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一)某班同學用圖甲裝置測定空氣里氧氣的含量.
(1)先用彈簧夾夾住乳膠管.點燃紅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能看到的現(xiàn)象是紅磷燃燒產(chǎn)生大量白煙,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是磷+氧氣$\stackrel{點燃}{→}$五氧化二磷.
(2)待紅磷熄滅并冷卻后,打開彈簧夾,觀察廣口瓶內(nèi)水面變化情況.實驗完畢,甲同學的廣口瓶內(nèi)水面上升明顯小于瓶內(nèi)空氣體積的$\frac{1}{5}$,乙同學的廣口瓶內(nèi)水面上升明顯大于瓶內(nèi)空氣體積的$\frac{1}{5}$.下列對這兩種現(xiàn)象解釋合理的是D
①甲同學可能使用紅磷的量不足,瓶內(nèi)氧氣沒有消耗完
②甲同學可能未塞緊瓶塞,紅磷熄滅冷卻時外界空氣進入瓶內(nèi)
③乙同學可能沒夾緊彈簧夾,紅磷燃燒時瓶內(nèi)部分空氣受熱從導管逸出
④乙同學可能插入燃燒匙太慢,塞緊瓶塞之前,瓶內(nèi)部分空氣受熱逸出
A.只有①③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③④
(3)若將紅磷換成木炭,該實驗能否獲得成功否(填“能”或“否”)?理由是木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氣體,使得內(nèi)外壓強差變化不大.

(二)丙同學對上述實驗進行了大膽改進,設計圖乙(選用30mL的試管作反應容器)實驗方案進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該實驗的操作步驟如下:
①冷卻后打開彈簧夾讀取注射器活塞的數(shù)據(jù);②點燃酒精燈;
③撤去酒精燈;④將少量紅磷平裝入試管中,將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處,并按圖中所示的連接方式固定好,再將彈簧夾夾緊橡皮管.
你認為正確的實驗操作順序是④②③①(填序號)
(5)圖乙實驗中,冷卻后打開彈簧夾注射器活塞將從10mL刻度處慢慢左移到約4mL刻度處才停止.
(6)對照圖甲實驗,你認為圖乙實驗的優(yōu)點是實驗更準確(回答一點即可).

分析 (一)(1)考慮紅磷能夠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
(2)根據(jù)紅磷測定空氣里氧氣含量的實驗原理、操作步驟、注意事項進行分析可以知道:造成測得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小于五分之一的因素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考慮:(1)裝置是否漏氣;(2)紅磷的用量是否充足;(3)瓶內(nèi)的氧氣是否耗盡;(4)裝置是否冷卻到室溫;而造成測得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大于五分之一的因素可以從以下兩各方面考慮:(1)止水夾有沒有夾緊;(2)燃燒匙伸入是否過慢等,可以根據(jù)這幾個方面來分析并解答該題.
(3)考慮碳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氣體.
(二)只有熟悉用紅磷測定空氣組成的實驗原理、操作、現(xiàn)象、結論和注意事項,才能正確解答本題.

解答 解:
(一)(1)先用彈簧夾夾住乳膠管.點燃紅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能看到的現(xiàn)象是紅磷燃燒產(chǎn)生大量白煙,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是磷+氧氣$\stackrel{點燃}{→}$五氧化二磷.
(2)待紅磷熄滅并冷卻后,打開彈簧夾,觀察廣口瓶內(nèi)水面變化情況.實驗完畢,甲同學的廣口瓶內(nèi)水面上升明顯小于瓶內(nèi)空氣體積的$\frac{1}{5}$,乙同學的廣口瓶內(nèi)水面上升明顯大于瓶內(nèi)空氣體積的$\frac{1}{5}$.下列對這兩種現(xiàn)象解釋合理的是:①甲同學可能使用紅磷的量不足,瓶內(nèi)氧氣沒有消耗完;②甲同學可能未塞緊瓶塞,紅磷熄滅冷卻時外界空氣進入瓶內(nèi);③乙同學可能沒夾緊彈簧夾,紅磷燃燒時瓶內(nèi)部分空氣受熱從導管逸出;④乙同學可能插入燃燒匙太慢,塞緊瓶塞之前,瓶內(nèi)部分空氣受熱逸出.
故選D.
(3)不能用炭粉代替紅磷,這是因為炭粉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會導致水無法進入集氣瓶,從而導致無法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二)
(2)圖Ⅱ實驗正確的實驗操作順序是:④②③①.
(3)因為選用30mL的試管作反應容器,而氧氣的體積約為空氣體積的$\frac{1}{5}$,故圖乙實驗中,冷卻后打開彈簧夾注射器活塞將從10mL刻度處慢慢左移到約4ml刻度處才停止.
(4)對照圖甲實驗,圖乙實驗具有以下優(yōu)點:減少實驗誤差,節(jié)省燃料,不污染環(huán)境,便于讀數(shù).
故答案為:
(1)紅磷燃燒產(chǎn)生大量白煙;磷+氧氣$\stackrel{點燃}{→}$五氧化二磷;
(2)D;
(3)否;木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氣體,使得內(nèi)外壓強差變化不大;
(4)④②③①;
(5)4;
(6)實驗更準確.

