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用科學方法去思考
形成科學認識需要運用一定的科學方法,請回答:
(1)觀察、猜想、假設、實驗等收集證據的方法是獲得感性認識的重要方法.
觀察是用感官或借助儀器去獲得信息的過程.
猜想是沒有事實根據、不知真假的主觀猜測,可能會出錯,可不去證明,也可能無法證明.
假設是對客觀事實的假定性說明.假設必須建立在觀察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能夠被檢驗,不是對的,就是錯的.
下面的5個陳述,來自一位食品與營養(yǎng)化學工作者的筆記.其中,哪個陳述是觀察?
(填代號,下同)
 
;哪個陳述是猜想?
 
;哪個陳述是假設?
 

A、包裝良好的食物可以長期儲存,不會滋長霉菌 
B、在對34名志愿者跟蹤和檢測后發(fā)現,持續(xù)一周的飲食為全麥、新鮮蔬菜和水果,可以讓每個人的體重平均減輕1.9kg 
C、如果食物遇到碘水變藍,那么食物中含有淀粉 
 D、早餐時,看到一袋脹包的牛奶,打開后,嗅到酸臭味
 E、實驗表明,橘子、檸檬、草莓中富含維生素C
(2)抽象、歸納、演繹等是理性思維的重要方法.
抽象 是從眾多事物中抽取它們共同的本質特征的過程.例如,微觀粒子Na+、Mg2+、K+、NH4+共同的本質特征是都帶正電荷,這類微觀粒子稱為陽離子.
歸納是根據一系列具體事實概括出一般原理或結論的過程,如你在買櫻桃時,先拿幾個櫻桃嘗一嘗,如果都很甜,就能歸納出這份櫻桃是甜的.
下面的4個陳述,來自某同學的化學筆記.其中,哪個陳述是抽象的?
 
;哪個陳述是歸納?
 

A、重金屬鹽能使蛋白質變性,所以攝入鉛對人體有害
B、實驗證明,鹽酸能跟NaOH反應,也能跟Ca(OH)2反應,所以鹽酸能和堿反應
C、NaOH、KOH、Ca(OH)2都能使酚酞試液變紅的本質原因,是它們的溶液中都存在OH-,我們把溶于水離解出的陰離子全部是OH-的一類化合物稱為堿
D、石蕊試液遇到鹽酸變紅,因為鹽酸中有氫離子
考點:生命活動與六大營養(yǎng)素,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中和反應及其應用,常見中毒途徑及預防方法,鑒別淀粉、葡萄糖的方法與蛋白質的性質
專題:化學與生活
分析:根據觀察、猜想、假設、實驗、抽象、歸納、演繹等說明可以進行相關方面的判斷.
解答:解:(1)A、包裝良好的食物可以長期儲存,不會滋長霉菌,該選項屬于猜想;
B、在對34名志愿者跟蹤和檢測后發(fā)現,持續(xù)一周的飲食為全麥、新鮮蔬菜和水果,可以讓每個人的體重平均減輕1.9Kg,該選項屬于實驗;
C、如果食物遇到碘水變藍,那么食物中含有淀粉,該選項屬于假設;
D、早餐時,看到一袋脹包的牛奶,打開后,嗅到酸臭味,該選項屬于觀察;
F、實驗表明,橘子、檸檬、草莓中富含維生素C,該選項屬于實驗.
故填:D;A;C.
(2)A、重金屬鹽能使蛋白質變性,所以攝入鉛對人體有害,該選項不屬于抽象、歸納;
B、實驗證明,鹽酸能跟NaOH反應,也能跟Ca(OH)2反應,所以鹽酸能和堿反應,該選項屬于歸納;
C、NaOH、KOH、Ca(OH)2都能使酚酞試液變紅的本質原因,是它們的溶液中都存在OH-,我們把溶于水離解出的陰離子全部是OH-的一類化合物稱為堿,該選項屬于抽象;
D、石蕊試液遇到鹽酸變紅,因為鹽酸中有氫離子,該選項不屬于抽象、歸納.
故填:C;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對各項敘述的判斷能力,要根據提示逐項分析,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北京環(huán)保局提出要進一步改善北京空氣質量,創(chuàng)造更加適宜的人居環(huán)境,體現“綠色北京”的概念,你覺得以下各措施與改善空氣質量無關的是( �。�
A、抓好建筑工地揚塵控制和管理
B、加大老舊機動車更新力度,提高尾氣排放標準
C、減少學生戶外運動時間,避免呼吸道疾病
D、加大煤改電、煤改氣力度,推廣使用清潔能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同學在實驗室發(fā)現一瓶由碳酸鈉和氯化鈉組成的混合溶液.為了測定該混合溶液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該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取該混合溶液50g,向其中逐滴加入稀鹽酸,當加入鹽酸的質量為15g、30g、45g、60g時,生成氣體的質量見下表(氣體的溶解度忽略不計).
第Ⅰ組第Ⅱ組第Ⅲ組第Ⅳ組
稀鹽酸的質量/g15304560
生成氣體的質量/g1.8n4.44.4
(1)第Ⅱ組數據n為
 
