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這一結論是科學家們在大量實驗的基礎上得出的。

(1)實驗室中常用鋅粒和稀硫酸反應來制備氫氣。請從下列裝置中選擇并組裝一套制取干燥氫氣的裝置,正確的連接順序為__(用接口處字母填寫)。

(2)研究氫氣的燃燒實驗是人們認識水組成的開始。

①氫氣在點燃前一定要___;

②氫氣在空氣中燃燒時,若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小燒杯,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

(3)科學家們又用電解法證明了水的組成(裝置如圖所示,電極不與水及生成的氣體反應)。電解時,水中需加入少量的NaOH,其作用是__。通電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甲、乙兩量筒中收集的氣體體積比略小于12,其原因可能是__(寫出一條即可)。

(4)拉瓦錫還用另一實驗證明了水的組成。他讓水蒸氣通過一根燒紅的鐵質槍管,結果得到了氫氣,同時槍管表面有黑色固體(磁鐵礦的主要成分)生成。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

【答案】bcdg 驗純 燒杯內(nèi)壁有水珠產(chǎn)生 增強導電性 相同條件下,氧氣比氫氣稍易溶于水 3Fe+4H2OFe3O4+4H2

【解析】

(1)氫氣是鋅粒和稀硫酸反應是固體和液體混合不需要加熱,濃硫酸具有吸水性,能除去氫氣中的水蒸氣,應將氣體通入到濃硫酸中,所以連接順序是:bcdg;

(2)①氫氣具有可燃性,不純點燃可能會發(fā)生爆炸,所以氫氣在點燃前一定要驗純;

②氫氣在空氣中燃燒時,若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小燒杯,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燒杯內(nèi)壁有水珠產(chǎn)生;

(3)電解時,水中需加入少量的NaOH,其作用是增強導電性。通電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甲、乙兩量筒中收集的氣體體積比略小于12,其原因可能是相同條件下,氧氣比氫氣稍易溶于水;

(4)由題意可知,反應物是鐵和水,生成物是四氧化三鐵和氫氣,反應的條件是高溫,所以化學方程式為:3Fe+4H2OFe3O4+4H2。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化學方程式符合題意且書寫正確的是(  )

A. 不能用鐵制容器配制波爾多液:2Fe+3CuSO4Fe2SO43+3Cu

B. 用點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氣體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2CO+O22CO2

C. 驗證FeZn的金屬活動性:Zn+FeCl2ZnCl2+Fe

D. 鐵絲在氧氣中燃燒:4Fe+3O22Fe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中“一”表示相連的物質間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反應,“→”表示甲在一定條件下可轉化為乙。下面四組選項中,符合如圖要求的是(  )

A

H2SO4

NaOH

NaCl

Na2CO3

B

CO

CO2

H2SO4

CuO

C

Zn

ZnSO4

Mg

HCl

D

O2

CO

CuO

C

A. AB. BC. C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化學興趣小組借助氧氣傳感器探究微粒的運動,數(shù)據(jù)處理軟件可實時繪出氧氣體積分數(shù)隨時間變化的曲線。收集一塑料瓶氧氣進行以下三步實驗:①敞口放置;②雙手貼在塑料瓶外壁上;③雙手緊貼并倒轉瓶口。三步實驗中測得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隨時間變化的曲線依次為下圖中的 MN 段、NP 段和PR 段。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曲線中 M→N 的變化過程,說明氧分子是不斷運動的

B. 曲線中 M→N N→P 相比較,說明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度越快

C. 曲線中N→P P→Q 相比較,說明氧氣密度比空氣密度大

D. 曲線中P→Q Q→R 相比較,說明Q 點后氧分子的運動速度減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運用圖示法可以幫助我們巧學化學,下列化學知識用相應圖示表示正確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a、bc 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下圖所示。取等質量a、b、c 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分別蒸發(fā)等量水后恢復至。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原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 a>b="c"

