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由氯化鈉和硝酸鈉組成的固體混合物12.35g,加入27g水使其完全溶解,滴入硝酸銀溶液75g,恰好完全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14.35g.計算:
(1)混合物中,氯化鈉的質量。
(2)反應后濾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
(1)x=5.85g (2)15%
解析試題分析:由沉淀質量根據(jù)氯化鈉與硝酸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以計算出混合物中氯化鈉的質量和生成硝酸鈉的質量,進而計算出反應后濾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
解:設固體混合物中氯化鈉的質量為x,反應后生成硝酸鈉的質量為y
NaCl+AgNO3=AgCl↓+NaNO3
58.5 143.5 85
x 14.35g y
(1)=÷
解得x=5.85g
(2)=
解得y=8.5g
反應后濾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100%=15%
答:(1)混合物中氯化鈉的質量為5.85g。
(2)反應后濾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15%。
考點:考查根據(jù)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有關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簡單計算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計算題
二氧化碳是一種寶貴的碳氧資源.它可以與氫氣反應生成多種有機物,CO2轉化為乙烯(C2H4)的化學方程式為:2CO2+6H2C2H4+4H2O.若用24g H2轉化CO2,則理論上能生成C2H4的質量為多少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計算題
實驗室用過量的稀鹽酸和大理石制取CO2,取50g反應后的濾液,逐滴滴入碳酸鈉溶液,測得滴入碳酸鈉溶液的質量與產(chǎn)生沉淀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
(1)實驗中生成沉淀的最大質量是 g.
(2)開始加入碳酸鈉溶液時,還沒有產(chǎn)生沉淀的原因是 .
(3)計算原濾液中氯化鈣的質量分數(shù).(已知:CaCl2+Na2CO3=CaCO3↓+2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計算題
;瘜W興趣小組的同學取60g氯化鈣溶液,向其中加入適量碳酸鈉溶液,反應完畢后過濾,所得固體用作制取牙膏摩擦劑的主要原料,同時所得濾液用來進行小麥選種(選種液要求氯化鈉是質量分數(shù)在10%~20%之間)。實驗過程中所加碳酸鈉溶液的質量與生成碳酸鈣沉淀的質量關系如下圖所示。通過下圖可知,當氯化鈣恰好反應完時:
(1)消耗碳酸鈉溶液的質量為 g;
(2)請通過計算回答,此時所得氯化鈉溶液能否作為小麥選種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某煉鐵廠用含雜質20%的赤鐵礦為主要原料來煉鐵,若該煉鐵廠每天煉得含雜質4%的生鐵100t,則每天至少需該赤鐵礦多少噸?(計算結果保留一位小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氮化鋁(AlN)具有耐高溫、抗沖擊、導熱性好等優(yōu)良性質,廣泛應用于電子工業(yè)、陶瓷工業(yè)等領域。在一定條件下,氮化鋁可通過如下反應制備:Al2O3+N2+3C2AlN+3CO,若要得到41Kg的氮化鋁,則至少需要參加反應的氧化鋁(Al2O3)的質量為多少千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計算題
乙醇是一種清潔的綠色能源,可再生,俗稱酒精,其化學式為C2H5OH,其在空氣中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C2H5OH+3O22CO2+3H2O,現(xiàn)有100g質量分數(shù)為92%的乙醇溶液在空氣中完全燃燒產(chǎn)生二氧化碳的質量為多少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某同學稱取一定質量的鐵粉樣品(含有少量不與稀硫酸反應的雜質),放入燒杯中,加入98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生成氣體的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試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jù)圖象,恰好完全反應時生成氫氣的質量是 g;
(2)樣品中鐵的質量是多少?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是多少?(寫出計算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計算題
一同學取來某品牌的鉀肥,主要成分硫酸鉀,還含少量的氯化鉀共200克,投入到908克的氯化鋇溶液中恰好完全反應.經(jīng)過濾后得到硫酸鋇沉淀233克和氯化鉀的不飽和溶液.請幫他計算:(注明:K2SO4+BaCl2=BaSO4↓+2KCl)
(1)硫酸鉀中鉀、硫、氧的原子個數(shù)比是 ,氯化鉀的相對分子質量是 .
(2)200克該品牌的鉀肥中硫酸鉀的質量是多少?
(3)反應后所得氯化鉀不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