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劃線詞語的解釋完全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①夫樂,…得失之節(jié)也(節(jié)奏) ②煢煢孑立,形影相(安慰) ③戍卒叫,函谷(攻占)
④一旦不能有,來其間(失。 ⑤遙襟暢(剛,頓時(shí))⑥命途多(乖違,不順)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④⑥
B
請?jiān)谶@里輸入關(guān)鍵詞: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期末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劃線詞語的解釋完全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①夫樂,…得失之節(jié)也(節(jié)奏) ②煢煢孑立,形影相(安慰) ③戍卒叫,函谷(攻占)
④一旦不能有,來其間(失。 ⑤遙襟暢(剛,頓時(shí)) ⑥命途多(乖違,不順)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④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4屆江蘇省高一上學(xué)期期中考試語文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題。
荀卿論
蘇軾
嘗讀《孔子世家》,觀其言語文章,循循莫不有規(guī)矩,不敢放言高論,言必稱先王,然后知圣人憂天下之深也。茫乎不知其畔岸,而非遠(yuǎn)也;浩乎不知其津涯,而非深也。其所言者,匹夫匹婦之所共知;而其所行者,圣人有所不能盡也。嗚呼!是亦足矣。使后世有能盡其說者,雖為圣人無難,而不能者,不失為寡過而已矣。
子路之勇,子貢之辯,冉有之知,此三者,皆天下之所謂難能而可貴者也。然三子者,每不為夫子之所悅,顏淵默然不見其所能,若無以異于眾人者,而夫子亟稱之,且夫?qū)W圣人者,豈必其言之云爾哉,亦觀其意之所向而已。夫子以為后世必有不能行其說者矣,必有竊其說而為不義者矣。是故其言平易正直,而不敢為非?上仓,要在于不可易也。
昔者常怪李斯事荀卿,既而焚滅其書,大變古先圣王之法,于其師之道,不啻若寇仇。及今觀荀卿之書,然后知李斯之所以事秦者,皆出于荀卿,而不足怪也。
荀卿者,喜為異說而不讓,敢為高論而不顧者也。其言愚人之所驚,小人之所喜也。子思、孟軻,世之所謂賢人君子也。荀卿獨(dú)曰:“亂天下者,子思、孟軻也。”天下之人,如此其眾也;仁人義士,如此其多也。荀卿獨(dú)曰:“人性惡。桀、紂,性也。堯、舜,偽也!由是觀之,意其為人必也剛愎不遜,而自許太過。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
今夫小人之為不善,猶必有所顧忌,是以夏、商之亡,桀、紂之殘暴,而先王之法度、禮樂、刑政,猶未至于絕滅而不可考者,是桀、紂猶有所存而不敢盡廢也。彼李斯者,獨(dú)能奮而不顧,焚燒夫子之六經(jīng),烹滅三代之諸侯,破壞周公之井田,此亦必有所恃者矣。彼見其師歷詆天下之賢人,自是其愚,以為古先圣王皆無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時(shí)之論,而荀卿亦不知其禍之至于此也。   
其父殺人報(bào)仇,其子必且行劫。荀卿明王道,述禮樂,而李斯以其學(xué)亂天下,其高談異論有以激之也。孔、孟之論,未嘗異也,而天下卒無有及者。茍?zhí)煜鹿麩o有及者,則尚安以求異為哉!
1.對(duì)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3分)                

A.浩乎不知其津涯涯:邊際

B.冉有之知知:通“智”,智謀

C.要在于不可易也易:輕視,看不起

D.此亦必有所恃者矣恃:依仗

2.下列各組句子中,全都屬于作者否定荀卿的一組是(3分)              
①大變古先圣王之法                ②喜為異說而不讓      
③其言愚人之所驚,小人之所喜也     ④焚燒夫子之六經(jīng)     
⑤其高談異論有以激之也            ⑥荀卿明王道,述禮樂

A.②③⑤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⑤⑥

3.下列對(duì)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3分)            

