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小宇、小芳和東東都是化學學習興趣小組的成員,他們在探究可燃物燃燒的條件時(如圖)得出以下結(jié)論,請你將以下空格補充完整.
(1)由薄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的事實,說明可燃物 燃燒需要的條件是 .
(2)薄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的事實,說明可燃物燃燒還需要的條件是
【答案】
(1)溫度需要達到著火點
(2)燃燒需要與氧氣接觸
【解析】解:(1)白磷的著火點是40℃,紅磷的著火點是240℃,薄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說明物質(zhì)燃燒,溫度需要達到著火點;(2)薄銅片上的白磷燃燒符合燃燒的條件:具有可燃性,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與氧氣接觸,而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是因為水隔絕了氧氣,沒有與氧氣接觸,說明燃燒需要與氧氣接觸. 所以答案是:(1)溫度需要達到著火點;(2)燃燒需要與氧氣接觸.
【考點精析】根據(jù)題目的已知條件,利用燃燒與燃燒的條件的相關(guān)知識可以得到問題的答案,需要掌握燃燒的條件:(缺一不可)(1)可燃物(2)氧氣(或空氣)(3)溫度達到著火點.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guān)于催化劑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化學反應前后它的質(zhì)量不變 B.化學反應前后它的化學性質(zhì)不變
C.能改變化學反應速率 D.可增加生成物的質(zhì)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石灰石是一種常見的礦石。某同學認為它可:①制水泥;②生產(chǎn)石灰;③煉鐵;④制玻璃;⑤作建筑材料.你認為合理的是 ( )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興趣小組為證明魚骨的成分,把魚骨在酒精燈上充分煅燒,得到白色固體,冷卻后研成白色粉末,在白色粉末中加入足量鹽酸,有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產(chǎn)生.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 魚骨放入稀鹽酸中浸泡會變軟
B. 飲用魚骨湯可補充鈣質(zhì)
C. 骨質(zhì)疏松患者不宜補鈣
D. 胃酸(主要是鹽酸)能促進鈣質(zhì)的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根基下列裝置(圖1),結(jié)合所學化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標有字母的儀器名稱:a , b .
(2)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時,二氧化錳起作用.
(3)寫出用裝置A制取氧氣的一個化學方程式:
(4)實驗室常用氯化銨固體與堿石灰固體共熱來制取氫氣,常溫下,NH3是一種無色、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NH3極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堿性,制取并收集NH3 , 應該從圖1中選擇的裝置是 . NH3是一種堿性氣體,干燥時不能選用下列干燥劑中的(填序號). A.固體氫氧化鈉 B.濃硫酸 C.生石灰
(5)實驗室通常用稀鹽酸和石灰石反應制取CO2 , 圖2裝置可用來測量生成的CO2氣體的體積,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層植物油的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guān)物質(zhì)燃燒現(xiàn)象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火星四射,生成紅色固體
B.碳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微弱的紅光,生成一種黑色固體
C.硫粉在空氣中燃燒:產(chǎn)生淡藍色火焰,生成一種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D.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白光,生成大量的白色煙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四個圖象分別表示對應的四種操作過程,其中正確的是( )
A.高溫煅燒石灰石至質(zhì)量不再減輕
B.向一定量的硫酸溶液中逐滴加入氫氧化鉀溶液
C.向一定量露置在空氣中部分變質(zhì)的氫氧化鈉溶液中逐滴加入稀鹽酸
D.用兩份等質(zhì)量等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的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甲加少量Mn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造紙廠排放的廢水中含有Na2CO3和NaOH.為了測定廢水中Na2CO3的質(zhì)量分數(shù),取廢水100g,逐滴加入稀鹽酸至過量,測得生成氣體質(zhì)量與所加稀鹽酸質(zhì)量關(guān)系如下圖所示: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反應生成的氣體質(zhì)量為g;
(2)該廢水中Na2CO3的質(zhì)量分數(shù)和所用稀鹽酸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