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50474  150482  150488  150492  150498  150500  150504  150510  150512  150518  150524  150528  150530  150534  150540  150542  150548  150552  150554  150558  150560  150564  150566  150568  150569  150570  150572  150573  150574  150576  150578  150582  150584  150588  150590  150594  150600  150602  150608  150612  150614  150618  150624  150630  150632  150638  150642  150644  150650  150654  150660  150668  211419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7.小意對自己使用的一節(jié)廢舊干電池進行了系列探究;
老師提供以下信息:
①干電池的主要成分見圖,A還含有一種鹽,且該鹽中陰離子是SO42-,CO32-,Cl中的一種;
②碘溶液能使淀粉變藍.
③NH4Cl,NaCl固體溶于水分別會解離出NH4′與Cl′,Na′與Cl′.小意首先剝開電池鋅殼時,聞到一股刺激性氣味.
【猜想】該鹽可能是銨鹽.
【實驗1】取A,滴入少量碘溶液,有藍色出現.
【實驗2】取水量A與熟石灰混合置于試管中,微熱,產生刺激性氣味的氣體.該氣體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
【實驗3】取一定量的A,溶于適量的水中,靜止,過濾,分別取4份濾液.第一份滴加溶液pH<7;第二份滴加稀鹽酸,無現象;第三份滴加氯化鋇,無現象;第四份滴加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淀,根據小意的實驗探究,回答以下問題:
(1)【實驗1】中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水溶液呈堿性(填“酸”“堿”或“中”);
(2)【實驗2】第2,3份中的實驗可分別排除CO32-,SO42-(填離子符號)的存在;
(3)以上實驗證明,A主要是由NH4Cl(填化學式)和淀粉混合而成.
(4)為證明【實驗3】第一份的現象,可通過測定NaCl溶液的pH=7作對比,從而推出上述鹽溶液pH<7的原因與該鹽中的NH4+(填離子符號)有關;
(5)第四份滴加硝酸銀溶液反應的方程式為NH4Cl+AgNO3═AgCl↓+NH4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6.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劑,其包裝袋上除了標明主要成分為生石灰外,還提醒人們注意:不可食用,不可浸水,不可開袋,兒童勿碰.
Ⅰ.華雪同學通過探究發(fā)現,某食品包裝袋中的生石灰干燥劑已經變質失效.他采用的探究方法是: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加入少量水,用手觸摸試管外壁,沒有明顯的放熱現象.此實驗中加入的水必須是少量的,理由是水太多時會吸收較多的熱量,從而使放熱現象不明顯.
Ⅱ.甲、乙同學想知道剛從食品袋中取出的生石灰干燥劑的成分,進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問題】生石灰干燥劑中含有哪些物質?
【查閱資料】工業(yè)上用高溫煅燒石灰石的方法來制取生石灰.
【猜想與假設】猜想1:含有氧化鈣、氫氧化鈣
猜想2:含有氧化鈣、碳酸鈣
猜想3:含有
甲、乙同學為了驗證猜想,進行了如下實驗:
甲同學實驗: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加入適量水充分反應后,再滴加幾滴無色酚酞溶液,可觀察到溶液呈紅色.
乙同學實驗: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的稀鹽酸,有無色無味的氣體產生,該氣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結論與反思】(1)猜想1錯誤(填“1”或“2”或“3”) 
(2)甲同學實驗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aO+H2O═Ca(OH)2,溶液呈紅色的原因是氫氧化鈣溶液顯堿性,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色.
(3)乙同學實驗中產生氣體的化學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4)乙同學認為甲同學的實驗是多余的,因為在有氧化鈣的情況下,無法檢驗是否含有氫氧化鈣.
【總結與提升】(1)甲、乙同學最終無法確定該生石灰干燥劑的成分,實驗失。A雪同學認為,可以通過定量實驗來確定.在定量實驗時一定要用到的實驗操作是稱量.
