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項中,劃線詞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吞聲躑躅(徘徊不前)不敢言

天涯霜雪(雨過天晴)寒霄
B.出師一表真名世(在當(dāng)世有名) 徑須(買)取對君酌
C.惟(醒來)時之枕席 向來(原來)之煙霞
D.吳楚東南(干裂) 戎馬(代指戰(zhàn)爭)關(guān)山北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0127 期末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各項中,劃線詞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
A.吞聲躑躅(徘徊不前)不敢言 天涯霜雪(雨過天晴)寒霄
B.出師一表真名世(在當(dāng)世有名) 徑須(買)取對君酌
C.惟(醒來)時之枕席 向來(原來)之煙霞
D.吳楚東南(干裂) 戎馬(代指戰(zhàn)爭)關(guān)山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一段文言文,完成1—3題。

顏含,字弘都,瑯邪莘人也。含少有操行,以孝聞。兄畿,咸寧中得疾,闔家營視,頓廢生業(yè),雖在母妻,不能無倦矣。含乃絕棄人事,躬親侍養(yǎng),足不出戶者十有三年。石崇重含淳行,贈以甘旨,含謝而不受;騿柶涔,答曰:“病者綿昧,生理未全,既不能進(jìn)啖,又未識人惠,若當(dāng)謬留,豈施者之意也!”

次嫂樊氏因疾失明,含課勵家人,盡心奉養(yǎng),每日自嘗省藥饌,察問息耗,必簪屨束帶。

本州辟,不就。東宮初建,含以儒素篤行補(bǔ)太子中庶子。豫討蘇峻功,封西平縣侯,拜侍中,除吳郡太守。王導(dǎo)問含曰:“卿今蒞名郡,政將何先?”答曰:“王師歲動,編戶虛耗,南北權(quán)豪競招游食,國弊家豐,執(zhí)事之憂。且當(dāng)征之勢門,使反田桑,數(shù)年之間,欲令戶給人足,如其禮樂,俟之明宰!焙鶜v簡而有恩,明而能斷,然以威御下。導(dǎo)嘆曰:“顏公在事,吳人斂手矣!蔽粗,復(fù)為侍中。以年老遜位。成帝美其素行,就加右光祿大夫,門施行馬,賜床帳被褥,敕太官四時致膳,固辭不受。

于時論者以王導(dǎo)帝之師傅,名位隆重,百僚宜為降禮。太常馮懷以問于含,含曰:“王公雖重,理無偏敬,降禮之言,或是諸君事宜。鄙人老矣,不識時務(wù)!奔榷嫒嗽唬骸拔崧劮粏柸嗜。向馮祖思問佞于我,我有邪德乎?”

人嘗論少正卯、盜跖其惡孰深;蛟唬骸罢m奸,不至剖人棄膳,盜跖為甚!焙唬骸盀閻赫寐,人思加戮;隱伏之奸,非圣不誅。由此言之,少正為甚!北娤谭。

郭璞嘗遇含,欲為之筮。含曰:“年在天,位在人,修己而天不與者,命也;守道而人不知者,性也。自有性命,無勞蓍龜!

桓溫求婚于含,含以其盛滿,不許。惟與鄧攸深交。或問江左群士優(yōu)劣,答曰:“周伯仁之正,鄧伯道之清,卞望之之節(jié),余則吾不知也!逼溲胖匦袑崳纸^浮偽如此。

致仕二十余年,年九十三卒。遺命素棺薄斂。謚曰靖。喪在殯而鄰家失火,移棺紼斷,火將至而滅,僉以為淳誠所感也。

1.對下列句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A.躬親侍養(yǎng)    躬:親自

B.含課勵家人   課:督促

C.豫討蘇峻功   豫:預(yù)先

D.為惡彰露    彰:明顯,顯著

2.下列各組句子中,全都表現(xiàn)顏含“雅重行實,抑絕浮偽”的一組是

(1)本州辟,不就   (2)隱伏之奸,非圣不誅   (3)簡而有恩,明而能斷

(4)數(shù)年之間,欲令戶給人足  (5)惟與鄧攸深交 。6)遺命素棺薄斂

A.(1)(2)(3)  B.(4)(5)(6)  C.(1)(3)(5)  D.(2)(4)(6)

3.下列對文中有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顏含少時以孝悌聞名鄉(xiāng)里。其兄顏畿有病,母親和妻子服侍的有些厭倦,顏含卻放棄一切家務(wù),辛勤服侍,十幾年如一日,江南豪右石崇聽說了,非常敬佩,特贈美味以表敬意。

B.顏含曾被任命為吳郡太守,宰相王導(dǎo)問他上任后先干什么,他回答說:“先把游民從有錢人家征召出來,使他們回到自己的土地上去,不要幾年,就會戶給人足,禮樂教化得以恢復(fù)!

