籮新米,不慌不忙地燜一燜。
⑨由此想到人,這些個道理,冬瓜不說話,你我都知道。     (選自《文苑·經(jīng)典美文》)
【小題1】通讀全文,作者筆下的冬瓜具有哪些特點?(4分)
【小題2】簡述第④段中畫線的句子的表達特色與表達效果。(4分)
【小題3】第⑥段介紹舊時教書先生的故事有什么作用?請聯(lián)系上下文作一點分析。(2分)
【小題4】結(jié)合全文內(nèi)容,說說文章結(jié)尾的“這些個道理”指的是什么。(3分)
【小題5】選出下面對文章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讀與分析錯誤的一項。 (2分)         ()

A.全文采用總分總的結(jié)構(gòu)方式,“這些個道理”與“好滋味”前后照應(yīng)。
B.第⑤段里的劃線句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C.文章標題運用了擬人的手法,體現(xiàn)了冬瓜的不張揚,也激發(fā)了讀者閱讀的興趣。
D.文章語言生動有趣,但作者對冬瓜也不完全是喜愛,第⑦段還是帶著貶義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10分)
穿衣話低碳
①什么是低碳?通俗地講,就是指生活作息中所耗用的能量要盡力減少,從而降低碳,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減少對大氣的污染,減緩生態(tài)惡化。
②2009年12月7日,哥本哈根氣侯變化峰會開幕。這次會議試圖建立一個溫室氣體排放的全球框架,讓很多人對人類當前的生產(chǎn)和生活方式開始了深刻的反思!暗吞肌边@個概念得到了廣泛認同,也在民間引發(fā)了相關(guān)話題的討論。其中話題之一就是穿衣。
③都說“北方春脖子短”,4月至今,短短兩個月時間里北方居民仿佛經(jīng)歷了冬、春、夏三個季節(jié)。這讓不少愛美的女性亂了陣腳,紛紛著手添置新衣。然而容易被大家所忽略的是,一件衣服從原材料的生產(chǎn)到制作、運輸、使用以及廢棄后的處理,始終都在排放二氣化碳,會對環(huán)境造成一定的影響。
④相比之下,棉織物不像化纖那樣由石油等原料人工合成,因此消耗的能源和產(chǎn)生的污染物要相對較少。一件250克重的純棉T恤在其“一生”中大約排放7千克二氧化碳,是其自身重量的28倍。一條普通的滌綸褲,假定其使用壽命為兩年,它“一生”所消耗的能量大約是200千瓦時,相當于排放47千克二氧化碳,是其自身重量的117倍。
⑤在面料的選擇上麻纖維制成的布料比棉布更環(huán)保。墨爾本大學(xué)的研究表明,麻布料對生態(tài)的影響比棉布少50%。用竹纖維和亞麻做的布料比棉布在生產(chǎn)過程中更節(jié)省水和農(nóng)藥。
⑥皮革源自動物皮毛,致力于環(huán)境改善的低碳族當然不應(yīng)選購此類面料。而且,在皮革的加工過程中,更使用了包括甲醛、煤焦油、染料和氰化物在內(nèi)的有毒物質(zhì)。為了增加柔軟和耐水性,皮革要經(jīng)過人鞣制。多數(shù)皮革使用硫酸鉻等鉻鹽鞣制,產(chǎn)生含鉻的廢料。除此之外,皮革的生產(chǎn)過程中消耗大量的水和能源,經(jīng)過鞣制后不能被生物降解,對環(huán)境的危害非常大。
⑦我們?nèi)绾尾拍艿弥约嘿I來的衣服是不是個大的二氧化碳排放源?而什么樣的購衣、穿衣標準才符合低碳要求呢?
⑧據(jù)估算,平均少買一件衣服所節(jié)約的能源,相當于減少約5.7千克二氧化碳的排放?赡芎芏嗳藭f,難道為了低碳,就不買衣服了嗎?答案是否定的。