(2)打開食品包裝袋后,生石灰干燥劑不宜繼續(xù)與食品放在一起,因為生石灰與水反應放熱,溫度升高,會加速食品變質.
(3)請寫出工業(yè)上制生石灰的化學方程式CaCO3$\frac{\underline{\;高溫\;}}{\;}$Ca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5.某化學課堂圍繞“酸堿中和反應”,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在老師引導下開展探究活動.請你參與學習并幫助填寫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實驗】將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燒杯中.
【學生板演】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H2SO4+2NaOH=Na2SO4+2H2O.
【提出問題】實驗中未觀察到明顯現象,部分同學產生了疑問:反應后溶液中溶質是什么呢?
【假設猜想】針對疑問,太家紛紛提出猜想.甲組同學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組同學對以上猜想提出質疑,認為有一種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猜想四.
【實驗探究】(1)丙組同學取燒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試管中,滴加幾滴CuSO4溶液,無明顯變化,溶液中一定沒有NaOH.
(2)為了驗證其余猜想,各學習小組利用燒杯中的溶液,并選用老師提供的pH試
紙、銅片、BaCl2溶液、Na2CO3溶液,進行如下三個方案的探究.
實驗方案測溶液pH滴加Na2CO3溶液滴加BaCl2溶液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試紙變色,對比比色卡,pH<7有氣泡
產生
產生白色沉淀
實驗結論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
【得出結論】通過探究,全班同學一致確定猜想二是正確的.
【評價反思 老師對同學們能用多種方法進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確結論給予肯定.同時指出【實驗探究(2)中存在兩處明顯錯誤,請大家反思.同學們經過反思發(fā)現了這兩處錯誤:
(1)實驗操作中的錯誤是pH試紙浸入溶液中.
(2)實驗方案中也有一個是錯誤的,錯誤的原因是Na2SO4與BaCl2反應也會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證明一定有H2SO4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4.在空氣中點燃鎂條,鎂不但能與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鎂,也會與氮氣反應生成氮化鎂(Mg3N2).某學習小組擬對鎂在空氣中燃燒后的固體混合物中氮化鎂的質量分數進行測定,設計如圖實驗裝置,并進行實驗探究:

【查閱資料】
Ⅰ.氮化鎂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鎂和氨氣;
Ⅱ.堿石灰是固體氧化鈣和氫氧化鈉的混合物,常用作干燥劑,不與NH3反應;
Ⅲ.2NH3+H2SO4═(NH42SO4
Ⅳ.NH3是一種極易溶于水的氣體.
【實驗步驟】①檢查裝置的氣密性;②精確稱量鎂在空氣中燃燒后的固體5.00g放入錐形瓶中,稱量裝置C,連接好裝置;③關閉活塞K,打開A中分液漏斗活塞,逐滴加入水,至樣品恰好完全反應;④打開活塞K,鼓入空氣;⑤再次稱量裝置C
請你與他們一起完成下列問題的探究:
(1)檢查該裝置氣密性的方法及現象是:關閉活塞K及分液漏斗活塞,雙手手掌緊貼錐形瓶外壁,觀察C瓶中有氣泡產生,說明該裝置不漏氣;
(2)裝置B和裝置D的共同作用是吸收水分,防止裝置中氣體中的水分和空氣中的水分進入C瓶;
(3)實驗步驟④鼓入空氣的作用是使產生的氨氣全部進入C瓶被濃硫酸吸收.
(4)若裝置C增重0.34g,固體混合物中Mg3N2的質量分數為20%;
(5)實驗證明此方法測定的結果偏低,可能原因是部分氨氣溶于水中不能完全排出(寫一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3.某化學活動小組在一次實驗中,將氫氧化鋇溶液滴入盛有碳酸鈉溶液的燒杯中,產生白色沉淀.(1)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Na2CO3+Ba(OH)2═BaCO3↓+2NaOH.實驗后,小組同學充分振蕩燒杯.將燒杯內的物質過濾后,對濾液成分產生了濃厚興趣,進行了進一步的探究活動.
