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加粗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責(zé):要求
B.也,人皆仰之——更:改正
C.人能弘道,非道人——弘:擴大,光大
D.逝者如斯夫,不晝夜——舍:舍棄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加粗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責(zé):要求
B.也,人皆仰之——更:改正
C.人能道,非道弘人——弘:弘揚,光大
D.逝者如斯夫,不晝夜——舍:舍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加粗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責(zé):要求
B.也,人皆仰之——更:改正
C.人能弘道,非道人——弘:擴大,光大
D.逝者如斯夫,不晝夜——舍:舍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語句中加粗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①控蠻荊而甌越/引:連接。    ②都督閻公之雅/ 望:聲望。  
B.①宇文新州之范/懿:美好。    ②童子何知,逢勝餞/躬:親自。  
C.①訪風(fēng)景于阿/ 崇:高大的。    ②繡闥,俯雕甍 /披:開。    
D.①云銷雨霽,彩徹區(qū)明/區(qū):地區(qū)。    ②他日庭,叨陪鯉對/趨:走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導(dǎo)學(xué)大課堂必修二語文人教版 人教版 題型:013

下列加粗的詞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
A.

女也不爽,士其行  貳:兩個。

B.

反是不思,亦焉哉  已:已經(jīng)。

C.

之耽兮,猶可說也  士:士兵。

D.

思之,躬自悼矣  言:無意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訓(xùn)練必修二語文人教版 人教版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

  朱熹,字元晦,徽州婺源人。年十八貢于鄉(xiāng),中紹興十八年進士第。淳熙五年,除知南康軍。至郡,興利除害,值歲不雨,講求荒政,多所全活。訖事,奏乞依格推賞納粟人。間詣郡學(xué),引進士子與之講論。會浙東大饑,改熹提舉浙東常平茶鹽公事,即日單車就道。朱熹始拜命,即移書他郡,募米商,蠲(免除)其征,及至,則客舟之米已輻湊。熹日鉤訪民隱,按行境內(nèi),單車徒從,所至人不及知。郡縣官吏憚其風(fēng)采,至自引去,所部肅然。凡丁錢、役法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整理)革之。于救荒之余,隨事處,必為經(jīng)久之計。有短熹者,謂其疏于為政,上謂王淮曰:“朱熹政事卻有可觀!惫庾诩次,改知漳州。奏除屬縣無名之賦七百萬。以習(xí)俗未知禮,采古喪葬嫁娶之儀,揭以示之,命父老解說,教子弟。常病經(jīng)界不行之害,乃訪事宜,擇人物及方量之法上之。有旨先行漳州經(jīng)界。

  熹登第五十年,仕于外者僅九考,立朝才四十日。家故貧,簞瓢屢空,晏如也。諸生之自遠而至者,豆飯藜羹,率之共。往往稱貸于人以給用,而非其道義則一介不取也。其為學(xué),大抵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實,而以居敬為主。嘗謂圣賢道統(tǒng)之傳散在方冊,圣經(jīng)之旨不明,而道統(tǒng)之傳始晦。于是竭其精力,以研窮圣賢之經(jīng)訓(xùn)。所著書皆行于世。熹沒,朝廷以其《大學(xué)》《語》《孟》《中庸》訓(xùn)說立于學(xué)官。平生為文凡一百卷,生徒問答凡八十卷,別錄十卷。

(節(jié)選自《宋史》卷四二九)

(1)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隨事處      畫:謀劃,籌劃。

B.

單車徒從     屏:屏退。

C.

大抵理以致其知  窮:窮究,追究到底。

D.

以研窮圣賢之經(jīng)訓(xùn)  訓(xùn):教訓(xùn)。

(2)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

A.

悉厘革之       或五十步后止

B.

命父老解說,教子弟  薄賦斂,廣蓄積,實倉廩,備水旱

C.

反躬以踐實      愚人之所以為愚,皆出于此乎

D.

豆飯藜羹,率之共   豎子不足

(3)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朱熹主持南康軍時,正值當(dāng)?shù)匕l(fā)生嚴(yán)重旱災(zāi),朱熹很重視救災(zāi)措施,百姓大多得以活命;他還常到州郡的學(xué)校,招來學(xué)生,給他們講學(xué)。

B.

浙東大饑荒時,朱熹積極運糧救災(zāi),并單車獨行,外出考察百姓疾苦。州縣官員害怕受到懲罰,就有人毀謗朱熹政務(wù)荒疏。

C.

朱熹家境一向貧寒,以致常常斷糧,需向別人借貸以維持生活,學(xué)生從遠方來求教,他只好用豆飯藜湯招待。

D.