⑨購買衣服時多些技巧,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多數(shù)色彩鮮艷的衣服都是由化學(xué)梁色劑著色。而選擇白色、淺色、無印花、小圖案的衣服,不但可以較少使用各種化學(xué)添加劑進行處理,而且更環(huán)保,對人體也更為健康。
⑩通過混搭、新舊服裝搭配等方式,也可以提高服裝的再利用率,增加時尚感,延長服裝的使用壽命。
(11)一件衣服的碳排放主要來自于其使用過程中的洗滌、烘干、熨燙等環(huán)節(jié)。其洗滌過程中不僅消耗大量的水和電,而且洗滌劑和干洗溶劑還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用手洗代替一次洗衣機的使用,平均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0.26千克;而全國所有的洗衣機每月少用一次,則一年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55萬噸。
(12)無論再怎樣延長壽命,衣服終究有被淘汰的時候。此時,便可以通過舊衣翻新、捐贈他人、移為他用等方式有效利用舊衣服,進行低碳的處理。(選自《走近科學(xué)》)
小題1:下列對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衣服的面料在加工過程中使用的化學(xué)物質(zhì)以及消耗的水和能源越少,就越符合低碳的要求。
B.“低碳”的“碳”,僅指二氧化碳,“低碳”就是指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從而減少對大氣的污染。
C.第③段引用“北方春脖子短”這一俗語,形象地說明了北方冬夏換季快的氣候特點。
D.本文是一篇事理說明文,語言平實自然,通俗易懂。
小題2: 下列對選文相關(guān)內(nèi)容的敘述,有誤的一項是(    ) (3分)
A.選文介紹了低碳的的含義,不同面料對環(huán)境的影響,低碳購衣、穿衣及舊衣處理的方法。
B.選文第4段畫橫線的句子運用了列數(shù)據(jù)、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具體、準確、突出地說明了棉織品比化纖品消耗的能源和產(chǎn)生的污染物少。
C.“一件衣服的碳排放主要來自于其使用過程中的洗滌、烘干、熨燙等環(huán)節(jié)”中“主要”一詞不能去掉,因為一件衣服的碳排放還來自原材料的生產(chǎn)、制作、運輸?shù)拳h(huán)節(jié),如果去掉就變成僅來自使用過程,不符合實際,也不準確。
D.“用手洗代替一次洗衣機的使用,平均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0.26千克;而全國所有的洗衣機每月少用一次,則一年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55萬噸。”這句話主要用了列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
小題3:據(jù)有關(guān)部門對地球破壞最嚴重的十個國家統(tǒng)計排名,中國排名第三。每一位有責任感的公民都應(yīng)該積極行動起來,倡導(dǎo)低碳生活,保護環(huán)境。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你認為怎樣才能做個“穿衣低碳族”?(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兩篇文章,完成小題。(12分)