【提出問題】濾液中除了Na+外,還有什么離子?
【K猜想與假設】甲同學:含有OH-、CO32-;
乙同學:含有OH-、Ba2+;
丙同學:(2)含有OH-、Cl-(填離子符號).
【續(xù)驗探究】甲同學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想,取濾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稀鹽酸,邊滴加邊攪拌,剛開始無明顯現象,繼續(xù)滴加一段時間后出現氣泡.
乙同學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想,取濾液于另一試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硫酸鈉溶液,觀察到無明顯現象.由此乙同學得出結論;自己猜想不成立,甲同學猜想成立.
【評價與交流】(3)請說出甲同學操作后產生現象的原因溶液中含有氫氧化鈉和碳酸鈉.
(4)請你評價乙同學的結論不正確,不能證明是否含有碳酸根離子.同學們經過討論后已知認為:乙同學在驗證自己猜想時,若想所加試劑調換成足量另一種試劑H2SO4(填化學式),既能驗證自己的猜想,也能確定濾液中的離子成分.
(5)丙同學取該試劑進行實驗;若有氣泡產生的現象則甲同學猜想成立;若有白色沉淀的現象則乙同學猜想成立;丙同學最終確定了濾液中的離子成分.
【反思與評價】(6)探究反應后溶液成分時,需要考慮的因素是加入試劑的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2.某樣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實驗室發(fā)現一盛石灰水的試劑瓶,瓶壁和瓶塞周圍有一些白色粉末.為了弄清楚白色粉末的成分及形成原因,他們進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問題】白色粉末成分的猜想和成因分析.
【作出猜想】猜想Ⅰ:可能是CaCO3;原因是石灰水與空氣中的CO2反應.
猜想Ⅱ:可能是Ca(OH)2 ;原因是溶劑蒸發(fā),石灰水中的溶質結晶析出.
猜想Ⅲ:還可能是Ca(OH)2和CaCO3;原因是石灰水會與空氣中的CO2反應,且溶劑蒸發(fā)時,石灰水中的溶質會結晶析出.
【實驗探究】甲同學取白色粉末于試管中,加少量的水振蕩,發(fā)現試管底部有白色固體.于是他得出白色固體粉末是CaCO3的結論.乙同學認為甲同學的結論不嚴密,理由是Ca(OH)2微溶于水.
為了得出較嚴密的結論,他們進行了如表所示實驗,請完成實驗報告:
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實驗結論
?取上述試管中的上層清液,滴加1─2滴無色酚酞試液溶液呈紅色白色粉末中含有Ca(OH)2
?往上述試管殘留的白色固體中滴加稀鹽酸有氣泡產生白色粉末中含CaCO3
由上述實驗可知,猜想Ⅲ是正確的.
【拓展反思】通過上述實驗的探究,同學們向實驗員提出了保存易變質溶液的下列建議,合理的是ab.
a、密封保存           b、使用前臨時配制         c、禁止使用該試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CuSO4、Na2SO4、Na2CO3、BaCl2、NaOH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為探究其組成,同學們查閱資料得知NaCl、BaCl2溶液呈中性,經過思考設計并進行了以下實驗:

請分析實驗過程,回答下列問題:
(1)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CuSO4、Na2SO4;可能含有NaOH.
(2)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學方程式為Na2CO3+BaCl2=BaCO3↓+2NaCl.
(3)為最終確定白色粉末的組成,還需要對無色濾液中呈堿性的物質進行探究.
【提出問題】無色濾液中呈堿性的物質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Ⅰ:Na2CO3
猜想Ⅱ:NaOH
猜想Ⅲ:Na2CO3和NaOH
【進行實驗】
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實驗結論
①取無色濾液少許于試管中,滴加BaCl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猜想Ⅱ不成立
②在①反應后的試管中滴加無色酚酞溶液溶液變?yōu)榧t色猜想Ⅲ成立
【得出結論】白色粉末的成分是Na2CO3、BaCl2、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20.某化學學習小組的同學圍繞“澄清石灰水與碳酸鈉溶液的反應”展開了如下探究活動.