C.顏含為人正直,不趨炎附勢。有人想巴結(jié)王導(dǎo),征求他的意見,他沒有附和;強(qiáng)權(quán)人物桓溫請求和他結(jié)為兒女親家,他因為桓溫的權(quán)位達(dá)到了極點,沒有答應(yīng)。

D.顏含儒雅質(zhì)樸,品行敦厚,因此深受晉成帝的器重;為他辦喪事期間鄰居家失火,移動棺材時繩索又?jǐn)嗔,火即將燒到棺材時就滅了,人們都認(rèn)為是他的德行感動了神明。

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闔家營視,頓廢生業(yè),雖在母妻,不能無倦矣。

(2)于時論者以王導(dǎo)帝之師傅,名位隆重,百僚宜為降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048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陳軫者,游說之士。與張儀俱事秦惠王。皆貴重,爭寵。張儀惡陳軫于秦王曰:“軫重幣輕使秦楚之問,將為國交也。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軫者,軫自為厚而為王薄也。且軫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聽乎?”王謂陳軫曰:“吾聞子欲去秦之楚,有之乎?”軫曰:“然!蓖踉唬骸皟x之言果信矣!陛F曰:“非獨儀知之也,行道之士盡知之矣。昔子胥忠于其君而天下爭以為臣,曾參孝于其親而天下愿以為子。故賣仆妾不出閭巷而售者,良仆妾也;出婦嫁于鄉(xiāng)曲者,良婦也。今軫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軫為忠乎?忠且見棄,軫不之楚何歸乎?”王以其言為然,遂善待之。

居秦期年,秦惠王終相張儀,而陳軫奔楚。楚未之重也,而使陳軫使于秦。過梁,欲見犀首,犀首者,魏之陰晉人也,與張儀不善。犀首謝弗見。軫曰:“吾為事來,公不見軫,軫將行,不得待異日。”犀首見之。陳軫曰:“公何好飲也?”犀首曰:“無事也。”曰:“吾請令公厭事可乎?”曰:“奈何?”曰:“田需約諸侯從親,楚王疑之,未信也。公謂于王曰:‘臣與燕、趙之王有故,數(shù)使人來,曰“無事何不相見”,愿謁行于王!蹼m許公,公請毋多車,以車三十乘,可陳之于庭,明言之燕、趙!毖、趙客聞之,馳車告其王,使人迎犀首。楚王聞之大怒,曰:“田需與寡人約,而犀首之燕、趙,是欺我也!迸宦犉涫拢R聞犀首之北,使人以事委焉。犀首遂行,三國相事皆斷于犀首,軫遂至秦。

1.對下列句子中加線的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

A.張儀陳軫于秦王曰   惡:厭惡

B.不出閶巷而   售:買入

C.吾請令公厭事可乎   厭事:擔(dān)任很多的事

D.行道之士盡知之矣   行道:推崇道義

2.下列句子中加線詞語的意義古今相同的一項是       ( 。

A.與張儀俱事秦惠王。皆貴重,爭寵

B.昔子胥忠于其君而天下爭以為

C.犀首者,魏之陰晉人也,與張儀不善

D.臣與燕、趙之王有故,數(shù)使人來。曰“無事何不相見

3.下列各項中虛詞的用法和意義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

A.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軫者

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B.犀首見之 君將哀而生之乎

C.愿謁行于王   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D.吾為事來 會其怒,不敢獻(xiàn),公為我獻(xiàn)之

4.下列各項中全都表現(xiàn)陳軫游說才能的一項是       ( 。

①與張儀俱事秦惠王。皆貴重,爭寵。

②“且軫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聽乎?”

③“今軫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軫為忠乎?”

④王以其言為然,遂善待之。

⑤楚未之重也,而使陳軫使于秦。

⑥“吾為事來,公不見軫,軫將行,不得待異日。”

A.①②③   B.③①⑥   C.②③⑤   D.①⑤⑥

5.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陳軫面對秦王的質(zhì)問,肯定張儀的看法,是以退為進(jìn),體現(xiàn)了游說之士的權(quán)謀機(jī)變。

B.陳軫闡述自己的觀點,取譬設(shè)喻、言之成理,使秦惠王深信不疑,并進(jìn)而善待他。

C.陳軫、張儀、犀首都是能夠傾邦覆國的說客,相互之間爭寵妒能,挑起了許多紛爭。

D.經(jīng)過陳軫的精心策劃,使本無所事事的犀首一時壟斷了燕、趙、齊三國的相國事務(wù)。

6.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忠且見棄,軫不之楚何歸乎?