【甲文】

①我們是一列樹,立在城市的飛塵里。

②許多朋友都說我們是不該站在這里的,這一點,其實我們知道得比誰都清楚。我們的家在山上,在不見天日的原始森林里。而我們居然站在這兒,站在這雙線道的馬路邊,這無疑是一種墮落。我們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涼涼的云。而我們呢?我們唯一的裝飾,正如你所見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煙塵。

③是的,我們的命運被安排定了,在這個充滿車輛與煙囪的工業(yè)城里,我們的存在只是一種悲涼的點綴。但你們盡可以節(jié)省下你們的同情心,因為,這種命運事實上也是我們自己選擇的,否則我們不必在春天勤生綠葉,不必在夏日獻出濃蔭。神圣的事業(yè)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

④當夜幕降臨的時候,整個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紅燈綠酒。而我們在寂靜里,我們在黑暗里,我們在不被了解的孤獨里。但我們苦熬著把牙齦咬得酸疼,直等到朝霞的旗冉冉升起,我們就站成一列致敬。無論如何,我們這座城市總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陽!如果別人都不迎接,我們就負責把光明迎來。

⑤這時,或許有一個早起的孩子走了過來,貪婪地呼吸著新鮮空氣,這是我們最自豪的時刻了。是的,或許所有的人都早已習(xí)慣于污濁了,但我們?nèi)匀还虉?zhí)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

⑥立在城市的飛塵里,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又快樂的樹。(《行道樹》)

【乙文】

①我突然被一棵榆樹驚呆了。

②這是一棵不同尋常的樹。

③它長在一堆碼起來的磚垛上,周圍是林林總總的大樹小樹。磚垛有兩米多高,我不知道它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層的磚被一層青苔覆蓋著。

④它其實只有一米來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著,形不成高大偉岸的姿態(tài),卻展示了固執(zhí)頑強的生命。當初,它選擇了磚垛前面的那一片陽光地帶,準備唱著歌兒向老榆樹告別?墒蔷驮谒查g,一陣微微的風(fēng),把它飄到磚垛上,它的命運因此而改變。它知道:躲避現(xiàn)實只能毀滅自己,安于命運,順勢而長,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壓抑著蓬勃向上的內(nèi)驅(qū)力,讓飽滿的激情化作一段樸實——它長成了灌木叢。

⑤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過不盡的苦痛。雷電轟擊過它,狂風(fēng)摧殘過它,風(fēng)雪侵蝕過它。最難耐的還是干旱和貧瘠。它有時想攔住匆匆而過的雨水,雨水卻不屑一顧;也曾經(jīng)挽留過晶瑩的露珠,露珠只輕輕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尋覓不著。腳下那座高原似的磚垛,卻貧瘠得難以供應(yīng)它起碼的養(yǎng)料。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讓主干變粗變矮,讓枝葉變小變多,盡量節(jié)衣縮食,減少消耗。盡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運使得它青筋突暴,渾身疤痂,身體佝僂,它沒有屈服。無論生活怎樣艱難,總得面對,總得應(yīng)付,總得一步一步走過。我久久地站在那里,為一棵榆樹而感動。

⑥一天傍晚,我下班回來,發(fā)現(xiàn)那磚垛已經(jīng)不見了。一個老人默默地站在那棵樹旁。老人告訴我,這垛磚堆了十八年。當初準備蓋房子用,兒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婦改嫁,他領(lǐng)著孫子孫女度日,房子就耽擱了,F(xiàn)在孫子孫女已長大成人,會掙錢了,政府又補貼了一部分錢,房子終于可以翻修了。在老人平靜的敘述中,絲毫不見其悲涼,仿佛生活就是如此。

⑦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艱辛度過的。老人走了,他邊走邊自言自語道:“你看這棵樹,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競活了十八年,真要活成精了!”驀地,我仿佛覺得眼前的這棵榆樹,就是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葉,是老人稀疏的亂發(fā);褶褶皺皺的干,是老人飽經(jīng)風(fēng)霜的臉;還有那地下柔柔細細的根,是老人冉冉飄飛的胡須。

⑧望著老人步履艱辛地走了,走在那條彎彎曲曲的小路上。于是,那條被晚霞映紅了的小巷,行走著一個永恒的雕塑。眼淚模糊了我的雙眼。我默默地佇立,向老人、向那棵榆樹深深地鞠了一躬。 (《向一棵樹鞠躬》)(有刪節(jié))

1.結(jié)合語境,說說下面句中劃線詞語的意思。(2分)

(1)站在這雙線道的馬路邊,這無疑是一種墮落。

(2)露珠只輕輕了它一下,就再也尋覓不著。

2.仔細閱讀甲乙兩文,簡要回答:(4分)

(1)甲文第③段為什么說“我們的存在只是一種悲涼的點綴”?

(2)乙文第②段說“這是一棵不同尋常的樹”,那么這棵樹的不平常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3.【質(zhì)疑探究】:從下面兩個小題中任選一個作答。(2分)

(1)甲文結(jié)尾“立在城市的飛塵里,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又快樂的樹”一句中說行道樹既“憂愁”又“快樂”,矛盾嗎?為什么?

