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時,取相同質量的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分別置于三個燒杯中,再分別向其中加入相同質量的相應固體溶質,將溫度升高到40℃,固體的溶解情況如圖1所示.圖2為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請仔細閱讀圖1和圖2回答下列問題:

(1)三種物質的溶解度關系為b>a>c時的溫度為t℃,則t的取值范圍是20℃<t<30℃.
(2)燒杯甲里是c物質的溶液,燒杯乙里是a物質的溶液.
(3)40℃時,燒杯b里的溶液中溶劑最少.
(4)各種狀態(tài)下,各燒杯(甲、乙、丙)里的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比較一定正確的是BC.
A.甲(狀態(tài)2)>甲(狀態(tài)1)
B.乙(狀態(tài)1)>甲(狀態(tài)3)
C.甲(狀態(tài)1)=乙(狀態(tài)2)
D.乙(狀態(tài)3)>丙(狀態(tài)3)

分析 首先根據(jù)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可以比較出在某溫度范圍內溶解度的大小關系,然后根據(jù)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確定出每一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再就是溶液在升溫過程中(只考慮溫度的變化)溶劑的質量沒有發(fā)生變化,根據(jù)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可以比較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從而確定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的大;根據(jù)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的變化,從而可以判斷出在升溫過程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的變化.

解答 解:(1)由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不難看出,在20℃<t<30℃時,三種物質的溶解度關系為b>a>c;
(2)由于將含有等量的未溶解的溶質的等質量的飽和溶液升溫至40℃時,燒杯中的固體增多,說明甲中的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說明甲中的物質應該是c;而燒杯乙中的固體全部溶解,丙中的固體溶解了一部分,說明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都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但乙中的固體受溫度的影響較大,說明乙中的固體是a,丙中的固體是b;
(3)由于在整個變化過程中溶劑的質量都沒有發(fā)生變化,因此比較溶劑的多少只看剛開始就可以,在20℃時,三種物質的溶解度大小關系是b>a=c,即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大小關系是b>a=c,因此等量的飽和溶液中含有的b最多,則b的溶液中溶劑最少;
(4)A、由于是在甲的飽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甲,所以狀態(tài)1和狀態(tài)2,甲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相等,故A錯誤;
B、由于在20℃時,a和c的溶解度相等,即它們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相等,而甲中的C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升溫后溶解度變小,從而使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減小,因此乙(狀態(tài)1)>甲(狀態(tài)3),故B正確;
C、由于乙的狀態(tài)2和狀態(tài)1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是相等的,而甲和乙的狀態(tài)1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是相等,故C正確;
D、由于在20℃時,丙中B的溶解度大于乙中a的溶解度,即剛開始時丙中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大于乙中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加入等量的溶質升溫到40℃時,乙中物質全部溶解,丙中物質部分溶解,因此無法比較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的大小,故D錯誤;
故選:BC.
故答案為:(1)20℃<t<30℃;
(2)c;a;
(3)b;
(4)BC.

點評 本題難度較大,主要考查了對固體溶解度的理解和對固體溶解度曲線意義的應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推斷題

5.下列框圖中A-H都是初中化學中常見的物質,其中A為石灰石的主要成分,D、F為黑色固體,G為紅色固體,它們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

(1)寫出A、C、D三種的化學式:ACaCO3,CCaO,DC.④中生成的有色溶液化學式為Cu(NO32
(2)寫出①的化學方程式CaCO3$\frac{\underline{\;高溫\;}}{\;}$Ca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在圖中,甲圖是一氧化碳與氧化鐵反應裝置的示意圖,乙圖是高爐練鐵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甲圖中的實驗現(xiàn)象:玻璃管中紅棕色粉末逐漸變黑,試管中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2)甲圖中裝置的不足之處是:沒有設計尾氣處理裝置.
(3)請寫出高爐中生成鐵的化學方程式: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溫\;}}{\;}$2Fe+3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聯(lián)系化學知識解釋為什么家用燃氣爐上都有一個高低合適的放鍋的三腳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推斷題