 

2)楚未之重也,而使陳軫使于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語文教研室 題型:048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陳軫者,游說之士。與張儀俱事秦惠王。皆貴重,爭寵。張儀惡陳軫于秦王曰:“軫重幣輕使秦楚之問,將為國交也。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軫者,軫自為厚而為王薄也。且軫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聽乎?”王謂陳軫曰:“吾聞子欲去秦之楚,有之乎?”軫曰:“然!蓖踉唬骸皟x之言果信矣!陛F曰:“非獨儀知之也,行道之士盡知之矣。昔子胥忠于其君而天下爭以為臣,曾參孝于其親而天下愿以為子。故賣仆妾不出閭巷而售者,良仆妾也;出婦嫁于鄉(xiāng)曲者,良婦也。今軫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軫為忠乎?忠且見棄,軫不之楚何歸乎?”王以其言為然,遂善待之。

居秦期年,秦惠王終相張儀,而陳軫奔楚。楚未之重也,而使陳軫使于秦。過梁,欲見犀首,犀首者,魏之陰晉人也,與張儀不善。犀首謝弗見。軫曰:“吾為事來,公不見軫,軫將行,不得待異日!毕滓娭。陳軫曰:“公何好飲也?”犀首曰:“無事也!痹唬骸拔嵴埩罟珔捠驴珊?”曰:“奈何?”曰:“田需約諸侯從親,楚王疑之,未信也。公謂于王曰:‘臣與燕、趙之王有故,數(shù)使人來,曰“無事何不相見”,愿謁行于王!蹼m許公,公請毋多車,以車三十乘,可陳之于庭,明言之燕、趙!毖唷②w客聞之,馳車告其王,使人迎犀首。楚王聞之大怒,曰:“田需與寡人約,而犀首之燕、趙,是欺我也。”怒而不聽其事,齊聞犀首之北,使人以事委焉。犀首遂行,三國相事皆斷于犀首,軫遂至秦。

1.對下列句子中加線的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

A.張儀陳軫于秦王曰   惡:厭惡

B.不出閶巷而   售:買入

C.吾請令公厭事可乎   厭事:擔(dān)任很多的事

D.行道之士盡知之矣   行道:推崇道義

2.下列句子中加線詞語的意義古今相同的一項是       ( 。

A.與張儀俱事秦惠王。皆貴重,爭寵

B.昔子胥忠于其君而天下爭以為

C.犀首者,魏之陰晉人也,與張儀不善

D.臣與燕、趙之王有故,數(shù)使人來。曰“無事何不相見

3.下列各項中虛詞的用法和意義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

A.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軫者

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B.犀首見之 君將哀而生之乎

C.愿謁行于王   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D.吾為事來 會其怒,不敢獻(xiàn),公為我獻(xiàn)之

4.下列各項中全都表現(xiàn)陳軫游說才能的一項是       ( 。

①與張儀俱事秦惠王。皆貴重,爭寵。

②“且軫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聽乎?”

③“今軫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軫為忠乎?”

④王以其言為然,遂善待之。

⑤楚未之重也,而使陳軫使于秦。

⑥“吾為事來,公不見軫,軫將行,不得待異日!

A.①②③   B.③①⑥   C.②③⑤   D.①⑤⑥

5.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陳軫面對秦王的質(zhì)問,肯定張儀的看法,是以退為進(jìn),體現(xiàn)了游說之士的權(quán)謀機(jī)變。

B.陳軫闡述自己的觀點,取譬設(shè)喻、言之成理,使秦惠王深信不疑,并進(jìn)而善待他。

C.陳軫、張儀、犀首都是能夠傾邦覆國的說客,相互之間爭寵妒能,挑起了許多紛爭。

D.經(jīng)過陳軫的精心策劃,使本無所事事的犀首一時壟斷了燕、趙、齊三國的相國事務(wù)。

6.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忠且見棄,軫不之楚何歸乎?

