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工廠車間排出的廢水中含有鹽酸、氯化銅和氯化鋅,為了處理廢水,從中回收金屬銅和氯化鋅固體,實驗方案如下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X的化學式為
 

(2)廢液與X產(chǎn)生的氣體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
 

(3)溶液a和溶液b的成分
 
(填“相同”或“不相同”),溶液a,b在蒸發(fā)過程中除去的物質(zhì)有
 

考點:酸、堿性廢水的處理,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酸的化學性質(zhì),氫氣的化學性質(zhì)與燃燒實驗
專題:化學與環(huán)境保護
分析:向廢水中加入過量的鋅,可以把銅還原出來,過濾得到銅、鋅.再向固體中加入過量的鹽酸,可以把鋅除去.這時的固體中只含有銅;溶液b中含有溶質(zhì)氯化鋅和氯化氫,蒸發(fā)結(jié)晶.
解答:解:(1)過量的A是鋅粉,加入過量的鋅粉,能將氯化銅中的銅完全置換出來,且除掉了其中的氯化氫,同時得到了氯化鋅;故填:Zn;
(2)鋅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鋅和氫氣,氫氣與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反應生成水,故填:2H2+O2
 點燃 
.
 
2H2O;
(3)溶液a中的溶質(zhì)是氯化鋅,而溶液b中的溶質(zhì)是氯化鋅和氯化氫兩種,溶液a蒸發(fā)過程中需要除去水,b在蒸發(fā)過程中除去的物質(zhì)是水和氯化氫.
故填:不相同;水、氯化氫.
點評:利用鋅與氯化銅和鹽酸的反應,既回收了金屬銅又處理的廢水氯化鋅和鹽酸造成的水的污染.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各化學方程式中,書寫正確的是( 。
A、2HgO
  △  
.
 
2Hg+O2
B、4Fe+3O2
 點燃 
.
 
2F2O3
C、2Mg+O2
 點燃 
.
 
2MgO
D、2KMnO4
  △  
.
 
K2MnO2+MnO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只用一種試劑可以鑒別NaOH、Ca(OH)2、H2SO4三種溶液,這種試劑是( 。
A、紫色石蕊試液
B、無色酚酞試液
C、碳酸鈉溶液
D、氯化鋇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鑒定一瓶無色溶液組成時,四位同學分別得出了如下不同的實驗結(jié)論,其中可能正確的是(  )
A、Na2CO3 NaCl  HCl
B、NaOH    KCl    Ba(NO32
C、CuSO4 NaCl   HNO3
D、H2SO4    NaOH    FeCl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實驗.
甲同學稱取一定質(zhì)量的KMnO4固體放入大試管中,試管口略向下傾斜,是為了防
 
,將溫度控制在250℃加熱制取O2.實驗結(jié)束時,乙同學發(fā)現(xiàn)用排水法收集到的O2大于理論產(chǎn)量.針對這一現(xiàn)象,同學們進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I:反應生成的MnO2分解放出O2;猜想II:反應生成的K2MnO4分解放出O2
猜想Ⅲ:反應生成的K2MnO4和MnO2分解都放出O2
【實驗驗證】同學們分成兩組,分別進行下列實驗:
第一組同學取一定質(zhì)量的MnO2,在250℃條件下加熱一段時間,冷卻后測得MnO2的質(zhì)量不變,則猜想
 
錯誤;第二組同學取K2MnO4在250℃條件下加熱,沒有用測定質(zhì)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II正確的結(jié)論.該組同學選擇的實驗方法是
 

【拓展延伸】實驗發(fā)現(xiàn),KClO3固體加熱制取O2的反應速率很慢,但如果將KMnO4固體與KClO3固體混合加熱,則KClO3的分解速率大大加快.請說明KMnO4在KClO3的分解反應中是否作催化劑,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用高錳酸鉀制取并收集氧氣使用如圖的裝置,圖中有三處錯誤,請指出其中兩種并對應說明改正方法.
錯誤:①
 
,改正:①
 
;
錯誤:②
 
;改正: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指出下列符號的含義
N:
 
;
 

4H:
 

5Al3+中“5”指:
 
;“3”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用化學用語表示下列指定的意義:
2個鎂離子
 
;氦氣
 
;氯化亞鐵中鐵的化合價
 

兩個氫分子
 
;氯氣
 
;碳酸根離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鐵釘在空氣中與
 
 
等物質(zhì)相互作用容易生銹;請舉出兩種防止鋼鐵銹蝕的措施:
 
;
 
.鐵絲在純氧中燃燒的化學方為
 
;新制備的灰黑色鐵粉暴露在空氣中卻能迅速燃燒生成紅色的三氧化二鐵粉末,試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