A.孔子的主張博大精深,但通俗易懂,人們?nèi)绻耆凑湛鬃拥闹鲝埲プ,想要成為一個(gè)圣人也不困難,即使不能做到,也會(huì)少犯錯(cuò)誤。

B.子路、子貢、冉有都是天下人認(rèn)為難得的人才,但這三人卻因?yàn)橄矚g高談闊論而不被孔子喜歡,相反,寡言的顏淵卻深受孔子的喜愛。

C.李斯驕矜傲慢,擾亂天下,犯下“烹滅三代之諸侯,破壞周公之井田”等過錯(cuò),是因?yàn)槭艿剿睦蠋熫髑涓哒劗愓摰挠绊憽?/p>

D.文章先寫孔子循規(guī)蹈矩,不敢放言高論,后寫荀卿喜為異說而毫不謙讓,敢發(fā)高論而不顧一切,這樣構(gòu)成了對(duì)比,增強(qiáng)了文章的說服力。

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①顏淵默然不見其所能,若無以異于眾人者,而夫子亟稱之。(4分)
              ▲                                  ▲                                 
②由是觀之,意其為人必也剛愎不遜,而自許太過。(3分)
              ▲                                   ▲                                
③孔、孟之論,未嘗異也,而天下卒無有及者。(3分)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題。
荀卿論
蘇軾
嘗讀《孔子世家》,觀其言語文章,循循莫不有規(guī)矩,不敢放言高論,言必稱先王,然后知圣人憂天下之深也。茫乎不知其畔岸,而非遠(yuǎn)也;浩乎不知其津涯,而非深也。其所言者,匹夫匹婦之所共知;而其所行者,圣人有所不能盡也。嗚呼!是亦足矣。使后世有能盡其說者,雖為圣人無難,而不能者,不失為寡過而已矣。
子路之勇,子貢之辯,冉有之知,此三者,皆天下之所謂難能而可貴者也。然三子者,每不為夫子之所悅,顏淵默然不見其所能,若無以異于眾人者,而夫子亟稱之,且夫?qū)W圣人者,豈必其言之云爾哉,亦觀其意之所向而已。夫子以為后世必有不能行其說者矣,必有竊其說而為不義者矣。是故其言平易正直,而不敢為非?上仓,要在于不可易也。
昔者常怪李斯事荀卿,既而焚滅其書,大變古先圣王之法,于其師之道,不啻若寇仇。及今觀荀卿之書,然后知李斯之所以事秦者,皆出于荀卿,而不足怪也。
荀卿者,喜為異說而不讓,敢為高論而不顧者也。其言愚人之所驚,小人之所喜也。子思、孟軻,世之所謂賢人君子也。荀卿獨(dú)曰:“亂天下者,子思、孟軻也!碧煜轮耍绱似浔娨;仁人義士,如此其多也。荀卿獨(dú)曰:“人性惡。桀、紂,性也。堯、舜,偽也!由是觀之,意其為人必也剛愎不遜,而自許太過。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
今夫小人之為不善,猶必有所顧忌,是以夏、商之亡,桀、紂之殘暴,而先王之法度、禮樂、刑政,猶未至于絕滅而不可考者,是桀、紂猶有所存而不敢盡廢也。彼李斯者,獨(dú)能奮而不顧,焚燒夫子之六經(jīng),烹滅三代之諸侯,破壞周公之井田,此亦必有所恃者矣。彼見其師歷詆天下之賢人,自是其愚,以為古先圣王皆無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時(shí)之論,而荀卿亦不知其禍之至于此也。   
其父殺人報(bào)仇,其子必且行劫。荀卿明王道,述禮樂,而李斯以其學(xué)亂天下,其高談異論有以激之也。孔、孟之論,未嘗異也,而天下卒無有及者。茍?zhí)煜鹿麩o有及者,則尚安以求異為哉!
小題1:對(duì)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3分)                
A.浩乎不知其津涯涯:邊際
B.冉有之知知:通“智”,智謀
C.要在于不可易也易:輕視,看不起
D.此亦必有所恃者矣恃:依仗
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全都屬于作者否定荀卿的一組是(3分)              
①大變古先圣王之法                ②喜為異說而不讓      
③其言愚人之所驚,小人之所喜也     ④焚燒夫子之六經(jīng)     
⑤其高談異論有以激之也            ⑥荀卿明王道,述禮樂
A.②③⑤B.①③⑤C.②④⑤D.②⑤⑥
小題3:下列對(duì)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3分)            
A.孔子的主張博大精深,但通俗易懂,人們?nèi)绻耆凑湛鬃拥闹鲝埲プ,想要成為一個(gè)圣人也不困難,即使不能做到,也會(huì)少犯錯(cuò)誤。
B.子路、子貢、冉有都是天下人認(rèn)為難得的人才,但這三人卻因?yàn)橄矚g高談闊論而不被孔子喜歡,相反,寡言的顏淵卻深受孔子的喜愛。
C.李斯驕矜傲慢,擾亂天下,犯下“烹滅三代之諸侯,破壞周公之井田”等過錯(cuò),是因?yàn)槭艿剿睦蠋熫髑涓哒劗愓摰挠绊憽?/td>
D.文章先寫孔子循規(guī)蹈矩,不敢放言高論,后寫荀卿喜為異說而毫不謙讓,敢發(fā)高論而不顧一切,這樣構(gòu)成了對(duì)比,增強(qiáng)了文章的說服力。
小題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①顏淵默然不見其所能,若無以異于眾人者,而夫子亟稱之。(4分)
                                                                                 