(2)乙文第⑦段為什么說“我仿佛覺得眼前的這棵榆樹,就是老人的翻版”?

4.下面對甲乙兩文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甲乙兩文都借樹寫人,形象生動地揭示了文章主旨。甲文將城市的“繁弦急管”“燈紅酒綠”與行道樹的寂靜孤獨形成對照,突出了行道樹在困境中堅定執(zhí)著的品質(zhì)。

B.甲乙兩文都采用了第一人稱的敘述角度。甲文中用擬人化的手法,借我們的“自白”來抒情寫意;而乙文只是以“我”的見聞感受來突出文章的主旨。

C.甲乙兩文開篇都有點題的作用。而甲文既點出“我們”的身份,又突出了生存環(huán)境的惡劣,為下文寫意抒情蓄勢;乙文則起筆突兀,懸念頓生,讓讀者欲罷不能。

D.甲乙兩文都表現(xiàn)了如何面對困境的態(tài)度和價值觀,贊美了那種不畏艱辛、頑強抗爭、樂觀進取、無私奉獻的美好品質(zhì)。兩文中的“樹”的形象都是奉獻者的化身。

5.【遷移拓展】請結(jié)合鏈接材料,任選一句談?wù)勀愕睦斫狻#?分)

(1)神圣的事業(yè)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

(2)無論生活怎樣艱難,總得面對,總得應(yīng)付,總得一步一步走過。

【鏈接】:

材料一:兩彈元勛鄧稼先,遠離親人,身處荒漠,克服重重困難,為民族的振興,國家的強盛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材料二:音樂巨人貝多芬,正當盛年,耳聾給他帶來了巨大的打擊,可他仍然創(chuàng)作出了不少不朽的世界名曲。因為他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

答:我選第        句。我的理解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1-2012學(xué)年四川省中考模擬語文試卷(帶解析)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兩篇文章,完成小題。(12分)

【甲文】

①我們是一列樹,立在城市的飛塵里。

②許多朋友都說我們是不該站在這里的,這一點,其實我們知道得比誰都清楚。我們的家在山上,在不見天日的原始森林里。而我們居然站在這兒,站在這雙線道的馬路邊,這無疑是一種墮落。我們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涼涼的云。而我們呢?我們唯一的裝飾,正如你所見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煙塵。

③是的,我們的命運被安排定了,在這個充滿車輛與煙囪的工業(yè)城里,我們的存在只是一種悲涼的點綴。但你們盡可以節(jié)省下你們的同情心,因為,這種命運事實上也是我們自己選擇的,否則我們不必在春天勤生綠葉,不必在夏日獻出濃蔭。神圣的事業(yè)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

④當夜幕降臨的時候,整個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紅燈綠酒。而我們在寂靜里,我們在黑暗里,我們在不被了解的孤獨里。但我們苦熬著把牙齦咬得酸疼,直等到朝霞的旗冉冉升起,我們就站成一列致敬。無論如何,我們這座城市總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陽!如果別人都不迎接,我們就負責把光明迎來。

⑤這時,或許有一個早起的孩子走了過來,貪婪地呼吸著新鮮空氣,這是我們最自豪的時刻了。是的,或許所有的人都早已習(xí)慣于污濁了,但我們?nèi)匀还虉?zhí)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

⑥立在城市的飛塵里,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又快樂的樹。(《行道樹》)

【乙文】

①我突然被一棵榆樹驚呆了。

②這是一棵不同尋常的樹。

③它長在一堆碼起來的磚垛上,周圍是林林總總的大樹小樹。磚垛有兩米多高,我不知道它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層的磚被一層青苔覆蓋著。

④它其實只有一米來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著,形不成高大偉岸的姿態(tài),卻展示了固執(zhí)頑強的生命。當初,它選擇了磚垛前面的那一片陽光地帶,準備唱著歌兒向老榆樹告別?墒蔷驮谒查g,一陣微微的風(fēng),把它飄到磚垛上,它的命運因此而改變。它知道:躲避現(xiàn)實只能毀滅自己,安于命運,順勢而長,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壓抑著蓬勃向上的內(nèi)驅(qū)力,讓飽滿的激情化作一段樸實——它長成了灌木叢。

