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下圖的燒杯中盛有65℃的熱水,杯底放有一小顆足量的白磷,然后將一支有刻度的空大試管插入燒杯中,試管口罩住白磷(已知白磷熔點為44℃,著火點為40℃).回答下列問題:

試驗過程中發(fā)生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

該試驗說明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在太空飛船上的一個充滿氧氣的密封容器內(nèi),將紅磷加熱到著火點使之與氧氣反應,所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產(chǎn)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未插入空試管前,白磷熔化,插入空試管后燃燒,水進入試管占試管容積的1/5

 、偃紵坏枰獪囟冗_到著火點,還必須跟助燃氣體接觸

  ②空氣中氧氣占總體積的1/5

  (2)燃燒不劇烈,斷斷續(xù)續(xù)生成五氧化二磷在空間漂浮

  太空無重力,燃燒只能靠反應物擴散相遇而進行,生成五氧化二磷只能靠擴散漂在空間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13?通州區(qū)二模)金屬材料和水在生產(chǎn)和生活中有著廣泛應用.
(1)如圖1是水的組成測定的實驗,此反應的方程式為
2H2O
 通電 
.
 
2H2↑+O2
2H2O
 通電 
.
 
2H2↑+O2


(2)水是很好的溶劑.下表是KNO3和KCl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請回答下列問題:
溫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KCl 27.6 31.0 34.0 37.0 40.0 42.6 45.5 48.3
①40℃時,向兩個分別盛有45g KNO3和KCl固體的燒杯中,各加入100g的水,充分溶解后,結果如圖2所示,則乙燒杯中的溶質(zhì)是
KNO3
KNO3

②采用任意一種操作方法,將上述燒杯中的剩余固體全部溶解,并將溶液變?yōu)椴伙柡腿芤海铝姓f法中正確的是
ACD
ACD
(填字母).
A.溶劑質(zhì)量可能不變                 B.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一定增大
C.溶液質(zhì)量一定增大                 D.可采用升溫或加水的方法
(3)從下圖可知金屬具有導熱性的是
A
A


(4)鐵制品在空氣中會發(fā)生銹蝕,其原因是鐵與空氣中的
氧氣和水
氧氣和水
共同作用的結果.為防止鋼鐵制品的銹蝕,廚房中的鐵鍋和菜刀通常需做的防護是
擦干或涂油
擦干或涂油
(要求一種方法即可).
(5)在探究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時,某同學將帶銹鐵釘放入稀鹽酸中,觀察到鐵銹逐漸消失,溶液由無色逐漸變成黃色,并有氣泡產(chǎn)生,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6HCl=2FeCl3+3H2O
、
Fe+2HCl=FeCl2+H2
Fe+2HCl=FeCl2+H2

(6)小明向含有FeSO4和CuSO4兩種溶質(zhì)的溶液中,加入一定質(zhì)量鎂粉,待充分反應后,濾液呈淺綠色.根據(jù)此現(xiàn)象作出了下列判斷,你認為正確的是
AD
AD
(填寫序號).
A.濾紙上一定有Cu,可能有Fe,一定沒有Mg
B.濾紙上一定有Fe,可能有Mg、Cu
C.濾液中一定有FeSO4,可能有MgSO4、CuSO4
D.濾液中一定有MgSO4、FeSO4,一定沒有Cu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學習中和反應時,老師和同學們展開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探究實驗過程中的能量變化
用膠頭滴管將10%的稀鹽酸逐滴加入盛有NaOH溶液的燒杯中,并用溫度計測量溫度變化.
小軍發(fā)現(xiàn):隨著稀鹽酸的不斷滴入,溶液的溫度先升高后降低.對此合理的解釋是
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要放出熱量,等反應完全后不再放熱,
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要放出熱量,等反應完全后不再放熱,