5.酸堿反應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生產有密切的關系.
物質ABCD
肥皂水食醋牙膏食鹽水
pH10397
(1)由于人的胃液里有鹽酸,因此胃液分泌過多會引起胃病,服用含有氫氧化鋁的藥物可緩解病痛.其治療的化學原理為(用化學方程式表示)Al(OH)3+3HCl═AlCl3+3H2O.
(2)做饅頭發(fā)酵面團時,會產生乳酸等有機酸,蒸饅頭前需加進適量的純堿或小蘇打等堿性物質,它們相互作用產生了CO2氣體(填化學式),使蒸出的饅頭疏松多孔;若加入的堿性物質過多,可向面團或蒸鍋中滴加少許含食醋(填物質名稱)的酸性調味料,否則蒸出的饅頭會變澀,顏色發(fā)黃.
(3)未成熟的水果大多具有澀味,這是因為水果里含有鞣酸.脫澀的方法之一是:先用少量的水將生石灰化成石灰乳,該變化的化學方程式是CaO+H2O═Ca(OH)2,然后把它用清水稀釋,取上層清夜,浸泡水果5至6天即可除去澀味.
(4)人被昆蟲叮咬后皮膚紅腫起泡,這是由于昆蟲在皮膚內注入了少量甲酸所致.把少許如表所列的生活常用品A或C(填編號)涂在被咬的皮膚上,痛癢便會消失.
(5)請你再舉出一種生產、生活中常見的利用酸堿的例子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5.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對甲烷燃燒的產物產生了興趣:
【提出問題】甲烷燃燒后生成哪些物質?
【查閱資料】含碳物質完全燃燒生成CO2,不完全燃燒生成CO;無水CuSO4遇水變藍.
【猜想與假設】甲 CO2、H2O;乙 CO、H2O;丙 NH3、CO2、H2O;丁 CO2、CO、H2O.
你認為丙同學的猜想是錯誤的,理由是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而反應前不含氮元素,生成物中不可能生成氨氣.
【實驗探究】為了驗證上述猜想與假設,將甲烷在一定量的O2中燃燒的產物依次通過如圖所示裝置:

(1)A、B裝置的順序能否顛倒?否(填“能”或“否”).
(2)甲烷燃燒實驗中用純凈O2而不用空氣的原因是空氣中含有CO2和H2O.
(3)實驗中觀察到A中變藍、B、D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C中紅色粉末變成黑色,由此推斷丁同學猜想成立.
(4)請寫出B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反思與交流】為避免有毒的CO污染環(huán)境,所以含碳元素的物質燃燒必須滿足的條件是氧氣充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2.在一次實驗中,老師將一定量的稀鹽酸加入到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小燒杯中,未看到明顯現(xiàn)象.請你參與學習并幫助填寫空格.
【提出問題】反應后溶液中的溶質是什么?
【假設猜想】經分析,大家一致認為,反應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一種溶質是X.
甲組同學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X; 猜想二:有X和HC1; 猜想三:有X和NaOH; 猜想四:有X、HC1和NaOH.
X的化學式是NaCl;乙組同學認為猜想四是不合理的.
【實驗探究】
(1)小紅取燒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試管中,滴加幾滴CuSO4溶液,無明顯變化,說明猜想三不成立.
(2)小君取燒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試管中,滴加幾滴酚酞溶液,無明顯變化,認為猜想一成立.甲組同學認為小君同學的判斷不科學,理由是酚酞溶液遇酸性和中性溶液均不變色.
(3)小蘭取燒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試管中,滴加幾滴碳酸鈉溶液,觀察到有氣泡產生,由此斷定猜想二成立.該實驗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H2O+CO2↑.
【實驗拓展】
請你用與(1)至(3)不同類別的試劑,設計另一種方案驗證猜想二成立.
實驗操作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
猜想二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有X、Y、Z三種金屬,將它們分別放入鹽酸和含X的鹽溶液中,發(fā)現(xiàn)在Y的表面既有氣泡又有X析出,Z無現(xiàn)象,則這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是( 。
A.X>Y>ZB.Y>X>ZC.Y>Z>XD.Z>Y>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20.某校學習小組學習固體、液體的密度測量之后,準備探究氣體密度的測定.學習小組認為氣體密度的測定原理和小石塊、鹽水的密度測定一樣. 

【提出問題】如何利用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來測定生成CO2的質量和體積,并處理數(shù)據(jù).
【實驗設計】通過下列兩個實驗分別測定CO2的質量和體積:
【分析與表達】
(1)實驗I中,將小燒杯中的10ml稀鹽酸加入到盛有石灰石的大燒杯中,并不斷攪拌,直至不再產生氣泡,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CO2↑+H2O.
(2)實驗II中,裝好藥品前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填操作名稱),然后,最后將10ml稀鹽酸 快速推入燒瓶中.若稀鹽酸是緩慢推入的,則可能造成的后果是燒瓶內氣壓增大,稀鹽酸難以完全推入燒瓶中或儀器連接處脫落.
【記錄與處理】
(3)實驗產生的質量CO2為實驗I中反應前的電子天平示數(shù)與完全反應后的示數(shù)差
(4)實驗II的實驗記錄如表(表中數(shù)據(jù)在相同溫度、相同壓強條件下測定):
時間/min12345678910
注射器讀數(shù)/ml60.085.088.089.089.589.889.990.090.090.0
根據(jù)以上實驗過程和數(shù)據(jù)綜合分析,最終生成CO2的體積是80ml.
(5)根據(jù)(3)、(4)測得的數(shù)據(jù),用密度的計算公式計算.
【實驗反思】
(6)有同學認為實驗I與II中鹽酸以及石灰石的用量不僅要一樣,而且石灰石要完全反應.
對于實驗I與實驗II中鹽酸以及石灰石的用量要一樣大家都贊同.但對于反應中應該石灰
石過量還是稀鹽酸過量才不會影響實驗結果有不同的看法,你的看法是:不管誰有剩余對實驗結果都沒有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