⑤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過不盡的苦痛。雷電轟擊過它,狂風(fēng)摧殘過它,風(fēng)雪侵蝕過它。最難耐的還是干旱和貧瘠。它有時想攔住匆匆而過的雨水,雨水卻不屑一顧;也曾經(jīng)挽留過晶瑩的露珠,露珠只輕輕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尋覓不著。腳下那座高原似的磚垛,卻貧瘠得難以供應(yīng)它起碼的養(yǎng)料。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讓主干變粗變矮,讓枝葉變小變多,盡量節(jié)衣縮食,減少消耗。盡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運使得它青筋突暴,渾身疤痂,身體佝僂,它沒有屈服。無論生活怎樣艱難,總得面對,總得應(yīng)付,總得一步一步走過。我久久地站在那里,為一棵榆樹而感動。

⑥一天傍晚,我下班回來,發(fā)現(xiàn)那磚垛已經(jīng)不見了。一個老人默默地站在那棵樹旁。老人告訴我,這垛磚堆了十八年。當初準備蓋房子用,兒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婦改嫁,他領(lǐng)著孫子孫女度日,房子就耽擱了。現(xiàn)在孫子孫女已長大成人,會掙錢了,政府又補貼了一部分錢,房子終于可以翻修了。在老人平靜的敘述中,絲毫不見其悲涼,仿佛生活就是如此。

⑦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艱辛度過的。老人走了,他邊走邊自言自語道:“你看這棵樹,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競活了十八年,真要活成精了!”驀地,我仿佛覺得眼前的這棵榆樹,就是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葉,是老人稀疏的亂發(fā);褶褶皺皺的干,是老人飽經(jīng)風(fēng)霜的臉;還有那地下柔柔細細的根,是老人冉冉飄飛的胡須。

⑧望著老人步履艱辛地走了,走在那條彎彎曲曲的小路上。于是,那條被晚霞映紅了的小巷,行走著一個永恒的雕塑。眼淚模糊了我的雙眼。我默默地佇立,向老人、向那棵榆樹深深地鞠了一躬。 (《向一棵樹鞠躬》)(有刪節(jié))

1.結(jié)合語境,說說下面句中劃線詞語的意思。(2分)

(1)站在這雙線道的馬路邊,這無疑是一種墮落。

(2)露珠只輕輕了它一下,就再也尋覓不著。

2.仔細閱讀甲乙兩文,簡要回答:(4分)

(1)甲文第③段為什么說“我們的存在只是一種悲涼的點綴”?

(2)乙文第②段說“這是一棵不同尋常的樹”,那么這棵樹的不平常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3.【質(zhì)疑探究】:從下面兩個小題中任選一個作答。(2分)

(1)甲文結(jié)尾“立在城市的飛塵里,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又快樂的樹”一句中說行道樹既“憂愁”又“快樂”,矛盾嗎?為什么?

(2)乙文第⑦段為什么說“我仿佛覺得眼前的這棵榆樹,就是老人的翻版”?

4.下面對甲乙兩文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甲乙兩文都借樹寫人,形象生動地揭示了文章主旨。甲文將城市的“繁弦急管”“燈紅酒綠”與行道樹的寂靜孤獨形成對照,突出了行道樹在困境中堅定執(zhí)著的品質(zhì)。

B.甲乙兩文都采用了第一人稱的敘述角度。甲文中用擬人化的手法,借我們的“自白”來抒情寫意;而乙文只是以“我”的見聞感受來突出文章的主旨。

C.甲乙兩文開篇都有點題的作用。而甲文既點出“我們”的身份,又突出了生存環(huán)境的惡劣,為下文寫意抒情蓄勢;乙文則起筆突兀,懸念頓生,讓讀者欲罷不能。

D.甲乙兩文都表現(xiàn)了如何面對困境的態(tài)度和價值觀,贊美了那種不畏艱辛、頑強抗爭、樂觀進取、無私奉獻的美好品質(zhì)。兩文中的“樹”的形象都是奉獻者的化身。

