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除去下列物質(zhì)中的少量雜質(zhì),所選用試劑及操作方法均正確的是
選項 | 物質(zhì)(括號內(nèi)為雜質(zhì)) | 選用試劑 | 操作方法 |
A | CO2(CO) | 過量O2 | 點燃 |
B | FeCl2溶液(CuCl2溶液) | 足量鐵粉 | 過濾 |
C | NaCl溶液(MgSO4溶液) | 適量BaCl2溶液 | 過濾 |
D | CaO(CaCO3) | 足量蒸餾水 | 過濾、蒸發(fā) |
A. A B. B C. C D. D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電影《黃金大劫案》上映后,里面用“王水”(濃鹽酸與濃硝酸的混合液)溶解黃金的情景引起了廣泛的熱議。黃金溶解在“王水”中形成HAuCl4(四氯合金酸),沒有氫氣產(chǎn)生。根據(jù)以上信息,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①“王水”溶解黃金是化學變化; ②金比氫活潑;
③HAuCl4中,Au的化合價為+3價; ④“王水”可以用鐵質(zhì)容器盛裝。
A. ①④ B. ①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班同學做驗證鐵、銅、銀的金屬活動性順序的實驗,用到的藥品有①鐵絲、②銅絲、③銀絲、④稀硫酸、⑤硫酸銅溶液。實驗結(jié)束后,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欲對該實驗的廢液進行探究,請你一起參與。
【進行實驗】選用上述的藥品________(填字母序號)就能一次性驗證鐵、銅、銀的金屬活動性強弱。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③⑤
【提出問題】廢液中含有什么物質(zhì)?
【交流表達】
(1)小明通過觀察,認為廢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銅。他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
(2)小紅通過分析,認為廢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亞鐵,她的依據(jù)是:______。
【做出猜想】小華認為廢液中還可能含有硫酸。
【實驗驗證】(1)小華測得廢液的pH_____7(填“>”或“=”或“<”),證明廢液中含有硫酸。
(2)小明取少量廢液,向其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也得到了相同的結(jié)論。小明的實驗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過分析與實驗,同學們得出廢液中含有硫酸亞鐵、硫酸銅和硫酸。
【拓展應用】
(1)若將廢液中的溶質(zhì)全部轉(zhuǎn)化為硫酸亞鐵,應向廢液中加入過量的________。
(2)反應完全后,過濾,濾渣中物質(zhì)為_______,濾液中溶質(zhì)為硫酸亞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化學實驗或日常生活中都應該強化安全意識。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 氫氧化鈉不慎沾到皮膚上,立即用硫酸沖洗
B. 在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的實驗中,將尾氣直接排放
C. 使用酒精燈時,直接向燃著的酒精燈內(nèi)添加酒精
D. 家中天然氣泄漏時,立即關閉閥門并打開門窗通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第32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將于2020年在日本的東京舉行。采集圣火的方式是在赫拉神廟前利用凹面鏡集中陽光來引燃火種,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陽光為火種的燃燒提供了熱量,使其達到著火點
B. 火炬燃燒時,化學能轉(zhuǎn)化為熱能和光能
C. 強風和大雨下火炬仍可以保持燃燒,是因為火炬燃燒不受燃燒的條件影響
D. 火炬內(nèi)裝的燃料丙烷(C3H8)屬于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報紙報道:一家政服務人員在清洗抽水馬桶時,同時倒入了“84消毒液”和潔廁劑,結(jié)果被兩者反應產(chǎn)生的有毒氣體熏倒在地。
(1)“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鈉(NaClO),其中Cl的化合價為____________。
(2)目前市場上的潔廁劑大多為酸性,含有一定量的稀酸(如稀鹽酸、稀磷酸等),具有腐蝕性。下列物體的表面可用這類潔廁劑清洗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抽水馬桶 B.釉面磚(釉面主要成分是SiO2)
C.不銹鋼管 D.大理石臺面(主要成分是CaCO3)
(3)消毒液中的次氯酸鈉(NaClO)與鹽酸混合后,會生成氯化鈉、水及有毒的氯氣。請你寫出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純堿也是家庭中常用的清潔劑,如果與“潔廁劑”混合使用會_________(填“增強”或“減弱”)去污效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與我們的生產(chǎn)、生活息息相關,F(xiàn)有以下物質(zhì):
