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qū)分下列各組物質,所加試劑或操作方法錯誤的是( 。

選項 待區(qū)分的物質 鑒別方法

A 合成纖維和純羊毛 分別取少量灼燒,并聞氣味

B CaCl2溶液和NaCl溶液 分別取少量溶液,加硝酸銀溶液,觀察現(xiàn)象

C 酒精和水 聞氣味

D 碳粉和氧化銅 分別取少量加入稀硫酸,觀察現(xiàn)象


物質的鑒別、推斷;酸的化學性質;鹽的化學性質;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棉纖維、羊毛纖維和合成纖維的鑒別.

專題: 物質的鑒別題.

分析: 根據(jù)物質的性質差異進行分析:

A、根據(jù)羊毛主要成分是蛋白質,燃燒后發(fā)出燒焦羽毛的味道;

B、根據(jù)氯化鈣和氯化鈉中都含有氯離子分析;

C、根據(jù)酒精有特殊的香味,白醋有酸味分析;

D、根據(jù)硫酸能夠和氧化銅反應分析.

解:A、羊毛主要成分是蛋白質,燃燒后發(fā)出燒焦羽毛的味道;而合成纖維沒有這種味道,故方法正確;

B、氯化鈣和氯化鈉中都含有氯離子,都能夠和硝酸銀反應產(chǎn)生沉淀,現(xiàn)象相同,故方法錯誤;

C、酒精有特殊的香味,白醋有酸味,故方法正確;

D、硫酸能夠和氧化銅反應,溶液變成藍色,而碳不反應,故方法正確;

故選項為:B.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密閉容器中有X、氧氣和二氧化碳三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下表。根據(jù)表中信息,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物質

X

O2

CO2

H2O

反應前質量/g

23

70

1

0

反應后質量/g

0

待測

45

27

       A.該反應為分解反應              B.反應生成的CO2和H2O的質量比為45:27

       C.表中“待測”值為21                  D.X中含有氧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3年12月1日起,汕尾市推廣使用粵Ⅳ車用汽油.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汽油屬于可再生能源

 

B

粵Ⅳ車用汽油是純凈物

 

C

粵Ⅳ車用汽油只含碳和氫兩種元素

 

D

推廣使用粵Ⅳ車用汽油有利于減少機動車尾氣污染物的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每年春天,賀州市富川縣的臍橙果樹開花了,果園周圍彌漫著濃郁的花香,這一現(xiàn)象說明( 。

  A. 分子很小 B. 分子在不停地運動

  C. 分子分裂成原子 D. 分子之間有間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創(chuàng)建無煙校園,人人有責,吸煙有害健康,香煙的煙氣中含有的尼古。ɑ瘜W式C10H14N2)對人體危害很大,下列有關尼古丁的說法錯誤的是( 。

  A. 尼古丁由C、H、N三種元素組成

  B. 尼古丁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約為23.1%

  C. 尼古丁是有機物

  D. 尼古丁中C、H、N三種元素質量比為60:7: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1是鈉原子的結構示意圖,結合圖形回答下列問題:

(1)在化學反應中,鈉原子一般易  (填“得到”或“失去”)電子,形成 (填“陽”或“陰”)離子.

(2)該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價為  價.

(3)鈉原子與圖2哪種原子化學性質相似  (填選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小英同學為了測定某地區(qū)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shù),取該樣品15g,現(xiàn)將75mL的稀鹽酸分三次加入石灰石樣品中,每次充分反應后測得生成氣體的質量,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

實驗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稀鹽酸的量/mL

25

25

25

生成氣體的質量/g

2.2

m

1.1

試求:

(1)m的值是  g.

(2)求該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shù)(保留一位小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現(xiàn)有①干冰、②金剛石、③一氧化碳、④氫氧化鋁四種物質.請你從這四種物質中,選擇適當 的物質按下列要求填空(填序號).

(1)可用于治療胃酸過多的是 ----。

(2)與血紅蛋白結合能力強,能導致人體中毒的是 ---- .

(3)玻璃刀頭上鑲嵌的是 ----。

(4)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實驗室的藥品和儀器要分類擺放,以下是四個藥品櫥所存放的藥品.實驗室購進一瓶鋅粒,應存放于(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