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3.下列實驗操作不正確的是( 。
A.
把導管插入皮塞
B.
儲存一瓶氫氣
C.
證明蠟燭各火焰層溫度
D.
稀釋濃硫酸

分析 A、根據導管插入橡皮塞的連接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氫氣的密度比空氣的小,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溫度越高,木條碳化的越快,進行分析判斷.
D、根據濃硫酸的稀釋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斷攪)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 解:A、把導管插入帶孔橡皮塞時,先把導管一端濕潤,然后稍用力轉動使之插入橡皮塞內,圖中所示裝置正確.
B、氫氣的密度比空氣的小,儲存一瓶氫氣時應倒放,圖中所示裝置正確.
C、溫度越高,木條碳化的越快,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蠟燭的火焰中,約1-2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接觸外焰處最先碳化,不能比較內焰和焰心層溫度的高低,圖中實驗不能證明蠟燭各火焰層溫度,圖中所示裝置錯誤.
D、稀釋濃硫酸時,要把濃硫酸緩緩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以使熱量及時地擴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濃硫酸中;圖中所示操作正確.
故選:C.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熟悉各種儀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項、常見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項是解答此類試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3.下列實驗方法不正確的是( 。
A.用水區(qū)分硝酸銨固體和氫氧化鈉固體
B.用稀鹽酸區(qū)分真黃金和假黃金(銅鋅黃金)
C.用適量鐵粉除去氧化亞鐵溶液中混有少量氧化鋅
D.用通入氧氣點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列敘述、對應的化學方程式、所屬基本反應類型都正確的是( 。
A.用鹽酸除鐵銹 6HCl+Fe2O3═3FeCl2+2H2O 復分解反應
B.用稀硫酸洗去附著在試管壁上的銅 Cu+H2SO4═CuSO4+H2↑ 置換反應
C.用赤鐵礦石煉鐵 3C+Fe2O3 $\frac{\underline{\;高溫\;}}{\;}$ 2Fe+3CO2 置換反應
D.用氫氧化鋁治療胃酸過多 Al(OH)3+3HCl═AlCl3+3H2O 復分解反應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若SO2和SO3中所含氧元素的質量相等,則SO2和SO3的質量比為( 。
A.2:3B.1:1C.5:6D.6: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推斷題

8.某工廠廢液中含有氯化鈉、氯化銅和氯化亞鐵.某課外小組要從廢液中回收銅并得到鐵紅(主要成分Fe2O3),要求全過程不引入其他金屬元素.設計實驗方案如圖所示:已知:FeCl2+2NaOH=Fe(OH)2↓+2NaCl,回答下列問題:

(1)操作a的名稱是過濾,操作a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
(2)工廠廢液中加入過量A的目的是將氯化銅全部反應掉
(3)固體甲中的成分是鐵、銅
(4)氫氧化亞鐵與水、氧氣接觸能迅速發(fā)生化合反應生成氫氧化鐵,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4Fe(OH)2+2H2O+O2═4Fe(O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物質的性質中,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
A.酒精易揮發(fā)B.氧氣不易溶于水C.石墨能導電D.碳酸易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將一塊不純的鐵片5.6g投入到足量的稀鹽酸中,充分反應后生成了0.22g氫氣,則該鐵片中混有的雜質可能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依據表中數據,繪制出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注:溶解度曲線圖只粗略反映曲線的大致走勢,數值不做精確要求)
溫度/0C020406080

溶解度/g
KNO313.331.663.9110169
NaCl35.736.036.637.338.4
Ca(OH)20.1730.1650.1210.1160.094
(1)將所給物質與溶解度曲線相對應:KNO3對應曲線A;曲線C對應物質氫氧化鈣
(2)200C時,氯化鈉的溶解度大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硝酸鉀的溶解度.
(3)由表中數據分析可知,KNO3和NaCl在某一溫度時具有相同的溶解度,則溫度的范圍是20~40℃
(4)欲使接近飽和的硝酸鉀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方法之一是加KNO3 (固體)(或蒸發(fā)水分,或降低溫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在反應A+3B=C+2D中,A和B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為9:5,已知1.7g A與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應,生成3g D,則在此反應中B和D的質量比為(  )
A.3:1B.17:18C.67:30D.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