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下列各物質中混有的少量雜質,所用試劑不正確的是( 。
序號物 質雜  質所 用 試 劑
AN2O2灼熱的銅網(wǎng)
BCuFe硝酸銀溶液
CCaOCaCO3高溫煅燒
DNaCl溶液Na2CO3適量的稀鹽酸
A、AB、BC、CD、D
考點:物質除雜或凈化的探究,常見氣體的檢驗與除雜方法,金屬的化學性質,鹽的化學性質
專題:物質的分離、除雜、提純與共存問題
分析:根據(jù)原物質和雜質的性質選擇適當?shù)某s劑和分離方法,所謂除雜(提純),是指除去雜質,同時被提純物質不得改變.除雜質題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①加入的試劑只能與雜質反應,不能與原物質反應;②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
解答:解:A、氧氣通過灼熱的銅網(wǎng)時可與銅發(fā)生反應生成氧化銅,而氮氣不與銅反應,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正確.
B、Fe和Cu均能與硝酸銀溶液反應,不但能把雜質除去,也會把原物質除去,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錯誤.
C、CaCO3高溫煅燒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正確.
D、Na2CO3能與適量的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正確.
故選:B.
點評:物質的分離與除雜是中考的重點,也是難點,解決除雜問題時,抓住除雜質的必需條件(加入的試劑只與雜質反應,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是正確解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現(xiàn)代科技證明,葡萄酒中含有的白藜蘆醇(C14H12O3)具有美容養(yǎng)顏之功效.下列關于白藜蘆醇的說法錯誤的是( 。
A、白藜蘆醇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
B、白藜蘆醇的相對分子質量為228
C、白藜蘆醇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最高
D、白藜蘆醇中碳、氫、氧三種元素的個數(shù)比為14:1 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氧氣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氧氣用于煉鋼,目的是除去生鐵中多余的碳和其他雜質
B、氧氣可以支持燃燒,說明氧氣具有可燃性
C、氧氣可以供給呼吸,是因為和體內(nèi)物質反應而釋放能量維持生命活動
D、物質與氧氣發(fā)生的反應都是氧化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硅酸鈉(Na2SiO3)中硅元素的化合價為(  )
A、+1B、+2C、+3D、+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錯誤理解化學符號中數(shù)字所表示的意義是(  )
A、SO2:“2”表示一個二氧化硫分子含有兩個氧原子
B、2Zn:“2”表示兩個鋅元素
C、
+2
Mg
:“+2”表示鎂元素的化合價為+2階
D、2NH3:“2”表示兩個氨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水是寶貴的自然資源,是人類生命之源.
(1)下列各種水中,屬于純凈物的是
 
(填字母).
A.汽水    B.礦泉水       C.蒸餾水      D.經(jīng)過凈化處理的自來水
(2)蒸餾水、礦泉水、白醋、酒精都是常見的無色液體,其中白醋具有酸味,酒精具有特殊氣味的是酒精,常被稱為綠色能源,請寫出酒精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
(3)小剛為了凈化收集到的雨水,自制了一個如圖所示的簡易凈水器,其中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的作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要對一些生活物質進行鑒別.鑒別下列各組物質所用的方法或所加物質不正確的一組是(  )
選項鑒別的物質所加物質或方法
AO2與CO2觀察氣體顏色
B酒精和白醋聞氣味
C蒸餾水和食鹽水加熱蒸發(fā)
D硬水和軟水肥皂水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請結合下列實驗室制取氣體的常用裝置,回答有關問題.

(1)寫出圖中標有數(shù)字的儀器名稱:①
 

(2)用B、E組合可制取一種氣體,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某同學欲用G裝置代替D裝置,用排水法收集一種難溶性氣體,該同學使用G裝置的方法是
 

(4)實驗室如用塊狀固體和液體無需加熱制取氣體,可將B裝置改進為C裝置(多孔隔板用來放塊狀固體),其優(yōu)點是
 

(5)若用G裝置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氣,G裝置中應裝入
 
,氣體從
 
端(填“a”或“b”)通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1)新研制成的一種分子結構類似足球狀的物質,其化學式為C60,它的相對分子質量是
 

(2)實驗室用碳酸鈣與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如果制取8.8g 二氧化碳,至少需要多少克碳酸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