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F是我們已經學習過的六種物質,其中B、C、E通常情況下是無色氣體,A、D為黑色固體,A、E為單質,F(xiàn)為無色液體.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如圖所示(“→”表示物質間的轉化關系,“-”表示物質間可以相互反應).請回答:

(1)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BCO CCO2 EO2 FH2O;
(2)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E→D3Fe+2O2$\frac{\underline{\;點燃\;}}{\;}$Fe3O4;
(3)寫出以上轉化中一個分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H2O$\frac{\underline{\;通電\;}}{\;}$2H2↑+O2↑;寫出以上轉化中一個置換反應的化學方程式Fe3O4+2C$\frac{\underline{\;高溫\;}}{\;}$3Fe+2CO2↑.

分析 本題屬于推斷題,根據(jù)題目給出的流程圖和信息:其中B、C、E通常情況下是無色氣體,A、D為黑色固體,A、E為單質,F(xiàn)為無色液體,已知碳和氧氣不充分燃燒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因此A是碳,B是一氧化碳,C是二氧化碳,F(xiàn)是水;水在通電的條件下生成氫氣和氧氣,鐵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鐵,配平即可,因此E是氧氣,D是四氧化三鐵;碳和四氧化三鐵在高溫的條件下生成鐵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

解答 解:(1)根據(jù)題目給出的流程圖和信息:其中B、C、E通常情況下是無色氣體,A、D為黑色固體,A、E為單質,F(xiàn)為無色液體,已知碳和氧氣不充分燃燒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因此A是碳,B是一氧化碳,C是二氧化碳,F(xiàn)是水;故答案為:B:CO   C:CO2    E:O2   F:H2O;
(2)水在通電的條件下生成氫氣和氧氣,鐵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鐵,配平即可,因此E是氧氣,D是四氧化三鐵;故答案為:3Fe+2O2$\frac{\underline{\;點燃\;}}{\;}$Fe3O4(或2Cu+O2$\frac{\underline{\;\;△\;\;}}{\;}$2CuO等)(合理即可)
(3)水在通電的條件下生成氫氣和氧氣,碳和四氧化三鐵在高溫的條件下生成鐵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故答案為:2H2O$\frac{\underline{\;通電\;}}{\;}$2H2↑+O2↑;Fe3O4+2C$\frac{\underline{\;高溫\;}}{\;}$3Fe+2CO2↑(或2CuO+C═2Cu+CO2↑);

