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劃線詞語使用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在人民群眾的利益受到危害的緊要關(guān)頭,有極少數(shù)干部,或無動于衷,或畏葸不前,其所作所為,與
      共產(chǎn)黨員、人民公仆的身份極不相稱。
B.這次商品博覽會,聚集了全國各地各種各樣的新產(chǎn)品,真可謂浩如煙海,應(yīng)有盡有。
C.兩位闊別多年的老友意外地在一條小巷里狹路相逢,兩人又是握手又是擁抱,別提多高興了。
D.編輯部小李的文章條理清晰,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用詞恰當(dāng),真可謂疏而不漏,令讀者嘆服。
A
請?jiān)谶@里輸入關(guān)鍵詞: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0119 期末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劃線詞語使用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A.在人民群眾的利益受到危害的緊要關(guān)頭,有極少數(shù)干部,或無動于衷,或畏葸不前,其所作所為,與共產(chǎn)黨員、人民公仆的身份極不相稱。
B.這次商品博覽會,聚集了全國各地各種各樣的新產(chǎn)品,真可謂浩如煙海,應(yīng)有盡有。
C.兩位闊別多年的老友意外地在一條小巷里狹路相逢,兩人又是握手又是擁抱,別提多高興了。
D.編輯部小李的文章條理清晰,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用詞恰當(dāng),真可謂疏而不漏,令讀者嘆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題。
齊桓公求管仲
桓公自莒反于齊,使鮑叔為宰,辭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凍餒,則是君之賜也。若必治國家者,則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國家者,則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寬惠柔民,弗若也;治國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結(jié)于百姓,弗若也;制禮義可法于四方,弗若也;執(zhí)枹鼓立于軍門,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被腹唬骸胺蚬芤奈嵘涔讶酥秀^,是以濱于死!滨U叔對曰:“夫?yàn)槠渚齽右。君若宥而反之,夫猶是也!被腹唬骸叭艉?”鮑子對曰:“請諸魯!被腹唬骸笆┎,魯君之謀臣也,夫知吾將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鮑子對曰:“使人請諸魯,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國,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請之!瘎t予我矣!被腹拐堉T魯,如鮑叔之言。
莊公以問施伯,施伯對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國,則必得志于天下。令彼在齊,則必長為魯國憂矣!鼻f公曰:“若何?”施伯對曰:“殺而以其尸授之”莊公將殺管仲,齊使者請?jiān)唬骸肮丫H以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猶未得請也。請生之!庇谑乔f公使束縛以予齊使,齊使受之而退。   
8.對下列各句中加點(diǎn)詞的解釋,不準(zhǔn)確的一項(xiàng)是
A.君加惠于臣               加:增加
B.治國家不失其柄           柄:根本
C.是以濱于死               濱:同“瀕”,迫近
D.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       生:活著
9.下列各句中,加點(diǎn)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A.使不凍餒,則是君之賜也
四方之民歸之,若水之歸下也
B.執(zhí)枹鼓立于軍門,使百姓皆加勇焉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
C.令彼在齊,則必長為魯國憂矣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jì)深遠(yuǎn)
D.于是莊公使束縛以予齊使
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10.下列對文章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準(zhǔn)確的一項(xiàng)是
A.文章敘述了鮑叔向齊桓公推薦管仲并設(shè)巧計(jì)派人迎回管仲的故事,表現(xiàn)了鮑         叔對管仲之才正確而深刻的了解。
B.文章敘述鮑叔向齊桓公推薦管仲的理由,目的是反映出鮑叔和管仲的深厚友         誼,贊頌鮑叔舉賢薦能的高風(fēng)亮節(jié)。   
C.文章通過敘述齊桓公傾聽鮑叔推薦管仲的理由并采納他建議的過程,贊揚(yáng)了齊桓公重視人才、不計(jì)前嫌的博大胸懷。
D.文章選取了鮑叔和齊桓公關(guān)于求取賢才管仲的一段精彩言論,語言時而縝密,        時而簡括,充分顯現(xiàn)了先秦歷史散文的特點(diǎn)。   
11.以上兩則文言文中劃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如其禮樂,以俟君子。(3分)
譯文:
(2)夫?yàn)槠渚齽右。君若宥而反之,夫猶是也。(4分)
譯文:
(3)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國,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請之。(3分)
譯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試題。