g.
(2)混合溶液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是多少?(寫出計算過程,結果精確至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化學課上老師為大家做了一個“燃紙成鐵”的趣味實驗,將一張濾紙(組成元素為C、H、O)用FeC13濃溶液潤濕,在酒精燈上烘干后點燃,濾紙變黑、紅熱,最終生成黑褐色物質.老師告訴大家:黑褐色物質中含有鐵單質.聰明的小明對此進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問題】黑褐色物質中真的含有鐵單質嗎?
【探究過程】
Ⅰ小明先從反應物元素組成分析,認為:因為
 
,所以反應后可能有鐵單質生成.
Ⅱ(1)為獲得實驗證據,小明做了實驗1.
實驗1:將黑褐色物質放入稀鹽酸中,發(fā)現有連續(xù)微波氣泡產生,若黑褐色物質中含有鐵單質,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小剛提出疑問是:由反應物的組成分析,能與稀鹽酸反應產生氣泡的物質不一定是鐵單質,還可能是
 
(填化學式).
小明查閱資料得知,在高溫條件下不可能生成此類物質.
(3)為進一步證明黑褐色物質中有鐵單質,小明又做了實驗2.
實驗2:將黑褐色物質放入
 
溶液中,觀察到
 

【得出結論】通過以上實驗探究,證明黑褐色物質中確實含有鐵單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食鹽中含有氯化鈣雜質,某校化學活動小組為了測定該食鹽中氯化鈣的質量分數,進行了如下實驗:取50克 食鹽樣品放入燒杯中,加入160克水攪拌使其完全溶解后,向燒杯中滴加21克碳酸鈉溶液恰好完全反應.過濾,得到230濾液.試計算
(1)食鹽樣品中氯化鈣的質量分數?
(2)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 質的質量分數?(結果保留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為探究氣體X的組成:某興趣小組進行如圖所示實驗(固定裝置未畫出).
【資料在線】
(1)加熱條件下,氣體X能與氧化銅反應生成銅、水、和氮氣.
(2)堿石灰為固體氫氧化鈉和氧化鈣的混合物,不與氣體X反應.無水氯化鈣可吸收氣體X.
(3)本實驗條件下,氮氣密度為1.15g?L-1.裝置內空氣中的水與二氧化碳對相關數據測定的影響可忽略不計.
【實驗步驟】
(1)連接儀器,并檢查裝置氣密性.
(2)取一定量氧化銅,準確稱得其質量為2.40g.
(3)按圖所示裝入藥品,測量并記錄相關數據Ⅰ(見表).
(4)連接A、B、C裝置,將氣體X緩緩通入一段時間后,連接上D裝置,讀數后開始加熱.當A裝置中氧化銅反應完全,停止加熱,繼續(xù)通入氣體X至玻璃管冷卻,再次測量并記錄相關數據Ⅱ(見表1)
【實驗裝置】

【相關數據】
 數據編號
測量項目
玻璃管(含藥品)的質量/g52.4051.92
B裝置(含藥品)的質量/g102.00102.54
氮氣的體積/mL/243.5
【回答問題】
(1)B裝置中氧化鈣吸水的原理為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2)實驗過程中,當觀察到
 