 

2)楚未之重也,而使陳軫使于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0-2011學(xué)年內(nèi)蒙古赤峰二中高二下學(xué)期期末考試語文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
法正字孝直,扶風(fēng)郿人也。祖父真,有清節(jié)高名。建安初,天下饑荒,正與同郡孟達(dá)俱入蜀依劉璋,久之為新都令,后召署軍議校尉。既不任用,又為其州邑俱僑客者所謗無行,志意不得。益州張松與正相善,忖璋不足與有為,常竊嘆息。
松于荊州見曹公還,勸璋絕曹公而自結(jié)先主。璋曰:“誰可使者?”松乃舉正,正辭讓,不得已而往。正既還,為松稱說先主有雄略,密謀協(xié)規(guī),愿共戴奉,而未有緣。后因璋聞曹公欲遣將征張魯之有懼心也,松遂說璋宜迎先主,使之討魯,復(fù)令正銜命。正既宣旨,陰獻(xiàn)策于先主曰:“以將軍之英才,宜乘劉璋之弱,以成業(yè),猶反掌也。張松,州之股肱,以響應(yīng)于內(nèi);然后資益州之殷富,馮天府之險阻,” 乃率諸將進(jìn)兵漢中,正亦從行。
二十四年,先主自陽平南渡沔水,緣山稍前,于定軍山作營。淵將兵來爭其地。正曰:“可擊矣!毕戎髅S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淵軍,淵等授首。曹公西征,聞?wù),曰:“吾故知玄德不辦有此,必為人所教也。”先主立為漢中王,以正為尚書令、護(hù)軍將軍。明年卒,時年四十五。先主為之流涕者累日。謚曰翼侯。賜子邈爵關(guān)內(nèi)侯,官至奉車都尉、漢陽太守。亮每奇正智術(shù),與正雖好尚不同,以公義相重。先主既尊號,將東征孫權(quán)以復(fù)關(guān)羽之恥,群臣多諫,一不從。章武二年,大軍敗績,還住白帝。亮嘆曰:“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fù)東行,必不傾危矣。”
(《三國志·龐統(tǒng)法正傳》,有刪節(jié))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而未有緣               緣:緣分
B.密謀協(xié)規(guī)               規(guī):謀劃
C.復(fù)令正銜命             銜:接受
D.馮天府之險阻           馮:憑借 
【小題2】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法正“智術(shù)”的一組是(3分)
①忖璋不足與有為,常竊嘆息   ②為松稱說先主有雄略
③宜乘劉璋之弱               ④資益州之殷富,馮天府之險阻
   ⑤以正為尚書令、護(hù)軍將軍     ⑥吾故知玄德不辦有此,必為人所教也

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⑤D.③④⑥
【小題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法正祖父為人正直,有很高的名氣,家庭背景較好。建安初年,法正和同鄉(xiāng)孟達(dá)來到蜀地投靠劉璋,后被征召代理為軍議校尉。
B.法正見過劉備之后認(rèn)為他有雄才大略可以成就大業(yè),等到劉璋再派他去劉備那里時,他就公開表明態(tài)度,希望劉備奪取益州。
C.曹操率軍向西進(jìn)攻,聽到夏侯淵被黃忠軍隊打敗并被斬首一事,認(rèn)為這一定是有人教他,劉備不可能有這個計謀。
D.關(guān)羽被殺后,劉備準(zhǔn)備向東征討孫權(quán)來報仇,大臣們大多勸誡劉備,但是劉備全都不聽。章武二年,劉備兵敗,退到白帝城。
【小題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 陰獻(xiàn)策于先主曰:“以將軍之英才,宜乘劉璋之弱,以成業(yè),猶反掌也。(5分)
譯文:                                                                      
(2) 亮每奇正智術(shù),與正雖好尚不同,以公義相重。(5分)
譯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1-2012學(xué)年內(nèi)蒙古高二下學(xué)期期末考試語文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

法正字孝直,扶風(fēng)郿人也。祖父真,有清節(jié)高名。建安初,天下饑荒,正與同郡孟達(dá)俱入蜀依劉璋,久之為新都令,后召署軍議校尉。既不任用,又為其州邑俱僑客者所謗無行,志意不得。益州張松與正相善,忖璋不足與有為,常竊嘆息。

松于荊州見曹公還,勸璋絕曹公而自結(jié)先主。璋曰:“誰可使者?”松乃舉正,正辭讓,不得已而往。正既還,為松稱說先主有雄略,密謀協(xié)規(guī),愿共戴奉,而未有緣。后因璋聞曹公欲遣將征張魯之有懼心也,松遂說璋宜迎先主,使之討魯,復(fù)令正銜命。正既宣旨,陰獻(xiàn)策于先主曰:“以將軍之英才,宜乘劉璋之弱,以成業(yè),猶反掌也。張松,州之股肱,以響應(yīng)于內(nèi);然后資益州之殷富,馮天府之險阻,”  乃率諸將進(jìn)兵漢中,正亦從行。

