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中加粗詞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①天有常
②君子其常
③天高山
④彼矣,文王康之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句中加粗詞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

①天有常
②君子其常
③天高山
④彼矣,文王康之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福建省會考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3題
 、倬尤眨簩W不可以已。
  ②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鞣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畚釃L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芊e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木直繩——中:合乎
B.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清楚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絕:斷
D.君子生非異也,善于物也——假:借助
2.下列句子中加粗“之”字的用法與“鞣使之然也”中的“之”相同的一項是(     )
A.青,取于藍
B.不如登高博見也
C.蚓無爪牙
D.非蛇鱔穴無可寄托者
3.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然后分別從學習的意義、作用、方法和態(tài)度等方面進行論述,條理清楚,說理透徹。
B.文章第三段中,作者認為君子之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質與一般人有差異,而是因為后天善于思考、探索。
C.文章第四段通過騏驥和駑馬、朽木和金石、螃蟹和蚯蚓三組對比,闡述了要堅持不懈專心致志地進行學習的道理。
D.文中作者運用了大量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說得明白、具體、生動,深入淺出,使讀者易于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游萬柳堂記
(清)劉大槐
  昔之人貴極富溢,則往往為別館以自娛,窮極土木之工,而無所愛惜。既成,則不得久居其中,偶一至焉而已,有終身不得至者焉。而人之得久居其中者,力又不足以為之。夫賢公卿勤勞王事,固將不暇于此,而卑庸者類欲以此震耀其鄉(xiāng)里之愚。
  臨朐相國馮公,其在廷時無可訾亦無可稱,而有園在都城之東南隅。其廣三十畝,無雜樹,隨地勢之高下,盡植以柳,而榜其堂曰“萬柳之堂”。短墻之外,騎行者可望而見。其中徑曲而深,因其洼以為池,而累其土以成山;池旁皆蒹葭,云水蕭疏可愛。
  雍正之初,予始至京師,則好游者成為予言此地之勝。一至,猶稍有亭榭。再至,則向之飛梁架于水上者,今欹臥于水中矣。三至,則凡其所植柳,斬焉無一株之存。
  人世富貴之光榮,其與時升降,蓋略與此園等。然則士茍有以自得,宜其不外慕乎富貴。彼身在富貴之中者,方殷憂之不暇,又何必腹民之膏以為苑囿也哉!
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其在廷時無可訾亦無可——稱:相稱,符合
B.而其堂曰“萬柳之堂”——榜:標榜
C.今臥于水中矣——欹:傾斜
D.方憂之不暇——殷:殷勤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語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A.偶一至而已/微波人,涵淡澎湃而為此也
B.力又不足為之/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zhí)此
C.則好游者成予言此地之勝/不足外人道也
D.則向飛梁架于水上者/然視其左右,來而記者已少
3.下列各句中,加粗詞語在文中的意思和用法,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A.夫賢公卿勤勞王事
B.隨地勢之高下,盡植以柳
C.人世富貴之光榮,其與時升降
D.又何必腹民之膏以為苑囿也哉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認為賢能的公卿大夫整天忙于國家事務,根本不會有時間來為自己建造別墅;而那些庸俗貪婪的人,才會建造別墅來供自己尋歡作樂或向別人夸耀。
B.馮公在雍正時做了宰相,于是他在京城的東南角修建了一座別墅園林“萬柳之堂”;等他后來犯了罪,被判處死刑,萬柳之堂里便柳也沒了,亭也塌了,萬柳之堂便成了一片廢墟。
C.萬柳之堂曾是京城的一大勝景,園內曲徑通幽,遍栽柳樹,有池沼、假山、蘆荻,有亭臺水榭,云彩和池水錯落映襯,景色非?蓯。
D.作者寫作此文,是希望士大夫們能夠從萬柳之堂的興衰中吸取教訓,不再羨慕富貴這樣的身外之物;那些已經(jīng)置身于富貴之中的人,更不應該靠搜刮民脂民膏來為自己修建園林。
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窮極土木之工,而無所愛惜。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中徑曲而深,因其洼以為池,而累其土以成山。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至,則凡其所植柳,斬焉無一株之存。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048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題。

  司門郎中王繕,濰州人,治三傳《春秋》,中第,再調沂州錄事參軍。時魯簡肅公宗道方為司戶參軍,家貧,食口眾,祿俸不給,每貸于王,猶不足,則又懇王予貸俸錢。

  魯御下嚴,庫吏深怨之,訴魯私貸緡錢,州并劾王。王諭魯曰:“第歸罪某,君無承也!濒斣唬骸澳池毑唤o,以干于公,過實自某,公何辜焉!蓖踉唬骸澳陈德到(jīng)生,仕無他志,茍仰俸入,以養(yǎng)妻子,得罪無害,況以官物貸人,過不及免。君年少有志節(jié),明爽方正,實公輔器,無以輕過輒累遠業(yè),并得罪何益?”卒明魯不知,而獨受私貸之罪。魯深愧謝不自容,王處之裕如,無慊恨色。由是沉困銓管二十余年。