②由是觀之,意其為人必也剛愎不遜,而自許太過。(3分)
                                                                                 
③孔、孟之論,未嘗異也,而天下卒無有及者。(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晉國驪姬之亂

初,晉獻(xiàn)公欲以驪姬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公曰:“從筮。”卜人曰:“筮短龜長,不如從長。且其繇曰:“專之渝,攘公之羭。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必不可!”弗聽,立之。生奚齊。

及將立奚齊,既與中大夫成謀。姬謂大子曰:“君夢齊姜, 必速祭之!”大子祭于曲沃,歸胙于公。公田,姬置諸宮六日。公至,毒而獻(xiàn)之。公祭之地,地墳;與犬,犬?dāng);與小臣,小臣亦斃。姬泣曰:“賊由大子。”大子奔新城。公殺其傅杜原款。

或謂大子:“子辭,君必辯焉!贝笞尤眨骸君非姬氏,居不安,食不飽。我辭,姬必有罪。君老矣,吾又不樂!痹唬骸白悠湫泻?”大子曰:“君實(shí)不察其罪,被此名也以出,人誰納我?”十二月戊申,縊于新城。

姬遂譖二公子曰:“皆知之!敝囟计,夷吾奔屈。     (以上僖公四年)

……

及難,公使寺人披伐蒲。重耳曰:“君父之命不校!蹦酸咴唬骸靶U,吾仇也。”逾垣而走。披斬其祛(1),遂出奔翟。                          (以上僖公五年)

六年春,晉侯使賈華伐屈。夷吾不能守,盟而行。將奔狄,卻芮曰:“后出同走,罪也,不如之梁。梁近秦而幸焉!蹦酥。                       (以上僖公六年)

                                        (節(jié)選自《左傳·晉國驪姬之亂》

【注】(1)祛:袖口。

1.對(duì)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A.公,姬置諸宮六日             田:耕種

    B.此名也以出                    被:蒙受,帶著

    C.姬遂二公子曰                  譖:誣陷,中傷

    D.君父之命不                    校:違抗

2.下列各組句子中,全都表現(xiàn)驪姬施展陰謀的一項(xiàng)是                                            (    )

①弗聽,立之                                        ②君夢齊姜, 必速祭之

  ③公至,毒而獻(xiàn)之                                   ④姬泣曰:“賊由大子!

⑤姬遂譖二公子曰:“皆知之!           ⑥我辭,姬必有罪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3.下列對(duì)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A.晉獻(xiàn)公想立驪姬為夫人,分別用龜甲、蓍草進(jìn)行了占卜,占卜結(jié)果相反,他只相信了吉利的結(jié)果,沒聽從卜人的勸說。

   B.太子申生是個(gè)悲劇性的人物,是驪姬陰謀詭計(jì)的犧牲品,出逃本可以成為一條出路,他卻以自盡來表示抗議。

    C.重耳和夷吾比較聰明,他們知道自己沒有過錯(cuò),于是聽從了別人善意的勸告,在災(zāi)禍臨頭時(shí)注意保護(hù)自己。

    D.驪姬為了能夠讓她的親生兒子成為太子,不惜在用毒辣手段陷害太子之后又嫁禍重耳和夷吾。

4.把文言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公至,毒而獻(xiàn)之。公祭之地,地墳;與犬,犬?dāng)溃慌c小臣,小臣亦斃。

