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酸、堿、鹽之間都能發(fā)生復分解反應

B.金屬單質都能與酸溶液發(fā)生置換反應,生成鹽和氫氣

C.20 ℃時,氯化鈉的溶解度是36 g,此時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36%

D.質量守恒定律是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所遵循的基本定律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化學小組在課外活動時做了一個實驗,在甲試管中裝入固體物質,乙試管中裝入液體試劑,按圖所示組裝好儀器(圖中鐵架臺等儀器已略去).通過分液漏斗加入足量稀硫酸,同時打開止水夾,看到乙試管液體中有氣泡冒出;一段時間后關閉止水夾,發(fā)現(xiàn)乙中液面上升,溶液變渾濁.符合以上實驗現(xiàn)象的一組試劑是(     )

選項

甲中的固體

乙中試劑

A

Cu

KOH

B

Zn

Ba(NO32

C

Na2CO3

NaOH

D

KNO3

BaCl2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生活中的下列物品,其制作材料屬于合金的是(  )

A.塑料袋  B.玻璃杯  C.不銹鋼鍋  D.滌綸風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氫氧化鋇溶液與下列物質的反應體現(xiàn)了堿的化學性質。其中OH參與反應的是(  )

①酚酞溶液、诙趸細怏w、厶妓徕c溶液、芟×蛩

A.僅④  B.僅②③④  C.僅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同學在實驗室發(fā)現(xiàn)了一瓶標簽殘缺的無色溶液﹙如圖甲所示﹚,為確認其中的溶質,他設計并進行了如下探究活動,請回答下列問題。

【猜想與假設】溶質可能為NaCl、NaOH、Na2CO3和NaHCO3中的一種。

【資料查閱】上述四種物質的相關信息如下:

物質

NaCl

NaOH

Na2CO3

NaHCO3

常溫下的溶解度/g

36

109

21.5

9.6

常溫下某稀溶液的pH

7

13

11

9

【探究過程】如圖乙所示,在操作①后可確定溶質不是NaCl,則其實驗現(xiàn)象應是__ __;在進行操作②時有無色無味的氣體產生,由此又可排除假設物質中的__ __。

【探究結論】你認為該溶液中的溶質可能是上述假設物質中的__ _,你的判斷依據(jù)是__ __。

【探究反思】(1)若上述探究結論是正確的,操作②產生的氣體應是__ __(寫化學式),實驗室檢驗該氣體的實驗操作及現(xiàn)象是__ _。

(2)另有同學猜想其中的溶質還可能是Na2SO4,但又沒有Na2SO4的上述列表信息。請你根據(jù)以上實驗操作的相關現(xiàn)象,判斷該溶液中的溶質是否是Na2SO4,并敘述理由:__ 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復分解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中和反應不屬于復分解反應  B.反應物必須都溶于水

C.反應物一定有酸  D.生成物一定有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人尿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為0.91%,假定人尿中不含其他含氮物質,則人尿中含尿素CO(NH2)2的質量分數(shù)為(  )

A.0.91%  B.1.95%  C.23%  D.4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將一定量的乙醇(C2H6O)和氧氣置于一個封閉的容器中引燃,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下表:

物質

乙醇

氧氣

二氧化碳

X

反應前質量/g

4.6

8.0

0

0

0

反應后質量/g

0

0

5.4

4.4

a

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表中a的值為2.6

B.X一定是該反應的催化劑

C.X可能含有氫元素

D.若起始時氧氣的質量是9.6g,則無X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圖是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信息,請回答下列問題:

第2周期

3 Li

 6.991

4 Be

 9.012

5 B

10.81

6 C

12.01

7 N

14.01

8 O

16.00

9 F

19.00

10 Ne

20.18

第3周期

11 Na

22.99

12 Mg

24.31

13 Al

26.98

14 Si

28.09

15 P

30.97

16 S

32.02

17 Cl

35.45

X Ar

39.95

(1)每一橫行元素從左向右排列所遵循的一條規(guī)律是  

(2)表中X=  ,從分類上看它屬于  )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