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下列實驗操作和現(xiàn)象能得出相應結論的是( )
實驗操作 | 現(xiàn)象 | 結論 | |
A | 向收集滿 CO2的軟塑料瓶中加入約1/3 體積滴有石蕊試液的水,旋緊瓶蓋,振蕩 | 塑料瓶變癟, 溶液變紅 | CO2能與石蕊反應 |
B | 往久置于空氣中的氫氧化鈉溶液滴加稀硫酸 | 有氣泡 | 氫氧化鈉溶液已變質 |
C | 在某無色溶液中滴加氯化鋇溶液 | 有白色沉淀 | 無色溶液中一定含有 SO42-離子 |
D | 把質量相同的鎂條與鋅粒同時放入相同濃度和體積的鹽酸屮 | 鎂條與鹽酸 產生氣體更快 | 鎂的金厲活動性比鋅強 |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目前,“富硒小米”、“富硒蘋果”、“富硒茶”、“富硒杯”等富硒產品比比皆是,硒是抗衰老元素,且能抑制癌細胞生長、富硒產品中含有硒酸鈉(Na2SeO4),在硒酸鈉中,硒元素的化合價是( )
A.+4 B.﹣2 C.﹣4 D.+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同學用鋅和稀硫酸制取氫氣.向氣體發(fā)生裝置中加入一定量鋅粒,將30g稀硫酸分三次加入,每次生產氣體的質量如下表.
次數(shù)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加入稀硫酸質量/g | 10 | 10 | 10 |
生成氫氣質量/g | 0.04 | 0.04 | 0.02 |
(1)共制得氫氣 g.
(2)所用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圖表示兩種物質發(fā)生的化學反應,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種原子,小球間的短線代表原子間的結合。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圖示有4種分子 B.圖示反應前后原子個數(shù)不變
C.圖示發(fā)生了復分解反應 D.圖示產物為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同學發(fā)現(xiàn),上個月做實驗用的NaOH溶液忘記了蓋瓶蓋。對于該溶液是否變質,同學們開始實驗探究。
【猜想假設】
猜想(1):該溶液沒有變質,為NaOH溶液。
猜想(2):該溶液全部變質,為Na2CO3溶液。
猜想(3):該溶液部分變質,為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
【查閱資料】Na2CO3溶液呈堿性
【設計方案】請你完善下表幾組同學探討的設計方案
實驗操作 | 可能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與結論 | 同學評價 | |
第1組 | 若溶液變紅,則猜想(2)不成立 | 第2組同學認為:此方案結論不正確,理由是: 。 | |
第2組 | 若產生白色沉淀,反應方程式是: ,則猜想(1)不成立。 | 第3組同學認為:此方案還不能確定猜想(2)還是猜想(3)成立。 | |
第3組 | 第一步 第二步 | 若濾液不變紅,則猜想(2)成立;若濾液變紅,則猜想(3)成立。 | 第1組同學認為:不需過濾也能達到實驗目的,更簡單的操作方法是: |
【探究實驗】綜合各小組的方案后,動手實驗。
【結論與反思】NaOH溶液易與空氣中CO2反應而變質,所以要密封保存。
【拓展延伸】同學們設計了下列兩套裝置進行實驗: 用膠頭滴管吸取某種液體,錐形瓶中充入
一種氣體或放入一種固體物質,擠壓膠頭滴管。一段時間后,兩裝置中氣球明顯脹大。
(1)甲裝置中可能發(fā)生反應的方程式是 。
(2)若乙裝置中膠頭滴管吸取的是稀鹽酸,則錐形瓶中放入的固體可能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我國“遼寧號”航母甲板上涂有耐高溫、耐磨的碳化硅(SiC)涂層,碳化硅的結構類似于金剛石的結構,則構成碳化硅的粒子是( )
A.分子 B.原子 C.離子 D.中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科學實驗方案是根據(jù)特定實驗目的而設計的。在學習了“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色”的知識后,進一步了解到“鹽酸能電離產生H+和Cl-,氯化鈉能電離產生Na+和Cl-”。為深入研究某一問題,小科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方案。請回答:
(1)往三支試管中分別滴入2滴紫色石蕊試液后,乙試管中的溶液將變?yōu)?u> 色;
(2)小科設計的實驗方案研究的主要問題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碳及碳的化合物的說法錯誤的是( )
A.石墨、金剛石、C60的物理性質不同,但都屬于碳的不同單質
|
C.含碳的化合物中甲烷、乙醇屬于有機物,CO、CO2則屬于無機物
D.C6H6(苯)和C2H2(乙炔)中C、H原子個數(shù)比相同,但元素質量比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