   (2)君非姬氏,居不安,食不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0-2011學(xué)年重慶市“名校聯(lián)盟”高二第一次聯(lián)考語文試卷(帶解析)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文,完成小題
醒心亭記
曾 鞏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歐陽公作州之二年,構(gòu)亭曰“豐樂”,自為記,以見其名義。既又直豐樂之東,幾百步,得山之高,構(gòu)亭曰“醒心”,使鞏記之。
凡公與州賓客者游焉,則必即豐樂以飲。或醉且勞矣,則必即醒心而望,以見夫群山相環(huán),云煙之相滋,曠野之無窮,草樹眾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聞,則其心灑然而醒,更欲久而忘歸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為名,取韓子退之《北湖》之詩云。噫!其可謂善取樂于山泉之間,而名之以見其實(shí),又善者矣。
雖然,公之作樂,吾能言之。吾君優(yōu)游而無為于上,吾民給足而無憾于下,天下之學(xué)者,皆為才且良,夷狄、鳥獸、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樂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豈公樂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若公之賢,韓子歿數(shù)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賓客,尚未知公之難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為人,而覽公之跡,思欲見之,有不可及之嘆,然后知公之難遇也。則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歟!而鞏也,又得以文詞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可不喜且幸歟!
慶歷七年八月十五日記。
【小題1】下列各句中劃線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A.既又豐樂之東幾百步直:徑直
B.以見夫群山之相環(huán),云煙之相滋:滋味
C.吾民給足而無于下憾:怨恨
D.一山之,一泉之旁隅:角落
【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自為記,見其名義B.使目新其所睹,耳新乎其所聞
所謂華山洞者,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
C.可不喜且幸歟D.則其心灑然
孰能譏之乎                           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
【小題3】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部表現(xiàn)“公之樂”的一組是(    )
①則其心灑然而醒,更欲久而忘歸也②一山之隅,一泉之旁③天下學(xué)者皆為才且良
④夷狄、鳥獸、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   ⑤則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歟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④⑤D.②③⑤
【小題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①或醉且勞矣,則必即醒心而望。(3分)
②夷狄、鳥獸、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樂也。(3分)
③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2屆重慶市“名校聯(lián)盟”高二第一次聯(lián)考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文,完成小題

醒心亭記

曾 鞏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歐陽公作州之二年,構(gòu)亭曰“豐樂”,自為記,以見其名義。既又直豐樂之東,幾百步,得山之高,構(gòu)亭曰“醒心”,使鞏記之。

凡公與州賓客者游焉,則必即豐樂以飲。或醉且勞矣,則必即醒心而望,以見夫群山相環(huán),云煙之相滋,曠野之無窮,草樹眾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聞,則其心灑然而醒,更欲久而忘歸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為名,取韓子退之《北湖》之詩云。噫!其可謂善取樂于山泉之間,而名之以見其實(shí),又善者矣。

雖然,公之作樂,吾能言之。吾君優(yōu)游而無為于上,吾民給足而無憾于下,天下之學(xué)者,皆為才且良,夷狄、鳥獸、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樂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豈公樂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若公之賢,韓子歿數(shù)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賓客,尚未知公之難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為人,而覽公之跡,思欲見之,有不可及之嘆,然后知公之難遇也。則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歟!而鞏也,又得以文詞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可不喜且幸歟!

慶歷七年八月十五日記。

1.下列各句中劃線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A.既又豐樂之東幾百步直:徑直

B.以見夫群山之相環(huán),云煙之相滋:滋味

C.吾民給足而無于下憾:怨恨

D.一山之,一泉之旁隅:角落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自為記,見其名義

B.使目新其所睹,耳新乎其所聞

所謂華山洞者,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

C.可不喜且幸歟

D.則其心灑然

孰能譏之乎                           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

3.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部表現(xiàn)“公之樂”的一組是(    )

①則其心灑然而醒,更欲久而忘歸也②一山之隅,一泉之旁③天下學(xué)者皆為才且良

④夷狄、鳥獸、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   ⑤則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歟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②③⑤

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①或醉且勞矣,則必即醒心而望。(3分)

②夷狄、鳥獸、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樂也。(3分)