  晚用薦者,引對吏部,狀其功過,奏內有魯姓名。時魯已參大政,立侍殿中。仁廟目魯曰:“豈卿耶?”魯遽稱謝,且具陳其實。仁廟嘆曰:“長者也!先是有私過者,例改次等,由是得不降等,詔改大理寺丞,仕至省郎,累典名郡,晚年田園豐腆,子孫蕃衍,壽八十九卒,亦庇賢為善之報也。

——《宋史》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家貧,食口眾,祿俸不給  給:豐厚

B.某貧不給,以于公    干:求取

C.過實自某,公何焉    辜:對不起

D.仁廟魯曰        目:用如動詞,看

2從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句子加粗部分中的“其”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

A.引對吏部,狀其功過  B.魯遽稱謝,且具陳其實

C.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  D.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無輕過輒累遠業(yè)   故不積小流則無成江海

B.祿俸不給,每貸王  吾惛,不能進是矣

C.過實自某,公何辜  以予故,咸以愚辱

D.亦庇賢善之報也   然此可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

4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成為王繕甘愿獨當罪過的理由的一組是( )

①(魯)“家貧,食口眾,祿俸不給”、隰斢聡馈、郏ㄍ酰笆藷o他志”,“得罪無害”、埽ㄍ酰斑^不及免”、荩敚皩嵐o器”、蓿敚耙褏⒋笳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魯宗道做司戶參軍時家貧,人口多,俸祿不夠開銷,常常借貸,還不夠用,不得已挪用了公家的錢。

B.王繕認為魯宗道年輕,有志向操守,豪爽正直,是朝廷的有用人才。

C.王繕晚年因有人舉薦,被召到吏部述職對答;由于魯宗道說出了當年的實情,而受到仁宗皇帝的賞識。

D.王繕庇賢為善,終于得到好報,晚年不但升官發(fā)財,而且多子多孫,盡享天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語文教研室 題型:048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題。

  司門郎中王繕,濰州人,治三傳《春秋》,中第,再調沂州錄事參軍。時魯簡肅公宗道方為司戶參軍,家貧,食口眾,祿俸不給,每貸于王,猶不足,則又懇王予貸俸錢。

  魯御下嚴,庫吏深怨之,訴魯私貸緡錢,州并劾王。王諭魯曰:“第歸罪某,君無承也!濒斣唬骸澳池毑唤o,以干于公,過實自某,公何辜焉!蓖踉唬骸澳陈德到(jīng)生,仕無他志,茍仰俸入,以養(yǎng)妻子,得罪無害,況以官物貸人,過不及免。君年少有志節(jié),明爽方正,實公輔器,無以輕過輒累遠業(yè),并得罪何益?”卒明魯不知,而獨受私貸之罪。魯深愧謝不自容,王處之裕如,無慊恨色。由是沉困銓管二十余年。

  晚用薦者,引對吏部,狀其功過,奏內有魯姓名。時魯已參大政,立侍殿中。仁廟目魯曰:“豈卿耶?”魯遽稱謝,且具陳其實。仁廟嘆曰:“長者也!先是有私過者,例改次等,由是得不降等,詔改大理寺丞,仕至省郎,累典名郡,晚年田園豐腆,子孫蕃衍,壽八十九卒,亦庇賢為善之報也。

——《宋史》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家貧,食口眾,祿俸不給  給:豐厚

B.某貧不給,以于公    干:求取

C.過實自某,公何焉    辜:對不起

D.仁廟魯曰        目:用如動詞,看

2從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句子加粗部分中的“其”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

A.引對吏部,狀其功過  B.魯遽稱謝,且具陳其實

C.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  D.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無輕過輒累遠業(yè)   故不積小流則無成江海

B.祿俸不給,每貸王  吾惛,不能進是矣

C.過實自某,公何辜  以予故,咸以愚辱

D.亦庇賢善之報也   然此可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

4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成為王繕甘愿獨當罪過的理由的一組是(。

①(魯)“家貧,食口眾,祿俸不給” ②魯御下嚴、郏ㄍ酰笆藷o他志”,“得罪無害”、埽ㄍ酰斑^不及免” ⑤(魯)“實公輔器”、蓿敚耙褏⒋笳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魯宗道做司戶參軍時家貧,人口多,俸祿不夠開銷,常常借貸,還不夠用,不得已挪用了公家的錢。