齊桓公求管仲

    桓公自莒反于齊,使鮑叔為宰,辭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凍餒,則是君之賜也。若必治國家者,則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國家者,則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寬惠柔民,弗若也;治國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結(jié)于百姓,弗若也;制禮義可法于四方,弗若也;執(zhí)枹鼓立于軍門,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鉤,是以濱于死。”鮑叔對曰:“夫?yàn)槠渚齽右。君若宥而反之,夫猶是也!被腹唬骸叭艉?”鮑子對曰:“請諸魯!被腹唬骸笆┎斁\臣也,夫知吾將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鮑子對曰:“使人請諸魯,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國,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請之!瘎t予我矣。”桓公使請諸魯,如鮑叔之言。

莊公以問施伯,施伯對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國,則必得志于天下。令彼在齊,則必長為魯國憂矣!鼻f公曰:“若何?”施伯對曰:“殺而以其尸授之”莊公將殺管仲,齊使者請?jiān)唬骸肮丫H以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猶未得請也。請生之!庇谑乔f公使束縛以予齊使,齊使受之而退。   

8.對下列各句中加點(diǎn)詞的解釋,不準(zhǔn)確的一項(xiàng)是

A.君加惠于臣                加:增加

B.治國家不失其柄            柄:根本

C.是以濱于死                濱:同“瀕”,迫近

D.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        生:活著

9.下列各句中,加點(diǎn)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A.使不凍餒,則是君之賜也

   四方之民歸之,若水之歸下也

B.執(zhí)枹鼓立于軍門,使百姓皆加勇焉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

C.令彼在齊,則必長為魯國憂矣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jì)深遠(yuǎn)

D.于是莊公使束縛以予齊使

   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10.下列對文章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準(zhǔn)確的一項(xiàng)是

 A.文章敘述了鮑叔向齊桓公推薦管仲并設(shè)巧計(jì)派人迎回管仲的故事,表現(xiàn)了鮑          叔對管仲之才正確而深刻的了解。

 B.文章敘述鮑叔向齊桓公推薦管仲的理由,目的是反映出鮑叔和管仲的深厚友          誼,贊頌鮑叔舉賢薦能的高風(fēng)亮節(jié)。   

C.文章通過敘述齊桓公傾聽鮑叔推薦管仲的理由并采納他建議的過程,贊揚(yáng)了齊桓公重視人才、不計(jì)前嫌的博大胸懷。

D.文章選取了鮑叔和齊桓公關(guān)于求取賢才管仲的一段精彩言論,語言時而縝密,         時而簡括,充分顯現(xiàn)了先秦歷史散文的特點(diǎn)。   

11.以上兩則文言文中劃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譯文:

(2)夫?yàn)槠渚齽右。君若宥而反之,夫猶是也。

譯文:

(3)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國,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請之。

譯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遂寧市高三2007級十月檢測語文試題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題。

  桓公自莒反于齊,使鮑叔為宰,辭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凍餒,則是君之賜也。若必治國家者,則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國家者,則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寬惠柔民,弗若也;治國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結(jié)于百姓,弗若也;制禮義可法于四方,弗若也;執(zhí)枹鼓立于軍門,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被腹唬骸胺蚬芤奈嵘涔讶酥秀^,是以濱于死!滨U叔對曰:“夫?yàn)槠渚齽右;君若宥而反之,夫猶是也。”桓公曰:“若何?”鮑子對曰:“請諸魯。”桓公曰:“施伯,魯君之謀臣也,夫知吾將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鮑子對曰:“使人請諸魯,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國,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請之!瘎t予我矣!

  桓公使請諸魯,如鮑叔之言。莊公以問施伯,施伯對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國則必得志于天下,令彼在齊,則必長為魯國憂矣!鼻f公曰:“若何?”施伯對曰:“殺而以其尸授之!鼻f公將殺管仲,齊使者請?jiān)唬?U>“寡君欲親以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猶未得請也,請生之。”于是莊公使束縛以予齊使,齊使受之而退。

(選自〈〈國語·齊語〉〉)

(1)

對下列句子中劃線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A.

使不凍  餒:饑餓,挨餓

B.

治國家不失其  柄:根本

C.

君若而反之,夫猶是也  宥:寬恕

D.

王之甚矣  蔽:蒙蔽

(2)

下列句子中,劃線詞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  ]

A.

①君加惠于臣,使不凍餒,則君之賜也。

②臣凡人……豈足托夫?