③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文,完成小題
醒心亭記
曾 鞏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歐陽公作州之二年,構(gòu)亭曰“豐樂”,自為記,以見其名義。既又直豐樂之東,幾百步,得山之高,構(gòu)亭曰“醒心”,使鞏記之。
凡公與州賓客者游焉,則必即豐樂以飲。或醉且勞矣,則必即醒心而望,以見夫群山相環(huán),云煙之相滋,曠野之無窮,草樹眾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聞,則其心灑然而醒,更欲久而忘歸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為名,取韓子退之《北湖》之詩云。噫!其可謂善取樂于山泉之間,而名之以見其實(shí),又善者矣。
雖然,公之作樂,吾能言之。吾君優(yōu)游而無為于上,吾民給足而無憾于下,天下之學(xué)者,皆為才且良,夷狄、鳥獸、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樂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豈公樂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若公之賢,韓子歿數(shù)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賓客,尚未知公之難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為人,而覽公之跡,思欲見之,有不可及之嘆,然后知公之難遇也。則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歟!而鞏也,又得以文詞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可不喜且幸歟!
慶歷七年八月十五日記。
小題1:下列各句中劃線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A.既又豐樂之東幾百步直:徑直
B.以見夫群山之相環(huán),云煙之相滋:滋味
C.吾民給足而無于下憾:怨恨
D.一山之,一泉之旁隅:角落
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自為記,見其名義B.使目新其所睹,耳新乎其所聞
所謂華山洞者,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
C.可不喜且幸歟D.則其心灑然
孰能譏之乎                           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
小題3: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部表現(xiàn)“公之樂”的一組是(    )
①則其心灑然而醒,更欲久而忘歸也②一山之隅,一泉之旁③天下學(xué)者皆為才且良
④夷狄、鳥獸、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   ⑤則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歟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④⑤D.②③⑤
小題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①或醉且勞矣,則必即醒心而望。(3分)
②夷狄、鳥獸、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樂也。(3分)
③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048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

  陳群字文長,穎川許昌人。祖父實(shí),父紀(jì)。群為兒時(shí),實(shí)常奇異之。魯國孔融高才傲,年在紀(jì)、群之間,先與紀(jì)友,后與群交,為紀(jì)拜,由是顯名。劉備臨豫州,辟群為別駕。時(shí)陶謙病死,徐州迎備,備欲往,群說備曰:“袁術(shù)尚強(qiáng),今東,必與之爭。呂布若襲將軍之后,將軍雖得徐州,事必?zé)o成!眰渌鞏|,與袁術(shù)戰(zhàn)。布果襲下邳,遣兵助術(shù),大破備軍,備恨不用群言。隨紀(jì)避難徐州。屬呂布破,太祖辟群為司空掾?qū)?/u>。時(shí)有薦樂安王模、下邳周逵者,太祖辟之。群封還教,以為模、逵穢德,終必?cái)。娌宦牎?u>后模、逵皆坐奸宄誅,太祖以謝群。群薦廣陵陳矯、丹陽戴乾,太祖皆用之。后吳人叛,乾忠義死難,矯遂為名臣,世以群為知人。

  青龍中,營治宮室,百姓農(nóng)時(shí)。群上疏曰:“禹承唐、虞之盛,猶卑宮室而惡衣服,況今喪亂之后,人民至少,比漢文、景之時(shí),不過一大郡。加邊境有事,將士勞苦,若有水旱之患,國家之深憂也。且吳、蜀未滅,社稷不安。宜及其未動(dòng),講武勸農(nóng),有以待之。今舍此急而先宮室,臣懼百姓遂困;將何以應(yīng)敵?今中國勞力,亦吳、蜀之所愿。此安危之機(jī)也。惟陛下慮之!

  初,劉虞坐弟與魏諷謀反,當(dāng)誅。群言之太祖,太祖曰:“虞,名臣也,吾亦欲赦之!蹦藦(fù)位。虞深德群,群曰:“夫議刑為國,非為私也;且自明主之意,吾何知焉?”