而加入的鹽酸會使溶液的溫度降低
而加入的鹽酸會使溶液的溫度降低
;
【探究二】:探究反應發(fā)生及反應終點問題
實驗中,除了溫度有變化外,沒有任何現(xiàn)象能證明反應是否發(fā)生及反應是否已至終點,小雯同學在老師的幫助下,進行了下圖所示的探究實驗(滴加試劑時同時攪拌).
①通過實驗現(xiàn)象,小雯排除了實驗B,你認為她的理由是
石蕊遇堿變藍,遇中性溶液變紫,而這兩種顏色比較接近,現(xiàn)象不明顯
石蕊遇堿變藍,遇中性溶液變紫,而這兩種顏色比較接近,現(xiàn)象不明顯
;
②實驗C中溶液的顏色最終變成了紅色,但也被排除,原因是
溶液變?yōu)榧t色,表明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但是滴加的氫氧化鈉過量,不容易判斷終點,所以該方案不合適
溶液變?yōu)榧t色,表明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但是滴加的氫氧化鈉過量,不容易判斷終點,所以該方案不合適
;
③實驗時,老師告訴小雯:相對于實驗A,實驗D也有不足.通過下面的資料,你認為理由是
根據(jù)資料可以知道溶液只有達到弱堿性時石蕊才會變成紫色,而鹽酸和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呈中性,所以滴加的氫氧化鈉溶液依然過量,所以該方案不合適
根據(jù)資料可以知道溶液只有達到弱堿性時石蕊才會變成紫色,而鹽酸和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呈中性,所以滴加的氫氧化鈉溶液依然過量,所以該方案不合適
;
【資料卡片】:
紫色石蕊試液和無色酚酞試液在不同酸堿性溶液中的變色情況
紫色石蕊試液 pH<5.0:紅色 5.0<pH<8.0:紫色 pH>8.0:藍色
無色酚酞試液 pH<8.2:無色 8.2<pH<10.0:紅色 pH>10.0:無色
④小杰認為:將NaOH溶液和稀鹽酸混合后的溶液蒸干,若得到白色固體,則說明反應生成NaCl,從而確認反應已發(fā)生,你認為這種觀點是否正確,并說出理由?
不正確;氫氧化鈉也為白色固體
不正確;氫氧化鈉也為白色固體

【探究三】:探究實驗過程中的意外情況
(1)為了提高實驗的趣味性,老師演示了如下圖所示的連貫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①實驗1所得溶液沸騰時的溫度
100℃(填“>”、“<”或“=”);
②實驗后溶液一定顯堿性的試管有
4
4
支,實驗3后溶液中NaOH質(zhì)量分數(shù)
(填“>”、“<”或“=”)實驗2后溶液中NaOH質(zhì)量分數(shù);
③通過上述探究,你對酚酞試液在堿性溶液中的顏色變化有何新的認識?
在溫度較高的時候酚酞在堿性溶液中不會變紅.
在溫度較高的時候酚酞在堿性溶液中不會變紅.
;
(2)小岳在他的實驗過程中意外發(fā)現(xiàn)有氣泡出現(xiàn),你認為原因是
氫氧化鈉變質(zhì)
氫氧化鈉變質(zhì)

【探究四】:從部分變質(zhì)的NaOH樣品中回收較為純凈的NaOH
小江同學查閱了不同溫度下NaOH的溶解度(見資料卡片),并按如下步驟進行了實驗(其中Ⅰ、Ⅱ、Ⅲ為實驗操作):
【資料卡片】:
溫度/°C 1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64 85 138 203 285 376

①試劑A是
Ca(OH)2
Ca(OH)2
(填化學式)溶液;
②操作名稱:Ⅰ
過濾
過濾
、Ⅱ
蒸發(fā)
蒸發(fā)
、Ⅲ
降溫結晶
降溫結晶
;
③為獲得純度較高的NaOH固體,小江同學應在干燥前將其用
飽和的氫氧化鈉溶液來洗滌所得晶體
飽和的氫氧化鈉溶液來洗滌所得晶體
進行淋洗.
【探究五】:測定NaOH樣品中NaOH的質(zhì)量分數(shù)
小海取13.5g部分變質(zhì)的NaOH固體樣品加適量的水配成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質(zhì)量分數(shù)為7.3%的稀鹽酸,使其充分反應,生成二氧化碳2.2g(假設生成的CO2被完全吸收).
求:①樣品中NaOH的質(zhì)量分數(shù)(精確到小數(shù)點后一位);
②在圖中畫出以縱坐標表示二氧化碳質(zhì)量,橫坐標表示鹽酸質(zhì)量的關系圖(不要求精確);解題過程:
①設混合物中碳酸鈉的質(zhì)量為x,消耗鹽酸的質(zhì)量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73 44
xy?7.3%2.2g
106
x
=
73
y?7.3%
=
44
2.2g