二十四年,先主自陽平南渡沔水,緣山稍前,于定軍山作營。淵將兵來爭其地。正曰:“可擊矣!毕戎髅S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淵軍,淵等授首。曹公西征,聞?wù),曰:“吾故知玄德不辦有此,必為人所教也!毕戎髁闈h中王,以正為尚書令、護(hù)軍將軍。明年卒,時年四十五。先主為之流涕者累日。謚曰翼侯。賜子邈爵關(guān)內(nèi)侯,官至奉車都尉、漢陽太守。亮每奇正智術(shù),與正雖好尚不同,以公義相重。先主既尊號,將東征孫權(quán)以復(fù)關(guān)羽之恥,群臣多諫,一不從。章武二年,大軍敗績,還住白帝。亮嘆曰:“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fù)東行,必不傾危矣!

                                       (《三國志·龐統(tǒng)法正傳》,有刪節(jié))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而未有緣                緣:緣分

B.密謀協(xié)規(guī)                規(guī):謀劃

C.復(fù)令正銜命              銜:接受

D.馮天府之險阻            馮:憑借 

2.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法正“智術(shù)”的一組是(3分)

     ①忖璋不足與有為,常竊嘆息    ②為松稱說先主有雄略

     ③宜乘劉璋之弱                ④資益州之殷富,馮天府之險阻

     ⑤以正為尚書令、護(hù)軍將軍      ⑥吾故知玄德不辦有此,必為人所教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③④⑥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法正祖父為人正直,有很高的名氣,家庭背景較好。建安初年,法正和同鄉(xiāng)孟達(dá)來到蜀地投靠劉璋,后被征召代理為軍議校尉。

    B.法正見過劉備之后認(rèn)為他有雄才大略可以成就大業(yè),等到劉璋再派他去劉備那里時,他就公開表明態(tài)度,希望劉備奪取益州。

    C.曹操率軍向西進(jìn)攻,聽到夏侯淵被黃忠軍隊打敗并被斬首一事,認(rèn)為這一定是有人教他,劉備不可能有這個計謀。

    D.關(guān)羽被殺后,劉備準(zhǔn)備向東征討孫權(quán)來報仇,大臣們大多勸誡劉備,但是劉備全都不聽。章武二年,劉備兵敗,退到白帝城。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 陰獻(xiàn)策于先主曰:“以將軍之英才,宜乘劉璋之弱,以成業(yè),猶反掌也。(5分)

譯文:                                                                      

  (2)  亮每奇正智術(shù),與正雖好尚不同,以公義相重。(5分)