5.【遷移拓展】請結(jié)合鏈接材料,任選一句談?wù)勀愕睦斫。?分)

(1)神圣的事業(yè)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

(2)無論生活怎樣艱難,總得面對,總得應(yīng)付,總得一步一步走過。

【鏈接】:

材料一:兩彈元勛鄧稼先,遠離親人,身處荒漠,克服重重困難,為民族的振興,國家的強盛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材料二:音樂巨人貝多芬,正當盛年,耳聾給他帶來了巨大的打擊,可他仍然創(chuàng)作出了不少不朽的世界名曲。因為他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

答:我選第        句。我的理解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甲文】①我們是一列樹,立在城市的飛塵里。

    ②許多朋友都說我們是不該站在這里的,這一點,其實我們知道得比誰都清楚。我們的家在山上,在不見天日的原始森林里。而我們居然站在這兒,站在這雙線道的馬路邊,這無疑是一種墮落。我們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涼涼的云。而我們呢?我們唯一的裝飾,正如你所見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煙塵。

③是的,我們的命運被安排定了,在這個充滿車輛與煙囪的工業(yè)城里,我們的存在只是一種悲涼的點綴。但你們盡可以節(jié)省下你們的同情心,因為,這種命運事實上也是我們自己選擇的,否則我們不必在春天勤生綠葉,不必在夏日獻出濃蔭。神圣的事業(yè)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

④當夜幕降臨的時候,整個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紅燈綠酒。而我們在寂靜里,我們在黑暗里,我們在不被了解的孤獨里。但我們苦熬著把牙齦咬得酸疼,直等到朝霞的旗冉冉升起,我們就站成一列致敬。無論如何,我們這座城市總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陽!如果別人都不迎接,我們就負責把光明迎來。

⑤這時,或許有一個早起的孩子走了過來,貪婪地呼吸著新鮮空氣,這是我們最自豪的時刻了。是的,或許所有的人都早已習(xí)慣于污濁了,但我們?nèi)匀还虉?zhí)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

⑥立在城市的飛塵里,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又快樂的樹。(《行道樹》)

【乙文】①我突然被一棵榆樹驚呆了。

     ② 這是一棵不同尋常的樹。

     ③它長在一堆碼起來的磚垛上,周圍是林林總總的大樹小樹。磚垛有兩米多高,我不知道它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層的磚被一層青苔覆蓋著。

     ④ 它其實只有一米來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著,形不成高大偉岸的姿態(tài),卻展示了固執(zhí)頑強的生命。當初,它選擇了磚垛前面的那一片陽光地帶,準備唱著歌兒向老榆樹告別?墒蔷驮谒查g,一陣微微的風(fēng),把它飄到磚垛上,它的命運因此而改變。它知道:躲避現(xiàn)實只能毀滅自己,安于命運,順勢而長,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壓抑著蓬勃向上的內(nèi)驅(qū)力,讓飽滿的激情化作一段樸實——它長成了灌木叢。

     ⑤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過不盡的苦痛。雷電轟擊過它,狂風(fēng)摧殘過它,風(fēng)雪侵蝕過它。最難耐的還是干旱和貧瘠。它有時想攔住匆匆而過的雨水,雨水卻不屑一顧;也曾經(jīng)挽留過晶瑩的露珠,露珠只輕輕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尋覓不著。腳下那座高原似的磚垛,卻貧瘠得難以供應(yīng)它起碼的養(yǎng)料。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讓主干變粗變矮,讓枝葉變小變多,盡量節(jié)衣縮食,減少消耗。盡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運使得它青筋突暴,渾身疤痂,身體佝僂,它沒有屈服。無論生活怎樣艱難,總得面對,總得應(yīng)付,總得一步一步走過。我久久地站在那里,為一棵榆樹而感動。