點評 此題是關于對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考查,解題的關鍵是了解空氣中氧氣的含量以及相關的實驗要求,屬于開放型實驗分析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9.甲乙兩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按課本上的實驗裝置做“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實驗(如圖甲所示),但測出的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存在誤差.
請你參與探究:
甲組測出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小于五分之一
【提出問題】造成誤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進課本上的實驗裝置?
【查閱資料】紅磷、白磷的一些性質如下表:
顏色、狀態(tài)熔點/℃著火點/℃密度(g/cm3
紅磷暗紅色固體5902402.34
白磷白色或黃色固體44.1401.82 
【猜想與假設】
A同學:可能是導管內(nèi)原含有空氣,后來留有吸入的水,影響實驗的準確性.
B同學:可能是瓶內(nèi)殘留氣體中還有氧氣.
(1)你還能作出的猜想是集氣瓶未冷卻至室溫就打開了彈簧夾.
【交流與討論】
他們對課本上的實驗裝置進行了圖乙所示的改進(其他儀器忽略).
(2)與課本上的實驗裝置相比較,該裝置的一個優(yōu)點是確保裝置不漏氣.
(3)能得出空氣中氧氣約占五分之一體積的實驗現(xiàn)象是左邊液面上升至“1”刻度處.
乙組同學從課本鎂條燃燒實驗得到啟發(fā),用鎂代替紅磷,實驗完畢,冷卻后進入水的體積遠大于總容積的1/5.
【猜想與假設】可能鎂條與氮氣發(fā)生了反應
【設計實驗】
為檢驗鎂條能否在N2中燃燒,興趣小組展開如下探究:
①組裝儀器(圖1,鐘罩下端無底),檢查氣密性:向水槽中加水,觀察到表面皿上浮現(xiàn)象,說明氣密性良好;
②將足量白磷在空氣中點燃后,迅速伸入鐘罩內(nèi),塞緊橡皮塞;
③待鐘罩內(nèi)水面不再變化時,向水槽中加水,使水槽中液面與鐘罩內(nèi)液面相平;
④打開橡皮塞,將燃著的螺旋狀鎂條迅速伸入鐘罩內(nèi),塞緊橡皮塞(圖2),觀察液面變化;

【交流討論】
(4)步驟①氣密性良好的現(xiàn)象是表面皿上;
(5)步驟②目的是對比實驗;
(6)步驟④觀察到現(xiàn)象,說明鎂條與氮氣反應.
【結論】除氧氣外,鎂條還能與氮氣反應.
【反思】乙組小羅同學認為只進行圖2實驗,當鐘罩內(nèi)進入水的體積大于總容積的$\frac{1}{5}$,就能說明鎂與氧氣、氮氣都發(fā)生了反應,對此觀點你認為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不正確,可能是實驗誤差造成的.
【拓展】①鎂與氮氣反應生成氮化鎂(Mg3N2),由于氧氣比氮氣活潑,所以鎂燃燒生成的氮化鎂質量比氧化鎂小(大、小).
②8g鎂在空氣中燃燒,若有30%的鎂生成氮化鎂,計算氮化鎂的質量(寫出計算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計算題

20.苯甲酸(C6H5COOH)是一種酸性比醋酸更強的有機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常用作食品防腐劑.請回答:
(1)苯甲酸含有三種元素.
(2)苯甲酸分子中,C、H、O原子個數(shù)比是7:6:2.
(3)苯甲酸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為26.2%(計算結果保留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向一定質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m克Zn,充分反應后過濾,將濾渣洗滌、干燥后再稱量,得到的質量為m克.據(jù)此,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取反應后的濾液觀察,濾液可能呈藍色
B.應后的濾液中溶質最多三種,至少是一種
C.取濾渣滴加稀硫酸,可能有氣泡產(chǎn)生
D.濾渣中的物質至少有兩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4.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填元素符號,下同),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Al,它們所構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是Al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趣填”化學之最”:
(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寫元素符號)
(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Al(寫元素符號)
(3)空氣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 (寫元素符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工業(yè)上制取氧氣是利用氮氣和氧氣的沸點不同,先后從空氣中分離出來,是一個物理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計算題

6.小新用氫氧化鈉溶液制作“葉脈書簽”,已知實驗室里有一種溶液,200g該溶液中含有8g氫氧化鈉,計算:
(1)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shù)為多少?(寫出計算過程)
(2)將200g濾液濃縮制成“葉脈書簽”所需要質量分數(shù)為10%的氫氧化鈉溶液,需蒸發(fā)水12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如圖是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圖
(1)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H2O$\frac{\underline{\;通電\;}}{\;}$2H2↑+O2↑.
(2)從圖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請從宏觀角度、微觀角度各寫一條.
宏觀角度:化學變化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微觀角度:化學應應前后原子的數(shù)目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