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
稱取藥品
B.
給液體加熱
C.
量取液體
D.
過濾

分析 A.稱量固體藥品時要左物右碼,據(jù)此分析判斷;
B.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時,液體的量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一,手不能按在試管夾的短柄上,據(jù)此分析判斷;
C.讀取量筒內液體體積時,視線與凹液面最低處保持水平,據(jù)此分析判斷;
D.過濾操作時漏斗下端要與接濾液的燒杯內壁相接觸,據(jù)此分析判斷.

解答 解:A.稱量固體藥品時要左物右碼,故A正確;
B.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時,液體量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一,手不能按在試管夾的短柄上,圖中液體量過多,且手按住了試管夾的短柄,故B不正確;
C.讀取量筒內液體體積時,視線與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圖中讀數(shù)為俯視會使所得讀數(shù)比實際值偏大,故C不正確;
D.過濾操作時漏斗下端要與接濾液的燒杯內壁相接觸,讓濾液沿器壁流入燒杯中,圖中漏斗下端沒有與燒杯內壁相接觸,故D不正確.
故選A.

點評 此題考查學生對基本實驗操作的掌握情況,掌握相關的操作規(guī)范,平時多加練習,養(yǎng)成良好的實驗習慣是解答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實驗現(xiàn)象的描述錯誤的是( 。
A.硫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
B.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白光
C.磷在空氣中燃燒產生大量白煙霧
D.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9.在元素周期表的指導下,利用元素之間的一些規(guī)律性知識來分類學習物質的性質,就使化學學習和研究變得有規(guī)律可循.如圖所示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Al(寫元素符號),其質子數(shù)為13.
(2)地殼中硅元素的含量僅次于氧元素,硅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8.09.
(3)第三周期中具有相對穩(wěn)定結構的原子的原子序數(shù)為18.
(4)如圖所示的微粒中,屬于同種元素的是BD(填序號),元素的化學性質相似的是BC(填序號),屬于離子結構示意圖的是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6.仔細看圖,回答問題:
(1)甲的左圖中,用坩堝鉗夾取一小塊木炭在酒精燈火焰的外焰部分迅速加熱.
(2)甲的右圖中,燃燒停止后,取出坩堝鉗,往集氣瓶里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并振蕩,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3)乙實驗完畢,進入集氣瓶中的水不到總容積的$\frac{1}{5}$,你認為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裝置漏氣(答出其中一種原因).
(4)丙中硫燃燒的文字表達式是硫+氧氣$\stackrel{點燃}{→}$二氧化硫,實驗中集氣瓶內放入少量水的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環(huán)境.
(5)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是劇烈燃燒,火星四濺,有黑色物質生成,放出大量的熱,丁實驗中在鐵絲下端系一根火柴的目的是,鐵絲繞成螺旋狀是為了引燃鐵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3.四只燒杯分別盛有 ①稀鹽酸  ②飽和的石灰水 ③少量酚酞試液 ④少量石蕊試液中的兩種(如圖所示),據(jù)實驗回答問題:

(1)B由②④(填序號)混合而成.
(2)向A、D中加入碳酸鈣固體有氣泡產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
(3)欲使C中溶液渾濁,可采用的方法有①③④(填序號,下同),若采用上述方法中的③ 還可觀察到溶液紅色消失.
①升溫       ②降溫      ③通入CO2       ④加入Ca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3.在過濾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在日常生活中,為降低水的硬度,常采用的方法是煮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0.下列物質屬于混合物的是AEGI,屬于純凈物的是BCDFH,(填序號)
A、液態(tài)的空氣  B、二氧化碳  C、高錳酸鉀  D、紅磷   E、500毫升5%的過氧化氫溶液   F、液氧  G、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加熱后的剩余物  H、鐵粉  I、自來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7.四硫化鈉(Na2S4)固體可替代紅磷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反應原理為:2Na2S4+O2+2H2O═8S↓+4NaOH.
【查閱資料】
①Na2S4受熱時,會與空氣中的水蒸氣反應,生成少量有毒氣體硫化氫(水溶液呈酸性,能與NaOH 溶液發(fā)生反應).
②硫代硫酸鈉(Na2S2O3)可溶于水,常溫下與NaOH、Na2CO3不反應.
③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與NaOH 溶液發(fā)生反應.
【實驗過程】
①取0.5g 碳酸鈉(過量)、0.2g 硫粉混合后置于試管中,加熱(如圖1 所示,夾持裝置已略去),制得Na2S4,反應為:4Na2CO3+12S+O2═2Na2S4+2Na2S2O3+4CO2
其中蘸有濃NaOH 溶液的棉花的作用有AB(填序號).
A.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
B.吸收生成的硫化氫,防止污染空氣
C.防止空氣中二氧化碳氣體進入

②冷卻后,取下棉花,放置一段時間,再向該試管中加入10mL水,迅速塞緊橡膠塞,充分振蕩.測量液面至橡膠塞下沿的距離,記錄數(shù)據(jù)h1(如圖2 所示).
③將該試管插入水中(如圖3 所示),拔下橡膠塞,觀察到試管內液面上升至液面高度不再改變,塞緊橡膠塞.將
試管取出,倒轉過來,測量液面至橡膠塞下沿的距離,記錄數(shù)據(jù)h2.理論上h2:h1=4:5.
④按照①~③再重復實驗2 次.3 次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第1次第2次第3次
h1/cm11.011.411.6
h2/cm8.79.19.2
【解釋與結論】根據(jù)第1 次實驗數(shù)據(jù),計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為20.5%(結果精確到0.1%).
【反思與評價】若實驗過程②中,冷卻后,取下棉花后,未放置一段時間即進行后續(xù)操
作,會影響測定結果.甲同學認為可能偏大,其理由是在制備Na2S4時,試管中有CO2生成,殘留的CO2會溶解于水,被吸收,導致測定結果偏大;乙同學認為可能偏小,其理由是在制備Na2S4時消耗了試管中的O2,殘留了較多的N2,同時生成的CO2被濃氫氧化鈉溶液吸收,放置時間較短,試管內不完全是空氣,氧氣濃度偏低,導致測定結果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0.初中化學學習中,我們初步認識了物質的微觀結構.
(1)氯化鈉、汞、水三種物質中,由離子構成的物質是氯化鈉,由原子直接構成的物質是汞.
(2)如圖是一氧化碳在密封容器中燃燒的微觀示意圖,反應前后沒有發(fā)生變化的粒子D(填字母序號).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

(3)該反應后容器內的物質屬于混合(填“純凈”或“混合”)物,你的判斷的依據(jù)是含有多種分子;該反應屬于化合反應基本反應類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