譯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
法正字孝直,扶風(fēng)郿人也。祖父真,有清節(jié)高名。建安初,天下饑荒,正與同郡孟達(dá)俱入蜀依劉璋,久之為新都令,后召署軍議校尉。既不任用,又為其州邑俱僑客者所謗無行,志意不得。益州張松與正相善,忖璋不足與有為,常竊嘆息。
松于荊州見曹公還,勸璋絕曹公而自結(jié)先主。璋曰:“誰可使者?”松乃舉正,正辭讓,不得已而往。正既還,為松稱說先主有雄略,密謀協(xié)規(guī),愿共戴奉,而未有緣。后因璋聞曹公欲遣將征張魯之有懼心也,松遂說璋宜迎先主,使之討魯,復(fù)令正銜命。正既宣旨,陰獻(xiàn)策于先主曰:“以將軍之英才,宜乘劉璋之弱,以成業(yè),猶反掌也。張松,州之股肱,以響應(yīng)于內(nèi);然后資益州之殷富,馮天府之險阻,” 乃率諸將進(jìn)兵漢中,正亦從行。
二十四年,先主自陽平南渡沔水,緣山稍前,于定軍山作營。淵將兵來爭其地。正曰:“可擊矣!毕戎髅S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淵軍,淵等授首。曹公西征,聞?wù),曰:“吾故知玄德不辦有此,必為人所教也!毕戎髁闈h中王,以正為尚書令、護(hù)軍將軍。明年卒,時年四十五。先主為之流涕者累日。謚曰翼侯。賜子邈爵關(guān)內(nèi)侯,官至奉車都尉、漢陽太守。亮每奇正智術(shù),與正雖好尚不同,以公義相重。先主既尊號,將東征孫權(quán)以復(fù)關(guān)羽之恥,群臣多諫,一不從。章武二年,大軍敗績,還住白帝。亮嘆曰:“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fù)東行,必不傾危矣!
(《三國志·龐統(tǒng)法正傳》,有刪節(jié))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而未有緣               緣:緣分
B.密謀協(xié)規(guī)               規(guī):謀劃
C.復(fù)令正銜命             銜:接受
D.馮天府之險阻           馮:憑借 
小題2: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法正“智術(shù)”的一組是(3分)
①忖璋不足與有為,常竊嘆息   ②為松稱說先主有雄略
③宜乘劉璋之弱               ④資益州之殷富,馮天府之險阻
   ⑤以正為尚書令、護(hù)軍將軍     ⑥吾故知玄德不辦有此,必為人所教也
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⑤D.③④⑥
小題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法正祖父為人正直,有很高的名氣,家庭背景較好。建安初年,法正和同鄉(xiāng)孟達(dá)來到蜀地投靠劉璋,后被征召代理為軍議校尉。
B.法正見過劉備之后認(rèn)為他有雄才大略可以成就大業(yè),等到劉璋再派他去劉備那里時,他就公開表明態(tài)度,希望劉備奪取益州。
C.曹操率軍向西進(jìn)攻,聽到夏侯淵被黃忠軍隊打敗并被斬首一事,認(rèn)為這一定是有人教他,劉備不可能有這個計謀。
D.關(guān)羽被殺后,劉備準(zhǔn)備向東征討孫權(quán)來報仇,大臣們大多勸誡劉備,但是劉備全都不聽。章武二年,劉備兵敗,退到白帝城。
小題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 陰獻(xiàn)策于先主曰:“以將軍之英才,宜乘劉璋之弱,以成業(yè),猶反掌也。(5分)
譯文:                                                                      
(2) 亮每奇正智術(shù),與正雖好尚不同,以公義相重。(5分)
譯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3年福建八閩一中協(xié)作校內(nèi)部高三模擬卷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15分)。

甘茂傳

甘茂者,下蔡人也。學(xué)百家之術(shù),秦王見而說之。以甘茂為左丞相,以樗里子為右丞相。

秦武王三年,欲使甘茂伐韓取宜陽,以信道至周室。甘茂曰:“請約魏以伐韓。”令向壽輔行。甘茂既約魏,魏許,甘茂還至息壤,謂向壽曰:“子歸言之王,魏聽臣矣,然愿王勿伐也!   

向壽歸以告王,王迎甘茂于息壤,問其故,甘茂曰:“宜陽,大縣也,上黨、南陽積之久矣。名曰縣,其實郡也。今王倍數(shù)險,行千里攻之,難。昔始張儀西并巴蜀之地,北開西河之外,南取上庸,天下不以多張子而以賢先王。魏文侯令樂羊?qū)⒍ブ猩,三年而拔之。樂羊返而論功,文侯示之謗書一篋。樂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也,主君之力也!癯迹b旅之臣也。樗里子、公孫奭二人者挾韓而議之,王必聽之,是王欺魏王而臣受公仲侈之怨也!蓖踉唬骸肮讶瞬宦犚玻埮c子盟。” 于是與王盟于息壤。果攻宜陽,五月而不能拔也。樗里子、公孫奭果爭之。武王召甘茂,欲罷兵。甘茂曰:“息壤在彼!蓖踉唬骸坝兄!币虼笙て鸨,使甘茂擊之,遂拔宜陽。韓襄王使公仲侈入謝,與秦平。

……

楚懷王怨前秦敗楚于丹陽而韓不救,乃以兵圍韓雍氏。韓使公仲侈告急于秦。秦昭王新立,太后楚人,不肯救。公仲因甘茂,茂為韓言于秦昭王曰:“公仲方有得秦救,故敢捍楚也。今雍氏圍,秦師不下殽,公仲且仰首而不朝,公叔且以國南合于楚。楚、韓為一,魏氏不敢不聽,然則伐秦之形成矣。不識坐而待伐孰與伐人之利?”秦王曰:“善!蹦讼聨熡跉ヒ跃软n。楚兵去。

(節(jié)選自《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第十一》,有刪改。)

①宜陽、上黨、南陽:都是韓國地名。②數(shù)險;許多險要的地方。指秦國的函谷關(guān)、崤關(guān)等。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項是(3分)

