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人們常用貝殼(主要成分是碳酸鈣,雜質不參加反應且不溶于水)和純堿為原料制取燒堿,某小組同學按圖所示流程進行實驗,請你參與討論并回答相關問題.
Ⅰ.定性研究
(1)生成固體B的化學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Ⅰ指的是______________,其中要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玻璃棒、 ;
(3)溶液蒸發(fā)結晶得到固體C的過程中,常用玻璃棒攪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與假設】小組同學根據(jù)實驗流程對所得的固體C的組成提出了質疑:甲同學認為:可能是NaOH、Na2CO3;乙同學認為: 可能是 ; 丙同學認為:可能是NaOH
【交流與評價】請你把乙同學的可能猜想結果寫在橫線上;
【活動與探究】甲同學取原溶液向其中傾倒一定量的稀鹽酸觀察到有大量氣泡產生,于是得出該溶液中的溶質是NaOH、Na2CO3的結論,證實了自己的猜想。
乙同學取原溶液向其中加入Na2CO3溶液無現(xiàn)象,據(jù)此否定了自己的猜想;他又重新取原溶液,向其中加入____________觀察到與甲同學不同的現(xiàn)象,得出了和甲同學相同的結論。
丙同學為了驗證上述結論也取原溶液向其中滴加了少量稀鹽酸,卻發(fā)現(xiàn)無氣泡產生。
【解釋與結論】大家經過分析找出了丙同學所用試劑與甲同學相同,卻沒有看到氣泡的原因。你認為可能的原因是 。經過上述三位同學的共同努力,大家終于對溶液中溶質的成分得出了正確結論。
Ⅱ.定量探究
【提出問題】固體產品C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shù)是多少呢?
【設計實驗】小組同學設計了兩套不同的方案進行實驗并測得數(shù)據(jù)如下:
請你利用方案①所得數(shù)據(jù)計算固體產品C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shù)(請列出計算過程)
【實驗反思】
另一組同學根據(jù)方案②所得數(shù)據(jù)計算出的氫氧化鈉質量分數(shù)與方案①相比明顯偏小,請你分析其中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Ⅰ.定性研究:
(1)Na2CO3+Ca(OH)2=CaCO3↓+2NaOH;
(2)過濾,漏斗;
(3)使受熱均勻,防止液滴飛濺;
【猜想與假設】NaOH和Ca(OH)2;
【活動與探究】適量CaCl2溶液或BaCl2溶液;
【解釋與結論】少量稀鹽酸先和NaOH反應無氣泡。
Ⅱ.定量探究:
①94.7%
【實驗反思】所得濾渣沒有進行洗滌、干燥,使濾渣質量偏大,所求NaOH含量偏小
解析試題分析:Ⅰ.定性研究:
(1)根據(jù)圖示,碳酸鈣高溫煅燒,分解生成氧化鈣(固體A)和二氧化碳, 其中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鈣再與碳酸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固體B)和氫氧化鈉,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2CO3+Ca(OH)2=CaCO3↓+2NaOH。
(2)由于操作Ⅰ是將固體B和溶液分離的措施,故為過濾,過濾要用到的玻璃儀器除了有燒杯、玻璃棒外,還需要漏斗(作為過濾器使用)。
(3)溶液蒸發(fā)結晶得到固體C的過程中,常用玻璃棒攪拌,目的是防止液體受熱不均勻,液滴飛濺。
【猜想與假設】根據(jù)(1)的分析可知,氫氧化鈣與碳酸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故固體C中一定含有反應生成的NaOH;而由于不能確定氫氧化鈣與碳酸鈉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應,故可能有三種情況:恰好完全反應只生成氫氧化鈉(丙),碳酸鈉有剩余(甲),氫氧化鈣有剩余(乙),即可能是 NaOH和Ca(OH)2。
【活動與探究】根據(jù)題意,甲同學的猜想是正確的,即該溶液中的溶質是NaOH和Na2CO3,而根據(jù)上面的分析可知,溶液中是一定含有NaOH的,故乙同學只需驗證溶液中是否含有Na2CO3即可,所以可取原溶液,向其中加入適量CaCl2溶液或BaCl2溶液,若可觀察到有沉淀生成,則可得出和甲同學相同的結論。
【解釋與結論】根據(jù)上面的分析可知,溶液中是一定含有NaOH,故若加入的稀鹽酸的量較少,稀鹽酸會先和NaOH反應,而沒有和碳酸鈉反應,故無氣泡產生。
Ⅱ.定量探究:
①根據(jù)題意可知,稀硫酸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硫酸鈉、水和二氧化碳,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2SO4+ Na2CO3=Na2SO4+H2O+CO2↑,結合二氧化碳的質量,可求出參加反應的碳酸鈉的質量,從而求出NaOH質量分數(shù)。
解,設20g固體C中含有碳酸鈉的質量為x,
H2SO4+ Na2CO3=Na2SO4+H2O+CO2↑
106 44
x 0.44g
106:44= x:0.44g
解得,x=1.06g
則NaOH質量分數(shù)= ×100%=94.7%
【實驗反思】根據(jù)題意可知,方案②是通過氯化鋇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由沉淀的質量計算碳酸鈉的質量,再進一步計算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shù);由于通過所得數(shù)據(jù)計算出的氫氧化鈉質量分數(shù)與方案①相比明顯偏小,故說明碳酸鈉質量偏大,則間接說明所得濾渣質量偏大,而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所得濾渣沒有進行洗滌、干燥。
考點:物質的相互轉化和制備
點評:對于探究型實驗探究,要熟悉實驗探究的環(huán)節(jié)和方法,精心設計實驗方案,將所學過探究物質的性質或變化規(guī)律的技巧遷移至此,進行細心地探究實驗和觀察現(xiàn)象,再通過分析實驗現(xiàn)象,推斷、總結出該物質的性質或變化規(guī)律等。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 ||
| ||
實驗操作 | 現(xiàn)象 | 結論 | |
甲 | 取少量固體C,溶于適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幾滴酚酞試液 | 溶液變紅 | 猜想成立 |
乙 | 取少量固體C,溶于適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足量 稀鹽酸(合理均可) 稀鹽酸(合理均可) |
無氣泡產生 | 猜想不成立 |
丙 | 取少量固體C,溶于適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幾滴飽和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產生 有白色沉淀產生 |
猜想成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 ||
| ||
實驗操作 | 現(xiàn)象 | 結論 | |
甲 | 取少量固體C,溶于適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幾滴酚酞試液 | 溶液變紅 | 猜想成立 |
乙 | 取少量固體C,溶于適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足量的 稀鹽酸 稀鹽酸 |
無氣泡產生 | 猜想不成立 |
丙 | 取少量固體C,溶于適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幾滴飽和Na2CO3溶液 | 生成白色沉淀 生成白色沉淀 |
猜想成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實驗操作 | 現(xiàn)象 | 結論 | |
甲 | 取少量固體C,溶于適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幾滴酚酞試液 | 猜想成立 | |
乙 | 取少量固體C,溶于適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足量 |
無氣泡產生 | 猜想不成立 |
丙 | 取少量固體C,溶于適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幾滴飽和的 |
猜想成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