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面所列各項中,與元素的化學性質的關系最為密切的是( )
A.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
B.元素的核電荷數
C.原子的核外電子數
D.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
【答案】D
【解析】解:元素性質與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特別是最外層上的電子數目有密切關系,決定元素化學性質的是最外層電子數.
A、與元素的化學性質關系最為密切的是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而不是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故選項錯誤.
B、與元素的化學性質關系最為密切的是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而不是元素的核電荷數,故選項錯誤.
C、與元素的化學性質關系最為密切的是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而不是原子的核外電子數,故選項錯誤.
D、與元素的化學性質關系最為密切的是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故選項正確.
故選:D.
根據元素的化學性質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目關系非常密切,決定元素化學性質的是最外層電子數,據此進行分析解答.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運用學過的化學知識填空:
(1)檢驗一塊布料是羊毛織品還是合成纖維織品,最簡便可靠的方法是 。
(2)測定溶液的酸堿度最簡便的方法是使用 。
(3)在工業(yè)上,廣泛用于玻璃、造紙、紡織和洗滌劑生產的鹽是 。
(4)硬水煮沸后硬度降低是因為水中 減少的緣故。
(5)加油站、面粉加工廠、紡織廠、煤礦的礦井內,都標有“嚴禁煙火”的字樣或圖標,因為這些地方的空氣中�;煊� ,它們遇到明火,有發(fā)生爆炸的危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
B.一切原子都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
C.一切原子都包含著質子、中子和核外電子
D.原子中不存在帶電荷的粒子,所以原子不顯電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對分子和原子的認識正確的是( )
A.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B.都是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
C.都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D.都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A.將鮮奶發(fā)酵制成酸奶
B.在家具生產過程中大量使用甲醛
C.將燃氣熱水器安裝在浴室內
D.用NaNO2溶液浸泡海鮮,防止變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小科在做“鹽酸中和氫氧化鈉溶液”的實驗時,滴加鹽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劑,導致無法判斷該中和反應進行的程度。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堿性。
【提出猜想】猜想一:所得溶液的溶質是氯化鈉,溶液呈中性;
(1)猜想二:所得溶液的溶質是 , 溶液呈性;
猜想三:所得溶液的溶質是 , 溶液呈性。
(2)【實驗驗證】
實驗操作 | 實驗現象 | 結論 |
用試管取該溶液1-2mL.滴入1-2滴無色酚酞試液,振蕩 | 無色酚酞試液變。 | 溶液呈堿性 |
無色酚酞試液不變色 | 溶液呈。 |
(3)【分析思考】
若溶液呈堿性,則溶液中使其呈堿性的離子是 (填寫微粒符號),為避免堿性溶液污染環(huán)境,小科對所得溶液進行了如下處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直到不再產生沉淀為止。然后過濾,把濾液倒人蒸發(fā)皿中加熱,得到氯化鈉晶體,該過程中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4)若無色酚酞試液不變色,為了進一步確定溶液的酸堿性,小科提出了以下方案:
方案一:取樣,加入Na2CO3溶液,若觀察到 , 則所取溶液呈酸性;若無明顯現象,則呈中性。
方案二:取樣,加入Zn,若產生氣泡,則所取溶液呈酸性,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若無明顯現象,則呈中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物質的性質決定用途.下列物質的用途和性質不一致的是( )
A.銅導電性好作導線
B.鋁密度小作飛機材料
C.金延展性好做成金箔
D.銀導熱性好作裝飾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燃燒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有放熱、發(fā)光現象的變化一定是燃燒
B.可燃物燃燒時一定有火焰和發(fā)光的現象
C.在純氧中能燃燒的物質在空氣中也一定能燃燒
D.可燃物燃燒時一定有發(fā)光、放熱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