A.然愿王勿伐也                 愿:希望

B.今王倍數(shù)險                   倍:通“背”,離開。

C.韓襄王使公仲侈入謝           謝:謝罪

D.故敢捍楚也                   捍:同“捍”,攻擊。

2.下列句子中,全部體現(xiàn)甘茂深謀遠(yuǎn)略的一組是 (3分)

①今王倍數(shù)險,行千里攻之,難   ②此非臣之功也,主君之力也

③于是與王盟于息壤   ④韓襄王使公仲侈入謝,與秦平

⑤茂為韓言于秦昭王   ⑥乃下師于殽以救韓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3.下列對文章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甘茂出使魏國回到息壤后勸王不要攻打宜陽的唯一原因是,他認(rèn)為宜陽相當(dāng)于一個大郡,積蓄很深厚,攻打難度太大。

B.樂羊用三年時間攻下中山,回來邀功,魏文侯拿出一箱子羅列他的過失的信給他看,他才感激文侯對自己的信任。

C.武王看到宜陽久攻不下,就想召回甘茂,停止進(jìn)攻。甘茂說“息壤在彼”是暗示武王不要忘記二人在息壤定下的盟約。

D.甘茂認(rèn)為,如果不去救韓國,就會使韓國投靠楚國,并聯(lián)合魏國一起對抗秦國,通過對形勢的分析,最終說服秦昭王同意救韓。

4.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1)天下不以多張子而以賢先王(3分)

譯:                                                                             

(2)不識坐而待伐孰與伐人之利?(3分)

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1屆江蘇省姜堰市高三上學(xué)期學(xué)情調(diào)查(三)語文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題。

荀卿論

蘇軾

    嘗讀《孔子世家》,觀其言語文章,循循莫不有規(guī)矩,不敢放言高論,言必稱先王,然后知圣人憂天下之深也。茫乎不知其畔岸,而非遠(yuǎn)也;浩乎不知其津涯,而非深也。其所言者,匹夫匹婦之所共知;而其所行者,圣人有所不能盡也。嗚呼!是亦足矣。使后世有能盡其說者,雖為圣人無難,而不能者,不失為寡過而已矣。

    子路之勇,子貢之辯,冉有之知,此三者,皆天下之所謂難能而可貴者也。然三子者,每不為夫子之所悅,顏淵默然不見其所能,若無以異于眾人者,而夫子亟稱之,且夫?qū)W圣人者,豈必其言之云爾哉,亦觀其意之所向而已。夫子以為后世必有不能行其說者矣,必有竊其說而為不義者矣。是故其言平易正直,而不敢為非?上仓,要在于不可易也。

    昔者常怪李斯事荀卿,既而焚滅其書,大變古先圣王之法,于其師之道,不啻若寇仇。及今觀荀卿之書,然后知李斯之所以事秦者,皆出于荀卿,而不足怪也。

    荀卿者,喜為異說而不讓,敢為高論而不顧者也。其言愚人之所驚,小人之所喜也。子思、孟軻,世之所謂賢人君子也。荀卿獨曰:“亂天下者,子思、孟軻也。”天下之人,如此其眾也;仁人義士,如此其多也。荀卿獨曰:“人性惡。桀、紂,性也。堯、舜,偽也!庇墒怯^之,意其為人必也剛愎不遜,而自許太過。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

    今夫小人之為不善,猶必有所顧忌,是以夏、商之亡,桀、紂之殘暴,而先王之法度、禮樂、刑政,猶未至于絕滅而不可考者,是桀、紂猶有所存而不敢盡廢也。彼李斯者,獨能奮而不顧,焚燒夫子之六經(jīng),烹滅三代之諸侯,破壞周公之井田,此亦必有所恃者矣。彼見其師歷詆天下之賢人,自是其愚,以為古先圣王皆無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時之論,而荀卿亦不知其禍之至于此也。   

    其父殺人報仇,其子必且行劫。荀卿明王道,述禮樂,而李斯以其學(xué)亂天下,其高談異論有以激之也?住⒚现,未嘗異也,而天下卒無有及者。茍?zhí)煜鹿麩o有及者,則尚安以求異為哉!