B. 恢復至 t2時,析出溶質的質量 a>b=c

C. 恢復至t2時,三種溶液一定都是飽和溶液

D. 若繼續(xù)降溫至 t1,三種溶液一定都是飽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為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小華同學打算設計如下方案:選用實際容積為40mL的試管作為反應容器,將過量的白磷放入試管,用橡膠塞塞緊試管,通過導管與實際容積為60mL且潤滑性很好的針筒注射器組成如圖的實驗裝置。假設此實驗能夠按照小華的設想正常進行,白磷所占體積與導管內(nèi)的氣體體積忽略不計,且兩個容器間的導管足夠粗,保持空氣正常流動。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前,打開彈簧夾,將注射器活塞前沿從20mL刻度處推至15mL刻度處,然后松開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處,則說明裝置______________ (選填漏氣不漏氣”);

(2)若先夾緊彈簧夾,用酒精燈加熱白磷,燃燒結束,等到試管冷卻后再松開彈簧夾?捎^察到的現(xiàn)象為:白磷燃燒,產(chǎn)生______________,最終活塞前沿停留在_________mL刻度處;

(3)若不使用彈簧夾,用酒精燈加熱白磷,充分反應直至燃燒結束,試管冷卻。可觀察到活塞的移動情況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終活塞前沿停留在_________mL刻度處;

(4)若按小華的設想進行實驗,實際可能遇到諸多問題而發(fā)生危險,造成實驗失敗。例如: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石墨烯是一種革命性材料,具有優(yōu)異的光學、電學和力學特性。圖為金剛石、石墨和石墨烯的結構模型圖,圖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石墨烯是一種新型化合物

②三種物質分別在足量的氧氣中完全燃燒的產(chǎn)物相同

③金剛石和石墨烯是組成相同但結構不同的兩種物質

④石墨烯有超強的導電性和導熱性,說明石墨烯的化學性質和金屬相似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一)某同學在實驗室發(fā)現(xiàn)了一瓶標簽殘缺的無色溶液﹙如圖甲所示﹚,為確認其中的溶質,他設計并進行了如下探究活動,請回答下列問題。

(猜想與假設)

其溶質可能為NaCl、NaOHNa2CO3NaHCO3中的一種。

(資料查閱)上述四種物質的相關信息如下:

物質

NaCl

NaOH

Na2CO3

NaHCO3

常溫下的溶解度/g

36

109

21.5

9.6

常溫下某稀溶液的pH

7

13

11

9

(探究過程)

如圖乙所示,在操作后可確定溶質不是NaCl,則實驗過程和實驗現(xiàn)象應是_____;在進行操作時有無色無味得到氣體產(chǎn)生,由此又可排除假設物質中的_____。

(探究結論)

你認為該溶液中的溶質可能是上述假設物質中的_____,你的判斷依據(jù)是_____。

(探究反思)

1)若上述探究結論是正確的,操作產(chǎn)生的氣體應是_____(寫化學式),實驗室檢驗該氣體的實驗操作及現(xiàn)象是_____。

2)另有同學猜想其中的溶質還可能是Na2SO4,但又沒有Na2SO4的上述表列信息。

請你根據(jù)以上實驗操作的相關現(xiàn)象,判斷該溶液中的溶質是否是Na2SO4,并敘述理由:_____。

(二)興趣小組的同學在做鎂條和鹽酸反應實驗時發(fā)現(xiàn),試管外壁很燙,試管口出現(xiàn)白霧。白霧是什么呢?

Ⅰ.同學們作出猜想

猜想一:是小水滴。因為鹽酸溶液中的水受熱會汽化上升,在試管口_____(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成小水滴。

猜想二:是鹽酸小液滴。因為濃鹽酸具有_____性,可能實驗中使用的鹽酸濃度過高,試管口就會形成鹽酸小液滴。

同學們將干燥的藍色石蕊試紙放在內(nèi)有正在反應的鎂條和鹽酸的試管口,試紙變紅,證明猜想二是合理的。

Ⅱ.小柯提出質疑

為什么剛才打開盛放實驗所用鹽酸的試劑瓶,瓶口沒有白霧,卻在反應過程中出現(xiàn)白霧?

小柯聯(lián)系反應時試管外壁很燙,于是猜想:白霧的形成可能與溫度有關。

他用試管取少量鹽酸,將干燥的藍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試紙不變紅;然后_____(填操作),試紙變紅。

得出結論:這種鹽酸濃度并不高,是因_____促使鹽酸形成白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