解得:x=5.3g,y=50g
所以氫氧化鈉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
13.5g-5.3g
13.5g
×100%=60.7%
②根據(jù)①的解答可以知道,生成2.2g二氧化碳需要鹽酸的質(zhì)量為50g
故可以作圖如下:
①設混合物中碳酸鈉的質(zhì)量為x,消耗鹽酸的質(zhì)量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73 44
xy?7.3%2.2g
106
x
=
73
y?7.3%
=
44
2.2g

解得:x=5.3g,y=50g
所以氫氧化鈉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
13.5g-5.3g
13.5g
×100%=60.7%
②根據(jù)①的解答可以知道,生成2.2g二氧化碳需要鹽酸的質(zhì)量為50g
故可以作圖如下:
;
【反思】:經(jīng)過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小海方法有誤,求出的NaOH的質(zhì)量分數(shù)比實際值大,造成錯誤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根據(jù)氫氧化鈉變質(zhì)的過程可以知道,氫氧化鈉要先吸收水分潮解后然后才會和二氧化碳反應,所以13.5g樣品中包含了水的質(zhì)量,而計算時沒有考慮到吸收的水的質(zhì)量,故會使求得的氫氧化鈉的質(zhì)量分數(shù)偏大
根據(jù)氫氧化鈉變質(zhì)的過程可以知道,氫氧化鈉要先吸收水分潮解后然后才會和二氧化碳反應,所以13.5g樣品中包含了水的質(zhì)量,而計算時沒有考慮到吸收的水的質(zhì)量,故會使求得的氫氧化鈉的質(zhì)量分數(shù)偏大
;
【拓展提高】:欲使實驗結果準確可靠,你對小海的實驗會做怎樣的改進?
將氫氧化鈉樣品烘干后進行實驗
將氫氧化鈉樣品烘干后進行實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實驗室選用下列裝置制取氣體.根據(jù)要求回答問題:

(1)圖l中儀器①的名稱
分液漏斗
分液漏斗
,該裝置中發(fā)生的化學方程式為
CaCO3+2HCl=CaCl2+H2O+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圖1裝置也可以用于實驗室制氧氣,寫出發(fā)生的化學方程式為
2H2O2
 MnO2 
.
 
2H2O+O2
2H2O2
 MnO2 
.
 
2H2O+O2
,該反應的類型是
分解反應
分解反應
.(填“化合反應”或“分解反應”)
(2)小楊同學將MnO2,與水泥按一定比例加水混合、凝固,制作成小塊狀固體,加入圖2裝置中制氧氣,以方便實驗結束后回收二氧化錳.實驗前檢查該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是:打開旋塞,從長頸漏斗口注水至
浸沒漏斗下端(或形成液封)
浸沒漏斗下端(或形成液封)
,關閉旋塞,繼續(xù)注水,使漏斗中液面略高于試管中液面,一段時間后,高度差不變,說明氣密性良好.其中塊狀固體應放置在
A
A
處(填“A”或“B”).利用圖2裝置反應一段時間后,需停止反應,其操作是
關閉旋塞
關閉旋塞

(3)反應結束后冷卻,對制取氧氣后的固體殘渣(假定已完全反應)作如下回收處理:
①通過以下四步實驗操作回收二氧化錳.正確操作的先后順序是
BCDA或CDA
BCDA或CDA
(填寫序號).
A.烘干         B.溶解        C.過濾         D.洗滌
②過濾、蒸發(fā)時都需用到的儀器是
C
C
(填序號).
A.酒精燈       B.燒杯        C.玻璃棒       D.漏斗
(4)若用裝置圖3制取氣體過程中反應劇烈,從實驗安全角度考慮,可采取的措施有
②④
②④
(填序號).
①用容積較小的錐形瓶     ②控制液體的滴加速度     ③加熱反應物    ④降低反應物濃度
(5)圖4中,把二氧化碳氣體慢慢倒入放有燃著的蠟燭的燒杯中,下層蠟燭先滅,說明二氧化碳具有
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氣大
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氣大
性質(zhì).這一性質(zhì)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為
滅火
滅火

