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武漢)實驗室現(xiàn)有失去標簽的甲、乙、丙、丁四瓶試劑,都是初中科學實驗室里常見的物質(zhì).其中甲、乙均為黑色固體粉末,丙、丁為無色的酸的稀溶液.為確定成分,某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做了如下實驗:
(1)甲
+丙或丁
有氣泡產(chǎn)生;固體溶解,溶液逐漸變成淺綠色.
(2)乙
+丙或丁
無氣泡產(chǎn)生;固體溶解+NaOH溶液 產(chǎn)生藍色沉淀.
則甲是
Fe
Fe
(填化學式、名稱均可,下同),乙是
CuO
CuO
.若要證明丙是稀硫酸,則可取少量丙溶液于試管中,加入
BaCl2
BaCl2
溶液,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有白色沉淀生成
有白色沉淀生成
分析:本題屬于推斷題,根據(jù)題目給出的信息:甲、乙均為黑色固體粉末,丙、丁為無色的酸的稀溶液,淺綠色的溶液中含有亞鐵離子,鐵和稀硫酸(或稀鹽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因此甲是鐵,丙是稀硫酸或稀鹽酸;根據(jù)步驟(2)的現(xiàn)象可知:乙是氧化銅,氧化銅和稀硫酸(或稀鹽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硫酸銅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銅藍色沉淀和硫酸鈉;硫酸根離子用鋇離子檢驗,會生成硫酸鋇白色沉淀.
解答:解:甲、乙均為黑色固體粉末,丙、丁為無色的酸的稀溶液,淺綠色的溶液中含有亞鐵離子,鐵和稀硫酸(或稀鹽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因此甲是鐵,丙是稀硫酸或稀鹽酸;根據(jù)步驟(2)的現(xiàn)象可知:乙是氧化銅,氧化銅和稀硫酸(或稀鹽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硫酸銅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銅藍色沉淀和硫酸鈉;硫酸根離子用鋇離子檢驗,會生成硫酸鋇白色沉淀,故答案為:Fe;CuO; BaCl2(或其他合理答案);有白色沉淀生成
點評:本考點屬于物質(zhì)的推斷題,是通過對實驗方法和過程的探究,在比較鑒別的基礎(chǔ)上,得出了正確的實驗結(jié)論.本考點是中考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一般有兩種類型:一是圖框式推斷題;二是文字描述型推斷題;本題屬于第二種類型.不論哪一種類型,都是通過實驗現(xiàn)象,從而得出物質(zhì)的組成.此考點主要出現(xiàn)在填空題和實驗題中.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08?武漢)鹽的水溶液不一定都呈中性,如NaHCO3溶液呈堿性.下列有關(guān)實驗中,能夠證明NaHCO3溶液呈堿性的實驗事實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08?武漢)下列有關(guān)溶液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08?武漢)某混合物由碳酸鈉和氫氧化鈉組成.實驗室現(xiàn)有如下圖所示裝置各一套,裝置氣密性均良好.某同學合理組裝各裝置,實驗測定該混合物中碳酸鈉的質(zhì)量分數(shù).已知堿石灰為氫氧化鈉與氧化鈣的混合物,用于吸收反應生成的氣體物質(zhì).反應前后稱量丙的質(zhì)量分別為m1、m2;實驗前,活塞①、②均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請根據(jù)該同學的實驗操作回答有關(guān)問題.

(1)如圖所示,取一定量樣品放入甲中.為保證實驗結(jié)果的準確性,先連接裝置接口b-
d
d
(選填字母c、d、e);再打開①,緩緩通入氮氣一段時間后關(guān)閉①.此時通過氮氣的目的是
將裝置中的空氣排入大氣中,減少實驗誤差
將裝置中的空氣排入大氣中,減少實驗誤差

(2)合理連接剩余裝置后打開②,緩緩滴入足量稀硫酸后關(guān)閉②.當甲中不再有氣泡產(chǎn)生時,再打開①,緩慢通入氮氣.此時通入氮氣的目的是
將殘留在裝置中的二氧化碳氣體全部排入丙中,減少實驗誤差
將殘留在裝置中的二氧化碳氣體全部排入丙中,減少實驗誤差

(3)該實驗中,裝置乙的作用是
吸收水
吸收水

(4)不采用以上裝置與原理,也能測出該混合物中碳酸鈉的質(zhì)量分數(shù).請舉一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Na2CO3+Ca(OH)2═CaC03↓+2NaOH.
Na2CO3+Ca(OH)2═CaC03↓+2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08?武漢)實驗室現(xiàn)有一瓶久置的20%的氫氧化鈉溶液100g.某同學取該溶液的1/10于錐形瓶中,滴加1-2滴酚酞試液,然后滴入稀鹽酸,邊加邊振蕩.當反應恰好完全時,用去稀鹽酸的體積為17.40mL.已知:常溫下,所用稀鹽酸的密度為1.05g/cm3.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H-1C-12O-16Na-23Cl-35.5
(1)計算所用稀鹽酸的溶質(zhì)量分數(shù).(計算結(jié)果精確到1%)
10%
10%

(2)已知,用此方法測得的稀鹽酸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有誤差.若該同學的實驗操作及計算過程均無誤,則造成該誤差的原因之一可能是
氫氧化鈉溶液部分變質(zhì)
氫氧化鈉溶液部分變質(zhì)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