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劃線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duì)現(xiàn) 謗(mǐ) (yì)業(yè) (qiān)期
B.粗(cāo) (jū ) 泰(pǐ)  (lěi)
C.慰(jí) (lì) 郁(yī)  施(wèi)
D.(shú)罪 (pěi)見 (zhào)  轍(hé )
A
請在這里輸入關(guān)鍵詞: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0128 期末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劃線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
A.(duì)現(xiàn) 謗(mǐ) (yì)業(yè) (qiān)期
B.粗(cāo) (jū ) 泰(pǐ)   (lěi)
C.慰(jí) (lì) 郁(yī)   施(wèi)
D.(shú)罪 (pěi)見 (zhào)   轍(h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題

             撲進畫框

韓少功

我一眼就看上了這片湖水。

汽車爬高已經(jīng)力不從心的時候,車頭大喘一聲,突然一落。一片巨大的藍色冷不防冒出來,使乘客們的心境頓時空闊和清涼。前面還在修路,汽車停在大壩上,不能再往前走了。乘客如果還要前行,投訪藍色水面那一邊的迷蒙之處,就只能收拾自己的行李,疲憊地去水邊找船。這使我想起了古典小說里的場面:好漢們窮途末路來到水邊,幸有酒保前來接頭,一支響箭向湖中,蘆葦泊里便有造反者的快船閃出……這支從古代射來的響箭,射穿了宋代元代明代清代民國新中國,疾風嗖嗖又余音裊裊――我今天也在這里落草?

我從沒見過這個水庫――它建于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是我離開了這里之后。據(jù)說它與另外兩個大水庫讓山外數(shù)十萬畝農(nóng)田受益,也給老山里的人帶來了駕船與打魚一類新的生計。這讓我多少有些好奇。

當時這里也有知青點,其中大部分是我中學的同學,曾給我提供過紅薯和糍粑,用竹筒一次次為我吹燃火塘里的火苗。他們落戶的地點,如今已被大水淹沒,一片碧波浩渺中無處可尋。當機動木船突突突犁開碧浪時,我沒有參與本地船客們的說笑,只是默默地觀察和測量著水面。我知道,就在此刻,就在腳下,在船下暗無天日的水深之處,有我熟悉的石階和墻垣正在飄移,有我熟悉的灶臺和門檻已經(jīng)殘腐,正在被魚蝦探訪。某一塊石板上可能還留有我當年的刻痕:一個不成形的棋盤。

巴童渾不寢,夜半有行舟。這是杜甫的詩。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是張繼的詩。獨行潭底影,數(shù)息樹邊身。這是賈長江的詩。蘆荻荒寒野水平,四周唧唧夜蟲聲。長眠人亦眠難穩(wěn),獨倚枯松看月明。這是《閱微草堂筆記》中俞君祺的詩!瓩C船剪破一匹匹水中的山林倒影,繞過一個個湖心荒島,進入了老山一道越來越窄的皺折,沉落在兩山間一道越來越窄的天空之下。我感覺到這船不光是在空間里航行,而且是在中國歷史文化的畫廊里巡游,駛?cè)牍湃擞纳畹脑娋场?/p>

我用手機接到一個朋友的電話,在柴油機的轟鬧中聽不太清楚,只聽到他一句驚訝:“你在哪里?你真的去了八景?”――他是說這個鄉(xiāng)的名字。

為什么不?

“你就打算住在那里?”

不行嗎?

我覺得他的停頓有些奇怪。

融入山水的生活,經(jīng)常流汗勞動的生活,難道不是一種最自由和最清潔的生活?接近土地和五谷的生活,難道不是一種最可靠和最本真的生活?我被城市接納和滋養(yǎng)了三十年,如果不故作矯情,當心懷感激和長存思念。我的很多親人和朋友都在城市。我的工作也離不開城市。但城市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已越來越陌生,在我的急匆匆上下班的線路兩旁與我越來越?jīng)]有關(guān)系,很難被我細看一眼;在媒體中的罪案新聞和八卦新聞與我也格格不入,哪怕看一眼也會心生厭倦。我一直不愿被城市的高樓所擠壓,不愿被城市的噪聲所燒灼,不愿被城市的電梯和沙發(fā)一次次拘押。大街上汽車交織如梭的鋼鐵鼠流,還有樓墻上布滿空調(diào)機盒子的鋼鐵肉斑,如同現(xiàn)代的鼠疫和麻風,更讓我一次次驚悚,差點以為古代災(zāi)疫又一次入城。侏羅紀也出現(xiàn)了,水泥的巨蜥和水泥的恐龍已經(jīng)以立交橋的名義,張牙舞爪撲向了我的窗口。