B.

為其君動也。

管子,天下之才也。

C.

①若必治國家者,則管夷吾孚。

②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皆出于此孚?。

D.

①鄰厚,君之薄也。

②夫管子,天下才也。

(3)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A.

管仲曾經(jīng)背叛了齊桓公,他帶兵截殺齊桓公時親自射中了齊桓公的衣帶鉤,差點(diǎn)兒要了齊桓公的命。

B.

鮑叔與管仲本來就是好朋友,鮑叔不僅沒有嫉妒管仲,而且還竭力舉薦他,并設(shè)計(jì)把他接回了齊國。

C.

選文贊揚(yáng)了齊桓公不計(jì)前嫌的寬廣胸懷和重視人才的寶貴精神。

D.

鮑叔知人能讓,舉賢薦能的品質(zhì)是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的。

(4)

把以下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忠信可結(jié)于百姓,弗若也;制禮義可法于四方,弗若也。(3分)

譯文:

寡君欲親以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猶未得請也,請生之。(3分)

譯文: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yùn)于掌。(4分)

譯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廣東2007年普通高等院校統(tǒng)一招生考試語文試題模擬樣卷、高三語文試題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下列題。

  蘇則字文師,扶風(fēng)武功人也。少以學(xué)行聞,舉孝廉茂才,公府,皆不就。起家為酒泉太守,轉(zhuǎn)安定、武都,所在有威名。太祖征張魯,過其郡,見則悅之,使為軍導(dǎo)。魯破,則綏定下辯諸氏,通河西道,徙為金城太守。是時喪亂之后,吏民流散饑窮,戶口損耗,則撫循之甚謹(jǐn)。外招懷羌胡,得其牛羊,以養(yǎng)貧老。與民分糧而食,旬日之間,流民皆歸,得數(shù)千家。乃明為禁令,有干犯者輒戮,其從教者必賞。親自教民耕種,其歲大豐收,由是歸附者日多。

  征拜侍中,與董昭同僚。昭常枕則膝臥,推下之,曰:“蘇則之膝,非佞人之枕也!背酰瑒t及臨淄侯植聞魏氏代漢,皆發(fā)服悲哭,文帝聞植如此,而不聞則也。帝在洛陽,嘗從容言曰:“吾應(yīng)天而禪,而聞有哭者,何也?”則謂為見問,須髯悉張,欲正論以對。侍中傅巽掐則日:“不謂卿也!庇谑悄酥。文帝問則日:“前破酒泉、張掖,西域通使,敦煌獻(xiàn)徑寸大珠,可復(fù)求市益得不?”則對曰:“若陛下化洽中國,德流沙漠,即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貴也!钡勰。后則從行獵,槎桎[注]拔,失鹿,帝大怒,踞胡床拔刀,悉收督吏,將斬之。則稽首曰:“”帝曰:“卿,直臣也。”遂皆赦之。然以此見憚。黃初四年,左遷東平相。未至,道病薨,謚曰剛侯。

(選自《三國志》)

 。圩ⅲ蓍惰洌ch2 zh@):攔截野獸的圍欄。

(1)

對文段中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A.

少以學(xué)行聞  學(xué)行:學(xué)問品行。

B.

公府,皆不就  辟:躲避。

C.

求而得之,不貴也  足:值得。

D.

德流沙漠  沙漠:指西域。

(2)

下面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A.

蘇則年輕時曾謝絕了朝廷的征召,后來由平民出任酒泉太守,幾經(jīng)調(diào)任,所在之處都傳頌他的威名。

B.

蘇則很有管理才能,他體恤百姓,安撫異族,賞罰分明。他還親自教導(dǎo)百姓耕種,使他們豐衣足食,頗有政績。

C.

蘇則反對魏氏廢漢自立,面對魏文帝的指責(zé),他非常緊張,想用正當(dāng)?shù)睦碛赊q解,后被別人阻止。

D.