     ⑥一天傍晚,我下班回來,發(fā)現(xiàn)那磚垛已經(jīng)不見了。一個老人默默地站在那棵樹旁。老人告訴我,這垛磚堆了十八年。當初準備蓋房子用,兒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婦改嫁,他領(lǐng)著孫子孫女度日,房子就耽擱了,F(xiàn)在孫子孫女已長大成人,會掙錢了,政府又補貼了一部分錢,房子終于可以翻修了。在老人平靜的敘述中,絲毫不見其悲涼,仿佛生活就是如此。

⑦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艱辛度過的。老人走了,他邊走邊自言自語道:“你看這棵樹,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競活了十八年,真要活成精了!”驀地,我仿佛覺得眼前的這棵榆樹,就是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葉,是老人稀疏的亂發(fā);褶褶皺皺的干,是老人飽經(jīng)風(fēng)霜的臉;還有那地下柔柔細細的根,是老人冉冉飄飛的胡須。

 ⑧望著老人步履艱辛地走了,走在那條彎彎曲曲的小路上。于是,那條被晚霞映紅了的小巷,行走著一個永恒的雕塑。眼淚模糊了我的雙眼。我默默地佇立,向老人、向那棵榆樹深深地鞠了一躬。  (《向一棵樹鞠躬》)(有刪節(jié))

7. 結(jié)合語境,說說下面句中帶點詞語的意思。(2分)

    (1)站在這雙線道的馬路邊,這無疑是一種墮落。

答:                                                                                                                                                             

   (2)露珠只輕輕了它一下,就再也尋覓不著。

答:                                                                                 

8.仔細閱讀甲乙兩文,簡要回答:(4分)

(1)甲文第③段為什么說“我們的存在只是一種悲涼的點綴”?

答:                                                                               

                                                                                    

(2)乙文第②段說“這是一棵不同尋常的樹”,那么這棵樹的不平常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答:                                                                               

                                                                                   

9.【質(zhì)疑探究】:從下面兩個小題中任選一個作答。(2分)

(1)甲文結(jié)尾“立在城市的飛塵里,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又快樂的樹”一句中說行道樹既“憂愁”又“快樂”,矛盾嗎?為什么?

答:                                                                            

                                                                                

(2)乙文第⑦段為什么說“我仿佛覺得眼前的這棵榆樹,就是老人的翻版”?

答:                                                                            

                                                                               

10.下面對甲乙兩文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 甲乙兩文都借樹寫人,形象生動地揭示了文章主旨。甲文將城市的“繁弦急管”“燈紅酒綠”與行道樹的寂靜孤獨形成對照,突出了行道樹在困境中堅定執(zhí)著的品質(zhì)。

B. 甲乙兩文都采用了第一人稱的敘述角度。甲文中用擬人化的手法,借我們的“自白”來抒情寫意;而乙文只是以“我”的見聞感受來突出文章的主旨。

 C. 甲乙兩文開篇都有點題的作用。而甲文既點出“我們”的身份,又突出了生存環(huán)境的惡劣,為下文寫意抒情蓄勢;乙文則起筆突兀,懸念頓生,讓讀者欲罷不能。

D. 甲乙兩文都表現(xiàn)了如何面對困境的態(tài)度和價值觀,贊美了那種不畏艱辛、頑強抗爭、樂觀進取、無私奉獻的美好品質(zhì)。兩文中的“樹”的形象都是奉獻者的化身。

11.【遷移拓展】請結(jié)合鏈接材料,任選一句談?wù)勀愕睦斫。?分)

(1)神圣的事業(yè)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

(2)無論生活怎樣艱難,總得面對,總得應(yīng)付,總得一步一步走過。

【鏈接】:

材料一:兩彈元勛鄧稼先,遠離親人,身處荒漠,克服重重困難,為民族的振興,國家的強盛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材料二:音樂巨人貝多芬,正當盛年,耳聾給他帶來了巨大的打擊,可他仍然創(chuàng)作出了不少不朽的世界名曲。因為他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

答:我選第         句。我的理解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