“生活有什么意義呢?”酒吧里的男女們疲憊地追問,大多找不出答案。就像一臺老式留聲機出了故障,唱針永遠停留在不斷反復的這一句,無法再讀取往后的聲音。這些男女通常會在自己的墻頭掛一些帶框的風光照片或風光繪畫,算是他們記憶童年和記憶大自然的三兩存根,或者是對自己許諾美好未來的幾張期票。未來遲遲無法兌現(xiàn),也許永遠無法兌現(xiàn)――他們是被什么力量久久困鎖在畫框之外?對于都市人來說,畫框里的山山水水真是那樣遙不可及?

我不相信,于是撲嗵一聲撲進畫框里來了。

(節(jié)選自韓少功《山居心情》)

注①:從2000年始,韓少功的手每年六個月在?凇拔展P”,盡他海南省文聯(lián)主席的“本分”;另六個月在湖南汨羅八景峒大同村“把鋤”,在兩千年前屈原行吟之所養(yǎng)雞、種地。韓少功說:“《山居心情》也是在山地里刨出來的,今天刨一鋤頭,明天刨一鋤頭,零零星星、斷斷續(xù)續(xù)地……六年過去了,我總算對這些日子有了交代。”這是一本帶有紀實性、自傳性的散文集。

14.寫出“響箭”在文中的含義和作用。(4分)

                                                                          

15. 文中劃線的語段間接地映射出了作者的“山居心情”。請根據(jù)劃線語段的內(nèi)容推想作者理想中的生活情景。(4分)

                                                                              

16. 閱讀全文,概括作者“撲進畫框”的幾個理由。(6分)

                                                                                     

17.下列對本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

A.作者由“在水邊找船”,想起了古典小說里的好漢們窮途末路時的落草場面,感嘆自己現(xiàn)在的處境也和他們一樣。

B.第四段作者提及某一石板上自己留著的“當年的刻痕”。通過這一細節(jié)的描寫,表現(xiàn)出作者一種復雜的情感:對往昔歡樂生活的回憶與留戀以及對今日不能實地探訪的些許嘆惋。