朱熹為學(xué)強調(diào)敬事上天,加強自我修養(yǎng),寫作的文章有一百卷。死后,朝廷還把他注釋的“四書”定為學(xué)校的課本。

(4)

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至郡,興利除害,值歲不雨,講求荒政,多所全活。

(2)郡縣官吏憚其風(fēng)采,至自引去,所部肅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013

下列加粗的詞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

A.之耽兮,猶可說也。士:士兵

B.反是不思,亦焉哉!已:已經(jīng)

C.靜思之,躬自悼矣。言:無意義

D.女也不爽,士其行。貳:兩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語文教研室 題型:013

下列加粗的詞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

A.之耽兮,猶可說也。士:士兵

B.反是不思,亦焉哉!已:已經(jīng)

C.靜思之,躬自悼矣。言:無意義

D.女也不爽,士其行。貳:兩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北京模擬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問題。
  蕭望之字長倩,東海蘭陵人也,好學(xué),治《齊詩》,京師諸儒稱述焉。是時,大將軍霍光秉政,長史丙吉薦儒生王仲翁與望之等數(shù)人,皆召見。先是,左將軍上官桀謀殺光,光既誅桀等,后出入自備。吏民當(dāng)見者,露索去刀兵,兩吏挾持。望之獨不肯聽,自引出閣曰:“不愿見!崩魻砍中傩。光聞之,告吏勿持。望之既至前,說光曰:“將軍以功德輔幼主,將以流大化,致于洽平,是以天下之士延頸企踵,爭愿自效,以輔高明。今士見者皆先露索挾持,恐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禮,致白屋之意。”于是光獨不除用望之,而仲翁等皆補大將軍史。三歲間,仲翁至光祿大夫給事中,望之以射策甲科為郎,署小苑東門侯。仲翁出入從倉頭廬兒,下車趨門,傳呼甚寵,顧謂望之曰:“不肯碌碌,反抱關(guān)為?”望之曰:“各從其志!睍r大將軍光薨,子禹復(fù)為大司馬,兄子山領(lǐng)尚書,親屬皆宿衛(wèi)內(nèi)侍。地節(jié)三年夏,京師雨雹,望之因是上疏,愿賜清閑之宴,口陳災(zāi)異之意。宣帝自在民間聞望之名,曰:“此東海蕭生邪?下少府宋畸問狀,無有所諱!蓖畬,以為:“《春秋》昭公三年大雨雹,是時季氏專權(quán),卒逐昭公。向使魯君察于天變,宜無此害。今陛下以圣德居位,思政求賢,堯、舜之用心也。然而附枝大者賊本心,私家盛者公室危。唯明主躬萬機,舉賢材,以為腹心,與參政謀,令公卿大臣朝見奏事,明陳其職,以考功能。如是則庶事理,公道立,奸邪塞,私權(quán)廢矣!睂ψ,天子拜望之為謁者。時上初即位,思進賢良,多上書言便宜,輒下望之問狀,高者請丞相御史,次者中二千石試事。累遷諫大夫,丞相司直,歲中三遷,官至二千石。(取材于班固《漢書·蕭望之傳》)
  注釋:①吐握:吐哺握發(fā)的簡稱。比喻求賢之心切。②白屋:指平民,寒士。③倉頭廬兒:奴仆。 1.下列語句中,加粗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自出閣曰——引:推薦
B.頸企踵——延:伸長
C.卒昭公——逐:放逐
D.如是則事理——庶:眾多
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粗的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A.光聞,告吏勿持——師道不傳也久矣
B.將軍功德輔幼主——去六月息者也
C.望之是上疏——人之力而敝之
D.明陳職,以考功能——孰能譏之乎
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吏民當(dāng)見者,露索去刀兵(如果有應(yīng)當(dāng))接見的官吏百姓,(都要讓他們)裸體搜身除去兵器
B.恐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禮,致白屋之意(這)恐怕不合乎周公輔佐成王時親自求賢的禮節(jié),表達對平民的敬意
C.下少府宋畸問狀,無有所諱下達(命令)讓少府宋畸問明情況,(讓他)不要有什么隱諱
D.然而附枝大者賊本心,私家盛者公室危然而過分靠近大樹就會傷害樹干,家臣的權(quán)勢過大就會危及朝廷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蕭望之反對霍光接見土民搜身去除兵器的作法,贊賞周公吐哺握發(fā)之禮。
B.蕭望之因為不服從霍光不被任用,而順從的王仲翁等人都補任大將軍史。
C.大將軍霍光去世之后,他的兒子霍禹、兄弟子山在朝廷里擔(dān)任了要職。
D.蕭望之舉用賢才、利國利民的諫言得到宣帝的認(rèn)同,因此官位一年三升。
5.文言文《蕭望之傳》中說“各從其志”,意思是“每個人依照自己的意志行事”。請聯(lián)系當(dāng)下的社會生活或讀過的文章談?wù)勛约簩@一句的領(lǐng)悟。(不少于2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期末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語段,完成下面問題。
  陶潛字元亮,大司馬侃之曾孫。祖茂,武昌太守。潛少懷高尚,博學(xué)善屬文,穎脫不羈,任真自得,為鄉(xiāng)鄰所貴。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曰:“先生不知何許人,不詳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貧不能恒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飲必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fēng)日,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晏(yàn 安閑)如也。常著文以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其序如此。時人謂之實錄。