蘇則為人正直,無論對朝臣還是對帝王,他都表現(xiàn)出鮮明的愛憎。因而,他的謚號為剛侯。

(3)

把文段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有干犯者輒戮,其從教者必賞

(2)吾應(yīng)天而禪,而聞有哭者,何也?。

(4)

用“/”為文段中劃波浪線的文字?jǐn)嗑洹?/P>

臣聞古之圣王不以禽獸害人今陛下方隆唐堯之化而以獵戲多殺群吏愚臣以為不可敢以死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6題

民無廉恥,不可治也;非修禮義,廉恥不立。民不知禮義,法弗能也;非崇善廢丑,不向禮義。無法不可以為治也;不知禮義,不可以行法。法能殺不孝者,而不能使人為孔、曾之行;法能刑竊盜者,而不能使人為伯夷之廉?鬃拥茏悠呤,養(yǎng)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為文章,行為儀表,教之所成也。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還,化之所致也。

夫刻肌膚,镵①皮革,被創(chuàng)流血,難也;然越為以求榮也。圣王在上,明好惡示之,經(jīng)誹譽(yù)以導(dǎo)之,親賢而進(jìn)之,賤不肖而退之,無被創(chuàng)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顯之名,民孰不從!

古者設(shè)法而不犯,刑錯而不用,非可刑而不刑也;百工維時,庶績熙②,禮義修而任賢德也。英俊豪杰,各小大之材,處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以重制輕,上而民和,上動而下隨,四海之內(nèi),一心同歸,背貪鄙而向義理。其于化民也,若風(fēng)搖草木,無之而不靡。

今使愚教知,使不肖臨③賢,雖嚴(yán)刑罰,民弗從也。小不能制大,弱不能使強(qiáng)也。故圣主者舉賢以立功,不肖主舉其所與同。文王舉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舉賢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滅,秦任李斯、趙高而亡,此舉所與同。故觀其所舉而治亂可見也,其黨與而賢不肖可論也。

                                   (取材于《淮南子·秦族訓(xùn)》)

①镵(chǎn):刺、刻。  ②熙:光明、興盛。  ③臨:統(tǒng)管、治理。

1.下列句中加點(diǎn)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法弗能也                正:正確

B.死不還                  踵:腳后跟(還踵,指后退)

C.上而民和                唱:倡導(dǎo)

D.其黨與                  察:仔細(xì)看

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diǎn)的詞語,意義、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被創(chuàng)流血,難也          碧水東流此回

B.然越人為以求榮也        若風(fēng)搖草木

C.百工維時,遮績熙        群賢畢至,少長

D.圣王在上,明好惡示之    各小大之材處其位

3.下列語句括號中是補(bǔ)出的文字,補(bǔ)出后語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項(xiàng)是

A.非崇善廢丑(則)不向禮義

B.無法不可以為治也,(故)不知禮義不可以行法

C.言為文章,行為儀表,(此)教之所成也

D.非可刑而不刑(之)也

4.下列語句編為四組,全部直接反映重禮義教化思想的一組是

①法能刑竊盜者,而不能使人為伯夷之廉

②無法不可以為治也,不知禮義不可以行法

③被創(chuàng)流血,至難也,然越人為之以求榮也

④百工維時,庶績咸熙,禮義修而任賢德也

⑤其于化民也,若風(fēng)之搖草木,無之而不靡

⑥入孝出悌,言為文章,行為儀表,教之所成也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5.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xiàng)是

A.禮義教化是國之大事,百姓知禮義國家才能興盛。

B.小大之材各得其宜,才能一心同歸,政通人和。

C.昏庸的君主只會作用那些對自己惟命是從的人。

D.治國離不開嚴(yán)刑峻法,否則就會人心渙散,亂象叢生。

6.用斜線(/)給下列短文劃直線的部分?jǐn)嗑洹?/p>

太 宗 謂 太 子 少 師 蕭 瑀 曰 朕 少 好 弓 矢 得 良 弓 十 數(shù) 自 謂 無 以 加近 以 示 弓 工 乃 曰 皆 非 良 材 朕 問 其 故 工 曰 木 心 不 直 則 脈 理 皆 邪 弓 雖 勁 而 發(fā) 矢 不 直。聯(lián)始寤向者辯之未精也。聯(lián)以弓矢定四方,識之猶未能盡,況天下之務(wù),其能遍知乎!           (取材于《資治通鑒·唐紀(jì)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6題。

   鄧艾字士載,義陽棘陽人也。少孤,太祖破荊州,徙汝南,為農(nóng)民養(yǎng)犢。年十二,隨母至穎川,讀故太丘長陳碑文,言“文為世范,行為士則”,艾遂自名范,字士則。