(6)在沒有現(xiàn)成的二氧化碳氣體發(fā)生器情況下,請你選用下圖中部分儀器裝配成一個能隨開隨用隨關隨停的二氧化碳氣體發(fā)生裝置,應選用合理的儀器是
ACDE
ACD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某化學興趣小組在化學實驗室發(fā)現(xiàn)一瓶沒有標簽的淡黃色粉末,同學們對探究該粉末產(chǎn)生濃厚興趣,并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探究活動.
提出問題  這種淡黃色粉末是什么?有什么性質(zhì)和用途?
查閱資料  ①硫是淡黃色粉末,不溶于水;
②過氧化鈉(Na2O2)是淡黃色粉末,溶于水并能與水反應,“載人宇宙飛船或潛水艇中一般都要安裝盛放過氧化鈉(Na2O2)顆粒的裝置”
猜想與探究
猜想:淡黃色粉末可能是:a.硫;b.過氧化鈉;c.硫和過氧化鈉的混合物.
實驗與結論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猜想 在一支潔凈的試管中加入適量的上述淡黃色粉末,再加入足量的蒸餾水,充分振蕩
固體粉末全部溶解
固體粉末全部溶解
猜想a、c不成立,猜想b成立.
提出問題  過氧化鈉是否為一種制氧劑?與人呼出的哪種氣體發(fā)生反應?
提出猜想  過氧化鈉與人呼出的N2或CO2或水蒸氣反應并生成氧氣.
進行實驗
實驗Ⅰ:驗證過氧化鈉與氮氣反應并生成氧氣.    王軒同學設計如圖Ⅰ所示裝置:
(1)實驗現(xiàn)象及結論:觀察到
燃著的木條熄滅
燃著的木條熄滅
現(xiàn)象,判斷過氧化鈉與氮氣沒有發(fā)生反應.
實驗Ⅱ:驗證過氧化鈉與水蒸氣反應并生成氧氣.   華宇同學設計了如下圖所示裝置
(2)其中A裝置的作用是
產(chǎn)生二氧化碳氣體
產(chǎn)生二氧化碳氣體

(3)實驗現(xiàn)象及結論: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查閱資料知道:過氧化鈉與水蒸氣生成了氧氣和一種常見堿,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Na2O2+2H2O=4NaOH+3O2
2Na2O2+2H2O=4NaOH+3O2

實驗Ⅲ:驗證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并生成氧氣.
李杰在老師的指導下也設計了如圖Ⅱ所示裝置.(不考慮稀鹽酸的揮發(fā))
(4)實驗記錄
實驗操作 主要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及解釋
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向裝置中加入藥品.
裝置的氣密性良好.
打開分液漏斗活塞,向A
裝置中緩慢加入稀鹽酸.
A裝置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有
有大量的氣泡產(chǎn)生
有大量的氣泡產(chǎn)生
,
C裝置中有氣泡出現(xiàn).
A裝置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aCO3+2HCl=CaCl2+H2O+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C裝置作用是
除去沒有反應的二氧化碳
除去沒有反應的二氧化碳
一段時間后用帶火星的木條在D內(nèi)進行檢驗. 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并生成氧氣.
實驗反思
(1)張紅同學對實驗Ⅲ的設計提出疑問:該實驗不能證明二氧化碳與過氧化鈉確實發(fā)生了反應,你認為他的理由是
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氣體中含有水蒸氣
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氣體中含有水蒸氣
.請你回答如何改進該實驗
在A和B之間增加一個裝有濃硫酸的裝置
在A和B之間增加一個裝有濃硫酸的裝置

(2)王兵同學查閱資料后知道實驗Ⅲ中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氧氣,他稱取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充分反應后的固體剩余物質(zhì)21.5g,加入到盛有足量稀鹽酸的燒杯中,并不斷用玻璃棒攪拌.反應過程用精密儀器測得燒杯內(nèi)混合物的質(zhì)量(m)與反應時間(t)關系如圖Ⅳ所示(不考慮實驗過程中其它因素的影響).
請計算碳酸鈉的質(zhì)量分數(shù):
98.6%
98.6%
.(寫出計算過程,結果保留一位小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