B.王繕認為魯宗道年輕,有志向操守,豪爽正直,是朝廷的有用人才。

C.王繕晚年因有人舉薦,被召到吏部述職對答;由于魯宗道說出了當年的實情,而受到仁宗皇帝的賞識。

D.王繕庇賢為善,終于得到好報,晚年不但升官發(fā)財,而且多子多孫,盡享天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04全國各省市高考模擬試題匯編·語文 題型:048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題。

  司門郎中王繕,濰州人,治三傳《春秋》,中第,再調沂州錄事參軍。時魯簡肅公宗道方為司戶參軍,家貧,食口眾,祿俸不給,每貸于王,猶不足,則又懇王予貸俸錢。

  魯御下嚴,庫吏深怨之,訴魯私貸緡錢,州并劾王。王諭魯曰:“第歸罪某,君無承也!濒斣唬骸澳池毑唤o,以干于公,過實自某,公何辜焉!蓖踉唬骸澳陈德到(jīng)生,仕無他志,茍仰俸入,以養(yǎng)妻子,得罪無害,況以官物貸人,過不及免。君年少有志節(jié),明爽方正,實公輔器,無以輕過輒累遠業(yè),并得罪何益?”卒明魯不知,而獨受私貸之罪。魯深愧謝不自容,王處之裕如,無慊恨色。由是沉困銓管二十余年。

  晚用薦者,引對吏部,狀其功過,奏內有魯姓名。時魯已參大政,立侍殿中。仁廟目魯曰:“豈卿耶?”魯遽稱謝,且具陳其實。仁廟嘆曰:“長者也。”先是有私過者,例改次等,由是得不降等,詔改大理寺丞,仕至省郎,累典名郡,晚年田園豐腆,子孫蕃衍,壽八十九卒,亦庇賢為善之報也。

  (《宋史》)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家貧,食口眾,祿俸不  給:豐厚

B.某貧不給,以于公    干:求取

C.過實自某,公何焉    辜:對不起

D.仁廟魯曰        目:用如動詞,看

2.從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句子加粗部分中的“其”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

[  ]

A.引對吏部,狀其功過

B.魯遽稱謝,且具陳其實

C.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

D.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無輕過輒累遠業(yè)

  故不積小流則無成江海

B.祿俸不給,每貸

  吾惛,不能進是矣

C.過實自某,公何辜

  以予故,咸以愚辱

D.亦庇賢善之報也

  然此可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

4.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成為王繕甘愿獨當罪過的理由的一組是

①(魯)“家貧,食口眾,祿俸不給”

②魯御下嚴

③(王)“仕無他志”,“得罪無害”

④(王)“過不及免”

⑤(魯)“實公輔器”

⑥(魯)“已參大政”

[  ]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魯宗道做司戶參軍時家貧,人口多,俸祿不夠開銷,常常借貸,還不夠用,不得已挪用了公家的錢。

B.王繕認為魯宗道年輕,有志向操守,豪爽正直,是朝廷的有用人才。

C.王繕晚年因有人舉薦,被召到吏部述職對答;由于魯宗道說出了當年的實情,而受到仁宗皇帝的賞識。

D.王繕庇賢為善,終于得到好報,晚年不但升官發(fā)財,而且多子多孫,盡享天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文章,完成文后問題。
歸去來兮辭
陶潛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蛎碥,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jīng)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1.下列句中加粗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云無心以出岫——無心:無意
B.悅親戚之情話——情話:男女間表示愛情的話
C.既窈窕以尋壑——窈窕:深遠曲折的樣子
D.曷不心任去留——委:隨,順從
2.對下列句中“以”字的解釋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
①問征夫前路
②策扶老流憩
③舟遙遙以輕飏
④登東皋舒嘯
⑤農人告余春及
⑥木欣欣向榮
A.①⑤/②③/④⑥
B.①⑤/②④/③⑥
C.①⑥/②④/③⑤
D.①⑥/②⑧/④⑤
3.對《歸去來兮辭》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本文開篇提到“松菊猶存”,后又寫到“撫孤松而盤桓”,則借松、菊表現(xiàn)了詩人傲世遺俗的精神面貌。
B.“歸去來”即歸去之意,表現(xiàn)了詩人遠離官場,“不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的不與封建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的精神。
C.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感情充沛而強烈。感情在景物中自然流露出來,景物亦有人情和個性!霸茻o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就是動人的例證。
D.本文是辭中名篇,語言華美,充滿了詩意,全無半點斧鑿痕跡,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4.翻譯下列句子。
(1)悟已往之不諫,知道來者之可追。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迷途之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題。(12分,每小題3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爾何如?”

    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赤,爾何如?”

    對曰:“非曰能之,愿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

    “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

    “唯求則非邦也與?”

    “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則非邦也與?”