C.第五段引用古人詩句,意在說明作者夜游八景,憶起了當年的生活,沉醉于幽深的詩境而不能寐。

D.現(xiàn)代都市男女在不斷質(zhì)疑都市生活的同時,卻又無法逃離這種生活,這種矛盾的心態(tài)與作者“撲入畫框”、親近山水的生活態(tài)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E.作者自如地穿行于農(nóng)村與城市、歷史與現(xiàn)實之間,散步在詩境之中,表現(xiàn)了作者對自由、本真生活的追求。語言樸實,意境深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模擬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九州向洋文明盛典
——寫在上海世博會閉幕前夕
  東道主邀約五湖四海共赴上海世博盛會。8年籌辦、6個月舉辦,建設(shè)世博史上最大園區(qū),聚合246個國家和地區(qū)參展。在揮別世博的前夕,參觀者一舉突破7000萬人次,不但提前兌現(xiàn)申博承諾,也為世博會歷史增添了一項前無古人的紀錄——上海世博會不斷創(chuàng)造驚喜。
  回顧辦博歷程,托舉精彩的,是一個國家的遠見,是一個民族的進取意識,是一座城市的創(chuàng)新,也是人類社會對和平發(fā)展、對“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一份執(zhí)著。
一個國家的遠見
中央的鼎力支持,讓世博生根開花結(jié)果
  2002年12月3日,摩納哥蒙特卡洛,當?shù)貢r間下午3時40分,國際展覽局主席諾蓋斯宣布:中國上海市獲得2010年世界博覽會舉辦權(quán)!
  格林馬迪會議宮瞬時掌聲如潮。中華民族百年夢想,終于實現(xiàn)。
  歷史掀開新的篇章,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新時期。舉全國之力,集世界智慧,世博籌辦工作全面展開。
  上海世博會的舉辦凝聚著黨中央、國務(wù)院的心血。在黨中央的深情關(guān)注、親切關(guān)懷和悉心指導下,科學、勤儉、廉潔、安全的上海世博會各項籌辦工作始終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2010年4月30日晚上,舉世矚目的上海世界博覽會開幕式在世博文化中心隆重舉行,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國,聚焦上海……
  6個月的“世博時間”,果然為中國未來的發(fā)展留下了取之不竭的精神財富。
一個民族的進取
13億東道主為上海世博助威
  從上海世博會開幕式上那首來自貴州的清亮而悠遠的《侗族大歌》,到“香港彈起”巡游,從世博籌備時參與建設(shè),到辦博時的激情展示,華夏960萬平方公里的13億百姓,“每個人都是東道主”,呈現(xiàn)了一個真實而多元的中國。
  閃亮的“中國紅”周圍,全國31個省市區(qū)及港、澳、臺的展館,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絕活兒,飽受追捧。呈現(xiàn)鳥巢、水立方、國家大劇院、天壇四個標志性建筑的北京館;還原港人“智能生活”的香港館……
  捧托世博精彩的,還有一雙雙來自鄉(xiāng)野的、粗糙的大手,還有長三角城市群的不懈努力,還有更多的城市、更多的民眾。他們以更多樣的方式參與、支持、描摹著世博夢想。更讓世界矚目的,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創(chuàng)意與創(chuàng)新。7300多萬參觀者捧托起了世博會令人驚異的成功、精彩、難忘。參觀者井噴般的熱情,緩緩排隊的耐心,令世界感動。
  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創(chuàng)造力,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上海世博會上呈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一座城市的創(chuàng)新
上海交出一份滿意答卷
  發(fā)展中國家首次舉辦世博會,世界矚目。作為世博會承辦地,上海壓力極大。而選擇繁華市中心、跨江規(guī)劃世博園區(qū),這在世博史上絕無僅有。
  起初,很多人對世博交通、服務(wù)很是擔憂。
  于是,有史以來最大規(guī)模的海陸空立體交通建設(shè)在上海展開,5條地鐵經(jīng)過世博園區(qū)或園區(qū)周邊,10多條世博專線、90多條公交線經(jīng)過世博園區(qū),軌道、輪渡、公交越江線跨越黃浦江,形成每小時20萬-30萬人次的交通運力。
  志愿者網(wǎng)絡(luò)建立起來,社區(qū)居民也發(fā)動起來,城市的每一個細胞都被“世博”喚醒。在城市交通、衛(wèi)生、安保等諸多方面,上海不僅構(gòu)建起了區(qū)域合作平臺,還建立起了政府、民眾互動管理網(wǎng)絡(luò)。
  低碳交通、垃圾回收、生態(tài)防控……上海世博會管理運營的創(chuàng)新,同樣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探索與實踐。
一次全球的奉獻
人類文明的“天作之合”

  上海世博會的精彩與難忘,離不開全球伸出的熱情之手。246家參展方的共同努力,讓人們在世博園聆聽人類未來的足音,探索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現(xiàn)代化之路。每一個精心的設(shè)計,都是基于人類對美好生活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
  德國媒體《歐洲新報》在頭版發(fā)表的題為“中國,請?zhí)鴤舞”的文章指出,中國上海投入巨大力量承接這場世界上最大的超級展會,其功用與意義不言而喻,F(xiàn)在,中國做東的“舞蹈”緩緩落幕,一個新的歷史時刻卻在中國誕生--正如作家王蒙所說,一百多年過去,六十年過去,現(xiàn)在終于可以比較明朗、比較大步與大度地走向世界與邀請世界走向我們了……(選自《人民日報》,有刪改)
(1)下列對這篇通訊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A.“國家的遠見”“民族的進取”“城市的創(chuàng)新”“全球的奉獻”,這是作者對上海世博的高度評價,可謂輕描淡寫,畫龍點睛。
B.“閃亮的‘中國紅’”,“井噴般的熱情”,“中國做東的‘舞蹈’緩緩落幕”,這些形象生動的描述,浸潤著作者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悅和對上海世博的贊譽。
C.這篇通訊的四個小標題采用了主題和副題相結(jié)合的方式,言簡意賅,十分醒目。
D.作者運用點面結(jié)合的寫法,宏觀、微觀雙管齊下,集中、全面地報道了上海世博的盛況。
E.這篇通訊具有很強的文學性,散發(fā)著較為濃厚的人文情懷,但作者的主觀感受過于強烈,有害于新聞報道的客觀性。
(2)這篇通訊使用了大量的數(shù)字,請簡要分析使用這些數(shù)字的作用和意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這篇通訊寫在上海世博會閉幕前夕,為什么還細致地敘寫了中國獲得舉辦權(quán)時的情景?請簡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從中國的角度看,上海世博會的“功用與意義”何在?請結(jié)合文本談?wù)勀愕睦斫狻?BR>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