(1)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Na2CO3=CaCO3↓+2NaOH.
(2)反應后溶液中的溶質是什么?同學們一致認為有以下三種情況:①②③
①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②氫氧化鈉和碳酸鈉;③氫氧化鈉.
(3)小新取少量溶液于試管中,滴加過量稀鹽酸,發(fā)現無氣泡產生,說明情況②(填序號)是不可能的.
為了進一步確定溶液的成分,同學們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
實驗步驟現象結論
情況①正確
小紅選擇了另外一種不同類別的物質CO2(填化學式),也得到了同樣的結論.
在同學們的合作下,他們順利完成了探究任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9.在做鹽跟鹽反應的分組實驗時,第一組學生進行BaCl2與Na2CO3溶液的反應,第二組學生進行BaCl2與Na2SO4溶液的反應.實驗結束后,兩組同學將全部的濁液集中倒進一個廢液缸中.濁液中白色沉淀物質是碳酸鋇和硫酸鋇.
化學興趣小組對濁液進行過濾,探究濾液的成.
【提出問題】濾液里除了H2O和NaCl外,還有什么物質
【提出猜想】猜想①:Na2CO3
猜想②:Na2SO4
猜想③:Na2CO3、Na2SO4
猜想④:BaCl2
【實驗探究】

(1)若“現象a”只有白色沉淀,則猜想④成立;若“現象a”只有氣泡產生,則猜想①③可能成立.
(2)若“現象b”產生白色沉淀,然后加入過量稀硝酸,如果沉淀部分溶解并產生氣泡,則猜想③成立;如果加入過量稀硝酸,沉淀全部不溶解,則產生該不溶沉淀的反應方程式為BaCl2+Na2SO4═BaSO4↓+2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8.生石灰是一種傳統(tǒng)的建筑材料,俗稱“石灰”.工業(yè)上通過在石灰窯中煅燒石灰石制得“石灰”,其反應原理是:CaCO3$\frac{\underline{\;高溫\;}}{\;}$CaO+CO2↑.興趣小組的同學對某地剛出窯的“石灰”的成分進行探究.
【提出問題】剛出窯的“石灰”有那些成分?
【猜想】
Ⅰ.只有氧化鈣Ⅱ.只有碳酸鈣Ⅲ.既有氧化鈣也有碳酸鈣
【實驗探究】
(1)甲同學從樣品中取一定量的固體于試管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蕩,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學據此認為試管中的固體為碳酸鈣,即猜想Ⅱ成立.乙同學認為上述實驗不足以證明猜想Ⅱ成立,其理由是沉淀也可能是未溶解的氫氧化鈣.
(2)乙同學從樣品中取一定量的固體于試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觸摸試管外壁,感覺發(fā)熱;繼續(xù)向試管中加入幾滴稀鹽酸,沒有發(fā)現氣泡產生.乙同學據此認為試管中的固體只有氧化鈣,即猜想I成立.丙同學認為乙的實驗不足以證明猜想I成立,理由是滴加的稀鹽酸不足量.
(3)丙同學認為利用感覺溫度變化的方法判斷是否有氧化鈣不可靠,他用水、酚酞試液和稀鹽酸證明了猜想Ⅲ成立,請完成他的實驗報告.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偃∩倭渴S喙腆w于試管中,加水振蕩,過濾,取濾液滴加無色酚酞溶液
溶液變紅
 猜想Ⅲ成立
、谌V渣滴加足量的稀鹽酸
有氣泡產生
【思考】使用“石灰”的建筑工地上常有一個大的石灰池,使用“石灰”時,先將生石灰倒入池內水中,一段時間后,再取用其中的石灰漿使用.長期使用的石灰池內壁會逐漸增厚,其主要原因是氫氧化鈣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形成難溶的碳酸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