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根據(jù)所給名稱,寫出相應的化學符號
 名稱1個硫原子 氮單質(zhì) 5個水分子 鉀離子 
 化學符號S
N2 

5H2

K+ 

分析 本題考查化學用語的意義及書寫,解題關鍵是分清化學用語所表達的對象是分子、原子、離子還是化合價,才能在化學符號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適當?shù)挠嬃繑?shù)來完整地表達其意義,并能根據(jù)物質(zhì)化學式的書寫規(guī)則正確書寫物質(zhì)的化學式,才能熟練準確的解答此類題目.

解答 解: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號來表示一個原子,表示多個該原子,就在其元素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shù)字.所以1個硫原子,就可表示為:S;
氮氣屬于氣態(tài)非金屬單質(zhì),在元素符號的右下角寫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數(shù)的數(shù)字,其化學式為:N2;
根據(jù)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確書寫物質(zhì)的化學式,表示多個該分子,就在其化學式前加上相應的數(shù)字,因此5個水分子表示為:5H2O;
由離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該離子的元素符號右上角,標出該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數(shù),數(shù)字在前,正負符號在后,帶1個電荷時,1要省略.故鉀離子的符號為:K+;
故答案為:S  N2 5H2O    K+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化學用語的書寫和理解能力,題目設計既包含對化學符號意義的了解,又考查了學生對化學符號的書寫,考查全面,注重基礎,題目難度較易.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請用化學符號填寫:
(1)氮氣N2  
(2)2個鈉離子2Na+  
(3)-2價的硫元素$\stackrel{-2}{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原子的質(zhì)量主要集中在( 。
A.電子B.質(zhì)子C.中子D.原子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已知A,B,C,D是四種化合物,甲、乙、丙是三種單質(zhì),其中A是含碳化合物,且A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小于20,在一定條件下,它們之間存在如圖轉化關系:

(1)寫出A和甲物質(zhì)的化學式:ACH4;甲O2
(2)寫出物質(zhì)C與丙反應生成D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CO2+C$\frac{\underline{\;高溫\;}}{\;}$2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
A.鋼是鐵單質(zhì)
B.鐵跟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
C.波爾多液由硫酸銅、生石灰和水配制而成,不能用鐵質(zhì)容器盛裝
D.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時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熱,生成黑色物質(zh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8.如圖為實驗室中常見氣體的制備和收集裝置

(1)寫出圖中儀器a和b的名稱:a試管,b長頸漏斗.
(2)用A裝置制取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KMnO4$\frac{\underline{\;\;△\;\;}}{\;}$K2 MnO4+MnO2+O2↑.
(3)用E裝置收集氧氣,當看到有氣泡連續(xù)且均勻冒出時開始收集.若收集某氣體只能采用裝置D,由此推測該氣體具有的性質(zhì)是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氣。
(4)證明C裝置收集滿氧氣的方法是將帶火星的木條放于集氣瓶口,若木條復燃說明收集滿了.
(5)實驗室制備并收集二氧化碳所需裝置是BC,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5.水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與人類的生產(chǎn)和生活密切相關.
(1)凈水時,常用活性炭做吸附劑來除去水中的色素和異味,凈化后水變澄清了.所得到的水是混合物(填“純凈物”或“混合物”).
(2)生活中常講的“燒開水”是指利用煮沸的方法,獲得可以飲用的水,這樣既可以降低水的硬度又可以除去水中的細菌.
(3)下列與自來水的凈化過程無關的是D(填序號)
A、沉降               B、過濾            C、消毒           D、電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一危險品倉庫發(fā)生爆炸,造成了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和人員傷亡.采用正確的滅火方法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少人民的生命和財產(chǎn)損失.下面是一些滅火的實例;請你分析其采用的滅火原理:
(1)炒菜時油鍋中的油著火了,立即用鍋蓋蓋滅.
(2)堆放雜物的紙箱著火了,用大量的水澆滅.
(3)請你再舉個滅火的例子,并說明采用的滅火原理(要求采用的滅火原理與上面兩個實例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探究原子的內(nèi)部結構.
提出問題:原子是不是簡單的、不可分割的實心球體?
原子內(nèi)有沒有帶電粒子?
進行實驗:1912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用一束稱之為α粒子的微粒(帶兩個單位正電荷的氦原子)轟擊金箔(金原子的核電荷數(shù)為79,相對原子質(zhì)量為197),如圖所示.
實驗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變原來的前進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路徑,甚至有極少數(shù)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堅硬、不可穿透的質(zhì)點而被彈了回來.
解釋與結論:
(1)大多數(shù)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原因是原子內(nèi)部有“很大”的空間.
(2)一小部分α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方向,原因是這些α粒子途經(jīng)金原子核附近時受到排斥力而稍稍改變了運動方向.
(3)極少數(shù)的α粒子被彈回來,原因是原子核的質(zhì)量比α粒子的質(zhì)量大的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