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8分)小麗對家中的家用制氧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她通過閱讀說明書了解到家用 制氧機的工作原理如下:
加壓時,裝填在制氧機內部的分子篩吸附空氣中的氮氣,制取高 濃度氧氣。減壓時,分子篩將所吸附的氮氣排放。整個過程中,分子篩并不消耗。 小麗用這臺家用制氧機制取并收集了一袋氣體,帶到實驗室對其進行研究。
實驗I:小麗欲通過以下實驗驗證所收集的氣體是否為純凈的氧氣。
【實驗記錄】
表中,文字表達式I是 。
【實驗結論】收集的氣體是純凈的氧氣。
【實驗反思】老師指出上述實驗并不能證明小麗所帶來的氣體一定是純凈的 氧氣。該實驗不能證明所收集氣體為純凈氧氣的原因是 。
實驗II:測定小麗所帶氣體中氧氣的含量。
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設計了如下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并重復多次。
【實驗記錄】
表中,操作I是 ;現象I是 。
【數據記錄】
【數據處理】已知,在上表數據中,第1組數據偏差較大,存在明顯誤差, 在數據處理時應刪去。小麗所帶氣體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為 % 。
【實驗反思】
(1)這臺家用制氧機制氧氣的過程發(fā)生的變化屬于 (填“物理 變化”或“化學變化”)。
(2)導致第1組數據產生較大誤差的可能原因是
【答案】C+O2 CO2;木炭在集氣瓶中燃燒得更旺只能說明集氣瓶中氧氣的含量高于空氣中氧氣的含量,不能說明集氣瓶中氧氣含量為100%(其他合理答案均可);實驗II:打開止水夾b; B中部分水被吸入A中(其他合理答案均可);80%;(1)物理變化;(2)白磷量不足.
【解析】
試題分析:實驗I:【實驗記錄】木炭在氧氣中充分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O2CO2; 【實驗反思】根據實驗現象“木炭燃燒得更旺”可知,集氣瓶中的氧氣濃度很高,但不一定是純凈的氧氣; 實驗II:【實驗記錄】結合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分析,由于白磷能與氧氣反應,故反應后,集氣瓶中因氧氣的減少而使壓強變小,待白磷熄滅并冷卻到室溫時,打開止水夾b,會看到B中部分水被吸入A中; 【數據處理】根據題意,由于第1組數據偏差較大,存在明顯誤差,故在數據處理時已刪去;為了進一步縮小誤差,可求出另外4次的平均值作為最終結果,則小麗所帶氣體中氧氣的體積為200mL-(42mL+39mL+41mL+38mL)÷4=160mL,故氧氣的體積分數=160ml/200ml×100%=80%; 【實驗反思】(1)根據題意可知,這臺家用制氧機在制氧氣的過程中,只是將空氣中的氮氣和氧氣分離,而沒有新物質生成,故發(fā)生的變化屬于物理變化;(2)根據題意可知,B中剩余的水越多,說明消耗的氧氣越少,壓強變化小,倒吸的水也就少,所以第1組數據較大,說明氧氣沒有被消耗完,最可能的情況就是白磷量不足,不足以消耗所有的氧氣;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室制取某些氣體所需的裝置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儀器①的名稱是 _________ 。
(2)實驗室用雙氧水制取氧氣應選擇的發(fā)生裝置是 _________ (填選項字母),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 ___ 。
(3)選擇收集氣體方法時,必須考慮的氣體性質有 _________ (填序號)。
①顏色 ②密度 ③溶解性 ④可燃性
(4)若用裝置E排水收集氧氣,瓶內先裝滿水,氣體從 _________ (填“a”或“b”)導管通入瓶內。若用裝置E收集一瓶干燥較純凈的氧氣時,氣體從_________(填“a”或“b”)導管通入瓶內。
(5)若選A裝置作為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發(fā)生裝置,還須補充的一種用品是_________ ,寫出該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探究活動一:在室溫條件下進行如圖所示實驗。已知:試管內的鎂條和鐵片表面均被打磨潔凈,且形狀、大小均相同;同時加入兩支試管中的稀鹽酸的質量和質量分數均相等。
①該實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兩支長頸漏斗中產生的現象的不同之處是_______________。
②若實驗所用的金屬均過量,則甲裝置中產生的H2比乙裝置中產生的H2質量_______________(填“多”、“少”或“一樣多”)。
探究活動二:為除去銅屑中混有的少量鐵屑,并測定該混合物中鐵的質量分數,現有如下A、B兩組實驗方案。
A:稱取一定質量的樣品,加入足量的稀鹽酸,攪拌、過濾、洗滌、干燥、稱量所得固體質量。
B:稱取一定質量的樣品,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銅溶液,攪拌、 過濾、洗滌、干燥、稱量所得固體質量。