  1.對(duì)下列句子中加粗、加下劃線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A.魯國孔融高才                   倨:傲慢

      B為紀(jì)拜                         更:改

      C.百姓農(nóng)時(shí)                       失:耽誤

      D.太祖以                       謝:道謝

  2.下列各句加粗、加下劃線的詞語在文中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A以為模、逵穢德                    B.人民至少

      C不過一大郡                       D.今中國勞力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加橫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4.下列句子編為四組,全都表現(xiàn)陳群“知人”的一組是( )

 、僖詾槟、逵穢德,終必?cái)。?/span>

 、谌核]廣陵陳矯、丹陽戴乾;

  ③臣懼百姓遂困;

 、苋貉灾;

 、菸嵋嘤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5.下列對(duì)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陳群出身名門,少年時(shí)就被人們所推崇。連才高氣傲的孔融,也因與陳群交往,而把過去視為同輩朋友的陳紀(jì)尊為父輩。

  B.陳群因?yàn)椤白R(shí)人”而受到太祖的敬重,后來又讓同僚佩服。

  C.陳群能審時(shí)度勢,憂國憂民,敢于持公道,講實(shí)話,難能可貴。

  D.陳群知人善任,對(duì)賢才力薦,對(duì)庸君力諫,對(duì)無德者力阻,對(duì)蒙冤者力辨,這些都出于公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語文教研室 題型:048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

  陳群字文長,穎川許昌人。祖父實(shí),父紀(jì)。群為兒時(shí),實(shí)常奇異之。魯國孔融高才傲,年在紀(jì)、群之間,先與紀(jì)友,后與群交,為紀(jì)拜,由是顯名。劉備臨豫州,辟群為別駕。時(shí)陶謙病死,徐州迎備,備欲往,群說備曰:“袁術(shù)尚強(qiáng),今東,必與之爭。呂布若襲將軍之后,將軍雖得徐州,事必?zé)o成!眰渌鞏|,與袁術(shù)戰(zhàn)。布果襲下邳,遣兵助術(shù),大破備軍,備恨不用群言。隨紀(jì)避難徐州。屬呂布破,太祖辟群為司空掾?qū)?/u>。時(shí)有薦樂安王模、下邳周逵者,太祖辟之。群封還教,以為模、逵穢德,終必?cái),太祖不聽?u>后模、逵皆坐奸宄誅,太祖以謝群。群薦廣陵陳矯、丹陽戴乾,太祖皆用之。后吳人叛,乾忠義死難,矯遂為名臣,世以群為知人。

  青龍中,營治宮室,百姓農(nóng)時(shí)。群上疏曰:“禹承唐、虞之盛,猶卑宮室而惡衣服,況今喪亂之后,人民至少,比漢文、景之時(shí),不過一大郡。加邊境有事,將士勞苦,若有水旱之患,國家之深憂也。且吳、蜀未滅,社稷不安。宜及其未動(dòng),講武勸農(nóng),有以待之。今舍此急而先宮室,臣懼百姓遂困;將何以應(yīng)敵?今中國勞力,亦吳、蜀之所愿。此安危之機(jī)也。惟陛下慮之!

  初,劉虞坐弟與魏諷謀反,當(dāng)誅。群言之太祖,太祖曰:“虞,名臣也,吾亦欲赦之!蹦藦(fù)位。虞深德群,群曰:“夫議刑為國,非為私也;且自明主之意,吾何知焉?”

  1.對(duì)下列句子中加粗、加下劃線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A.魯國孔融高才                   倨:傲慢

      B為紀(jì)拜                         更:改

      C.百姓農(nóng)時(shí)                       失:耽誤

      D.太祖以                       謝:道謝

  2.下列各句加粗、加下劃線的詞語在文中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A以為模、逵穢德                    B.人民至少

      C不過一大郡                       D.今中國勞力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加橫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4.下列句子編為四組,全都表現(xiàn)陳群“知人”的一組是( )

 、僖詾槟、逵穢德,終必?cái)。?/span>

 、谌核]廣陵陳矯、丹陽戴乾;

 、鄢紤职傩账炖В

  ④群言之太祖;

  ⑤吾亦欲赦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5.下列對(duì)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陳群出身名門,少年時(shí)就被人們所推崇。連才高氣傲的孔融,也因與陳群交往,而把過去視為同輩朋友的陳紀(jì)尊為父輩。

  B.陳群因?yàn)椤白R(shí)人”而受到太祖的敬重,后來又讓同僚佩服。

  C.陳群能審時(shí)度勢,憂國憂民,敢于持公道,講實(shí)話,難能可貴。

  D.陳群知人善任,對(duì)賢才力薦,對(duì)庸君力諫,對(duì)無德者力阻,對(duì)蒙冤者力辨,這些都出于公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1屆甘肅省天水市一中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語文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范文正公文集》序
蘇軾