    “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論語·先進》

對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夫子哂之  哂:微笑。        B.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足:使……富足

    C.因之以饑饉  因:趁著    D.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或:有人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①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②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B.①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   ②為國以禮

    C.①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D.①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② 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對下列各句中“與”字的意義和用法分析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①吾與點也          ② 唯求則非邦也與   

    ③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  ④鳥獸不可與同群   

    ⑤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⑥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

    A.①③④⑥相同, ②⑤不同。           

    B.③④⑥相同, ①②⑤都不同。

    C.③④⑤相同,②⑥相同,①與其它不同。

    D.③④⑤⑥相同,①②不同。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曾皙描繪了一幅和諧寧靜萬民同樂的太平盛世景象,也是一個國家德政達到極致的體現(xiàn),這正好符合孔子對理想社會的追求,因此孔子說“吾與點也”。

    B.此篇結構完整,人物形象鮮明:子路性急直率,有點粗疏魯莽;冉有、公西華謙虛謹慎,平易謙和;曾晰則顯得從容不迫,逍遙自在,甚至有點狂放不羈。

    C.這段文字平淡自然,含意深雋,絲毫沒有斧鑿痕跡,卻在眼前平易事中信手勾勒出一幅先賢論志的圖畫。

    D.弟子們談到自己的人生理想時,孔子表示了不同的態(tài)度:對曾皙表示非常贊同,甚至欣賞;對子路表示肯定,用微微一笑含蓄地表達對弟子的滿意;對冉有、公西華沒有表示可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1屆山東省高三第一次質量檢測理科語文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題。(12分,每小題3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爾何如?”
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赤,爾何如?”
對曰:“非曰能之,愿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
“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
“唯求則非邦也與?”
“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則非邦也與?”
“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論語·先進》
1.對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夫子哂之哂:微笑。

B.比及三年,可使足民足:使……富足

C.因之以饑饉因:趁著

D.如或知爾,則何以哉或:有人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①方六七十,如五六十②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B.①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②為國以禮

C.①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D.①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② 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3.對下列各句中“與”字的意義和用法分析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①吾與點也        ② 唯求則非邦也與   
③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 ④鳥獸不可與同群   
⑤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⑥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

A.①③④⑥相同, ②⑤不同。

B.③④⑥相同, ①②⑤都不同。

C.③④⑤相同,②⑥相同,①與其它不同。

D.③④⑤⑥相同,①②不同。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曾皙描繪了一幅和諧寧靜萬民同樂的太平盛世景象,也是一個國家德政達到極致的體現(xiàn),這正好符合孔子對理想社會的追求,因此孔子說“吾與點也”。

B.此篇結構完整,人物形象鮮明:子路性急直率,有點粗疏魯莽;冉有、公西華謙虛謹慎,平易謙和;曾晰則顯得從容不迫,逍遙自在,甚至有點狂放不羈。

C.這段文字平淡自然,含意深雋,絲毫沒有斧鑿痕跡,卻在眼前平易事中信手勾勒出一幅先賢論志的圖畫。

D.弟子們談到自己的人生理想時,孔子表示了不同的態(tài)度:對曾皙表示非常贊同,甚至欣賞;對子路表示肯定,用微微一笑含蓄地表達對弟子的滿意;對冉有、公西華沒有表示可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題。(12分,每小題3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爾何如?”
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赤,爾何如?”
對曰:“非曰能之,愿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
“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
“唯求則非邦也與?”
“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則非邦也與?”
“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論語·先進》
小題1:對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夫子哂之哂:微笑。B.比及三年,可使足民足:使……富足
C.因之以饑饉因:趁著D.如或知爾,則何以哉或:有人
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①方六七十,如五六十②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B.①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②為國以禮
C.①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D.①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② 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小題3:對下列各句中“與”字的意義和用法分析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①吾與點也        ② 唯求則非邦也與   
③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 ④鳥獸不可與同群   
⑤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⑥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
A.①③④⑥相同, ②⑤不同。
B.③④⑥相同, ①②⑤都不同。
C.③④⑤相同,②⑥相同,①與其它不同。
D.③④⑤⑥相同,①②不同。
小題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曾皙描繪了一幅和諧寧靜萬民同樂的太平盛世景象,也是一個國家德政達到極致的體現(xiàn),這正好符合孔子對理想社會的追求,因此孔子說“吾與點也”。
B.此篇結構完整,人物形象鮮明:子路性急直率,有點粗疏魯莽;冉有、公西華謙虛謹慎,平易謙和;曾晰則顯得從容不迫,逍遙自在,甚至有點狂放不羈。
C.這段文字平淡自然,含意深雋,絲毫沒有斧鑿痕跡,卻在眼前平易事中信手勾勒出一幅先賢論志的圖畫。
D.弟子們談到自己的人生理想時,孔子表示了不同的態(tài)度:對曾皙表示非常贊同,甚至欣賞;對子路表示肯定,用微微一笑含蓄地表達對弟子的滿意;對冉有、公西華沒有表示可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