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學為研究動物的呼吸作用,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實驗過程中將觀察到:澄清石灰水
 
,細玻璃管中的紅墨水
 
.這說明動物的呼吸吸進
 
呼出
 
考點: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
專題:實驗性簡答題
分析:觀察裝置圖,青蛙需要進行呼吸作用.然后根據(jù)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是因為有二氧化碳生成,紅墨水向左移動,說明瓶中的壓強變小做出正確的判斷.
解答:解:青蛙呼吸會排出二氧化碳,呼吸消耗空氣中的氧氣呼出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與石灰水反應,使瓶內(nèi)氣體壓強減小,所以實驗過程中將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帶刻度的細玻璃管中的紅墨水左移.
答案:變渾濁;左移;氧氣;二氧化碳.
點評:本題考查動物的呼吸作用,是物化綜合題,將氣體壓強和化學聯(lián)系在一起,只要明白試劑瓶內(nèi)氣體壓強的變化即可解決,屬于基礎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疊氮化鈉(NaN3)被廣泛應用于汽車安全氣囊,某興趣小組成員小明和小紅對其進行下列探究:

(1)將金屬鈉與液態(tài)氨反應得NaNH2,再將NaNH2與N2O反應可生成NaN3、NaOH和氣體X,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NH2+N2O=NaN3+NaOH+X,實驗室檢驗X氣體使用的試紙是
 
;
(2)Na2CO3質(zhì)量分數(shù)測定:工業(yè)級NaN3中常含有少量的Na2CO3,為測定樣品中Na2CO3的質(zhì)量分數(shù)小明設計如圖裝置(已知H2SO4溶液與NaN3反應不生成氣體)及實驗步驟:
①精確稱量樣品質(zhì)量m1為7.12g,檢查裝置氣密性
②打開彈簧夾,鼓入空氣,稱量裝置C的質(zhì)量為m2
③關閉彈簧夾,打開分液漏斗活塞
④反應結束后再次稱量裝置C為m3
小紅看了小明的實驗設計后,認為小明的實驗可能會存在誤差,她的理由是
 
;
(3)在小紅的提醒下,小明在實驗步驟③的后面加了一步操作,該操作是
 
;
(4)在正確的實驗操作下,測得裝置C增重為0.22g,則工業(yè)級NaN3中Na2CO3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
 
;
(5)工業(yè)級NaN3中含有Na2CO3的可能原因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
(6)裝置D的作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根據(jù)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1)夏天盛放冰鎮(zhèn)啤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層水珠,說明空氣中有
 
;
(2)發(fā)現(xiàn)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科學家是
 

(3)寫出下列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指出基本反應類型:
①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
②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一些食物的近似PH值:①蘋果 3.3~4.5 ②雞蛋清 7.6~8.0  ③番茄 4.0~4.4 ④玉米粥 6.8~8.0 ⑤柑橘汁3.4~4.2,胃酸過多的人可以經(jīng)常食用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1)用化學符號表示:
2個氮原子
 
;3個鎂離子
 
;氧化鈣中鈣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
 

(2)化學就在我們身邊,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請回答以下生活中的問題:
①“沙里淘金”說明黃金在自然界中能夠以
 
(填“單質(zhì)”或“化合物”)形式存在.②餐具上的油污用加了洗滌劑的水更容易洗掉,是因為洗滌劑具有
 

③許多家庭廚房中的燃料已被天然氣代替,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為
 
.(用化學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寫  出  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用排空氣法收集O2時,檢驗O2是否收集滿的方法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00年6月26日,由包括中國在內(nèi)的六國科學家共同研究的人類基因圖破譯完成,這一發(fā)現(xiàn)將幫助治療包括癌癥在內(nèi)的許多疾病,某些先天性疾病將成為歷史.組成基因的某物質(zhì)其化學式為C9H13O7N2P,它由
 
種元素組成;它的每個分子中有
 
個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青少年時期應注意事項營養(yǎng)要均衡,合理搭配食物.某同學的午餐食譜如下:“主食:米飯;副食:豆腐、紅燒肉”,其中富含糖類的是
 
;該同學還需要補充的食物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氧氣可填充“探空氣球”
B、氧氣可作焊接金屬的保護氣
C、稀有氣體化學性質(zhì)很不活潑,不與任何物質(zhì)發(fā)生化學反應
D、空氣中分離出的氮氣化學性質(zhì)不活潑,可作食品保鮮的保護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