   時欲廣田畜谷,為滅賊資,使艾行陳、項(xiàng)己東至壽春。艾以為“田良水少,不足以盡地利,宜開河渠,可以引水澆溉,大積軍糧,又通運(yùn)漕之道”。乃著《濟(jì)河論》以喻其指。

   宣王善之,事皆施行。正始二年,乃開廣漕渠,每東南有事,大軍興眾,泛舟而下,達(dá)于江、淮,資食有儲而無水害,艾所建也。

   高貴鄉(xiāng)公即尊位,進(jìn)封方城亭侯。毋丘儉作亂,遣健步賚書,欲疑惑大眾,艾斬之,兼道進(jìn)軍,先趣樂嘉城,作浮橋。司馬景王至,遂據(jù)之。文欽以后大軍破敗于城下,艾追之至丘頭。欽奔吳。吳大將軍孫峻等號十萬眾,將渡江,鎮(zhèn)東將軍諸葛誕遣艾據(jù)肥陽,艾以與賊勢相遠(yuǎn),非要害之地,輒移屯附亭,遣泰山太守諸葛緒等于黎漿拒戰(zhàn),遂走之。

   ……頃之,維果向祁山,聞艾已有備,乃回從董亭趣南安,艾據(jù)武城山以相持。維與艾爭險(xiǎn),不克,其夜,渡渭東行,緣山趣上,艾與戰(zhàn)于段谷,大破之。

   艾至成都,禪率太子及群臣六十余人面縛輿櫬詣軍門,艾執(zhí)節(jié)解縛焚櫬,受有宥之。檢御將士,無所虜略,綏納降附,使復(fù)舊業(yè),蜀人稱焉。

   艾在西時,修治障塞,筑起城塢。泰始中,羌虜大叛,頻殺刺史,涼州道斷。史民安全者,皆保艾所筑塢焉。

(選自《三國志》)

   1.對下列各句中加點(diǎn)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文為世范,行為士則 行為:行為是

   B.田良水少,不足以盡地利 足以:足夠來

   C.文欽以后大軍破敗于城下 以后:后來

   D.艾以與賊勢相遠(yuǎn),非要害之地 要害:非常重要

   2.下列各句中加點(diǎn)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A.大軍興眾,泛舟而下 艾以與賊勢相遠(yuǎn)

   B.吾嘗終日而思矣 動以朝廷為辭

   C.頃之,維果向祈山 維與艾爭險(xiǎn),不克

   D.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 孤當(dāng)與孟德決之

   3.對下列各句中“之”字稱代內(nèi)容的說明,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宣王善之,事皆施行 稱代前文的鄧艾的觀點(diǎn)

   B.艾斬之,兼道進(jìn)軍 稱代前文的“毋丘儉”

   C.司馬景王至,遂據(jù)之 稱代前文的“樂嘉城”

   D.艾與戰(zhàn)于段谷,大破之 稱代前文的“姜維”

   4.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xiàn)鄧艾“作戰(zhàn)智謀”的一組是

   ①大積軍糧,又通運(yùn)漕之道

   ②兼道進(jìn)軍,先趣樂嘉域,作浮橋

   ③輒移屯附亭,遣泰山太守諸葛緒等于黎漿拒戰(zhàn)

   ④檢御將士,無所虜略

   ⑤修治障塞,筑起城塢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①③④

   5.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鄧艾自幼失去父親,因戰(zhàn)亂遷徙汝南,為農(nóng)家牧養(yǎng)小牛。后在穎川看到一篇談及如何做文和作人的碑文,便把名字改用碑文的文字,以勵其志。

   B.鄧艾針對壽春一帶田良水少的情況,提出開辟河渠的建議,并寫入其著作《濟(jì)河論》中。宣王大加贊賞,全部按他的建議實(shí)施。

   C.毋丘儉叛亂后,鄧艾根據(jù)當(dāng)時的形勢,日夜兼程進(jìn)軍,并在樂嘉城設(shè)置浮橋。后又追到丘頭,一舉消滅了毋丘儉及其黨羽文欽、孫峻。

   D.泰始年間,羌人大亂,多次殺死鎮(zhèn)西刺史,內(nèi)地通往西域重鎮(zhèn)涼州的道路被切斷。而當(dāng)?shù)匕傩諈s能憑靠鄧艾以前修筑的城堡一保平安。

   6.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5分)

   (1)資食有儲而無水害。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回從董亭趣南安,艾據(jù)武城山以相持。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