①活性炭 ②食醋 ③葡萄糖 ④維生素A
⑤石墨 ⑥熟石灰 ⑦小蘇打 ⑧CH4
請選擇合適物質(zhì)的序號填空:
(1)具有優(yōu)良導電性能的是_________;(2)常用于冰箱除異味的物質(zhì)是_________;
(3)常用作廚房調(diào)味品的是_________;(4)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地壤的是_________;
(5)常用作發(fā)酵粉的是_________;(6)能為人體提供能量的物質(zhì)是_________;
(7)人體缺乏后能導致盲癥的是________;(8)最簡單的有機物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小紅同學進行酸堿中和反應的實驗。她向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的稀鹽酸后,想起氫氧化鈉溶液中事先沒有滴加指示劑。為了確定鹽酸與氫氧化鈉的反應程度,她從燒杯中取了少量溶液于試管中,并向試管中滴加幾滴無色酚酞試液,振蕩,觀察到試管中液體的顏色沒有變化。于是她對燒杯中的溶液進行了以下探究:
(1)小紅認為此時燒杯中的溶液可能有以下三種情況:
①鹽酸與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
②氫氧化鈉有剩余;
③鹽酸有剩余。
小明同學卻判定不可能是“氫氧化鈉有剩余”,他的理由是:_______;
(2)他們共同設計了一個實驗方案,欲對上述其他兩種可能情況進行驗證。請根據(jù)相關內(nèi)容填寫下表:
實驗方法 | 可能觀察到的現(xiàn)象 | 結(jié)論 |
將少量鋅粒放入試管中,然后從燒杯中取適量溶液至試管中 | 如果_______ | 則鹽酸過量 |
如果______ | 則鹽酸與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 |
(3)經(jīng)過討論,他們認為利用下列幾種物質(zhì)代替鋅粒,也可以達到驗證目的,你認為其中不正確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號)。
A.生銹的鐵釘 B.碳酸鈉粉末 C.硫酸鈉粉末 D.氫氧化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面的科普短文。
水是地球上最常見的物質(zhì)之一,生命的孕育和維系都需要水,關于它的傳聞有很多。
傳聞1:自來水中有余氯,不能飲用。
自來水從自來水廠到用戶家可能需要經(jīng)過幾十公里的管道,為了保證水質(zhì),必須在水里加入一些消毒劑以防止細菌滋生。最常用的消毒劑就是氯氣,此外還有氯胺和二氧化氯等。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余氯標準推算,如果氯全部來自于飲用水,則自來水中氯的允許含量為5 mg/L。而根據(jù)我國《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水廠出廠水中余氯不得高于4 mg/L。由于傳輸損失,管網(wǎng)末端用戶處的自來水中余氯含量遠低于允許上限。為維持消毒效果,國家規(guī)定管網(wǎng)末端自來水中余氯下限為0.05 mg/L。
傳聞2:煮過很多次的“千滾水”有毒。
有研究對多次煮沸水中亞硝酸鹽情況進行實驗分析,實驗的數(shù)據(jù)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煮沸次數(shù)的水中亞硝酸鹽含量(mg/L)
水樣類型 | 亞硝酸鹽含量 |
一次沸水 | 0.0008 |
二次沸水 | 0.0020 |
三次沸水 | 0.0028 |
人體長時間攝入超標的亞硝酸鹽,會增加患癌癥的可能性。但是在這個實驗中可以看到,即使三次煮沸的水中,亞硝酸鹽含量比我國天然礦泉水中亞硝酸鹽標準(0.1 mg/L)還低不少。從飲用水健康的角度來看,相比對開水中亞硝酸鹽的憂慮,我們更應該注意如果不將水煮開,或者密封、儲存方法不當,飲用水中可能存在細菌污染的隱患。
傳聞3:常喝“富氧水”能夠抗衰老。
富氧水原是醫(yī)學界為了研究生物細胞厭氧性和好氧性的研究用水,是通過人為地往純凈水里充入更多的氧氣制成的。
對于富氧水對健康的影響,學術界存在爭議。有研究認為若水中氧含量過高或常喝富氧水會加速氧化,使人體衰老。無論是吸氧還是喝氧, 對健康人都是弊多利少。人們在“ 喝氧” 的問題上應采取慎重態(tài)度, 勿作非明智的選擇。
依據(jù)文章內(nèi)容回答下列問題。
(1)為保證水質(zhì),可用的自來水消毒劑包括__________。
(2)判斷傳聞1真假,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
(3)依據(jù)文中數(shù)據(jù),煮沸的水中亞硝酸鹽含量的變化規(guī)律是__________。
(4)傳聞3的資料中,反映出的氧氣性質(zhì)有__________。
(5)下列關于水的說法不正確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號)。
A.如果自來水中含氯量過低,水中細菌就可能超標
B.因為“千滾水”含有亞硝酸鹽,所以有毒而不能飲用
C.“富氧水”中富含氧氣,適合多喝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