                                        (選自《唐宋八大家散文讀本》,有刪改)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浩乎不知其津涯       涯:邊際   

    B.冉有之知             知:通“智”,智謀

    C.要在于不可易也       易:輕視,看不起

    D.此亦必有所恃者矣    恃:依仗

2.下列各組句子中,全都屬于作者否定荀卿的一組是(3分)       (    )

    ①大變古先圣王之法      ②喜為異說而不讓      

    ③其言愚人之所驚,小人之所喜也  ④焚燒夫子之六經(jīng)     

    ⑤其高談異論有以激之也      ⑥荀卿明王道,述禮樂

    A.②③⑤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⑤⑥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孔子的主張博大精深,但通俗易懂,人們?nèi)绻耆凑湛鬃拥闹鲝埲プ,想要成為一個圣人也不困難,即使不能做到,也會少犯錯誤。

    B.子路、子貢、冉有都是天下人認(rèn)為難得的人才,但這三人卻因為喜歡高談闊論而不被孔子喜歡,相反,寡言的顏淵卻深受孔子的喜愛。

    C.李斯驕矜傲慢,擾亂天下,犯下“烹滅三代之諸侯,破壞周公之井田”等過錯,是因為受到他的老師荀卿高談異論的影響。   

    D.文章先寫孔子循規(guī)蹈矩,不敢放言高論,后寫荀卿喜為異說而毫不謙讓,敢發(fā)高論而不顧一切,這樣構(gòu)成了對比,增強(qiáng)了文章的說服力。

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①顏淵默然不見其所能,若無以異于眾人者,而夫子亟稱之。(4分)

                                                                                            

    ②由是觀之,意其為人必也剛愎不遜,而自許太過。(3分)

                                                                                           

    ③孔、孟之論,未嘗異也,而天下卒無有及者。(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12分。每題3分)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榮名者,必尊賢而下士夫朝無賢人猶鴻鵠之無羽翼也雖有千里之望猶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絕江海者托于船,致遠(yuǎn)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賢。是故呂尚聘,而天下知商將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齊、秦之必霸也。紂用惡來,齊用蘇秦,秦用趙高,而天下知其亡也。

齊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嘆曰:“昔我先君桓公,長轂八百乘以霸諸侯,今我長轂三千乘,而不敢久處于此者,豈其無管仲歟!”弦章對曰:“臣聞之,水廣則魚大,君明則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則車下之臣盡管仲也!

楊因見趙簡主曰:“臣居鄉(xiāng)三逐,事君五去,聞君好士,故走來見!焙喼髀勚,絕食而嘆,跽而行,左右進(jìn)諫曰:“居鄉(xiāng)三逐,是不容眾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見過八矣!焙喼髟唬骸白硬恢病7蛎琅,丑婦之仇也;盛德之士,亂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彼斐鲆娭,因授以為相,而國大治。

子路問于孔子曰:“治國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賢而賤不肖!弊勇吩唬骸爸行惺献鹳t而賤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賢而不能用也,賤不肖而不能去也;賢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賤己而讎之。賢者怨之,不肖者讎之;怨讎并前,中行氏雖欲無亡,得乎?”                   

(節(jié)選自劉向《說苑·卷八·尊賢》,有改動)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猶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              致:達(dá)到

B.臣居鄉(xiāng)三逐,事君五去                逐:被驅(qū)逐

C.賤不肖而不能去也                    賤:地位低下

D.怨讎并前,中行氏雖欲無亡,得乎?     讎: 同“仇”,仇恨

下列各組句子,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盛德之士,亂世所疏也      武父子亡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

B.中行氏尊賢而賤不肖,其亡何也?     其孰能譏之乎?

C.水廣則魚大,君明則臣忠            竭誠則吳越為一體

D.遂出見之,因授以為相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闡述“為什么要尊賢興國”道理的一組是(   )

①致遠(yuǎn)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賢②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齊、秦之必霸也

③昔有桓公,故有管仲            ④簡主聞之,絕食而嘆

⑤因授以為相,而國大治          ⑥中行氏尊賢而賤不肖,其亡何也?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認(rèn)為人君樹立功名、成就霸業(yè)抑或破家亡國、身敗名裂,根本的原因在于能否尊賢而下士。

B.齊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輛兵車卻不敢在宋國久留,弦章告訴他,要多有幾個管仲一樣的賢臣就好了。

C.楊因是一個有爭議的人,而趙簡主用鞭辟入里的分析力排眾議,委以重任,表明趙簡主能夠尊賢用賢。

D.孔子認(rèn)為尊賢與賤不肖是治國的重要方略,中行氏因為“尊賢而不能用”,“賤不肖而不能去”而導(dǎo)致滅亡。

根據(jù)要求完成下面兩題

(1)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榮名者,必尊賢而下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賢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賤己而讎之。

答:____                                             ___                  

(2)用“|”給文中劃線部分?jǐn)嗑洹?/p>

夫朝無賢人猶鴻鵠之無羽翼也雖有千里之望猶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