20090505

 
慶歷三年,軾始總角入鄉(xiāng)校,士有自京師來者,以魯人石守道所作《慶歷圣德詩》示鄉(xiāng)先生。軾從旁窺觀,則能誦習(xí)其辭,問先生以所頌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軾曰:“此天人也耶,則不敢知;若亦人耳,何為其不可!”先生奇軾言,盡以告之,且曰:“韓、范、富、歐陽,此四人者,人杰也。”時(shí)雖未盡了,則已私識(shí)之矣。嘉祐二年,始舉進(jìn)士至京師,則范公歿。既葬而墓碑出,讀之至流涕,曰:“吾得其為人!鄙w十有五年而不一見其面,豈非命也歟?

是歲登第,始見知于歐陽公,因公以識(shí)韓、富。皆以國士待軾,曰:“恨子不識(shí)范文正公。”嗚呼!公之功德,蓋不待文而顯,其文亦不待序而傳。然不敢辭者,自以八歲知敬愛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從之游,而公獨(dú)不識(shí),以為平生之恨。若獲掛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門下士之末,豈非疇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樂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畝中,非仕而后學(xué)者也;搓幒钜姼叩塾跐h中,論劉、項(xiàng)短長,畫取三秦,如指諸掌,及佐帝定天下,漢中之言,無一不酬者。諸葛孔明臥草廬中,與先主論曹操、孫權(quán),規(guī)取劉璋,因蜀之資,以爭天下,終身不易其言。此豈口傳耳受嘗試為之而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憂,則已有憂天下致太平之意,故為萬言書以遺宰相。天下傳誦。至用為將,擢為執(zhí)政,考其平生所為,無出此書者。其于仁義禮樂,忠信孝弟,蓋如饑渴之于飲食,欲須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熱,如水之濕,蓋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雖弄翰戲語,率然而作,必歸于此。故天下信其誠,爭師尊之。
(選自《唐宋八大家散文精品注譯評(píng)》)
【注釋】韓、范、富、歐陽:韓琦、范仲淹、富弼、歐陽修,皆北宋名臣。
【小題1】對(duì)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A.軾從旁竊觀,則能誦習(xí)其辭竊:偷偷地、暗中
B.彼三杰者,皆得從之游游:交往
C.漢中之言,無一不酬者酬:報(bào)答
D.故天下信其誠,爭師尊之師:師從、學(xué)習(xí)
【小題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現(xiàn)蘇軾對(duì)范仲淹景仰的一組是     (   )
①此天人也耶,則不敢知;若亦人耳,何為其不可!
②既葬而墓碑出,讀之至流涕,曰:“吾得其為人!
③若獲掛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門下士之末,豈非疇昔之愿也哉!
④而公獨(dú)不識(shí),以為平生之恨。
⑤雖弄翰戲語,率然而作,必歸于此。
⑥故天下信其誠,爭師尊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
【小題3】下列對(duì)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A.蘇軾小時(shí)候所聽說的《慶歷圣德詩》,頌揚(yáng)了包括范仲淹在內(nèi)地十一個(gè)人,所以蘇軾對(duì)范仲淹仰慕已久,但一直沒能見到他。
B.蘇軾認(rèn)為,范仲淹的功德,不需要文章顯揚(yáng),她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言來傳世,尊敬答應(yīng)為其作序,是為了實(shí)現(xiàn)結(jié)識(shí)范仲淹的愿望。
C.蘇軾舉伊尹、太公、淮陰侯、諸葛孔明等人為例,是為了說明范仲淹就像他們一樣,早就有輔佐人君的抱負(fù),并且一以貫之,終身不易。
D.這篇序言如敘家常,通過童年的記憶、考中進(jìn)士后的結(jié)交逸事等的敘寫,著力歌頌了范仲淹的功德,表達(dá)了自己對(duì)范仲淹的傾慕之情。
【小題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公之功德,蓋不待文而顯,其文亦不待序而傳
(2)則已有憂天下致太平之意,故為萬言書以遺宰相。
(3)如火之熱,如水之濕,蓋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