,說明氧化銅已反應完全,停止加熱,繼續(xù)通入氣體X至玻璃冷卻的目的是
 

(3)分析實驗測量的數據,生成水的質量為
 
g,氧化銅中氧元素的質量為
 
g.由此推知,氣體X中一定
 
(填“有”或“沒有”)氧元素.
(4)通過計算推導出氣體X的化學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小明家院子里的花架采用了鐵架結構,使用不久就生銹了.為了延長使用年限,需要采取防銹措施.小明召集課外活動小組的同學根據金屬銹蝕的知識,探究防止鐵架銹蝕的方法.
【提出問題】鐵架為什么會生銹?怎樣才能防止它的生銹?
【查閱資料】鐵生銹的過程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在酸性較強的潮濕環(huán)境中發(fā)生的析氫腐蝕;另一類是在酸性較弱或中性條件下,不純的鐵、空氣在潮濕的環(huán)境中發(fā)生的吸氧腐蝕:2Fe+2H2O+O2=2Fe(OH)2,4Fe(OH)2+2H2O+O2=4Fe(OH)3,2Fe(OH)3=Fe2O3+3H2O.
【假設猜想】假設一:鋼鐵生銹主要是氧氣造成的;
假設二:鋼鐵生銹主要是潮濕的環(huán)境造成的;
假設三:
 

【實驗探究】
(1)根據假設二,小明設計實驗如圖1所示.一周后發(fā)現,試管B中的鐵釘無明顯變化,試管A中的鐵釘明顯銹蝕.你同意小明的實驗設計嗎?
 
,請說明理由:
 
;若不同意,請你寫出合理的實驗方案:
 

(2)通過探究,小明認為可以在鐵架外涂油漆、礦物油或鍍保護層等防止鐵架生銹,其原理是
 

【實驗結論】
(3)通過探究你得出的結論是
 

【拓展應用】小芳、小亮兩位同學發(fā)現銅質眼鏡架上出現了一些綠色的銹漬.經查閱資料得知,銅銹的化學成分是堿式碳酸銅[Cu2(OH)2CO3].他們依照鋼鐵生銹的探究方法設計如下實驗(如圖2所示).請回答:
(4)推測一段時間后會出現銅銹的是
 
試管內的銅片.(填“①”、“②”或“③”)
(5)小芳同學認為要弄清導致銅銹蝕的因素,還應該補充實驗,如圖3所示的實驗,其目的是
 

【深入探究】查閱資料:氧化鐵可做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請你設計實驗探究氧化鐵也能做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寫出實驗步驟和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為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某學生設計了如下一些實驗并進行探究.請你參與評價或幫助他分析完成相關問題.
Ⅰ.【探究目的】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Ⅱ.【查閱資料】25℃(室溫)、101kPa下,100g水可溶解0.1366gCO2
Ⅲ.【提出問題】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多少?
Ⅳ.【猜想假設】若各裝置都能將集氣瓶中的氧氣耗盡、木炭燃燒都轉化成CO2、燒杯中液體都足量,忽略導管中的空氣和進入導管中的液體對測量的影響,則集氣瓶中吸入液體體積應該約占集氣瓶容積的
 

Ⅴ.【實驗探究】
方案
裝置
操作①關閉旋塞;
②將足量的銅網加熱至紅熱狀;②將足量的紅磷點燃;②將足量的木炭點燃;②將足量的木炭點燃;
③立即伸入集氣瓶中并塞緊膠塞;④充分反應,待集氣瓶中氣溫冷卻至室溫后打開旋塞;至燒杯中液面
 
時記錄集氣瓶中吸入液體體積約占集氣瓶容積幾分之幾.
記錄
1
5
1
5
1
5
1
5
結論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
1
5
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
1
5
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含量遠小于
1
5
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
1
5
Ⅵ.【反思交流】
(1)當集氣瓶中氣溫未冷卻至室溫即記錄集氣瓶中吸入液體體積約占集氣瓶容積的體積分數為a,當集氣瓶中氣溫冷卻至室溫后再記錄集氣瓶中吸入液體體積約占集氣瓶容積的體積分數為b,則a
 
b(填“>”或“<”或“=”).
(2)丁方案所測數據與猜想假設數據基本吻合的原因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3)丙方案所測數據遠小于
1
5
的主要原因是
 

(4)以乙方案為例,試分析在測定過程中,對測定結果帶來誤差的因素可能有
 
(任答兩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中A、B分別是某微粒的結構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若A是某陰離子的結構示意圖,則x可能是下列中的
 
(填字母序號)
      a.8    b.10   c.11     d.12
(2)若B表示某原子的結構示意圖,則y=
 

(3)若A中x=12,則A、B所表示的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名稱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