點評 本考點屬于物質的推斷題,是通過對實驗方法和過程的探究,在比較鑒別的基礎上,得出了正確的實驗結論.本考點是中考的重要內容之一,一般有兩種類型:一是圖框式推斷題;二是文字描述型推斷題;本題屬于第一種類型.不論哪一種類型,都是通過實驗現(xiàn)象,從而得出物質的組成.此考點主要出現(xiàn)在填空題和實驗題中.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1.甲、乙、丙三個實驗小組圍繞“酸堿中和反應”在老師引導下開展探究活動,請你參與學習并幫助填寫空格.
【查閱資料】Na2SO4溶液呈中性
【演示實驗】將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無色酚酞試液和NaOH溶液的小燒杯中.當看到溶液由紅色變?yōu)闊o色現(xiàn)象,證明稀硫酸和氫氧化鈉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學生板演】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H2SO4+2NaOH═Na2SO4+2H2O.
【提出問題】部分同學產生了疑問:反應后溶液中溶質除了酚酞,還有什么呢?
【假設猜想】針對疑問,大家紛紛提出猜想.甲組同學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組同學對以上猜想提出質疑,認為有一種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猜想四.
【實驗探究】(1)丙組同學取燒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試管中,滴加幾滴CuSO4溶液,無明顯變化,溶液中一定沒有氫氧化鈉.
(2)為了驗證其余猜想,各學習小組利用燒杯中的溶液,并選用老師提供的pH試紙、銅片、BaC12溶液、Na2CO3溶液,進行如下三個方案的探究.
實驗方案測溶液pH滴加Na2CO3溶液滴加BaCl2溶液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試紙變色,對比比色卡,pH<7有氣泡產生產生白色沉淀
實驗結論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
【得出結論】通過探究,全班同學一致確定猜想二是正確的.
【評價反思】老師對同學們能用多種方法進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確結論給予肯定.同時指出實驗方案中有一個是錯誤的,錯誤的原因是氯化鋇能與硫酸鈉反應產生白色沉淀.
【反思拓展】(1)在分析反應后所得物質的成分時,除了考慮生成物,還應該考慮反應物是否過量.
(2)根據(jù)所學的化學知識,你還有哪些方法證明所得的溶液中含有硫酸,請列舉一種方法中使用試劑的名稱鋅(合理均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2.同學們對化學實驗室買回一批石灰石探究.稱取12.5g石灰石樣品,粉碎后放入燒杯,并逐漸加入稀鹽酸至不再產生氣泡,假設雜質不與酸反應,也不溶于水,基本認為恰好完全反應.而此時共用去鹽酸49.9 g,反應后燒杯中物質經稱量為58g.請計算:
(1)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shù).
(2)反應后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9.某班化學課外活動小組的同學設計了一套能驗證一氧化碳性質并帶有趣味性的實驗,效果明顯.實驗裝置如下圖所示:當打開開關a(同時在尖嘴處放一火源),通入適量的一氧化碳后,關閉開關a和b,并撤掉火源約10~15min后,可觀察到A中魚仍然活著,B中蛙死亡,C中正常的深紅色血液變成鮮紅色.然后打開開關b,同時再在尖嘴導管處點燃.試回答:
(1)A中結果說明一氧化碳難溶于水;
(2)B中結果說明一氧化碳有毒;
(3)在尖嘴導管處點燃的目的是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氣,化學方程式2CO+O2$\frac{\underline{\;點燃\;}}{\;}$2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下列是某同學鑒別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方法,其中不正確的是(  )
ABCD
實驗
方案
通過灼熱的氧化銅用燃燒的木條分別伸入集氣瓶中將氣體分別通人盛水的燒杯中將氣體分別通人澄清石灰水中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6.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實驗臺上發(fā)現(xiàn)一瓶標簽受損的溶液,如圖所示:
【提出問題】這瓶溶液的成分是什么?
老師說:①這瓶溶液可能是NaCl溶液、NaNO3溶液、KCl溶液、Na2CO3溶液中的一種.
②這瓶溶液中只含一種溶質.
【討論】同學們一致認為不可能是KCl 溶液.
【實驗探究】實驗臺上可供使用的藥品只有:稀HCl溶液、稀HNO3溶液、AgNO3溶液.
請你根據(jù)以上藥品完成下列實驗.
操作步驟實驗現(xiàn)象結論及化學方程式
步驟一:
取樣于試管中,然后往試管中滴加稀HNO3溶液
 
無氣泡產生
 
該溶液不是Na2CO3溶液
步聚二:
向步驟一的試管中,繼續(xù)滴加AgNO3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該溶液一定是NaCl溶液,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Cl+AgNO3=AgCl↓+NaNO3                          
【反思】為了防止標簽受損,你建議以后實驗中,我們應傾倒藥品時標簽對著手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3.玫瑰花中含有香茅醇、橙花醇和丁香油酚等物質;丁香油酚的化學式C10H12O2,請計算:
(1)丁香油酚中碳、氫、氧三種元素的質量比30:3:8;
(2)丁香油酚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73.2%(結果精確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0.如圖所示為實驗室中常見的氣體制備和收集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應選用發(fā)生裝置A(填字母),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若用裝置D收集氧氣,驗滿的方法是將帶火星的小木條放在集氣瓶口上方,復燃說明已滿.
(2)實驗室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若選用C作發(fā)生裝置,你認為選用C的優(yōu)點是能控制產生氣體的速率.
(3)欲使用裝置E用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則氣體應從a(填“a”或“b”)端通入;
(4)制取二氧化碳可以用B作發(fā)生裝置,其收集裝置通常是D(填字母),請寫出實驗室制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5)我們做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時,把紅熱的鐵絲伸入裝有氧氣的集氣瓶里,反應生成Fe3O4(填化學式),做這個實驗時盛氧氣的集氣瓶預先加少量水,水的作用是防止鐵燃燒形成的高溫熔融物濺落時炸裂集氣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2016年5月12日是我國第八個“防災減災日”,下列做法或說法不合理的是(  )
A.火災發(fā)生后應用濕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離,并撥打119
B.油庫、面粉加工廠、紡織廠等場所要嚴禁煙火
C.只要溫度到達著火點,可燃物一定會燃燒
D.撲滅森立大火,可將大火蔓延路線前的一片樹木砍掉,形成隔離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