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用正確的化學用語填空:
(1)硅的元素符號Si;(2)2個鋰原子2Li;
(3)3個鋁離子3Al3+;(4)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氧化物H2O.

分析 (1)根據(jù)元素符號的正確書寫方法進行分析;
(2)根據(jù)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號來表示一個原子,表示多個原子,就在其元素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shù)字進行分析;
(3)根據(jù)離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該離子的元素符號右上角,標出該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數(shù),數(shù)字在前,正負符號在后,帶1個電荷時,1要省略,若表示多個該離子,就在其離子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shù)字進行分析;
(4)根據(jù)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進行分析.

解答 解:(1)硅的元素符號表示為:Si;
(2)由原子的表示方法可知,用元素符號來表示一個原子,表示多個原子,就在其元素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shù)字,所以2個鋰原子表示為:2Li;
(3)由離子的表示方法可知,在表示該離子的元素符號右上角,標出該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數(shù),數(shù)字在前,正負符號在后,帶1個電荷時,1要省略,若表示多個該離子,就在其離子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shù)字,所以3個鋁離子表示為:3Al3+
(4)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化學式為:H2O.
故答案為:(1)Si;(2)2Li;(3)3Al3+;(4)H2O.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化學用語的書寫和理解能力,題目設計既包含對化學符號意義的了解,又考查了學生對化學符號的書寫,考查全面,注重基礎,題目難度較易.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8.2015年“中國水周”的宣傳主題為“節(jié)約水資源,保障水安全”.水與人類的生活和生產密切相關.請回答下列問題:
(1)愛護水資源,一方面要節(jié)約水資源,另一方面要防止水體污染;
(2)我省部分地縣多年干旱,嚴重缺水,因地制宜利用水資源迫在眉睫.
①打井取用地下水,可用肥皂水檢驗地下水是硬水還是軟水,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②取用渾濁的河水,加入明礬處理后,再用活性炭處理.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異味和色素,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③干旱地區(qū)容易發(fā)生火災.消防員利用高壓水槍滅火的原理是將可燃物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下列不是硫粉在氧氣中燃燒產生的現(xiàn)象的是( 。
A.放熱B.產生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C.藍紫色火焰D.火星四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下列整理的與化學有關的知識不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
A食品保鮮的辦法B滅火實例與原理
固態(tài)二氧化碳--冷藏保鮮
放入生石灰--防止受潮
充入氮氣--防腐
油鍋著火時用鍋蓋蓋滅--隔絕空氣
住宅失火時用水澆滅--降低溫度
撲滅森林火災時設置隔離帶--隔離可燃物
C物質的區(qū)別方法D化學中常見的“三”
硬水和軟水--加肥皂水并攪拌
醬油和醋--聞氣味
氯化銨和磷礦粉--觀察顏色
三種可燃性氣體--H2、CO、O2
三種可加熱儀器--試管、燒杯、蒸發(fā)皿
三種構成物質的粒子--分子、原子、離子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取等質量的甲、乙、丙三種金屬,分別投入相同濃度的鹽酸中,只有甲有氣泡產生;再取一小塊乙投入丙的硝酸鹽溶液中,乙的表面沒有丙析出.則甲、乙、丙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是(  )
A.甲>乙>丙B.甲>丙>乙C.丙>乙>甲D.乙>丙>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在含氯化鈉雜質的純堿13.6g中逐漸加入質量分數(shù)為7.3%稀鹽酸,所加稀鹽酸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
(1)100g稀鹽酸中氯化氫的質量7.3g.
(2)恰好完全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下列變化中,發(fā)生了化學變化的是( 。
A.干冰氣化B.蔗糖溶于水C.大理石破碎D.糧食釀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向100g硫酸銅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加入NaOH溶液的質量與生成沉淀的質量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將A點所對應的混合物過濾,濾液中所含溶質為硫酸鈉;
(2)圖中A點所對應的溶液總質量為200g;
(3)求(1)中所得濾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請寫出計算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用正確的化學符號填空:
(1)二氧化硫SO2
(2)2個氫分子2H2
(3)甲烷C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