③兩種方案,你認為不能達到目的是________(填“A”或“B”),理由是_____________。
④在你所選取的方案中,若采用加熱烘干的方式干燥濾渣,會導致測定的鐵的質量分數_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變”或“無法判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為探究空氣的組成,小明用圖A所示裝置進行實驗。
(1)實驗時,取下橡膠塞,點燃紅磷后迅速伸入集氣瓶中并旋緊橡膠塞,這時看到的現象是 ,該反應的符號表達式為 。
(2)小明又設計了如圖B所示的改進裝置(提示:白磷和紅磷的燃燒現象相同),其優(yōu)點是 (只需寫1點)。從理論上分析,玻璃管內液面最終將上升至 處(填“1”、“2”、“3”或“4”),但實測結果液面往往偏低,其可能原因是 、
(寫出2條)。
(3)從課本鎂條燃燒實驗小明得到啟發(fā),于是他用鎂代替紅磷,點燃后迅速伸入集氣瓶,實驗完畢,冷卻后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遠大于總容積的1/5。如果裝置氣密性良好,則可能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11分)實驗室選用下列裝置制取氣體。根據要求回答問題:
(1)圖1中儀器①的名稱 ,該裝置中發(fā)生的化學方程式為 。
(2)用圖2裝置也可以制取二氧化碳氣體,實驗前檢查該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是 。其中塊狀固體應放置在 處(填“A”或“B”)。利用圖2裝置反應一段時間后,需停止反應,其操作是 。
(3)用圖3裝置制取氧氣,反應結束后冷卻,對制取氧氣后的固體殘渣(假定已完全反應)作如下回收處理:
①通過以下四步實驗操作回收二氧化錳。正確操作的先后順序是 (填寫序號)。
A.烘干 B.溶解 C.過濾 D.洗滌
②過濾、蒸發(fā)時都需用到的儀器是 (填序號)。
A.酒精燈 B.燒杯 C.玻璃棒 D.漏斗
(4)若用裝置圖3制取氣體過程中反應劇烈,從實驗安全角度考慮,可采取的措施有 (填序號)。
①用容積較小的錐形瓶 ②控制液體的滴加速度
③加熱反應物 ④降低反應物濃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9分)實驗制取氣體所需裝置如下圖所示。請回答以下問題:
(1)裝置中標“a”的儀器名稱是__________;
(2)下列酒精燈使用方法不正確的是__________(填序號);
(3)用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的文字表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D裝置收集氧氣,檢驗是否收集滿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表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高錳酸鉀制取并收集純凈的氧氣應該選擇的裝置是________:a.停止加熱;b.固定試管;c.將導管 從水中取出;d.裝藥品并在試管口出放一小團棉花;e.加熱,收集氧氣;f.在水槽中準備好倒立的充滿水的集氣瓶。上述操作中缺少的一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將該操作編號為g,則正確的操作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小麗和幾位同學在實驗室用下列裝置制取幾種氣體。
(1)若用高錳酸鉀制取并收集到干燥的氧氣,應選擇裝置A和 (填字母),A裝置中缺少 ,缺少該物品導致的后果是 。
(2)用過氧化氫溶液來制取氧氣時,若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
檢驗氧氣已收集滿的方法和現象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8分)實驗室有一氣體發(fā)生裝置產生的無色氣體可能含有H2、CO、CO2、HCl中的一種或幾種,現將氣體通過以下裝置。
實驗現象如下:B處由紫色變成紅色;C處有白色沉淀生成;D處有白色沉淀生成;F處由黑色變成紅色;G處由白色變成藍色;H處無現象。
(1)無色氣體肯定含 。
(2)由長頸漏斗加入的酸是 ,錐形瓶中裝入的固體是少量 和 的混合物。
(3)E裝置是為了排除對驗證 的影響。
(4)E裝置中濃硫酸(選填“能”或“不能”) 換成濃氫氧化鈉。
(5)如果B裝置中的試紙不變色,則可省去 、 裝置(填裝置代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6分)碳在地殼中的含量不高,但它的化合物數量眾多,而且分布極廣。
根據所學知識回答:
(1)圖①為碳原子的結構示意圖,碳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為 ,常溫下碳的化學性質 (填“活潑”或“不活潑”)。
(2)圖②、③、④對應三種碳單質:圖②單質的名稱是 ,圖③單質的名稱是 ,圖④單質的化學式是 。
(3)C為+4價,Cl為-1價,由C和Cl組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