  以親老家貧,起為州祭酒,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資,遂抱羸(léi 瘦)疾。復(fù)為鎮(zhèn)軍、建威參軍,謂親朋曰:“聊欲弦歌,以為三徑之資可乎?”執(zhí)事者聞之,以為彭澤令。在縣公田悉令種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彼睾嗁F,不私事上官?で捕洁]至縣,吏白應(yīng)束帶見之,潛嘆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xiāng)里小人邪!”義熙二年,解印去縣,乃賦《歸去來》。
1、對加粗詞的解釋敘述正確的一項是(     )
①因為號焉
②忘懷得失,此自終
③良入,具告沛公
④解印去縣,賦《歸去來》
A.兩個“以”相同,兩個“乃”不同
B.兩個“以”不同,兩個“乃”相同
C.兩個“以”相同,兩個“乃”也相同
D.兩個“以”不同,兩個“乃”也不同
2、寫出下列加粗詞語的意思
①不堪職,少日自解歸(     )
②吏應(yīng)束帶見之(     )
③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鄉(xiāng)里小人邪(     )
④解印縣,乃賦《歸去來》(     )
3、陶潛字元亮,是__________(朝代)著名的__________詩人(流派),我們熟知的其代表性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選填二篇)
4、由文段可知,陶潛為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圍繞性格填空,可任選三點作答。)
5、把下列劃線的文言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欣然忘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常著文以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每小題3分,共9分)
陶潛,字元亮,大司馬侃之曾孫也。祖茂,武昌太守。潛少懷高尚,博學(xué)善屬文,穎脫不羈,任真自得,為鄉(xiāng)鄰之所貴。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曰:“先生不知何許人,不詳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貧不能恒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飲必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fēng)日,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其自序如此,時人謂之實錄。
以親老家貧,起為州祭酒,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資,遂抱羸疾。復(fù)為鎮(zhèn)軍、建威參軍,謂親朋曰:“聊欲弦歌,以為三徑之資可乎?”執(zhí)事者聞之,以為彭澤令。在縣,公田悉令種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請種粳。乃使一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粳。素簡貴,不私事上官?で捕洁]至縣,吏白應(yīng)束帶見之,潛嘆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xiāng)里小人邪!”義熙二年,解印去縣,乃賦《歸去來兮辭》。
——節(jié)選自《宋書?陶潛傳》
【小題1】下列各句中的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性酒,而家貧不能常得嗜:喜歡,愛好。
B.環(huán)蕭然,不蔽風(fēng)日堵:墻。
C.縣吏應(yīng)束帶見之白:姓白的官吏。
D.短穿結(jié),簞瓢屢空褐:粗布衣服。
【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
A.使二頃五十畝種秫良入,具告沛公
B.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秦王還柱
C.因為號焉夫夷
D.其自序如此,時人謂實錄胡為乎遑遑欲何
【小題3】下列說法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     )
A.“親老家貧”和“幼稚盈室”正是陶淵明決定到彭澤任職的一個重要原因。
B.“公田悉令吏種秫稻”一事,從側(cè)面證實了陶淵明的確是“生生所資,未見其術(shù)”。
C.陶淵明辭官罷去最根本的理由就是質(zhì)性自然,感到官場拘束,出仕違背平生志向。
D.陶潛寫《五柳先生傳》旨在表現(xiàn)自己追慕五柳先生,寫文章自尋樂趣,忘卻名利得失的志向。
【小題4】翻譯下列句子(12分)
(1)嘗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4分)
(2)潛嘆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xiāng)里小人邪!”義熙二年,解印去縣,乃賦《歸去來兮辭》。(4分)
(3)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選自《游褒禪山記》)(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