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用化學方程式表示下列反應,并注明(1)、(2)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
(1)淡黃色粉末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
(2)加熱高錳酸鉀.
(3)一種固體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物為黑色固體.

【答案】
(1)S+O2 ?SO2;化合反應
(2)2KMnO4 ?K2MnO4+MnO2+O2↑;分解反應
(3)3Fe+2O2 ?Fe3O4
【解析】解:(1)硫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二氧化硫,化學方程式為:S+O2 SO2 , 該反應滿足化合反應多變一的條件,屬于化合反應;(2)高錳酸鉀在加熱的條件下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化學方程式為:2KMnO4 K2MnO4+MnO2+O2↑,該反應滿足分解反應一變多的條件,屬于分解反應;(3)鐵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鐵,化學方程式為:3Fe+2O2 Fe3O4
所以答案是:(1)S+O2 SO2 , 化合反應;(2)2KMnO4 K2MnO4+MnO2+O2↑,分解反應;(3)3Fe+2O2 Fe3O4
【考點精析】解答此題的關鍵在于理解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的相關知識,掌握注意:a、配平 b、條件 c、箭號.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鹽酸的描述中,錯誤的是

A. 鹽酸中的溶質(zhì)是HCl B. 鹽酸是一種混合物

C. 打開濃鹽酸的試劑瓶蓋,瓶口有白煙產(chǎn)生 D. 鹽酸常用于清除鐵制品表面的銹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檢查如圖的氣密性.當緩慢推動活塞時,如果裝置氣密性良好,則能觀察到(

A.注射器內(nèi)有液體
B.瓶中液面明顯上升
C.長頸漏斗內(nèi)液面上升
D.長頸漏斗下端管口產(chǎn)生氣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淡水資源非常短缺,所以在生產(chǎn)和生活中應該( )

A.減少飲水量,以節(jié)約用水

B.將生活用水、工廠廢水直接排放到湖泊或海洋中

C.既要防止和消除水體污染,又要節(jié)約用水

D.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盡量不用淡水澆灌莊稼,而是引來海水進行澆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試從氫氣、氧氣、氮氣、二氧化碳、金剛石五種物質(zhì)中,選擇正確的物質(zhì)并按要求填空。

(1)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質(zhì)是________。

(2)當人出現(xiàn)高原反應時應立即吸入的氣體是________

(3)空氣中含量最大的氣體是________。

(4)能被點燃的氣體是________

(5)導致地球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水可以造福人類,但水被污染后會給人類造成巨大的災難.為防止水體污染,下列措施中可以采用的是( )

①控制水中所有動植物的生長②生活污水先凈化后排放 ③禁止使用化肥、農(nóng)藥 ④工廠廢水經(jīng)處理達標后再排放.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為實驗室中常見的制取氣體的發(fā)生裝置和收集裝置.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應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填字母序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應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填字母序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若使用E收集氧氣,判斷氧氣已收集滿的現(xiàn)象是 , 若使用裝置C收集氧氣,驗證氧氣已經(jīng)收集滿的方法是;待檢驗到D中氧氣已收集滿,接下來的操作是 , 然后把集氣瓶蓋好玻璃
(3)已知一氧化氮氣體難溶于水,在空氣中容易與氧氣發(fā)生反應,則收集一氧化氮氣體時應選用圖中裝置(填字母序號).
(4)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實驗過程中,馬明同學觀察到裝置E中的水變?yōu)榧t色,這是因為的緣故.為了防止實驗過程出現(xiàn)上述現(xiàn)象,相應的改進措施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各組物質(zhì),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 )

A. 氧化鋁、鋁合金 B. 氧化鐵、鐵銹 C. 自堊、石灰石 D. 二氧化碳、干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用化學知識解決下列問題

(1)室溫下,加快塊狀食鹽溶解的方法是

(2)將硬水軟化的方法是 ;

(3)菜刀用過后防止生銹的方法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
闂傚倷鑳舵灙濡ょ姴绻橀獮蹇涙晸閿燂拷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磻婵犲洤绠柨鐕傛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