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未貼標簽的粉末狀常見金屬R。為了測定R的相對原子質量,準確稱取一定量金屬粉末,在坩堝內(nèi)加強熱使其完全氧化,冷卻后再稱重。重復實驗,獲得如表數(shù)據(jù)。請回答:
實驗次數(shù) | 金屬質量(g) | 金屬氧化物質量(g) |
l | 45.0 | 84.9 |
2 | 45.0 | 85.1 |
3 | 45.0 | 85.O |
平均值 | 45.0 | m |
(1)表格中m= 。
(2)該金屬氧化物中,R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 。
(3)已知R的化合價為+3價,則R的相對原予質量為 。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5年初中畢業(yè)升學考試(江蘇泰州卷)化學(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生活中的做法,與理念不相符合的是
A.多吃粗梁;葷素搭配——均衡營養(yǎng)
B.就地焚燒秸稈;任意排放污水——愛護環(huán)境
C.分類放置垃圾,便于回收;盡可能循環(huán)使用教科書——節(jié)約資源
D.盡量步行或騎車上學,少用私家車接送;室內(nèi)光線充足時及時關燈——低碳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5年初中畢業(yè)升學考試(四川瀘州卷)化學(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的結構和性質呈現(xiàn)一定的規(guī)律性變化。下表列出的是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徑及主要化合價(部分信息未列出)。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元素 | Na | Mg | ① | Si | P | ② | Cl |
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 | 1 | 2 | 3 | 4 | 5 | 6 | 7 |
原子半徑(10-10m) | 1.86 | 1.60 | 1.43 | ③ | 1.10 | 1.02 | 0.994 |
最高正價 最低負價 | +1 | +2 | ④ | +4 -4 | +5 -3 | ⑤ | +7 -1 |
A.⑤處的最高正價是+6,最低負價是-2
B.③處的數(shù)值介于1.10—1.43之間
C.第三周期元素(Na—Cl)的最高正價數(shù)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
D.元素①的原子序數(shù)是13,①和②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為Al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5年初中畢業(yè)升學考試(江蘇無錫卷)化學(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實驗方案不合理的是
A.用觀察顏色的方法鑒別磷礦粉和硝酸鉀
B.用植物的花瓣制作指示劑,檢驗溶液的酸堿性
C.用水鑒別NH4N03、NaOH、NaCl三種固體
D.用FeSO4溶液、Cu和Ag比較Fe、Cu和Ag的金屬活動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5年初中畢業(yè)升學考試(浙江寧波卷)化學(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將紅色的銅絲放在酒精燈火焰的外焰上加熱,銅絲表面變?yōu)楹谏。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紅色銅絲表面變黑,是因為生成了氧化銅
B.紅色銅絲表面變黑,是因為銅發(fā)生了還原反應
C.立即把變黑的銅絲插入稀硫酸中,溶液會出現(xiàn)藍色
D.立即把變黑的銅絲插入酒精中,銅絲變回紅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5年初中畢業(yè)升學考試(浙江湖州卷)化學(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現(xiàn)有三瓶失去標簽的無色溶液鹽酸、氯化鈉溶液和澄清石灰水,
(1)往三種無色溶液中加入某種指示劑即可區(qū)別它們,該指示劑可選用
(2)裝澄清石灰水的試劑瓶口常出現(xiàn)白膜,白膜主要成分的化學式是
(3)上述溶液中屬于鹽溶液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5年初中畢業(yè)升學考試(山東菏澤卷)化學(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對于下列說法,有關微觀解釋正確的是
A.水分子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氫原子和氧原子能保持水的化學性質
B.化學反應過程的實質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組合
C.將水加熱變成水蒸氣,體檢變大,是因為水分子體檢變大
D.花香四溢主要是因為分子間有間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5年初中畢業(yè)升學考試(甘肅省武威等六市)化學(解析版) 題型:推斷題
(8分)A-H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其相互轉化關系如下圖所示,其中A是人體胃液中幫助消化的物質,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D的化學式為 。
(2)A轉化為E的化學方程式為 ,其反應基本類型屬于 ;
B轉化為H的化學方程式為 。
(3)分別寫出物質F和H的一種用途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